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执法文书立案报告范文
卫生监督局查出化验产品有问题应该出示哪些依据执法?卫生监督局查
合议应当根据认定的违法事实,依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分别提出下列处理意见: ①应当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依法提出卫生行政处罚意见; ②违法行为轻微,依法提出不予卫生行政处罚的意见; ③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依法提出不予卫生行政处罚的意见; ④违法事实不清的、证据不充分的、程序违法的,提出补充调查或者撤消案件的意见; ⑤违法行为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⑥违法行为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在移送司法机关的同时,依法提出卫生行政处罚的意见; ⑦报送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应当按规定报批。
上述除①、④、⑦项外,承办人员应制作结案报告,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结案。 8、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1)卫生监督机构在合议后,认为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理由、处罚种类及其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2)事先告知可以书面形式告知,也可以口头形式告知。若以口头形式告知的,应当留有文字记录,并由当事人在文字记录上签名或盖章。
(3)卫生监督机构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较大数额的罚款(具体额度由省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确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9、陈述申辩。
陈述申辩是被处罚人对卫生行政机关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提出其不同观点或意见的, 一种途径。 (1)当事人委托陈述申辩人的,受委托的陈述申辩人应当出具当事人的委托书。
(2)陈述申辩时,卫生监督机构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制作《陈述申辩记录》。 (3)当事人提出新的理由或事实、证据的,应当进行复核。
(4)经复核后,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并经重新合议后书面告知当事人。 (5)卫生监督机构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10、处罚决定 (1)证据确凿、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承办人应依据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起草行政处罚决定书文稿,报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 (2)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制作《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
(3)因违反不同法律法规或者违反同一法律法规的不同条款须分别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时,应分别裁量、合并处罚。 (4)同一《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可能涉及的不同法律法规,如不同法律法规的诉讼期限不同时,应分别告知。
(5)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进间的,应当报请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1、责令改正。查实违法行为时,应当立即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责令改正应使用责令改正通知书或卫生监督意见书,但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可当场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在执法文书中注明改正要求。 12、送达 (1)《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由承办人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签收,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执上记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盖章。
当事人不在场的,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七日内依照 《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的规定,将《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2)受送达人拒绝签收的,承办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人员到场说明情况,注明拒绝签收的理由和日期,由承办人和见证人签名(盖章),将《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处,即视为送达。
(3)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就近的卫生监督机构代送或者用挂号邮寄送达,回执注明的收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 (4)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依据其他方法无法送达的,以公告方式送达。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13、执行 (1)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2)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但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裁定停止执行的除外。 (3)对于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按照罚缴分离的原则,除按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4)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4、结案 (1)行政处罚决定履行或执行后,承办人应当制作《结案报告》,并将有关案件材料进行整理装订,归档保存。
(2)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将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结案后一个月内报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法制机构备案。 (三)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1、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对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较大数额罚款(具体额度由省级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确定)的,适用听证程序。 2、听证步骤 (1)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接到卫生行政部门的听证通知书后,案件调查人员应就案件的有关材料、依据,做好听证准备。
(2)在听证时,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违法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案件调查人员对认定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具有举证责任。
(3)听证结束后,案件调查人应当对听证笔录审核并签名。 3、。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中立案审批表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行政处罚立案时要把握: 一、主体明确。
主体明确是行政处罚的首要问题,必须把好主体关口。 1、行政处罚的主体明确。
行使农业行政处罚的主体有两类,一是农业行政管理机关,二是法规授权的组织。县(区)以上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是农业行政处罚的主体机关,市植物检疫站、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按照法规授权,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处罚权,并对实施行政处罚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2、申辩、复议、诉讼、的主体要明确。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处罚侵犯其合法权益,有依法提出听证、申请复议、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的权利。
对农业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不服,有向作出处罚的上级机关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进行司法审查,当事人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提起诉讼由最初作出行政处罚的农业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过复议改变行政处罚行为,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维持行政处罚决定,作出行政处罚的农业行政机关、法规授权的组织是被告,受委托组织作出的行政处罚,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3、依法行使处罚权。执法主体行使农业行政处罚权必须注意两点:要有处罚权限,法无授权不得执行,法有授权必须执行;法律法规条款中有明确规定的,应依法归口负责。
不能逾越法定权限,包括执法手段、处罚程度和处罚时间均不能越权;例如《种子法》第九章第五十五条“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子行政执法机关”,其他政府部门对种子实施行政处罚就超越了执法权限。 二、事实清楚。
违法行为人的违法事实清楚,才能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认定“事实清楚”必须把握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必须符合合法有效的农业法律法规所确定的法定事实。
一是指证一个违法事实时,证据必须同时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要求,使每一个证据都是定案的证据,使认定的违法事实证据确凿。为此,要对案件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认真收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记录和现场笔录等证据,形成严密的证据链。
二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文书也是证据,所以制作《行政立案审批表》、《案件处理意见书》、《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行政处罚听证会通知书》、《行政处罚听证会报告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处罚结案报告》的时间要符合法定要求,内容顺序要合法,《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必须有当事人或证明人签字等。 2、要符合行政处罚的特殊条件。
例如农药管理条例第七章第四十条第四款“不按照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使用农药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在这里特定条件是“使用者违反使用规程,造成危害的后果”。
另外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假农药的,情节严重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情节严重”是特殊条件,此类特殊条件在一定情况下才具备,达不到法定范围的就不能施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对相对人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应在追究的有效时限以内。农业法律法规违法行为的追究时限作出明确的规定,要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例如农民购买农作物种子以后,在农作物收获时,经验证是种子问题,仍然要依法追究生产者或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三、程序合法。
1996年10月1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程序作了严格明确的规定。违反程序就是违法。
应着重作好以下六点: 1、要符合法定的程序种类。《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把行政处罚的程序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三种,对各种程序的适用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
因此,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或法规授权的组织对违法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应选择执行处罚程序的种类并根据违法行为的程度、情节以及单列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对照程序适用条款实施行政处罚。例如《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三章第一节第十八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农业行政处罚决定。”
而行政处罚超过对公民处以50元或对法人、其他组织的行政处罚超过1000元就要使用一般程序。《肥料管理办法》第五章罚则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只有警告、罚款;《种子法》第十章第五十九条至六十七条没有进行简易处罚程序的条件。
除警告外执行行政处罚均应采用一般程序。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行使农业行政处罚大部分应使用一般处罚程序。
2、要符合行政处罚有关调查、听证的规定。主要包括调查人员两人以上,认真做好书证、物证等取证工作。
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不得进行执法调查、听证,调查人员不得主持听证等。 3、要符合法定的步骤。
从报批、立案、调查取证到作出处罚决定和送达,步骤不能少,不能颠倒,必须做到规范化。例如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向当事人亮证执法,表明身份(必须在询问笔录中记述清楚,要有当事人的签字);指出当。
如何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卫生行政执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卫生法律秩序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现有卫生法律九部、卫生行政法规三十多部,部门规章二百多件。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虽然每年都组织培训,但仍有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卫生行政败诉案件时有发生,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建立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实行行政执法责任,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平,保障各项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全面实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必须坚持权责统一原则,实现行政执法的责权一体化;坚持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原则,把依法行政和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
制定了监督所《没收物品处理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卫生监督稽查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信息统计报告制度》、《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和奖惩制度》、《重大行政处罚责任人集体讨论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培养用好人才,以专业技术和法律人才为主,培养学科带头人。根据本单位实际,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形成一支技术过硬、敢打硬仗的尖锐之师,坚持以人为本是关键。
首先,建设一个有利于优秀执法人员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在监督员的选拔使用上,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竞争中实行优胜劣汰,在竞争中识别人才,通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要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优秀监督员,不任人唯亲,要任人唯贤,不搞论资排辈,不看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资力深浅,只要有能力、有水平、有办法、有贡献,就委以重用,给予应有的待遇,使优秀监督员脱颖而出。其次,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派出业务骨干和有发展潜力的监督员到上级和外省学习,必要时可出国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按照多劳多得、以劳取酬的原则,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调动监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从军事化训练着手,改变过去的慵、懒、散等不良行为,从仪表、风纪、语言等方面规范执法人员,狠抓执法人员形象建设。因为我们是代表国家执法,是人民赋予的权利,必须树立良好的监督员形象。
三、加强监督员政治思想工作从政治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卫生监督工作任务的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卫生监督部门有着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思想工作是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的生命线,卫生执法人员要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四项基本原则。
政治思想工作一定要与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结合起来,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工作干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对工作不负责任的给予批评,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分。同时,卫生行政执法与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二是思想教育与提高业务素质相结合;三是思想教育与管理队伍建设相结合;四是抓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四、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为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卫生部制定了《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若干规定》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若干规定》一方面继承了以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原则,另一方面为适应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促进卫生综合执法、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明确卫生监督的任务和职责。
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通过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行政执法,不断提高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政事分开、综合执法、依法行政的要求,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
逐步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各级卫生监督所是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行使卫生行政执法职权。
卫生监督所应纳入全额财政预算,部分卫生监督机构还属差额,没有办案经费,编制问题和房屋建设困难都很大,人均办公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与《若干规定》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需要,需争取在卫生体制改革中一并解决。目前,多数卫生监督机构只有食品现场快速检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