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吴尚宇润范文

    以诗歌为例谈谈唐代吴地文学的特色

    唐诗多采用“月”这一事物表达思乡的情感。

    借月思乡

    1.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我们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看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肯定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吴冠志演讲心得体会

    吴老师很年轻,激情四溢,演讲到精彩处,鼓点声起,颇能振奋人心,看来早已经身经百战。

    演讲由一名黑人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故事引起,当讲到“祖国妈妈,我到终点了”时,听众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吴老师趁机引入正题,“怎样为祖国作出贡献——学习”。

    关于如何才能成功这一话题,吴老师谈到五点:1、拥有明确的目标。2、详细的计划。3、立刻行动。4、不断的检讨。5、坚持到底。没有什么新意,关键是知道与做到的问题。

    有几句话说得挺好:“选择借口永远不会成功”、“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理由”、“把自己想象成成功者”、“人不疯狂,很难成功”。

    演讲接近尾声时,吴老师用很煽情的语言把学生拉到了童年,和学生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体会父母的不易。全校近两千多名学生全都低头沉默无语,继而发出了“回报父母”的呐喊。短短一个小时完成“洗脑”的任务,有功底呀!

    如果我们上课也有这样的激情,那效果应该是明显的

    吴忠红老师事迹(详细!)

    前日下午,崇州怀远中学教学楼发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该校700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但该校英语老师吴忠红却永远离开了他爱的学生——地震袭来,学生从楼梯口蜂拥而下,这位老师引着孩子疏散时,听到有学生掉队,他义无返顾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这位老师和几名孩子被吞噬…… 楼梯口,拯救学生 虽然昨日学校停课,但一群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还是来到怀远中学,为离去的英语老师吴忠红和几名学生默哀。

    看着面前倒塌半边的教学楼,他们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凄冷。 副校长李宏成折腾了一整夜,他和很多男老师都冲上第一线,不少老师的手在扒土时被磨破了。

    李宏成说,这栋四层教学楼有12个班,下午1点50分就开始上课,就在第一节课快要结束时,突然,地面开始摇晃,孩子们的尖叫声划破校园原有的宁静。李宏成说,大楼摇晃了约1分钟时,中间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裂成两半,而裂缝正好在其中一个楼梯边。

    “这是孩子的生命楼梯啊。大部分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两个楼梯撤离到地面。”

    李宏成和该校高校长冒着生命危险,跑近楼梯口接应跑下来的孩子。1个、2个、3个……李宏成说,当时他们的脑子全懵了,但嘴里却在数着学生的人数。

    返回时,楼梯垮塌 当时,吴忠红老师正在四楼给初一五班上英语。该班的男学生小斌(化名)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教室突然晃动起来,他和同学都吓得尖叫,“同学们,不要慌,什么都不要带,跟着我往下跑!”吴老师挥着手,示意全班同学跟着他往外跑。

    当时楼梯口挤成一团,初一五班的绝大部分学生跟在吴老师后面。突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两名同学……”“吴老师显得很紧张,马上折转身,我们已经到三楼楼梯口了,结果他又往四楼上跑,我们跑到楼下,上面的房子就轰的垮了,吴老师不见了……”小斌哽咽着说。

    残砖中,他牺牲了 李校长说,因为师生有组织的撤离,绝大多数师生安全返回地面,只有5名师生被埋在废墟里。 接到报警后,崇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领武警、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赶到现场,展开搜寻工作。

    搜救进行了整整一夜,昨日早上6点过,救援人员才从垮塌的残砖中找到吴忠红,他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 吴老师的妻子宋代群在得知丈夫的噩耗后,极度悲痛说不出话来。

    昨晚,她在儿子吴楠的搀扶下,从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走出来与记者见面。失去丈夫的她,面容憔悴,始终啜泣着。

    吴楠也站在一旁默默地流着泪。站在废墟前,母子俩无法掩饰内心的悲痛,望着吴老师遇难的废墟失声痛哭。

    “爸爸一直希望我考一所好的大学……”正在读高二的吴楠哭着说,“以后我要加倍努力,不辜负爸爸的希望!”据学校一位老师称,宋代群是一名下岗工人,患病多年,吴楠在怀远中学念高二,记者了解到,吴忠红老师今年45岁,已在教学战线工作了28年。 北川教师刘宁:地震来临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 5月14日7时30分,这是令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永远悲恸的时刻:念初三的女儿终于从水泥断块下被“掏”出来,但却永远离开了他。

    这个外表粗犷的坚强汉子,在睹见女儿遗体的一刹那,突然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悲怆之情,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周围人潸然泪下。

    这个在5月12日大地震中失去女儿的教师,却在地震发生时刻,机智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班上59名学生,使他们安全脱险。 刘宁是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六班班主任。

    地震发生的时刻,刘宁正带领自己59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庆祝会。“礼堂突然在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

    经验丰富的刘宁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学们不要乱跑。

    “县委礼堂的椅子离地较高,我叫学生立即就地蹲进结实的铁椅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刘宁说。 正是刘宁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全班59名同学中只有两个受了轻伤。

    当时的情形是,礼堂发生部分坍塌,沉重坚硬的横梁和砖头水泥雨点般向下砸,“学生们躲在椅子下面,牢固结实的铁椅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保护作用。”刘宁回忆说。

    初一六班一名学生心有余悸地向记者描述当时场面:我蹲在椅子下面,听见屋顶垮塌掉下来的横梁砖头砸在铁椅子上面发出的砰砰声,非常害怕,护在我身上的铁椅子每被砸一下,我的心都要剧烈地抖一下,“我好害怕铁椅子被砸穿哦”,几分钟之后,屋顶坍塌的重物终于停止向下砸。地震暂时过去了。

    就这样,59名学生奇迹般得救了。但刘宁老师在救援学生时,双手被坚硬的水泥划得鲜血淋漓。

    刘宁说,我们跑出县委礼堂时,发现整座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往日的高楼现在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泥瓦砾场。到处是呻吟的声音,满目是被砸倒在地的人群。

    “学校肯定也出事了,我们赶紧往学校方向跑。” 跑回学校时,刘宁惊呆了。

    两座教学楼垮塌,其中一座被地震完全“粉碎”。刘宁说,要知道,这个校区有2600多名学生。

    后来刘宁才得知,被压在废墟下面的学生有1000名左右。 刘宁的宝贝女儿刘怡,在北川县第一中学念书,她当时也被压在废墟下面。

    幸存下来的教职员工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之中。刘宁在抢救其他学生的同时,每次经过女儿被困的废墟时,感觉一阵阵巨大心痛袭来。

    关于庞邦荣的事迹-搜狗问问

    简介 庞帮荣,男,汉族,1976年2月出生,大学文化,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 庞帮荣受伤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后任秦淮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便衣行动队负责人、特巡警大队大队长。自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全市信息化比武一、二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五次受到嘉奖,三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11月20日,南京市公安局党委授予庞帮荣“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1月23日,江苏省公安厅给庞帮荣记一等功; 11月26日,南京市总工会授予庞帮荣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2010年11月17日晚上,刚被任命为秦淮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的庞帮荣,正加班带着年轻民警徐仕彦和赵冰劝说一对闹矛盾的夫妻,谁也没有想到,危险突然来临……女民警徐仕彦昨回忆到这里时泪流满面。

    当时她所站位置距庞帮荣最近,听到刹车声后,她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觉得被庞帮荣猛推了一把。徐仕彦摔倒在一旁,牙齿、腿部受伤。

    而庞帮荣则被面包车重重地撞上,整个人飞到五六米开外的地方。 清醒过来后,徐仕彦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庞大哥怎么样了。

    “庞大哥已经发现车要撞上来,他本来可以自己跳开躲得远一点,但他把逃生机会给了我。要不是他推我一把,我才是被撞最严重的人……”说到这里,徐仕彦已是泣不成声。

    昨天下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警务室的临时灵堂里,徐仕彦坐在轮椅上,被同事推到了庞帮荣遗像前。面对庞帮荣灿烂的笑容,23岁的小徐再次泪如雨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了他,我会永远发扬他的精神,他永远是我的榜样……”罗双江 拌嘴夫妻中的丈夫双腿粉碎性骨折 妻子李某说:庞警官舍身救人很伟大 2010年11月17日晚上飞驰面包车撞伤6人事件中的那对拌嘴夫妻情况也很糟糕。

    昨晚6点钟,记者来到空军四五四医院骨科病房见到李某时,她右脚裹着纱布,脚踝还肿胀着,她的母亲在照顾她。由于还不能行走,家人已经为她准备好了轮椅和双拐。

    李某告诉记者,事发后丈夫也住进了重症病房,好几天没有消息,她很着急,目前已经和丈夫通过电话,虽然丈夫脱离生命危险,但是情绪还不稳定。“他很疼,怕自己撑不下去,注射镇定剂、杜冷丁都没有用。”

    李某说,丈夫因双腿粉碎性骨折,靠植入钢钉支撑,小腿骨周围的肌肉组织坏死被削除,丈夫还需要数次手术从大腿部移植肌肉等组织到创伤处,她现在每天打电话鼓励他要撑住。 当听到庞警官已经牺牲的消息后,她沉默了一会儿,说看了报道,得知庞警官当时是舍身救人,真的很伟大,这起飞来横祸令人痛心。

    任国勇 肇事司机目前还在看守所 他的哥哥说:这是最沉重的消息 得知舍身救人的好民警庞帮荣去世后,记者电话联系了肇事面包车司机的哥哥徐先生,这一不幸消息也让电话那头的他沉默了半晌。“这是最沉重的消息,我想向庞警官的家人表达深深的歉意,不管当时车祸是如何发生的,至少是弟弟开的车。”

    徐先生声音很低沉,一方面是心忧还在看守所里的弟弟,另一个则是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没有人故意造成这样后果,可结局让人很沉重。”

    徐先生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他的妈妈和弟媳就去看过庞警官,在带去鲜花和祝福的同时,也致以深深的歉意。徐先生表示,不管是事发时,还是事发后,他的弟弟都很关切在事故中受伤的人,不仅仅是庞警官及其同事,还有那对夫妻。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救治伤者。”徐先生告诉记者,这是弟弟交代次数最多的话。

    经过12个昼夜的全力救治,2010年11月29日上午8:58,舍身救同事的好民警庞帮荣还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34岁。(本报昨天A11版曾报道了庞帮荣的部分事迹)昨天,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警务室临时设立的灵堂里,庞帮荣出事前拍的最后一张照片,被放大后醒目地挂在正中央。

    他将一张充满阳光的笑脸留给了亲友和同事们,也给他们留下无尽的哀思。 昨天上午11:20,南京市第一医院地下车库出口处的道路两旁,两百多名着装整齐的民警和市民泪眼婆娑,颤抖的手上拿着条幅,白纸黑字写着“帮荣我们永远怀念您”、“英雄民警 一路走好”、“英雄走好 光耀后人”,他们在静静地等待送别一名战友、一个英雄——12天前为救战友英勇献身的秦淮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庞帮荣。

    11:25,载着庞帮荣遗体的车辆缓缓从医院地下车库驶出,现场一片肃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追随着车辆,汹涌而出的泪水在每个人脸上恣意流淌。 庞帮荣牺牲的消息传出后,他生前的领导、同事,参与治疗的医生、护士,以及获悉庞帮荣同志英雄事迹的市民等上千人,纷纷赶到市第一医院,挥泪吊唁英雄。

    公安部、省市领导先后到医院亲切看望慰问,作出批示,对庞帮荣同志的英勇壮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公安厅、市总工会和南京市公安局分别授予庞帮荣同志一等功、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公安厅和南京市公安局向全体民警发出了向庞帮荣同志学习的号召。

    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庞帮荣将被安葬在功德园,与周光裕、于葆林等平民英雄长眠在一起。 在危急关头,庞帮荣一个推的动作,将生的希望给了战友和群众,却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如今,庞帮荣已。

    求范文:《方仲永巧遇吕蒙》

    自己写的~~~ 第一次写这种的写得不好……反正我自己是凑合得把作业交了~~

    话说方父“不使学”之后,仲永便从此庸庸碌碌地过活。

    一日,方父方母因事外出,去前嘱咐仲永:“包地之人午后至,尔务必清算帐目待爷归。”仲永点头如捣蒜般应承。

    俄而包地之人午至。仲永无能清算,眉皱头锁。

    午后,方父归也。查帐目,即见帐目亏四亩,便怒:“何以解?”仲永低头不语。

    上天有好生之德。时光脱离隧道,仲永至三国间。巧遇吕蒙,蒙解状况后,谓仲永曰:“卿之通悟,受之天也。受于人者不至,则泯然众人矣。若卿利才治学,即可庆,必不会殒落乎。”

    仲永泪下:“君之一席话,令吾彻悟矣。”

    自此之后,仲用勤学好问,遂学有所成,精通文学,且上懂天文,下晓地理,为学富五车之人!

    次年中,进京赶考,夺探花也!蒙曰:“此乃奇才,孺子可教也!”

    初中作文 我的班主任 范文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振奋人心:对班级是那样的热爱,那样的尽职尽责,令人钦佩。那就是她!――题记

    时光流逝,四季更替,年轮回转,转眼间,我已是初二的学生了。记得,刚上初一年的时候,一位可亲可敬的女班主任――吴老师,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柳暗花明”

    一次年段统考之后,我班的成绩竟是年段的“尾巴”――倒数第一。恶耗一传,同学们个个心灰意冷,在失败中“趴下”,对于学习简直是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吴老师真是心急火燎。

    在明天的班会课上,吴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大家得振作起来,一次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屈服于失败,柳暗花明,大家好好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并在期中考试中脱颖而出,我永远对你们充满信心!”好一个“柳暗花明”,一番鼓舞人心的话,犹如树儿永远扎根在同学的心中。

    从那以后,同学们汲取教训,奋起拼搏,因为我们明白“柳暗花明”。终于,我们在心灰意冷,一镢不振的“挫路”上,勇敢努力地爬了起来,最终在期中考试中,名列前茅,获得年段第5名的优异成绩。而这又该归功于谁呢?当然是她――吴老师!

    "尽职尽责”

    繁重的工作,经常将吴老师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为了我们班的“兴盛”,吴老师却将自己置之度外。

    为了班级有个更好的午休纪律,她经常都不休息,而来到班上监督,直到疲倦不堪时,偶尔趴在讲台

    西庄吴家大院写一篇日记

    吴家大院

    国宝司母戊鼎铸造于3000年前,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历史文物,制造工艺精湛,被称为青铜之冠,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并被作为镇馆之宝。大鼎形象图案被作为馆徽。

    历 史

    四百余年

    吴家大院是司母戊鼎的埋藏保护处,因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1946年)被用作司母戊鼎保护埋藏地而闻名。吴家大院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其建筑形制为中国传统式砖瓦木制建筑结构,三进九门相照院落,东西宽3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1939年春,吴家族人在武官村西北岗的吴家柏树林发现了司母戊鼎,为免遭日本侵略者、土匪盗抢掠夺,吴培文是于1939年3月19日晨将司母戊鼎挖掘出土,因大古董商肖寅卿要求粉碎没有卖出埋藏于吴家大院焚书坑内。后因汉奸告密,日军多次到吴家大院搜查,吴培文用中国人的民族骨气和智慧舍命先后三次将大鼎转移到吴家大院西屋马棚、东屋草料房,司母戊鼎在吴家大院东屋埋藏保护历时八年之久,躲过了日寇掠夺,维护了民族尊严。1946年,国民政府第31集团军将大鼎挖出,作为蒋介石的寿礼运往南京,存放在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59年大鼎被运往北京,安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吴家大院的特殊历史背景,赋予其重要的历史价值,2006年6月21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吴培文和司母戊鼎

    每年3月19日,都将在吴家大院举办“司母戊鼎出土”纪念活动,3月19日已经发展成为安阳当地重要的活动。

    吴家大院是央视热播剧作、国庆60周年献礼片《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拍摄地。

    六年级下册习作七的范文:给老师的一封信怎么写?

    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吴老师:

    您好!不久,我就要踏上六年级的阶梯。吴老师,您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汗水。今天我在这里和您谈谈心里话。

    您是一位关心学生的好老师。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位同学由于身体不舒服,在课堂上有些头晕。当消息传到您的耳中时。您就叫那位学生扒在桌面上好好休息。不但如此,还向他问寒问暖。还有一次,一位学生出现了疾病,您也如此对待他。

    有一次,是一天的上午,您给我们讲课时,一会打哈欠,一会揉揉鼻子,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明白,是你的感冒使得你如此。我想:“吴老师,您怎么不在讲台上休息一会儿呢?”可是我知道,您是为了我们而在顽强地给我们讲课……

    在将近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比我们更为紧张,所以常常放学后多上一节课,给我们补课。有些学生埋怨老师不应该放学留下。但您不在乎听他们所讲的话。时时帮助不会的学生,教他们解决的方法,给他以容易的理解,让他能够明白。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便向您请教,您也耐心地给予我们讲解。

    吴老师,在这里,我要向您献上一首诗,表达我对园丁真诚的赞颂:

    假如我们是一只小船,

    您就是一对船桨。

    有了船桨的划动,

    小船才能乘风破浪。

    假如我们是一根蜡烛,

    您就是一根火柴。

    有了火柴的点燃,

    蜡烛才能大放光芒。

    假如我们是茂盛的树木,

    您就是辛勤的园丁。

    有了园丁的培育,

    树木才能高大挺秀……

    吴老师啊,让我再向您说一声:“辛苦了!”老师,希望您能搞好班级,让我们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敬爱的吴老师,因时间的关系,下次再谈了。

    祝您:

    身体健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