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内部审计理论研讨论文范文

    关于内部审计的论文

    内部审计准则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737177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688105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712561 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357879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范例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690494 海尔集团内部审计交流材料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519359 谈强化企业内部审计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613829 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与弊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702799。

    论文: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探讨

    论文提要: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本文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建议。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内部审计在自身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拓展。这期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经历了多次演变。

    2001年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定义作出了最新的解释:“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

    这一全新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内涵从评价活动发展为保证与咨询活动,内部审计范围不仅仅涉及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而是要进一步扩展到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的评估和改善上。IIA的这一定义使内部审计的功能拓展到公司治理的层面,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尽科学。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各单位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相同,导致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

    总体来看,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在内审机构的领导模式上,即有隶属于董事会与总经理的,也有隶属于监事会的,还有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甚至有隶属于财会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随意性,使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需进一步明确,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二)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我国内部审计恢复的时间不长,不论是企业领导、普通管理层还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这种认识极大地制约了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许多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内部审计的支持有限。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理解支持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内部审计并非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直接和必经环节,企业领导了解、引进内部审计机制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其二,现实中也存在内部审计工作不得力的情况,客观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其三,对于企业领导来说,内部审计和其自身利益可能存在冲突,在发生舞弊和丑闻时,企业领导可能会被牵涉其中,特别是在我国内部审计还被作为政府审计职能补充的情况下,企业领导人容易对内部审计产生抵触情绪。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技术落后。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是否熟悉企业经济活动,是否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是否具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

    但在我国,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目前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企业财务部门,其中不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中普遍存在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经济师、工程师及律师等专业人员配备比例太低,甚至为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的这种组成和素质状况反过来又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收入和升迁,致使高素质审计人员流失,难以形成稳定的内部审计群体,进一步加剧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

    而内部审计在单位的地位不高,容易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加上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容易被误解,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使审计人员常常在不顺心的状态下工作,易感觉到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困难。这些都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长此以往,将造成恶性循环,对内部审计的发展非常不利。 (四)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比如,《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都是总括性的,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进行规范。

    我国尽管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但还处于不断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目前的内部审计实务中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用于指导实务。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无论是总体框架还是具体内容都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最新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上仍。

    求一篇完整的论文范文

    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论文编号:KJ030 字数:8126,页数:11

    内 容 摘 要

    审计风险概念的引入,最初源于民间审计机构和人员被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如今,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审计实务已发展到通过评价审计风险制定审计战略计划的风险基础审计阶段。就内部审计而言,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松弛,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主要有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上缺乏独立性,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程序方法不合理等,客观原因有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以及环境方面的差异等使得内部审计风险错综复杂。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控制的措施,以使得内部审计更有效率,更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 成因

    大纲

    一、 引言 1

    二、 内部审计概述 1

    三、 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 1

    四、 内部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2

    五、 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3

    六、 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4

    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2.刘明辉、孙坤、徐平,《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陆兰丹,“当前企业内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04年第9期。

    4.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年。

    5.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

    6.郑修强,“浅议内部审计风险”,《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10期。

    7.刘 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商业会计》,2008年第12期。

    8.刘国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煤炭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9.陈火文、刘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4期上。

    10.叶毅斌,“论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时代经贸》,2008年1月第90期。

    11.陈思瑶,“国外风险导向审计对我国的启示”,《当代经济》,2008年8月上旬刊。

    12.刘立云,《审计风险与控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7年。

    13.汪寿成、刘明辉,“论现代审计学的风险概念体系”,《会计之友》,2008年7月下。

    14.张烨、侯雯静,“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6月。

    15.林图,“在国企改制进程中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年01期。

    以上回答来自: http://www.lwtxw.com/html/49-5/5476.htm

    论文: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探讨

    论文提要: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本文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建议。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内部审计在自身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拓展。这期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经历了多次演变。

    2001年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定义作出了最新的解释:“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

    这一全新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内涵从评价活动发展为保证与咨询活动,内部审计范围不仅仅涉及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而是要进一步扩展到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的评估和改善上。IIA的这一定义使内部审计的功能拓展到公司治理的层面,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尽科学。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各单位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相同,导致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

    总体来看,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在内审机构的领导模式上,即有隶属于董事会与总经理的,也有隶属于监事会的,还有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甚至有隶属于财会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随意性,使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需进一步明确,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二)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我国内部审计恢复的时间不长,不论是企业领导、普通管理层还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这种认识极大地制约了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许多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内部审计的支持有限。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理解支持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内部审计并非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直接和必经环节,企业领导了解、引进内部审计机制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其二,现实中也存在内部审计工作不得力的情况,客观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其三,对于企业领导来说,内部审计和其自身利益可能存在冲突,在发生舞弊和丑闻时,企业领导可能会被牵涉其中,特别是在我国内部审计还被作为政府审计职能补充的情况下,企业领导人容易对内部审计产生抵触情绪。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技术落后。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是否熟悉企业经济活动,是否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是否具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

    但在我国,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目前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企业财务部门,其中不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中普遍存在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经济师、工程师及律师等专业人员配备比例太低,甚至为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的这种组成和素质状况反过来又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收入和升迁,致使高素质审计人员流失,难以形成稳定的内部审计群体,进一步加剧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

    而内部审计在单位的地位不高,容易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加上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容易被误解,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使审计人员常常在不顺心的状态下工作,易感觉到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困难。这些都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长此以往,将造成恶性循环,对内部审计的发展非常不利。 (四)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比如,《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都是总括性的,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进行规范。

    我国尽管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但还处于不断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目前的内部审计实务中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用于指导实务。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无论是总体框架还是具体内容都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最新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上仍有较大差距。

    三。

    怎么写一篇“内部审计“的论文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在动因和自身规律。

    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1.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按照我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置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由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方针,决定内部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协调企业各部门关系,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拥有在董事会发表意见(包括保留意见、不发表意见和反对意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们认为,不仅只是上市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所有企业,都应当逐步建立审计委员会,使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2.行业自律机制。

    我国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由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各行业内部审计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内部审计协会是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塑造自身的社会形象,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社会地位。为此,企业具有对自身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环境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内在需求,这正是内部审计协会对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并予以评价的基础。

    内部审计协会一方面要为协会成员传播内部审计信息和知识,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内部审计协会活动,支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3.交流沟通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在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为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这种双向性的责任导向中,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并非单一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内部审计要摆正自身位置,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职业形象,提高企业领导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通过交流和沟通,积极向企业领导者宣传企业与国家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唯有在守法经营、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更好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

    通过交流和沟通,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取得企业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取得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4.风险评估机制。

    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之外,最主要的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风险评估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对实施方案结果风险的评价。风险评估注重向管理者提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及其强弱,以期管理者采取相应对策,回避或降低风险,而不是对风险的控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就企业的经营环境、决策目标、战略规则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与管理者充分交流,对风险性质及大小取得共识,并以此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对象及审计方法。其次要收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审计资料,明确每一审计项目的风险概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提交审计委员会审批。

    最后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阶段,要评价实际产生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效果,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建议。 5.交互审计机制。

    在大型企业集团中,所属的控股子公司以及设置的分公司或分支部门众多,为适应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内部经营关系、财务关系和审计监督关系,需要建立多级内部审计制度,并形成交互审计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各级企业组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上级组织指导下开展审计业务,同级企业组织每年(或半年)在上级组织统一领导下,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交互审计,以交流审计资源,总结审计经验,揭露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工作评比,以推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在整个企业集团中形成自审、互审、抽审的交互审计机制,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各级企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6.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在审计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

    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论文参考的资料

    1.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单独设置,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避免由其它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而引起的各方利益牵制,制约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还应注意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稳定性,不得随意变革,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在人员设置上要单独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避免兼职审计人员因为分管的工作任务重,审计的工作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进行。其次,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与结构看,要求审计人员既有会计实践经验,熟悉会计知识,又要具备审计方面的知识,掌握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技术,还要了解工程、计算机、法律、经济等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提高自如驾驭工作的能力。再次,在审计项目编制计划中,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的分配审计人员,配备与该项目相适宜的小组成员,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价值、发挥审计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功能。

    3.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为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制定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和法规,在法律层面上明确内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同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业、部门内审规章制度,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很好地依法开展工作,有依有据地解决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使审计结果更具说服力,发挥其对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监督评价作用。

    4.规范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监督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建立相应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规章,使得从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到职责权限的界定,都有章可循,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按规章办事,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性,给独立性以强有力的保障。还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民主监督,正确对待审计结果,不盲从。比如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在企业法人代表领导下,协助法人代表工作,主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比其他领导分管审计工作更直接、更具体、更方便,解决了其他领导分管、协管审计工作出现的搁置、推诿、梗阻现象,可以提高监督层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

    5.扩充内部审计职能,部分职能外包

    时间上,认真部署内部审计工作,使其既包括事后审计又涉及事前审计;空间上,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进行查审的同时,除了重点关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外,还应该将工作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发现各个相关领域的问题。另外,为克服在工程等方面的技术缺陷,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应该适当地外包部分内部审计职能,即由第三方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审计项目,利用服务或咨询公司的专业外部服务人员的技能和资源,来补充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处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6.改进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可以开发审计软件,为排除人为的错误,大部分工作可由计算机来完成。为更好的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首先应该建立健全有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包括具体岗位职责的划分、具体操作管理制度、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来规范和指导计算机辅助审计。其次,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引进适合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软件。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培训,做好配套的准备工作。

    社会舆论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中来,加大对内部审计的宣传力度,使管理层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激发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同时发挥监督作用,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得到保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