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范文

数学小论文4年级的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再来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我们不但可以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我们还可以用两种、三种等更多的图形组合起来铺满地面.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300字
今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数学小问题:“小明一共有10个气球,如果一分钟放一个气球,他放10个气球一共用了几分钟?”我故意考考妹妹,刚上四年级的妹妹不假思索地说:“这个简单,10分钟呗。”我大笑一声,喊到:“错!” “嗯?为什么呢?”我耐心地解释着:“答案是9分钟,因为先放第一个气球,一分钟后,放第二个气球,一直放到第9个气球,所以,第九分钟后放第10个气球。”妹妹听了恍然大悟,说到:“原来如此,我上当了!”
细心地妈妈在一旁听到了我们这番有趣的对话,笑着说:“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像这样的问题,比如爬楼梯、排队、坐座位……,我来考你一个吧!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钟,那么她从1楼走到15楼要多少秒呢?”我拿出笔和约,认真地做了起来: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妹妹走到十五楼,也就是走了十四层,14*9=126秒。
我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不错,思路很清晰,很会思考!”
是啊,生活中处处有数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索的头脑,那么,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小学数学小论文怎么写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 -
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
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 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
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 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生活中的数学”小论文(小学四年级)
感悟数学 我对于这几年的数学学习,对其有一些感悟。
我相信很多的人在学习数学之后,都会有一些感悟的。下面就是我对于数学学习的感悟与体会。
1. 我认为学习数学首先要认真细致。有时候,我们面对某些数学题时,写不对或者作不出来,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懂.不会,而是因为粗心大意把数看错或是少看了,若因此而丢分不是太亏了吗?若将来让你造航天飞船,而你却粗心大意计算错误结果使飞船坠毁,那么这不是太浪费了吗?对于数学,我们必须要认真细致,出一点差错可能就会全盘皆输,真是“一招走错,满盘皆输”。
因此,在做数学时,要认真审题.认真计算,在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一定保证所写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正确的,一定要认真。 2. 学数学要仔细研究深入进去。
对于数学,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会做的题,那么,这时我们就要仔细研究它了,要盯住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从每一点来分析,仔细思考,还要回想所学过的知识,从各方面来看问题。当把题研究出来之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更多的这种类型的题,要会举一反三,灵活使用所掌握的解题,对数学深入研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以上两点就是我对于学习数学的感受与体会,学习数学一定要认真.细致,还要仔细研究,并且还要深入进去。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400以上
数学就像是一位隐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反复地出现。
买东西要计算价格、乘出租车要计算里程、比赛要计算成绩、跳绳要数数……就连音乐简谱都是由数字构成的,简简单单的7个数字,居然能编织出动听的音符。平时我们踏步时,为了保持队行整齐,也是边打节拍边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数学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我幼小心灵的智慧之门,我从小就对数字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幼小的心中,数学充满了神奇与奥秘,从简单的认数、识数开始,我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一些事物的具体含意。
上小学后我对数学更是着迷,对数学中一些研究性的习题,我很喜欢,从不轻易放过。在班上,我是数学佼佼者,提起数学我充满自信,数学给我带来了数不尽的苦与乐。
在家,我还经常和爸爸玩算24点等一些数学小游戏,一直陶醉于数字的奇妙和变幻之间,从中也体会了成功和喜悦。我对数学的兴趣很浓,偶尔在《扬子晚报》读报闯关上看到数独,觉得特别新颖,可惜不会玩,就特地从书店里买了两本数独书,从头学起,虽然书上的数独没有报纸上的难,可我还是不会。
但我依然努力寻找规律、静心研究,错了重新来,渐渐的,我掌握了技巧,熟练了,做的速度也快了,数独给我带来了乐趣、自信。
4年级数学小论文200字
生活中的数学平安夜,妈妈带我去逛商场.到了商场一看,今天商场里到处都在搞活动.妈妈对我说;“今天在搞活动,商场的东西一定比平时便宜,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想买的.”在商场逛了一圈,我看中了一双鞋子,标价318元,这个柜台搞的活动时满166减61元,妈妈对我说:“平时不搞活动时这种鞋打8折.”营业员告诉我们今天搞活动买鞋可划算了,说完就要帮我们按照活动价开票,这时妈妈突然说:“等一下.”转身又对我说:“你算一下按照活动价到底有没有便宜.”我心想:搞活动嘛肯定比平时要便宜,还要算什么呢?但是妈妈让我算,我只能勉为其难,算一下呗.按照活动价算,满166减61元,318元里只有一个166,也就是只能减一个61元,318-61=257(元),按照平时的价格打8折计算,318*80%=254.4(元).一算真的还是平时不搞活动时的价格便宜,于是妈妈对营业员说还是按照平时的价格开票吧.付过钱后,我们就拿了鞋走开了.离开了柜台,妈妈就对我说:“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考虑,别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看来数学在生活中还真是无处不在啊。
.。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400以上
数学就像是一位隐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反复地出现。买东西要计算价格、乘出租车要计算里程、比赛要计算成绩、跳绳要数数……就连音乐简谱都是由数字构成的,简简单单的7个数字,居然能编织出动听的音符。平时我们踏步时,为了保持队行整齐,也是边打节拍边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数学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我幼小心灵的智慧之门,我从小就对数字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幼小的心中,数学充满了神奇与奥秘,从简单的认数、识数开始,我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一些事物的具体含意。上小学后我对数学更是着迷,对数学中一些研究性的习题,我很喜欢,从不轻易放过。在班上,我是数学佼佼者,提起数学我充满自信,数学给我带来了数不尽的苦与乐。在家,我还经常和爸爸玩算24点等一些数学小游戏,一直陶醉于数字的奇妙和变幻之间,从中也体会了成功和喜悦。我对数学的兴趣很浓,偶尔在《扬子晚报》读报闯关上看到数独,觉得特别新颖,可惜不会玩,就特地从书店里买了两本数独书,从头学起,虽然书上的数独没有报纸上的难,可我还是不会。但我依然努力寻找规律、静心研究,错了重新来,渐渐的,我掌握了技巧,熟练了,做的速度也快了,数独给我带来了乐趣、自信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
小学数学小论文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 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 (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 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 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求四年级数学小论文,好点的,别太长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
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
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
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
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
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
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
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二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
小学4年级数学小论文400以上
小学数学小论文——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
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 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 (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
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 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 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