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总结

学习古诗后的感想和收获
学习古诗后的感想和收获如下: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
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古诗词归纳
易水歌 〔战国〕荆轲 风萧萧兮 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 探虎穴兮 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 成白虹。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 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 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
——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4、 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
——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古诗总结怎么写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归纳的所有古诗
一、 http://tieba.baidu.com/f?kz=143171001 1带“风”字的古诗词句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甫《赤壁》)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纷纷暮雨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 麦》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君爱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陶潜《杂诗》)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别校书叙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寒风催树木,严霜结厅兰。乐府古辞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陶渊明 风吹草低见牛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斜柳。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二 http://www.jtjy.org/showarticle.php?id=635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 1、春 晓 (唐.孟浩然)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绝句 (唐杜甫)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用书)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4、咏柳 (唐贺知章)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小结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送别诗 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等。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兰舟等。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咏物诗 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象征,比拟等。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正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代表作品有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此诗的典范。 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⑵、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⑶、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
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咏史八首(其六) (晋)左思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赤 壁 。
诗歌活动总结
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诗歌总结范文
嘎羧看着天边那一轮火红的朝阳,心里波潮起伏: 回想起我的一生,既像天边的朝阳,红红火火;又像这一湖江水,平平淡淡.我是多么幸运哪,二十三年前我被波农丁救了上来,让我摆脱死神的双手,但我总是要死的。。我要走了.
也许,我的兄弟们和死神一起召唤我了……对不起了,我的祖先,我没有去你们留下的象冢,对我而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我要做一个忠诚的战象.
我已经走向漫漫长路,再见了,各位朋友们,为了心中的梦,我期待着和同伴们一起,再见了,村民们!再见了,波农丁!我走了,谢谢你二十三年前把我救了上来,我不会忘记你和村民们这二十三年来对我的照顾的.我要去和我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们躺在一起了……
诗歌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在活动的学习中我知道诗经有六义分别是: “风、雅、颂、赋、比、兴。”而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中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还学习了中国的著名诗人,李白、范大成、谢灵运。。外国也有很多著名诗人。普希金、拜伦、海涅……他们的优秀诗歌。了解到了古代诗歌的分类方法如,按形式分,分为自由诗、散文诗……还有现代诗歌的分类如,叙事诗、抒情诗、格律诗、散文诗……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写诗。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出诗人所处的画面, 用各种诗歌来做对比。
此外我们班级也开展了“诗歌朗诵会”的活动让我们更了解诗歌,从学习资料中也增长了诗歌的许多小知识。
“与诗同行”的活动虽然暂告一个段落,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完全自创。
诗词以及感想
诗家天子王江宁
——王昌龄《出塞》小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人说:文章是语言的精华,诗是文章的精华、绝句是诗的精华。在我看来,这话说得很有道理。绝句,不论是七言还是五言,篇幅虽不大,含义却很深。好的绝句,不但好记易懂,回味无穷,令人终生难忘,而且还会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历代绝句中,唐人绝句最佳,上乘之作比比皆是,尤其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派重要作家之一,以擅长七绝闻名,有“七绝圣手”或“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的王昌龄,每一首诗或绝句,不论是边塞诗还是送别诗,都能以极其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浓厚深长,美妙绝伦。
上面的《出塞》或《从军行》便是好的例证。这首以北方蒙古为舞台,带有讽刺性的不同凡响的边塞诗、历来评价很高,不但被誉为“神品”,而且被推奖为唐绝句压卷之作,尤其是起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声调高昂,气势雄浑,成为千古绝唱。全诗的大意是,照过秦汉时代的明月,至今仍然高照着,包括这个时代的关塞也还依然存在,但是边塞的战争却从来没有间断过,假如能有汉代李广那样的名将,定能够安定边疆,敌人也就不能够越过阴山侵犯疆土了。这首诗独特的地方很多,仅就起句来看就很美耐人寻味,绝妙之处就是诗人在使用“明月”和“关”两个词的时候,在前面加上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从而使平凡的字词显示出了不平凡的意义,形成了从千古以前,万里以外下笔的恢宏气势,十分广阔的时空概念仅仅用了七个字就囊括已尽,真是“发兴高远”的成功之作,让人为之叹服,特别是当吟咏到“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时候,一种难以形容的雄浑苍茫的感受便油然而生。如果再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连接起来,含义就更深了。“万里长征人未还”,不只是当代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因连绵不断的战争而产生的共同悲剧。再有就是这首诗后半部与前半部相比更是作者想描绘的重点。“但使……不教”,这种句式上的因果关系用得好,尤其是两个动词“在”和“度”用得比较好,表达了世世代代人们不要战争需要和平和安宁的共同愿望。再有就是语言特色。诗之美,以及它的语言美,往往就表现在看上去很平凡的字词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看上去很平凡的字词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此诗显然是深得其中要义。此外,还需交待和说明的是诗人是李白的好友,得知诗人因“不护细行”,也就是说,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获罪贬官时,李白写下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诗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自己对朋友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慰勉,表明自己的友情将与明月同在,并将陪伴着朋友去一同度过孤独寂寞的日子。
总的来讲,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达到了绝句难以达到的境界,当属绝句中的绝句。因此,明人王士贞“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的见解和评价,我是没有理由表示不同意或不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