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经历范文

求几个精辟的佛法故事.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
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
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
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
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
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
我也相信:真正爱一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
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
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随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来的时候,以为圣人要大讲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随者说到:I am tired。
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
查找高七师的学佛经历
高七师 的学佛经历索达吉堪布:我是69年生人,现在我把我的学佛经历和自身体会知见写出来,希望能对别人有所帮助。
我在4岁时,经常做梦,常梦到蓝色的天空中有许多文字透明的慢慢往下落,有时看到“大花脸”让我从梦中惊醒,(现在知道是五方佛的示现)。12岁时,也就是82年开始学武术,并练习气功,是马来西亚华人传的放松功,从头放松到脚,从脚放松到头,大约有半个月,一次在床上练习时,忽然看到自己的身体,并有一股金黄色的液体从头到叫灌了进来,很舒服。
初中时,记忆力较好,老师讲政治课我不作记录,差不多都能记下来。高中考上重点高中,高二时过于“早熟”思考人生的问题,对生活有失落感,本来可以考上清华及北京大学,在高三时对自己失去信心,只考上了西南石油学院,地点在四川南充市。
上大学后应是88年,继续学习气功,可以看到人体光,并能用身体感应到别人的有病部位,利用假期及实习时传播气功,收学生,并开办气功班,人员差不多能有800多人,现在这些人有一半都学佛了。大三时,在学校大多数时间用来看哲学书籍和心理学书籍,并深入学习西方心理学,并自己开始写书,《八识心法》。
书差不多写完时,我看到了“楞伽经”才知道佛在二千年前就把心理学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从而深仰佛陀,开始学习佛法,这是92年的事情,我在四川南充的清泉寺归依,法名精明。从此走上了学佛之路。
这时停止了气功修炼,并开始吃素。常习金刚经及心经,对空慧产生偏见,误认为一切皆空,特别是世间法,没有什么值得追求所以放弃了大学(退学),去随意放任自己错以为放任心性就是自然修行,类似于狂禅吧!后来身体和生活不太好了,生活上的无助使自己回到家乡吉林,开始工作、成家,但没有放弃对佛法的学习。
92年基本上是看佛书显教的《楞伽》、《楞严》、法华》、《圆觉》、《瑜伽师地论》《入中论》等,并开始修学净土持名念佛法门。94年年末产生了很大的烦恼,一是自己的身体不太好,特别是胃气胀;二是见众生不信佛法而很急,自己还没有太好的办法。
我的父亲是解放前的老干部,看到他年已过60岁,想自己的父亲不学佛,将入六道的火坑,而自己无能为力,很是痛苦,在他们的眼中我永远是孩子,另外,我的事业、工作在他们眼中很不成功,更没有资格来“教”他们。于是我有两次出家的机会,但都因觉得解决不了我渡化父母的原因而回来,还有一次是出家的方丈认为我更适应在家而没有收留我。
我又回到四川请到《菩提道次策略论》从而知密法的无比殊胜,又看到《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后开始学准提法及诵六字大明咒,并到内蒙葛根庙得到老布僧希日布确吉坚赞大成熟者的传承与指导,94年开始进入“持咒”阶段,并依止多位上师发心传播佛法,广讲经论。96年再次入川,在自己的上师处闭关21天,得无限法喜及听到美妙天音,同时对人无我有深深得体悟,亲见阿弥陀佛。
此后到96年前不断得到空行母得加持及传承,包括中有法及我所修法的印证等。96年后,我们吉林这个地方因大多数学佛人只持一句佛号,忽视大乘加行与教理,将丰富的佛法缩略为仅仅一句佛号,并忽现实认识,我给他们讲经他们不听,显示神通他们认为是气功不是佛法,但当他们业障出现时,他们又不能用智慧及方法对治,以至于有些人反而退心或入了外道。
另一方面不学佛的人,认为你的工作不如我,家庭比如我,智慧比如我,没有资格给他们讲法。97年在这两种因素下,我暂时放下讲经说法,给自己定了三年的准提坛法的修习及转识法的自修。
准提法主要是修增财法,显现给不信佛之人,让他们知道佛法的伟大及给自己家庭及亲人带来快乐;转识法包括中有成就法等,是实践佛法与人生、工作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融为一体的自我证实。如今,两法都得到了成功,现我有自己的私营公司,年产值在三百万左右,雄厚的资金用于传法、放生及利生事业。
又能给不信佛众生以智慧福报的显相,更利于渡化他们。另外,我广传佛法,(以前学佛的人开始与我接进,只要是他们开始遇到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同时建立中有坛成及中有网站及佛法入世见的论坛。
最高兴的是我的父母可因我的修行而能在中有期间成就,以使我了去一桩心事。如果亲生父母都渡不了,还谈什么以众生为父母而渡化他们呢?如说众生平等,自己的家人也是众生,你如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得话,那么你说给众生以快乐不是一句空话吗?我学佛以来,思想上得变化很复杂,但不离三根本,都是在自修行过程和渡人过程中出现问题而自己“不得不”深入学习和精进,如今是不是定解,我暂不说,因为我自己没什么,如众生的病发生了变化的话,我的药也会变化。
我从不为自己求法,都是想现在的人应如何解脱应修什么法我才求学什么法,但是,在求法修法的过程中,我又如何不是第一个受益的呢?对知识分子学佛,希望能在显行中能以智慧显现众生 ,以财富示人,以快乐示人,以利他示人,秘密行中,以大乘我法二空为理去除贪嗔痴慢(他的反面是快乐轻安),深信因果(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广种善因,为社会多做贡献。以福智为衣。
查找高七师的学佛经历
高七师 的学佛经历索达吉堪布:我是69年生人,现在我把我的学佛经历和自身体会知见写出来,希望能对别人有所帮助。
我在4岁时,经常做梦,常梦到蓝色的天空中有许多文字透明的慢慢往下落,有时看到“大花脸”让我从梦中惊醒,(现在知道是五方佛的示现)。12岁时,也就是82年开始学武术,并练习气功,是马来西亚华人传的放松功,从头放松到脚,从脚放松到头,大约有半个月,一次在床上练习时,忽然看到自己的身体,并有一股金黄色的液体从头到叫灌了进来,很舒服。
初中时,记忆力较好,老师讲政治课我不作记录,差不多都能记下来。高中考上重点高中,高二时过于“早熟”思考人生的问题,对生活有失落感,本来可以考上清华及北京大学,在高三时对自己失去信心,只考上了西南石油学院,地点在四川南充市。
上大学后应是88年,继续学习气功,可以看到人体光,并能用身体感应到别人的有病部位,利用假期及实习时传播气功,收学生,并开办气功班,人员差不多能有800多人,现在这些人有一半都学佛了。大三时,在学校大多数时间用来看哲学书籍和心理学书籍,并深入学习西方心理学,并自己开始写书,《八识心法》。
书差不多写完时,我看到了“楞伽经”才知道佛在二千年前就把心理学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从而深仰佛陀,开始学习佛法,这是92年的事情,我在四川南充的清泉寺归依,法名精明。从此走上了学佛之路。
这时停止了气功修炼,并开始吃素。常习金刚经及心经,对空慧产生偏见,误认为一切皆空,特别是世间法,没有什么值得追求所以放弃了大学(退学),去随意放任自己错以为放任心性就是自然修行,类似于狂禅吧!后来身体和生活不太好了,生活上的无助使自己回到家乡吉林,开始工作、成家,但没有放弃对佛法的学习。
92年基本上是看佛书显教的《楞伽》、《楞严》、法华》、《圆觉》、《瑜伽师地论》《入中论》等,并开始修学净土持名念佛法门。94年年末产生了很大的烦恼,一是自己的身体不太好,特别是胃气胀;二是见众生不信佛法而很急,自己还没有太好的办法。
我的父亲是解放前的老干部,看到他年已过60岁,想自己的父亲不学佛,将入六道的火坑,而自己无能为力,很是痛苦,在他们的眼中我永远是孩子,另外,我的事业、工作在他们眼中很不成功,更没有资格来“教”他们。于是我有两次出家的机会,但都因觉得解决不了我渡化父母的原因而回来,还有一次是出家的方丈认为我更适应在家而没有收留我。
我又回到四川请到《菩提道次策略论》从而知密法的无比殊胜,又看到《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后开始学准提法及诵六字大明咒,并到内蒙葛根庙得到老布僧希日布确吉坚赞大成熟者的传承与指导,94年开始进入“持咒”阶段,并依止多位上师发心传播佛法,广讲经论。96年再次入川,在自己的上师处闭关21天,得无限法喜及听到美妙天音,同时对人无我有深深得体悟,亲见阿弥陀佛。
此后到96年前不断得到空行母得加持及传承,包括中有法及我所修法的印证等。96年后,我们吉林这个地方因大多数学佛人只持一句佛号,忽视大乘加行与教理,将丰富的佛法缩略为仅仅一句佛号,并忽现实认识,我给他们讲经他们不听,显示神通他们认为是气功不是佛法,但当他们业障出现时,他们又不能用智慧及方法对治,以至于有些人反而退心或入了外道。
另一方面不学佛的人,认为你的工作不如我,家庭比如我,智慧比如我,没有资格给他们讲法。97年在这两种因素下,我暂时放下讲经说法,给自己定了三年的准提坛法的修习及转识法的自修。
准提法主要是修增财法,显现给不信佛之人,让他们知道佛法的伟大及给自己家庭及亲人带来快乐;转识法包括中有成就法等,是实践佛法与人生、工作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融为一体的自我证实。如今,两法都得到了成功,现我有自己的私营公司,年产值在三百万左右,雄厚的资金用于传法、放生及利生事业。
又能给不信佛众生以智慧福报的显相,更利于渡化他们。另外,我广传佛法,(以前学佛的人开始与我接进,只要是他们开始遇到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同时建立中有坛成及中有网站及佛法入世见的论坛。
最高兴的是我的父母可因我的修行而能在中有期间成就,以使我了去一桩心事。如果亲生父母都渡不了,还谈什么以众生为父母而渡化他们呢?如说众生平等,自己的家人也是众生,你如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得话,那么你说给众生以快乐不是一句空话吗?我学佛以来,思想上得变化很复杂,但不离三根本,都是在自修行过程和渡人过程中出现问题而自己“不得不”深入学习和精进,如今是不是定解,我暂不说,因为我自己没什么,如众生的病发生了变化的话,我的药也会变化。
我从不为自己求法,都是想现在的人应如何解脱应修什么法我才求学什么法,但是,在求法修法的过程中,我又如何不是第一个受益的呢?对知识分子学佛,希望能在显行中能以智慧显现众生 ,以财富示人,以快乐示人,以利他示人,秘密行中,以大乘我法二空为理去除贪嗔痴慢(他的反面是快乐轻安),深信因果(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广种善因,为社会多做贡献。以。
谁能给我讲讲自己的学佛经历或者念佛感应
以前我是因为自己的业障太多了,多到自己看到佛像会莫名其妙的恐慌,出汗,甚至想哭,浑身发抖。后来自己上网发帖问了好多人之后,决定发愿入佛,而且是在地藏王菩萨身下修行。我在发愿的前一天,和一位度我入佛的朋友聊了很久,后来莫名其妙的就哭了,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梦到了很美丽很美丽很宁静的天空和参天的大树,大树上面缠着质地如云彩般的白色布,而且看到了脚下的苍生和自己家的保家仙。以及在我现在住的地方的窗户外面看到了很可爱的一个小女孩和金光万丈的天空。很给人光明和希望的感觉。而且小姑娘好像要给我什么似的,一小片黄黄的纸。后来醒了之后那种感觉在心里一直留着,宁静,平和,感动,还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然后我就问了那位度化我的朋友,朋友告诉我,天空代表佛,那棵参天的大树就是菩提树,那个女孩是龙女,那片光芒万丈的天空是菩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头天晚上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业报,也有心为自己的怨亲债主回向,帮助他们,而且可能我上辈子也和佛有莫大的关系,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来我在念经,打坐的时候,总会出现地藏王菩萨的脸和一片云雾缭绕的青山。第一次念完之后,感觉身体就好像做了桑拿一样很通畅,而且感觉有什么东西从自己身体里抽出去,就像橡皮筋一样,然后感觉这个世界都亮了很多。从那以后,我身边也没有什么灵异的事情发生,而且也不会见了佛像就会害怕了。
入佛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希望您能真心的发愿渡尽一切众生才可以。抱着这样的态度,你入佛才会有意义。度化了别人,也就等于度化你自己。
问下生活、学习背景、学佛经历或对佛教的印象
生活-----上班族,朝九晚五。计算机软件开发10年。
学习背景----大学学习数学。
学佛经历-----从2009年接触真正的佛教。由《正信的佛教》,《地藏菩萨本愿经》入手,发现佛学是最伟大的科学,佛教是最圆满的教育。
佛教----不是个人崇拜,不是让你烧香拜佛求什么。而是告诉你宇宙人生的真相,指导你方法,让你去证实这些真理。 而这些真理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不管是工作,学习,为人处事,人生观,宇宙观,乃是生老病死等,如何解脱。
南无阿弥陀佛!
佛祖释迦牟尼有哪些人生经历
1、 佛祖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
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
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2、 梦象受孕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之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不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第二》、《大壮严论经•卷第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 3、 七步莲花 摩耶王后怀孕已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女漫游兰毗尼花园。 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
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尤树的绿荫下休息。
她见这无尤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
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
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净。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
4、 姨母抚育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 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
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王子。 摩诃波闍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
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母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
5、 出游感苦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 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尤郁。
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心自尤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淤血流溢,臭积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 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王子听后,决计弃绝富贵享乐,刻意修行,以求解脱“老”、“病”、“死”苦。
6、 夜别妻儿 悉达多王子请求父母允许出家修行,净饭王和摩诃波闍波提夫人涕泣不许。他又向父母请求四愿:一不老,二不病,三不死,四不别。
说若能满四愿,便不出家。净饭王一听,知其意仍要出家,重增尤戚。
无奈之下,净饭王苦心孤诣,令人建造春夏秋三时都百花盛开的宫殿,增设诸般妙乐歌舞,以悦王子耳目,又令人警戒守护,不许稍离,想使王子去掉出家之念。 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二月八日的半夜,月色明朗。 他消消起身,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轮陀罗和儿了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然后便出了房间。
他看见宫女们和守卫之人都呼呼熟睡,犹如木石,又生感慨。 7、 夜渡凡尘 悉达多王子别了妻儿,唤起马夫车匿备马。
车匿高声泣谏,想惊醒宫中之人,不料却都鼾睡不醒,他只得替王子备马。 王子跨上白马,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也紧随其后。
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
” 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8、 削发更衣 悉达多王子见这里山林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