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总结
考察报告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及对外交流的增加,现在很多单位都采取外出考察的方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行业的经验和做法,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不足、寻找差距、明确方向的过程,这对于落后地区学习先进经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将对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考察结束后,考察方将整个外出考察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外出考察报告。
我认为,外出考察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引言 引言部分即平时我们写文章时所说的冒,应包括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什么人员参加,到什么地方去,重点考察什么内容等。如本报告在引言部分所写的某县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外地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让人知道了此次外出考察的主旨所在,读起来让人一目了然。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此部分最主要的是要把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及成功经验写出来。如本报告所写考察团的感受是当地的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改革开放力度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为什么当地发展迅速呢?仔细探究,主要做法是当地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
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反思自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如ⅹⅹ市各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造就了干大事业的大气魄,外向型的经济格局提升了发展速度,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永不懈怠的精神铸就了前进的动力,优越的创业环境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
总结经验部分是考察报告的重头戏,一定要写深,写透,写全,切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那样就达不到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给没有参加考察的同志以启示,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对照先进找差距,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外出考察结束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搞好结合,使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落实的过程,即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
外出考察的目的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此次考察,该县委、县政府就找到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六个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狠抓落实上求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考察报告中要选好典型事例,尽量用典型引路,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辨,典型最具代表性。本篇考察报告中就多次例举了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当地的发展态势好、速度快,效果非常直观,比泛泛的讲要生动的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附: 关于赴ⅹⅹ市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中共ⅹⅹ县委 ⅹⅹ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激发全县上下大干工业、大上项目的热情, 6月2日至10日,我们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共计40余人,赴ⅹⅹ市六县(市、区)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农村。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感受ⅹⅹ,发展态势令人震撼 ⅹⅹ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近几年来他们却取得了飞速发展,创造了落后地区迅速崛起的“ⅹⅹ现象”。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他们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势头之猛、改革开放力度之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能够在挑战中发现和抢抓机遇,能够在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
他们的发展理念特别新,他们解决难题的办法特别多,他们推动工作开展的方式特别活,他们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的意识特别强。(例子) 二是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
ⅹⅹ市各县(市、区)无论是工业园区的总体规模还是企业的单体规模,都气势恢弘;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堪称一流。(例子) 三是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
考察团参观的ⅹⅹ市几个县(市、区),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完善招商措施,激活招商主体,千方百计招大商、引巨资,借助外力加快了自身发展。(例子) 是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
当地干部群众的精神都十分振奋,不管是党委政府的负责人,还是企业的厂长经理,都有一种不甘落后、不肯服输的劲头,都有一种居安思危、勇创一流的精神,都有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魄力。
考察报告怎么写啊
身边的水:河流污染的调查研究报告
蓝天白云,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活泼的鱼,虾,蟹欢快地在河里闲适地游泳,健康的小鸭在河上自由地活动````,而如今,人们不重视水资源,乱丢生活垃圾,乱排放生活废水,废料,工业用品.
为了了解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我们作了一次沿河考察.
内容具体如下:
1 湄蕉河的颜色,呈深绿色,而混浊.
2 水面有生活垃圾,金属油污,大量枯叶.
3 河床淤垫的情况严重,河宽大约3米,水深大约2米左
右.
4 河边有大量植被,水土流失不严重.
5 沿河没有多少工厂企业,有向河涌倾倒工业生活垃圾
现象.
6 沿河有多个排污口,河岸附近田菜地农药化肥的污水
流入小河.
7 水里不能养殖,灌溉等.
河涌被污染后,会给群众和大自然带来许多的不便和危害:(1) 群众给牲畜喝污染了的河水会使牲畜死亡;
(2) 水灌溉农业会大大减少农业生产;
(3) 影响群众生活;
(4) 如喝了这些水,就对生体有害;
(5) 对水资源造成极大影响;
(6) 间接造成旅游业损失.
看到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破坏河涌的危害.与其破坏自己的家乡的自然水资源,不如让我们用我们的行动来更好地保护它:
1 禁止将未净化的污水排进河里
2 禁止将生活垃圾仍进河里
3 河边的田尽量不使用农药(另建水道与农田相连,不让农田的水流入河涌)
4 禁止河涌附近堆积垃圾
这样,蓝天白云,青山翠树,小桥流水很快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考察报告怎么写
实地考察,是考察报告写作的重要基础。
考察重亲自观察,目的就是要抓观察对象的特征,但没有专业知识作指导,观察就是两眼一抹黑了。结果一无所获,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一个没有地质地貌知识的人站在西藏打加拉山坡上,看到一个高于一个的平台会无动于衷,但对搞地质地貌的考察队员来说,他们面对这种地貌马上就能判断:“所有这些平台的存在,都表明高原在上升过程中是间歇性的,运动时快时慢,交替更进,每个平台代表着或长或短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见《地理知识》 1984年第6期)对一个没有林业知识的人来说,面对卡马沟谷里茂密整齐的林子只能发出“真美呀”的感叹,却说不出各类树木的名称,更不懂它们的价值,但对有专业知识的考察队员来说,他就能马上发现:“在250平方米的样方内,竟有22种高大的乔木,占优势的科属是壳斗科的栲属、石株属、青冈属,槭科的槭属……”(《片马行》)(见《地理知识》1983年第1期。可见,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作指导,考察队员才能耳聪目明,迅速捕获到考察对象的种种特征,发现考察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察报告是专家们的写作。像综合考察就必须由各门科学的专家们联合组成考察团,容不得“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综合考察任务,最终完成考察报告的写作。
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既是考察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写出有分量的考察报告的必备条件。
有没有干部考察报告范文
工作总结的写作方法 1.工作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对过去某一时期或某项工作的情况(包括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的总回顾、评价和结论。
2.工作总结的作用 认真进行工作总结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 和建设中形成的一个好传统。 其作用是: (1)总结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 任何一项工作,不管是个人或群体去进行都需要多次反复操作、辛勤劳动才能完成。
每一次 具体实践,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及时总结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提高认识和工 作技能。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那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知识越来越广, 智慧越来越高,所进行的事业通过总结才会不断发展、前进。
(2)总结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 要手段任何一种事物、一项工作,都存在内在联系、外部制约,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运动 规律。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办事就能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受到违背规律的惩罚而招 致失败。
而要找寻、发现客观规律的途径就需要总结。 (3)总结是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指他承担某项工作、执行某项业务、任务的能力。
具体表 现有两方面,一是他的专业知识水平,二是他解决、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在实践中二者常 常是揉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通过实践培养起来的, 绝不是天生的。 因此,总结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
(4)总结是团结群众争取领导支持的好渠道。 一件工作、一项任务完成之后必须进行总结,在总结中全面、深 入地回顾、检查,找出成绩与缺点、胜利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地作出正确评价, 使大家认识统一。
这样的总结群众心服口服,把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同时,通过总结 把成绩、经验、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向领导部门汇报,能引起领导的重视,争取领导的 支持、指导。
3.工作总结的分类 总结可以大体分为:全面总结、专题总结、个人总结三类。 4.总结的结构 总结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
(1)标题。一般是根据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
同一事物因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 同其标题也就不同。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
字迹要醒目。 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
一般说,总结的标题由总结的单位名称、总结的时间、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 “**市化工厂1995年度生产总结” “**市**研究所1995年度工作总结” 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 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
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 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 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
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 即所需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 辛勤拼搏结硕果 ——**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
即写在前面 的话,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 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 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
其目的在 于让读者对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
正 文是总结的主体,一篇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 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 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 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
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 这是总结 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
一是写出做法, 成绩之后再写经验。 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
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 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
成绩和经验是总结的中心和重点, 是构成总结正文的支柱。 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所谓经 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 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
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 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
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总结中都 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 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
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 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 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 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 则结。
考察报告格式-考察报告怎么写
考察报告 一、考察报告的概念及作用 考察报告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考察报告是指作者为了了解某地区的基本情况,或者为了获取某项科研任务的科学数据或证据,根据一定的科学标准,亲自进行考察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如考察散记、考察札记、考察日记,以及一些学术性的报告等,统称为考察报告。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
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重要领导人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制定政策,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考察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考察它的内部、外部的各种联系。
至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那就更需要通过系统、周密的考察,探寻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重要领导人亲自进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考察结果来协助他们制定有关政策。
这样,考察活动就日趋社会化,群众化。 在以信息为基础,讲究决策科学化,工作高效率的新时期,考察报告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作用了。
科研人员要为某项科研任务获取科学数据,也需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对事物的内部的活动规律进行考察,对有关资料进行考察,否则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我国社会科学的考察工作有良好的传统,但对自然科学的考察,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大规模区域经济开发的需要,才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工作。建国四十年来,综合考察范围遍及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特别是对许多边远地区,进行过数次综合考察。
以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为例,1956年国务院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完成其中规定的有关国家边远地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各项综合考察,先后组成十个大型综合考察队,每年有上千人同时考察。 这一时期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国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地区开发方案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依据;促进了资源研究和考察事业的发展。
在综合考察活动开展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有的考察队还系统地编写了地貌、气候、土壤、植物等科学考察报告,成为学科专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任务的增加,科学考察活动,尤其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考察活动,为振兴中华肩负着光荣任务。它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各类学科的科学研究。
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考察报告的分类及特点 考察报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
以报告的对象为依据,可分为地质地貌考察报告,古生物考察报告,考古考察报告,卫生防疫考察报告,生产力发展考察报告等等,每门学科都可以成为考察对象,写出考察报告。 以写作特点为基准,可分为概貌介绍型考察,考证型专察,论证型考察,学术型考察等。
人们习惯上常把单门学科的考察报告称为考题性考察,把二门以上学科联合考察写成的报告称为综合性考察。 报刊上常见的是专题性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考察报告。
我们这里着重从写作特点的角度分类,讨论各类不同考察报告的特点及其写作。 1。
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 这类考察报告常用于自然资源与社会文化的综合考察。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将被考察地区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出来。
它的作用是,让人们对该地区的概貌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上级领导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类考察报告的特点是具有普查性、综合性。
考察对象广泛。考察地区的面积、地形、气候、河湖、工农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都是考察对象,有必要时还需要考察该地区的民俗人情。
比如像杨勤业写的《片马行——横断山科学考察散记》①就是一篇概貌介绍型的考察报告。这篇考察报告考察了“位于横断山脉西侧高黎贡山主脊线以西,隶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冶州沪水县”的片马的各种情况。
如地理地形特点,“片马,包括上片马和下片马等自然村,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下”,“是脑昌卡河源头的一个山间小盆地”。 人口、农业耕种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是:“历史上早在明朝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属六库登格土司所管辖”,现在“总人口只有500多,耕地也只有千多亩,这里至今仍然广种薄收,虽然也进行最低限度的松土耕作,可是没有施肥的习惯。
玉米、水稻一年一熟,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维持在三百斤以下的低水平,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很不相称。 ”片马的气候特点:“片马年降水量估计在1400毫米左右。
每年雨季从六月开始至十月结束,长达五个月之久,其中七月最多,估计占全年的一半左右。所以,尽管片马海拔较低,气温并不比东坡地沪水高”,“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5℃,晚上睡觉还离不开棉被。
”片马的森林资源情况:“片马的沟从里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山坡上的常绿阔叶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一部分成为云南松林”,“进。
考察报告怎么写啊请以国际风云,社会状况,传统习俗,百姓生活,
考察报告,也就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