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全国卷3作文范文
2015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三个人谁最有风采
1、2015年高考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宜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求稳可写成一半的四平八稳的议论文,文笔和才情较突出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性散文,用美的文笔、精辟的语言,阐发描述你对这种人独到的了解,展示他们绝代风华。2、再简单列出最具风采的理由:以电焊工为例:在平凡的岗位,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虽平凡,却可敬。
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终至巅峰,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庸,更是可贵。在平凡的岗位,达到不一般的境界,对大多数人而言更有标榜的意义。
3、构思示例:观点:甘于平凡,不甘平庸开头:概述材料,引出对电焊工的点赞。100字左右。
理由一:在平凡的岗位,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虽平凡,却可敬。200字左右。
理由二: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终至巅峰,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庸,更是可贵。200字左右。
理由三:在平凡的岗位,达到不一般的境界,对大多数人而言更有标榜的意义。200字左右。
结尾:再次强调这种可敬的平凡人对社会的意义。100字左右。
2015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三个人谁最有风采
1、2015年高考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宜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求稳可写成一半的四平八稳的议论文,文笔和才情较突出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性散文,用美的文笔、精辟的语言,阐发描述你对这种人独到的了解,展示他们绝代风华。
2、再简单列出最具风采的理由:
以电焊工为例:
在平凡的岗位,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虽平凡,却可敬。
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终至巅峰,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庸,更是可贵。
在平凡的岗位,达到不一般的境界,对大多数人而言更有标榜的意义。
3、构思示例:
观点:甘于平凡,不甘平庸
开头:概述材料,引出对电焊工的点赞。100字左右。
理由一:在平凡的岗位,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虽平凡,却可敬。200字左右。
理由二: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终至巅峰,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庸,更是可贵。200字左右。
理由三:在平凡的岗位,达到不一般的境界,对大多数人而言更有标榜的意义。200字左右。
结尾:再次强调这种可敬的平凡人对社会的意义。100字左右。
2015全国卷3英语作文题题
新课标1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山东假定你是李华,你校英文报“外国文化”栏目拟刊登美国节日风俗和中学生生活的短文。
请给美国朋友彼得写信约稿,要点如下:1.栏目介绍。2.稿件内容;3.稿件长度:约400词汇4.交稿日期:6月28日前天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的;3.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Dear Peter,Id like to ask you to write an article for our schools English newspaper.新课标2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海南、辽宁、广西假如你是李华,计划和同学去敬老院(nursing home)陪老人们过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请给外教露西写封邮件,邀她一同前往,内容包括:1.出发及返回时间;2.活动:包饺子、表演节目等。
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结语已为你写好。Dear Luc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ooking forward to you reply.Yours,Li Hua。
2015高考语文全国卷2的作文“三个人谁更有风采”的范文
笃学创新,最具风采》
千古江山,英雄有觅,风流不曾被雨打风吹去。今有大李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又有老王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还有小刘用相机带人们体验生命光影,品味大千世界。我不禁感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老王于平凡中彰显着不平凡,这种风采值得我们追求;小刘用生命去感受世界的美,这种风采亦值得赞扬;但我更觉得,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将个人成就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带动国家学术的向前迈进。这种笃学创新的学术风采更值得我敬佩,也更值得整个社会去褒扬和追求。
笃学。当下我们少了“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者,却多了“意粗气躁,一事无成”的懒人;我们少了“博学笃志,不问功名”的求学者,却多了“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世俗人;我们少了埋头苦干,潜心于学术的价值追求,却多了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浮躁之风。在人们精神日甘堕落,社会风气日趋奢靡的今天,大李笃学的精神更显弥足珍贵。幸而,我们有梁思成潜心于学术,专心写出《营造法式》;我们有季羡林于牛棚中仍能笃志研学,写下《牛棚杂忆》;我们还有大李身体力行,笃学敏思,为当代治学环境又注入一股清风——此等笃学风采,值得我们追求!
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生命和灵魂,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但当下市场上山寨抄袭大行其道,创新成果得不到保护,创新精神难以得到肯定和赞扬。文凭造假,论文抄袭,学术领域创新能力弱的种种问题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引起我们忧虑和深思。而大李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这无疑为学术创新环境注入新活力。大李,以其独有的矢志创新风采,感染者全社会的学者,洗涤着学术风气!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感慨道。我们的社会有着浮躁奢华之风,还有着太多投机取巧的现象;但我们更有如大李般拥有笃学创新风采的学者,不断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注入一股股清流!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大师?”钱学森忧虑地询问温家宝总理。这句话对我们是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而对大李风采的追求,就是对笃志创新治学品质的肯定。这样,我们在治学之路上便不会迷茫,我们的国家才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笃学创新,最具风采,大李——当之无愧!
2017年全国卷三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历届全国高考作文题及佳作
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福建卷作文题:一个圆圈 重庆卷作文题:筷子 ; 四川卷作文题:忘记与铭记 上海卷作文题: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湖南卷作文题:跑的体验 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黑龙江卷作文题:位置与价值 全国卷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北京卷作文题:说安 广东卷作文题:以纪念为题作文;天津卷作文题:留给明天 江苏卷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 湖北卷作文题: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
今年高考全国卷3的作文怎么立意呢
高考作文: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2015-10-08|阅:转:|分享高考作文: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专家指导:高考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 当下,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之风正盛。
据统计,在2011年-2015五年间的全国和各省市85次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就占74次,话题作文4次,命题半命题作文7次。尤其是近两年的全国和各省市作文命题中,除了仅有的一次命题作文外,材料作文已是一统天下。
这五年间的全国I卷II卷的作文命题,更无一例外地全是材料作文。 1.只有一句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穆罕默德有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穆罕默德的原话是:“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
这是一个比喻。“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在拥有两块面包的前提下,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有两层意思:1.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用一块去换而不是用两块去换,就是说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2.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有多句议论材料,观点相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③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这三条材料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意义,勉励人们多读书。你奔着这个目标去写绝对不跑题。
你从三句话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当作你文章的题目或者中心来写,也绝对不会跑题。应该说这种观点一致的材料作文的审题是最容易的。
3.有多句议论,观点又不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广西桂北一所中学为了激励学生高考,教室里挂出了霸气的标语:①“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②“提高一分,干掉千人”③“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④“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看到这些标语之后,你有何感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在这四条标语中,①③④积极健康,昂扬向上,应该肯定的;第②条,“干掉千人”,却是狭隘不健康的,理应否定。所以,审题时要从全局出发,有肯定,也要有否定。
只是肯定,或是否定,都是片面的,都不是最佳的写作角度。如果不认真分析材料,不从全局出发,只是从材料当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做观点来作文,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很可能作文会跑题。
4.有叙述有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本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鱼以思想和情感,让鱼人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基础上立意。 首先,要弄清童话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两条)小鱼——缺乏认知能力(活跃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西,更不要说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年轻人 其次,需要弄清童话的象征意蕴。 我们可以看见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却茫然不知,懵懂而稚拙。
材料中的提示语提示我们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提示语与童话的相关点上:“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对应的是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
寓言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生活、回到心灵的层面去思考立意。 简而言之,叙述之后的议论文字,概括了叙事中蕴含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从材料中提取的观点。
审题时抓住这个观点写文章就不会跑题了。 5.单一叙述性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
2017年全国卷3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山东 广东 四川 安徽 山西 黑龙江 辽宁 福建 河南 河北 江苏 陕西 湖南 北京 吉林 贵州 广西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甘肃 浙江 重庆 江西 天津 上海 宁夏 青海 海南 西藏 湖北 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于6月7日举行。
据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今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如下: 题目是一个副标题作文,因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关于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全国卷3作文题目。
2017年高考全国卷III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是什么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0 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
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
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
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 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