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陋室铭说课稿范文

    求《陋室铭》教案

    陋 室 铭 一、整体把握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

    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

    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

    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关于本文的体裁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很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似乎欠妥。

    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其实,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就是“铭”;能把“铭”的体裁特点作简明介绍,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为有益。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

    铭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

    李善说:“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此话有理。

    我们今天读《陋室铭》,也同样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

    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

    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

    在讨论前最好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说说省去前半句的原因。 课文诵读指导要点示例 1.《陋室铭》 ①铭是韵文,可以叫学生找出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②第一层中,前四句是铺垫(先不提类比论证),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作者的正意。 ③第二层写“陋室”。

    “苔痕”二句写环境(可让学生说说环境的特点),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可问学生共写几件事),读时须一事一顿。

    六句中有虚笔(可让学生说,即“往来”句、“无丝竹”二句),虚笔读得轻一些,才有韵味。 ④第三层是结束语。

    “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制造悬念),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末两句。可问学生:作者写这一层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本层也可用调侃语调读,要读得有点韵味。

    ⑤读毕还可以再问:“何陋之有”跟上文哪一句相互照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目的是以此贯穿全文,达到整体把握。 参考译文 1.《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

    求《陋室铭》教案

    陋 室 铭 一、整体把握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

    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

    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

    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关于本文的体裁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很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似乎欠妥。

    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其实,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就是“铭”;能把“铭”的体裁特点作简明介绍,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为有益。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

    铭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

    李善说:“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此话有理。

    我们今天读《陋室铭》,也同样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

    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

    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

    在讨论前最好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说说省去前半句的原因。 课文诵读指导要点示例 1.《陋室铭》 ①铭是韵文,可以叫学生找出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②第一层中,前四句是铺垫(先不提类比论证),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作者的正意。 ③第二层写“陋室”。

    “苔痕”二句写环境(可让学生说说环境的特点),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可问学生共写几件事),读时须一事一顿。

    六句中有虚笔(可让学生说,即“往来”句、“无丝竹”二句),虚笔读得轻一些,才有韵味。 ④第三层是结束语。

    “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制造悬念),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末两句。可问学生:作者写这一层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本层也可用调侃语调读,要读得有点韵味。

    ⑤读毕还可以再问:“何陋之有”跟上文哪一句相互照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目的是以此贯穿全文,达到整体把握。 参考译文 1.《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求音乐:苏教版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案

    原文: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12)之(19)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南阳(16)诸葛庐(17),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8)?”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芦,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9)入:这里是“映入”的意思。

    (20)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谁能帮我我做《陋室铭》的课件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韵味如歌 境界如诗 ——《陋室铭》个性教学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

    求音乐:苏教版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案

    原文: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

    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

    无丝竹(12)之(19)乱耳(13),无案牍(14)之劳形(15)。南阳(16)诸葛庐(17),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8)?”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德馨:品德高尚。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芦,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9)入:这里是“映入”的意思。

    (20)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