科技馆参观总结

1.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
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
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
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
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
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2.参观科技馆的体会
广东科技馆 今天我在学校的组织下去了广东科技馆。
这次活动可真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科技馆里既有原始的热带雨林,也有现代的科技成果。
从微观原子到宏观宇宙一应俱全。身边都是可以亲自操作的小电脑,从昆虫的奥秘到地球的温室效应,轻轻一点就让人收获无数。
科技馆像是一本读不尽的百科全书,却一点也不枯燥,让你一捧起就欲罢不能,流连忘返。 我来到了“宇航天地”进行参观。
在“宇航天地”里,我看见了GPS全球定位系统模型,和专为提高宇航员在三维空间中达到机体平衡和自制意识能力的训练装置——四轴平衡器。四轴平衡器通过模拟飞船呈旋转状态,考验宇航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
我还体验了一把宇航员的翻转训练,虽然转速比真实的训练慢了很多,而且只有短短的一分钟,却让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宇航员训练的不易。 其中有一个展览项目叫“窥视无穷”。
我觉得它很好。它属光学现象。
从镜中可以看到无穷无尽的重复影像,我用手轻轻转动镜框,发现所有影像的位置随之变化,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问在一边参观的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告诉我:“这是一块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反射成像的光学系统。
前面是一块半透半反镜,后面是一块全反光镜,两块镜子处于平行位置时,具有多次反射成像的特点,如在它们中间放一物体,就可以反射出许许多多的影像,当转动镜框改变两镜的夹角时,由于光的入射角发生变化,故反射出的影像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听了科学老师的解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为自己有明白了一个物理现象而高兴。 坐在回来的车上,我想:今天去科技馆,我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过去我觉得不可能有的东西,并且许多人都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现在都实现了,可见现在科学技术多么发达。
我现在虽然只能参观别人发明的东西,但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自己发明出更加先进的高科技产品,造福于社会。
3.谁能帮我写一份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总结(200
为了拓展视野,增长知识,10月份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参观活动,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自然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增长才干,在实践中为自己的知识库储备更多的能量.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感觉充满着对自然的新奇与渴望.参观博物馆实践活动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提供了很好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我们能更方便的学习自然,学习更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一楼,远古生物化石展区,我觉得这层楼还是值得一看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看多鬼吹灯了,我只要一看到那些虫子的化石,我那鸡皮疙瘩就老冒,哈哈.最喜欢的化石是萨斯特鱼龙的化石(我和土豆记性都不怎地,加上这次是临时决定,所以小本子也没带去做点小笔记的,甚是遗憾,结果光是记这个名字就回头了好几次,最后还是没记住……名字还是回来网上搜关键字搜出来的)我觉得萨斯特鱼龙感觉是古代传说中的凤凰前身,因为从化石上看,萨斯特鱼龙的身型感觉很飘逸~特别是嘴部和尾部很象我们传说中的凤凰(叫土豆用手机拍了张照,也不知道拍清楚了没有),而且有一幅最大型的鱼龙化石,让我和土豆的嘴巴半天没合拢.最喜欢的第二个化石,就是“海百合”(学名又忘记了),非常漂亮,想到远古时代那么美丽的植物生长在海洋之中,觉得很是神往,而且有几幅鱼龙的化石上也有海百合的化石,两者衬在一起很美妙很和谐(我不太会用形容词哈).还有一种叫鹦鹉嘴恐龙的化石,演示屏上演示了化石的形成过程,我觉得很适合小朋友们观看(PS,博物馆每层楼都有演示屏,还挺现代的感觉,只是内容略显单调了一些).总之,我和土豆在一楼呆的时间最久啦~二楼是民族文化展厅~可能自小生活在广西,所以对那些东西是非常熟悉的了,特别推荐的就是可以通过文字更加清晰的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展厅还布置了一些民族的生活场景~还是布置得不错的~不过有的挺诡异的,我和土豆就在侗族?的那个澡盆房外面被惊了一下,里面坐了一个假人,乌黑的头发,貌似真人,从窗外看过去,还真是挺吓人的~特别交代的是里面蛮多假人,与真人大小,不要忽然一回头,容易被吓到,土豆后来又给一个场景小阁楼上的阿伯给吓到了~挖哈哈~有条骑楼街的布置~街不长~但是挺有意思的~还挺象那么回事~三楼是那个青铜和扇面的展厅~青铜的展厅还是很值得去学习和看看的,但是书法和扇面的展厅,展品年代都不算久远,最常见的是清朝的,从那些大部分作者都名不见经传“生卒不详”来看,展品没有很大的含金量,算是最多反映了本地当时一些文化和风貌吧~我和土豆对书法绘画了解不多~也没什么过多的介绍~更加没有讲解~所以我们两个纯粹是看了图个热闹,总之也咋呼了一下“这字写得好~”“这画还可以~”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是在增长中成长,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了知识大量缺乏,只会书本运用而不会实践运用等.“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自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知识的海洋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回到家后会更加珍惜在家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为今后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求一篇参观科技馆的体验感想
中国科技馆游记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科技馆参观,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兴奋极了,我心想:听说科技馆建了一个比以前更大的新展览馆,还添了许多新科技设施,有的还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这真是太有意思了,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参观一下。
我们来到科技馆,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新展览馆前,老师一宣布解散,我们就叫着喊着往里冲去。我没有盲目地参观,而是先看了看游览简介,了解了各层都有什么,再去参观。
首先,我参观一层。一层主要有机械、材料交通能源和航空航天技术四大展区。我们在一层知道了纳纳米技术和排列原子是怎么回事。
接着,我来到二层。二层有现代通信技术、虚拟人现实、显示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
后来,我到了三层。三层可算是最有趣的一层了。我对三层很感兴趣,因为三层有环境、生命、高压放电,声、光、电磁学、脑科学与数学几大展区,这跟我们课本上讲的知识有些相似,所以我对它们很感兴趣。其中有一个展览项目叫“窥视无穷”。我觉得它很好。它属光学现象。从镜中可以看到无穷无尽的重复影像,我用手轻轻转动镜框,发现所有影像的位置随之变化,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问在一边参观的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告诉我:“这是一块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反射成像的光学系统。前面是一块半透半反镜,后面是一块全反光镜,两块镜子处于平行位置时,具有多次反射成像的特点,如在它们中间放一物体,就可以反射出许许多多的影像,当转动镜框改变两镜的夹角时,由于光的入射角发生变化,故反射出的影像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听了科学老师的解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为自己有明白了一个物理现象而高兴。
我接着往前走,看见一块牌子上写着“倾斜小屋”四个字。我的好奇感引我往那儿走去,见一个个从里面出来的人都东倒西歪,晕头转向的。我纳闷了:不久是一个斜的小屋子吗,至于变成这样吗?我怀着不屑一顾的心情走了进去,谁知刚进去,我就撞在了一面墙上,把我撞得眼冒金星,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仔细一看,发现这房子很不同寻常,一边高,一边低,我正是撞在了低的那边。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但身子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低的那边倒,每走一步都很困难。我想:这里应该有介绍这小屋的牌子。于是我慢慢地靠在墙上,往四周看了看。果然,一块介绍牌挂在对面的墙上,我使劲冲了上去,抓住一道栏杆,快速地看着说明。但是还没看见几个字,我手一松,又摔到了低的那面墙上。这时,我看见对面还有一个球停在一圈特定轨道的一头,而且还停在高的那头,我奇怪了:莫非那头有磁铁不成?我再一次冲了上去,很快看完了说明,终于明白了:这圈轨道相对于平地的倾斜方向与小屋的倾斜放向正相反,所以我们看球停在高的那头,实际上是一种视觉错误。
最后,我们看了四层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后,就踏上了归途。
坐在回来的车上,我想:今天去科技馆,我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过去我觉得不可能有的东西,并且许多人都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现在都实现了,可见现在科学技术多么发达。我现在虽然还只是一名中学生,只能参观别人发明的东西,但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自己发明出更加先进的高科技产品,造福于社会
5.参观科普馆的感想600
科技馆有三个展馆,正中间的是主展馆,左边像圆球形的房子是穹幕影院,右边是儿童科学乐园,我们主要参观了主展馆。这座展馆有四层,分为两个区。第四层是古代展区,一到三层是现代展区,大厅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像打结形状的标志,上面有可以不停扇动的彩灯,壮观极了。我们坐着长长的电梯上楼,从上往下参观,首先来到了古代展区。
古代展区里面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展览,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科技和文化。本展览以四大发明为中心,择取古代天文、数学、医药学、机械、青铜冶铸、陶瓷、纺织刺绣、建 筑等十二项学科内容,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天文区里我看到了浑仪模型,古代时是用来测量天体位置的。它的中心是两个互相交叉的圆,里面还缠绕着几个圆,周围四条柱子上缠绕着四条栩栩如生的龙,头向上抬着,好像要把中间的圆吞下去一样。接着我看到了一个白色的大圆盆,中间有根针,它的名字叫;日晷,是靠太阳的照射来计算时间的。突然,一个像大鼓一样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它的身上每一个方向都有一条飞舞的龙。龙的口里含着一颗珠子,每一条龙的下面都对着一只青蛙,听讲解员说只要哪里有地震,那一个方向的龙口里的珠子就会掉进青蛙的口里,这就是著名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了,是古代专门用来预测地震的。
接着,我去到了古代农业机械场;里面有翻车、耧车、耕、犁,这几种工具。翻车上面有一个脚踏板,是用来把地处的水运输到高处的田地里的。耧车是用来打谷子的,它可以把谷子从稻秆中脱离出来。最让我惊奇的是大型的织布机了,在一个木头搭建的房间里摆着一台春秋时期的织布机,一条条的线被挂在上面,操作人员左一推,右一挡,上下抬,就织出又结实又细密的布来了。古代时候的人真是聪明,能发明这么多有用又精美的仪器!
参观完古代展区,我们就往楼下走,来到了现代展区,这个区有三层,里面陈列的科技产品更多,电学、力学、航空、交通、能源产品应有尽有,还有奥运会吉祥物的展出。这几个“福娃”很大,比我还要高,来参观的人都想跟他们合影,老师也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在福娃的旁边有很多人围着在看模拟起跑器,场馆里修建了一条大约五米的跑道,有个助跑器可以测量你起跑时间是多少秒,很多人去试,我也想去但是挤不进去。从三楼下去到二楼有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叫步入虚拟世界。它有一个大屏幕,屏幕里有一个足球场,还有足球网,但是没有一个人。人走进去,就可以出现在屏幕里,还可以踢屏幕里的足球,真是太奇妙了!一层最吸引人的就是机器人乐队了,这个机器人会做人类的32个动作,当音乐响起他就像指挥家一样指挥乐队,下面的“演奏者”也是用钢铁造的,也可以跟着音乐声摆动,这真是最出色的乐队。一楼还有汽车展览,从1923年的福特汽车到未来的汽车造型都有,还有磁悬浮列车的模型呢!现代科技术比古代发展快多了,难怪占了三层楼,人类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参观完科技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一边走一边想:“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成为科学家。”
6.科技馆感受
参观科技馆有感 寒假,我和妈妈到浦东新区的上海科技馆去参观。
远远望去,上海科技馆就像一座造型非常奇特的水晶城堡,极大地吸引了我。我急切地“钻”了进去,惊讶地叫了一声:“哇噻,这么大呀!”我仔细地看了看,数了数,没错,一共有五层楼。
我站在大厅的中央,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水晶球中,四周无比宽敞明亮。 上海科技馆是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十二个主题展区风格各异,充分体现了高科技手段与科普教育的完美结合,这十二个主题展区分别是“生物万象、地壳探密、视听乐园、儿童科技园、智慧之光、设计师摇篮、地球家园、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
看完了科技馆的介绍,我们来到了“生物万象”。“生物万象”是体验物种、生态和基因的多样性。
在这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克隆”,什么是“转基因”……在“热带雨林”,我看到了许多我们平常很难见到的动、植物;“地壳探密”让我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了地震;“机器人世界”里的机器人多才多艺,不仅能和人类下棋、射箭,还能表演舞蹈……看得我久久不愿离开。 说了这么多,最吸引我的还是“智慧之光”。
在那里,不但可以观察,还可以动手操做,亲身体验,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感悟基础科学。在展区里,我模拟滑雪、射门、海中航行,体验了一回“高空骑车”。
在高高的钢丝绳上骑车,我的心里既紧张,又高兴。 在这个展区里,我还观察到了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水龙头,没有连接水管,却能“哗哗”地流出水来;一个盆子,里面装着水,你用双手去摩擦两边,就会溅出水花……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我暂时还弄不明白,但我知道,只要好好读书,总有一天我会知道的。
走出上海科技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人类真是太伟大了,那么多神奇的发明都能创造出来,科学的力量太神奇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相信,我的发明也会展现在这里给大家观看的。 2 参观上海科技馆有感—由蝴蝶标本想到的: 蝴蝶标本馆里的蝴蝶,并没有因为生命的消失而显得苍白,正相反,它们依然栩栩如生,色彩斑斓,为什么?因为它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所以它们战胜了生命的短暂,赢得了永恒。
生命的时间不论长短,只要是有价值的,哪怕是昙花一现,都是充实而 有意义的。正如那些蝴蝶标本,它们珍贵,有收藏价值,研究价值,因此生命的短暂并不妨碍它们极高的生命价值,成为生命的标本,美的标本。
全国首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在青浦福寿园墓区落成。它不仅是一座普通的纪念碑,它纪念的正是那些遗体捐献者生命的价值,是死者对生者的奉献,也是生者对死者的感谢和崇敬。
它如同那些蝴蝶标本一样,可以称得上是一座“生命标本”。当然,也有另一种“标本”。
比如,在岳飞坟前跪着的秦桧的铁像,再比如,时下那些被掘出的“蛀虫”、腐败分子。这样的“标本”,只能被钉在耻辱柱上遭人唾骂,同样是仅有一次的生命,为什么有人活出了价值,也有人得过且过,更有人浪费了生命?生命并非儿戏,因此每个人都必须珍惜生命。
要珍惜生命,就要让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活得有意义。人不是孤立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都是相连的。
让生命变得有意义,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对他人一点点的奉献,就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点点的体现,一点点的积累,终将使生命的价值完全展现出来。
雷锋、焦裕碌、丛飞……,他们为别人的奉献,不正充分体现了他们自身的价值吗? 生命的价值不会因为生命的消失而降低,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正是因为他的无私奉献,使他的生命得到了升华,正如那些蝴蝶标本,进入了新的境界。这种无私的精神也会不断地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领悟到生命的宝贵,这是他们的生命的延续,使得他们的生命价值被不断地体现出来,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反而使生命又有了新的价值,做到了“死而不已”。
因此,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由不同的生活经历,但每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价值。
珍惜生命,创造出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才能战胜短暂,赢得永恒,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 3参观上海科技馆有感: 中国,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而是它拥有世界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它拥有火药、造纸、指南针和活字印刷四大文明里程碑,更因为祖国母亲养育着人类1/4的浩荡部落。
今天我们又雄辩地向世界证明“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冰已经打破;科技星火已成燎原,人们品味小康、幸福生活;强起来的祖国,才品味出什么叫尊严,什么叫主权,什么叫强大,什么叫巍峨! 博大强劲的民族凝聚力!随着“神州五、六、号”的成功发射,我们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我们高兴地看到,碧空如洗,明亮澄澈;鲜花怒放;红红的中华结。
从心灵深处萌生出无限的骄傲与自豪!科技能振兴祖国更能强国,只能用科技发展的硬道理才能振兴中国! 今天看到许多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从小让他们感受科技的知识、科技的奥秘和科技的神奇力量! 小朋友能使生命的延续,创造出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将来。
7.观中国科技馆有感作文
今天,我们全家去了中国科技馆。
中国科技馆是中国科协的直属单位,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科普设施。首先,我们去了儿童科学乐园。
里面有科学城堡、认识自己、智慧大树等。这些科普设施让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我们通过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感受科学的乐趣,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让我们在展览中积累经验。
接着,我们去了华夏之光展厅。里面为我们展示了华夏祖先智慧的结晶。
让我通过参观和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并切身体会到华夏祖先的智慧,使我们为华夏祖先的智慧而感到骄傲、自豪。在探索发现展厅,我感受到了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之奇妙。
我们探索了人体的奥秘、聆听了胎儿在母亲腹中所听到的声音、探索数学的奥秘。在观看了3d电影,体验了3d电影的刺激后,我们去了最后一个展厅:挑战与未来展厅。
在那里,我参观了未来的农民住房、体验了未来生活、看到了未来的地球,让我体会到了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环境,那么我们人类将无家可归。通过这次对科技馆的参观,我在亲身实践和动手操作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华夏祖先的智慧、科技的发达、地球的危险。
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为自己、为他人创造一个美好未来。
指导老师鄢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