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今人居住的是钢筋范文

    求一篇关于房屋建筑学的论文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概论 摘 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苗、布依、侗、土家、彝等17个世居民族。

    千百年来,贵州各少数民族在 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民族民间美术。贵 州民族民间美术品种类繁多,包括建筑、服饰、蜡染、挑花、剌绣、银饰、雕刻、剪纸、陶器等等。

    本文拟 对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起源、分类、形式、特点作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概论 “民间美术”这一概念的流行,始于20世纪70年代, 它大约是和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一样,仿借民间文学的称谓 而来。

    民间美术是指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 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 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 的源泉。

    贵州高原蕴藏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丰富而独 特的民族民间美术是高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经过贵州各 族人民不断地实践、创造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民族民间文 化。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品种类繁多,包括建筑、服饰、银饰、 挑花、剌绣,岩画、雕刻、漆器、竹编、剪纸、陶器等等,从生活 用品到生产器具,无所不包。

    民族民间美术,作为贵州各族 人民生产生活装饰的必需品,体现着各族人民独有的审美 情趣和造型能力。本文拟对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起源、形 式、特点作简单的论述。

    一、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高原,曾经是远古人类栖息、 繁衍的地方,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贵州的“史前文 化”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在已知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考古发掘中,旧石器早、中期的黔西观音洞遗址、盘县大洞 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著名考古学家斐文中先生称观 音洞文化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之一”;白寿彝在其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黔西观音洞 石器,加工之细致和方法之多样,为同期各地之冠”。

    旧石 器时代晚期以普定穿洞人遗址、兴义猫猫洞遗址最具代表 性,在其发掘物中,除了石制品外,还发现了大量的骨、角 器,骨角器制作之精、工艺的稳定、磨制技术的熟练及数量 之多、品种之丰富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烧制出陶器,并在陶器上绘制出 各种纹饰,于是审美物质文化便开始出现,也可以说是最早 的民间美术产生了。

    在贵州普安铜鼓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各 类器物中,就有大量器型多样、纹饰丰富的陶器。有专家考 证说:“彩陶文化典型集中地体现了原始绘画、原始雕塑、原 始乐舞以及原始民俗生活一切方面的特征,是原始审美文 化的最高体现”。

    战国至秦汉时期,以贵州为主的西南地区,出现了一个 夜郎国,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 什数,夜郎最大。”“西南夷”是指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 族,而夜郎的主体民族是濮人与夷人,也就是今天的仡佬族 与彝族的先祖。

    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他民族的先 民在各时期相继迁入贵州,形成了今天的苗族、布依族、土 家族、水族、侗族、瑶族等民族。今天在夜郎地域范围内的 普安铜鼓山、赫章可乐、威宁中水三个文化遗址中发掘了大 量的玉石器、陶器、青铜器(铜鼓)、铁器等物品,这三处遗址 的发掘物,品种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甚为 罕见,它们不仅显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而且有别于中原汉 族文化,应是当地少数民族遗留的痕迹。

    这说明了生活在 两千多年前的古夜郎人,就具备了制造、制作各类生产生活 工具、兵器、民间工艺美术的能力并有相当的水平。 二、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 (一)织绣印染 1、民族服饰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体 现和重要载体。

    贵州民族服饰非常丰富,生息在贵州高原 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他们勤工巧织,创造了绚 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其间包含着蜡染、刺绣、挑花、织花、银 饰等多种工艺。许多民族服饰的款式结构、纹样图案,具有 一定的含义及渊源,反映了各民族的信仰,包含着本民族的 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

    (1)苗族服饰:苗族服饰种类繁多,风貌独特,造型优 美,清朝陈浩到贵州画了《百苗图》,吴世忠在其《中国苗族 服饰图志》记录了170多种。其中有以刺绣著名的台江妇 女服饰;以挑花突出的贵阳地区妇女服饰;以蜡染为特点的 丹寨、安顺、黔西、织金、黄平的妇女服饰;以银饰最多的雷 山、台江、凯里、黄平的妇女服饰;以毛织为主的威宁服饰; 以编织著称的贞丰、安龙妇女服饰。

    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 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被称为:“无字的史书”。 (2)布依族服饰:布依族妇女大部分穿右衽大襟衣,宽 口裤,饰以花边和栏杆,盘发辨于头顶,包头巾,胸前戴围腰 及银饰。

    (3)侗族服饰:侗族服饰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北部妇 女束发挽髻,饰以银簪、银花或木梳,上盖侗布,穿右衽无领 大襟衣,胸前系绣花围腰,下穿长裤,间或也有穿裙的;南部 妇女发型亦挽髻,贯以木梳、银簪,上衣或高领或无领,或开 襟无。

    关于城市生活的作文怎么写

    城市和乡村各有个的特点,各有优势。城市繁华、物资充足、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充满机遇。。乡村恬淡自然、空气清新、村民淳朴、淡泊宁静、绿色食品。

    我的生活轨迹是由农村到城市,最初我很不适应城市的气氛,但当我生活一段时间后,回到乡村,又发现乡村的不便。在乡村,消息闭塞,几乎没什么娱乐设施,没有电脑上网、没有舞厅歌厅KTV、没有像样的饭店、没有报纸(除非自己订阅,但也要迟几天才能送到手里),没有嘉年华、没有动物园植物园。。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城市中老太太晚年,念念不忘淳朴自然的少时乡村生活,最终又回到农村,可没住一晚上就跑回城市了,因为乡村没有她已经习惯了的马桶。乡村虽然有诸多的不便,但我依然喜欢乡村,不喜欢城市。

    城市的钢筋水泥给人的感觉,就像住在它里边的主人一样,单调麻木、冷酷无情。城市广场,空旷冷清----因为虽然漂亮宽大,但整个广场难见一棵能乘凉休息的绿树,在夏天的中午真该把设计者请来在广场坐一坐,晒晒他无知的大脑。城市就是这样,繁华多彩、令人应接不暇的另一面就是单调、冷漠。单位里的人,朋友少,关系平淡,社区里,邻里互不认识,即使住在对门,老死也不相往来。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它真能带给人们满足、快乐和幸福吗?大片大片的耕地、绿地被铺上水泥,人类的水泥建筑就象癌细胞一样,肆意在地球的母体中扩张,破坏生态、破坏自然,最终破坏的将是人类自己的未来。

    城市给我们带了什么?除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造便利之外,还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为了发展,城市污染严重,出生在城市里的孩子不知道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清新的。人类的栖息地都被隔成一个又一个狭小的空间,一家一户,户户相同。城市绿色,都是人造刻意而为,少了一份亲近和自然,多了一份虚假和造作。山是假的、树是假的、花是假的,连绿地上的动物也是假的。

    在茫然的黑夜里,在那个狭小的水泥阁子子,我常常突然醒来,常常会想,人类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城市的钢筋水泥绝不是我们追求的所谓幸福。

    乡村生活资料

    城里人能够享受到什么清新空气?即使偶尔感触到远远天边袭来的柔风,但却夹杂着无数呛鼻抑或令人近乎窒息的莫名气味,并充盈于各种噪音之中,磨损于光怪陆离的灯光之间,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钢筋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烂泥塘里散发的一阵气味,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乡下的人喜欢盯着烈日走,在地里背朝着青天白日默默地挥汗。他们手捧着黄土有时不免脸上荡漾着一丝无奈,但他们酷爱着他们苦苦守着的热土,在那里不停劳作感到乐此不疲。他们一旦丢弃一寸土就心里不是什么滋味,甚至很小心眼的为此争执起来。因此,我们看到一些在乡下经营农作物致富的老乡很少搬到城里去住,也不是因为这些人没有能力在城里买到地皮和房子,而是他们不愿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美丽的乡村土地里有他们不朽的希望,每一块泥土每一颗沙砾都堆积着他们几代人的感情。

    相比之下,城里人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感情和乡下人对他们居住的对乡村的感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城里的许多地方给他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譬如商品超市,上学就医,社交活动等等。但交通的拥挤,整治不善的水沟,弥漫在上空的烟雾和尘埃以及充斥在闹市里的噪音都使他们厌倦,甚至不时的脱口漫骂起来。我认识的几位住在城市里的朋友,每次和他们谈起对城市的看法时,总是表露出不同程度的埋怨。而乡下的老乡呢?跟他们谈到乡村时,很少有人指责自己的居住环境,也许没有太多的溢美之词,在他们眼里唯一埋怨的就是说交通不太便利。

    乡下人白天劳作,晚上睡觉,生活很有规律的。月朗风清,他们享受着一方土地独有的自然恩宠。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的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门口不远的田野,田里泛起细细的柔波,那里传来一阵阵如潮水汹涌着的蛙鸣,用心去倾听着这些天籁之音,会使你感触到月下乡村的深邃和美妙。

    一篇600~700之间的作文,题目为《科技让我们更快乐》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

    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问,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文明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

    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只有进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

    人类是渺小的,人类是脆弱的,他没有庞大的身躯,没有牛似的力气,没有乌龟的硬壳。但上天给予了人类一颗聪慧的大脑,一双勤劳的双手,人类没有坐享其成,而是选择了不断进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让我们把今天的生活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把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把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

    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所以说,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需要质疑的,因为就是利大!利大!利大!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

    科技发展,无可厚非,就是利大,这个辨题唯一的答案!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狡猾的诡辩,笼统的只言片语,无理的胡搅蛮缠都改变不了这个真理。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为科技已经和你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在请问,如果你给主席写信,说建议停止一切科研活动,大家是送给你鲜花,还是那板专拍你? 科技改变历史,不错的,没有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

    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3篇5000字作文

    龙,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就是华夏儿女泱泱的气节,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那就是中国! 一想到祖国这个字眼,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激动,那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无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祖国,你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美丽神话:四大发明令人惊叹,万里长城举世瞩目,神舟六号遨游太空,北京奥运成功举办,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这些怎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倍感自豪?回首往昔,在我们遭受外国人的欺凌时,你一次又一次地从危险困境中走出来,因为你心中有我们,有人民!你用伟岸身躯来保护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于你:爱你,保卫你。

    从我懂得要爱国的那一天起,“李大钊”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1926年3月,李大钊为了拯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华夏儿女的钢筋铁骨养成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像李大钊这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在我们祖国有何止他一个:精忠报国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两弹一星的邓稼先、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用碧血丹心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之歌。他们就算死也要为祖国效忠。

    同学们,我们应该为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为这些民族之花而骄傲!我们少先队员也要向这些爱国者学习,就算不能为祖国死,也要为祖国尽自己最大的力。爱国,不应该流于形式,它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踩踏花草;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度电……我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那就是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想到祖国以前受到的种种屈辱,我就会在心中燃起一团团熊熊烈火。

    我在心底里不断地说:“加油,自己;加油,祖国!”我深知:报效祖国需要有强健的身体,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本领。因此,我要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抓紧锻炼身体,努力学习功课,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祖国,你将永远会在我心中占有崇高神圣的地位,因为如果没有日益强大起来的你,就不会有我们大家现在的幸福生活,祖国,我永远祝福你!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

    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

    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

    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

    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

    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

    作文 5000字左右

    建国60周年作文5000字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

    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

    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

    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

    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

    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

    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

    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

    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

    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

    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

    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

    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

    我要《20年后回故乡》的例文或者是范文急用

    夜,静静的,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显得那样的明亮,绞结(皎洁)。

    我躺在床上,仰望着深蓝色的夜空,倍想我那亲爱的家乡,20年后的家乡是怎样的呢?我思索着,不知不觉进入了甜甜的梦乡。20年后,我(从)哈福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并且还读了硕士,及博士。

    毕业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了一家公司的总裁。可是我不能忘记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不能忘记家乡人民寄予我的无限希望,于是,我就坐着飞机,回到了我思念多时的故乡。

    汽车沿着公路行驶,我坐在车内,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只见道路两旁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高大的建筑物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小巧玲珑,有的色彩艳丽,有的古朴典雅。

    。咦,那是什么?许多块花花绿绿的彩色砖围成了几个大圆圈,圆圈的四周飘舞着彩带,热气球,屋顶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三角形的,八角形的,圆锥形的。

    。"这是什么地方呀?"我好奇地问司机,司机说:"那是新一代的儿童游乐园,可不比迪斯尼乐园逊色噢!""什么?这就是我的家乡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家乡变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以前的平房或是几层楼的房子,都被一座座高楼大厦所代替,用石子铺成的小路也变成了高速公路。

    ,不知不觉我回到了家,家人热情的迎接了我,我那慈祥的爸妈都老了,可是,他们在我的心中还是那么的年轻。 我在家吃过了饭,去了我的学校,因为今天是我校校庆的日子,也是我们班聚会的日子。

    我来到我的小学,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宫殿似的楼房,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片往校园的门上一插门开了。我走了进去,沿着鹅卵石小路走到校园的紫藤下,坐在石椅上休息。

    我环顾四周,不远有个大喷泉,喷出来的水柱高达10米,水珠四溅。校园里鲜花盛开,绿草如茵,使人心旷神颍。

    。这时我醒了,看窗外,一轮红日正朝气蓬勃地升起,我相信,我的家乡----也会像红日升起一样不断地发展进步。

    20年后回故乡的我20年后我乘着飞机带着朋友来参观自己的故乡故乡的水已经变的清澈见底,马路已经变的很宽敞来来往往的汽车都很漂亮,故乡到处高楼大厦外婆家住在一做高楼大厦的10楼的房子上。 故乡每一家的家里都有电脑`电视等一些高级的家具和家电。

    我一回到外婆家外婆就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茶还拿了一些小点心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一边聊天一边吃,外婆看到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也高兴的的笑了。吃完了点心我和外婆说去外面走走看看故乡的景色。

    我们一走出来就有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故乡的马路上到处种满了花草树木家乡的环境变化真大啊。以前故乡的人都往小河里扔垃圾小河的水很臭,可如今小河里到处都是小鱼在游动,小河的水清澈见底的,家乡还有很多漂亮的景色比如瀑布`高山等``````观赏完了家乡的景色我们几个对外婆说再见然后恋恋不舍的回去了。

    转眼间20年过去了,在外地工作的我已经有20年没有回我的家乡了,我早已把父母接到我工作的大城市来居住,我已经不再留恋那个家乡——惠民了。在我的记忆里,那里的人们乱停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农村的治安不好,老百姓被坏人骗得很苦。

    街道又脏又乱,每当大风的天气,尘土飞扬,塑料袋和碎纸片漫天飞舞,工厂里排放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可是有一次,因工作需要,我要到我的家乡惠民去。到了那里,眼前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

    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街道上没有有一个乱停放的车辆;学校门前那些卖零食的小摊一个也没有了;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没有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大家都井然有序地行驶。 听说公安局严厉打击骗子,老百姓安居乐业。

    现在的惠民就像一个大都市一样,街道宽阔平整,路两边是美丽的花圃和风景树,还建起了巨大的广场和风景秀丽的环城公园,人们有了休憩和散心的地方。在古老的旧城墙下修建起的孙子兵法城,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这里的上空明净晴朗,空气清新怡人。 。

    我还到附近几个乡镇转了转,一条条柏油马路代替了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家家住上了公寓式楼房,房间里有电脑家庭影院等现代化电器,村里的人都友好相处。原本这么落后的小地方,能发展成这样,真不简单啊!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我对祖国的发展更充满了信心,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富强,更加发达。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的建设共同努力吧!我的家乡在淮阳,她,美丽!她,富饶!她,可爱!到了2023年,我的家乡发生了不少变化!美得只能用一对对联“上有天堂,下有淮阳。”来形容。

    20年后的淮阳龙湖已建设的比西湖还美,现在还有不少赞美龙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亦奇。 若把龙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不错,当你漫步在龙湖岸时,龙湖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水的精灵,水的魂魄,龙湖的每一个景物都是为了印衬这龙湖水,印衬这水的精灵,水的魂魄。20年后的淮阳街道特别典雅。

    在这里,欧式,俄式,罗马式。 。

    随处可见,错落有致。那独特的花岗岩铺成的路面,也是人感到古朴,典雅,让人联想起那遥远的过去。

    。20年。

    客家民居导游词作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到福建,那有另人震惊的居民建筑——-客家土楼。

    土楼是以土作墙的建筑房屋,呈圆形方形……各具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他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堪称居民之最,再土楼中最普通的是圆楼,直径大约有50余米,高3.4米,共有百余住房,可以住三四十人。大型的直径约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五百住房。

    从土楼这中居住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剧的民俗风情。 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方式。

    在当时,年年有内战的情势,能预防战争。用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再一幢土楼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

    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了。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样,面积约有十平方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无秘密可言。

    内部分上中下三堂,再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口,再最前边,中堂位于中心,是家人团聚,招待客人的地方,上堂再最里面,是放祖先牌位的地方。 这的确为建筑中的奇葩。

    关于灾区学生现在的演讲稿

    汶川地震之后:活着的人们今年五月十二日,里氏八级的强烈地震袭击了中国四川。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地震灾害造成的遇难和失踪人数超过八万,中国在经历了年初南方雪灾之后再度蒙受重大损失。本周二,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在北京访问时表示,世界银行正在筹备一个总额为7.1亿美元的地震重建贷款项目,用于支持中国一万亿人民币的汶川地震重建计划。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有半年多了,灾区的情况目前怎样?在距离废墟几百米的地方,人们为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遇难者哀悼。北川县在地震中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整个县城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堆废墟。

    王碧华(音)把她的房子旧址指给记者看,在5月12日地震发生之前,那里是她的家。她伤心地讲: "我家有4个亲属死在里面了。

    当时5·12的时候是谁都不许进来的,我们是5月17号才进来找我兄弟的。……都没有找到,全部都埋在里面了,没有挖出来。

    我现在根本都不敢看电视,不敢看跟地震有关的东西了。我兄弟还有姑妈都是很优秀的人,都有出色的工作,都死在那里头了,我真的很伤心。

    " 灾区的人们尽一切努力,重新经营自己的生活。谢成玉(音)自己搭起来一张桌子,摆了个小摊以维持生计。

    他说:"我卖照片。主要是北川县城地震前后的对比,还地震当天下午第一时间拍的照片。

    每张照片卖十元,每天都有好几千人来这里拍摄照片。" 北川仍然对外封锁不断地有黑色轿车从这里经过,进入北川的路口被铁丝网拦起来,由警察严密把守。

    政府代表团经常来这里视察。然而,在路边停着一辆落满灰尘的帕萨特轿车,警察把这辆吉林拍照的汽车拦了下来。

    车主原本想假扮成政府官员进北川看一看,不料被识破。他说: "不给进啊。

    哎呀,我大老远赶过来,几千公里啊,开了三天的车就是为了过来看一下。感觉太伤心了,很惨,生命太脆弱了,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有北川,很多人都想过来看一下,我觉得意义挺大的。尤其看到那些学生,真的很惨。

    " 在距离铁丝网几百米远离进县城公路的地方,有一处巨大的废墟,这里是一所中学的遗址。原来的校舍已经被地震毁坏得面目全非,剩下的只有一些断壁残垣和钢筋水泥。

    在废墟周围,放着许多鲜花花束和花圈。那些在这里失去了子女的母亲,现在还经常来到这里,回想起改变了她们一生的那一天。

    一位母亲告诉记者:"我从12号到16号都站在这里等,他们是16号把孩子的尸体挖出来的。"另一位母亲说,她儿子是在12号晚上被同学和老师救出来的,当时部队的人还没有赶到。

    她儿子所在的班级一共有69个学生,遇难的有51人。学校损失特别大另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表示: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盖学校的建筑材料不好,那座房子是五十年代盖的,都没有倒塌,但学校是1993年才建起来的。

    我们大家都很愤怒。政府派了很多警察和部队来到这里,阻止我们抗议。

    我们想要告学校的建筑承包商,但是有专家来这里看了之后解释说,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地震太强烈了。我们不相信这个说法,学校跟前就有一幢楼没有倒塌。

    有不少报社的记者都报道了这个情况,但是我们到今天都没有得到一个答复。" 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在这场地震中丧生,但预计这个数字应该在1万以上,因为光被摧毁或遭到毁坏的学校就有7000余所。

    今年9月,遇难学生家长提出的集体诉讼遭到了拒绝。许多家长的电话都被监听,只要他们一接到外国记者的电话,立刻就会有警察出现。

    住上板房就很不错了离开北川到了都江堰,记者才明白为什么地震发生之后初期,国际观察人员对中国救灾工作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数千人共同生活在临时搭建的鞋盒般的居住区内,简易房外支起了卫星电视接收器。

    人们摆起摊位卖DVD光碟,在空地上种起了蔬菜。每一栋简易房都有一间屋子,大约有25平方米。

    尽管如此,人们的恐惧心理还是无法消除,而经济上的拮据也令人担忧。唐先生以卖猪肘子维持生计。

    他说: "我们总得要生存嘛。现在还是有些害怕,还经常有余震。

    ……住板房已经不错了。" 希望过上温暖的生活然而,离开都江堰越远,能看到的蓝色帐篷就越多,这里的人们居住条件就比板房差得多。

    28岁的范常青(音)感到生活十分艰难,她和8个月大的女儿住在一间拼凑起来的棚屋里。她告诉记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冷: "我们这里又不像那些人有被子,我们这里没有人管。

    我们从废墟里扒出来一些以前的被子,就这么盖着睡觉。冬天来了,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一家平安,能有温暖的生活。

    " 汶川地震之后:活着的人们今年五月十二日,里氏八级的强烈地震袭击了中国四川。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地震灾害造成的遇难和失踪人数超过八万,中国在经历了年初南方雪灾之后再度蒙受重大损失。

    本周二,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在北京访问时表示,世界银行正在筹备一个总额为7.1亿美元的地震重建贷款项目,用于支持中国一万亿人民币的汶川地震重建计划。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有半年多了,灾区的情况目前怎样?在距离废墟几百米的地方,人们为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遇难者哀悼。

    北川县在地震中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整个县城已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