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云南省乡镇企业发展状况

    乡镇企业发展状况

    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成就及展望 张桐 返回上页 -------------------------------------------------------------------------------- 一、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成就: 1.总产值和增加值逐年增加。

    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1990年8462亿元;1995年68915亿元;2000年增加到116150亿元,比1995年增加68.5%,十年来增加12.7倍,平均每年递增29.9%。 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1990年2504亿元;1995年1595亿元;2000年增加到27156亿元,比1995年增加86.6%,十年来增加9.8倍,平均每年递增26.9%。

    “七五”计划期间(1986-1990年)平均每年递增37.0%;“八五”计划期间(1991-1995年)是飞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递增42.3%;“九五”计划期间(1996-2000年)增幅下降,平均每年递增13.2%,2000年比上年只增长9.14%。 2000年乡镇企业增加值按省市排序,前五位的是:浙江2839亿元,山东2659亿元,江苏2443亿元,广东2188亿元,河北2010亿元;其它省市排序是:湖南、辽宁、河南、福建、湖北等省为1000-1900亿元;内蒙古、四川各为850多亿元;安徽、上海600多亿元;吉林、陕西500多亿元;山西、江西400多亿元;广西、天津350多亿元;黑龙江、云南、重庆、北京200多亿元;贵州、甘当时60多亿元;新疆74亿元;海南40亿元;宁夏38亿元,青海17亿元。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占全国国民经济增加值的30.4%。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812亿元,占全国国民经济工业增加值的47.3%,全国工业增加值中接近一半是乡镇企业创造的。

    2.固定资产稳定增加。 全国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990年2857亿元;1995年12841亿元;2000年增加到26224亿元,比1995年增加1倍,十年来增加8.2倍,平均每年递增24.8%。

    2000年按固定资产原值排序,前五位的省是:广东、浙江、山东、江苏、河北。 3.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度增长。

    全国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990年8614亿元;1995年57299亿元;2000年增加到107834亿元,比1995年增加88.2%,十年来增加11.5倍,平均每年递增28.7%。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县有1614个;5亿元以上的乡有4920个;1亿元以上的村有9101个。

    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乡镇企业有4121个。 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净利润:1990年318亿元;1995年3697亿元;2000年增加到5883亿元,比1995年增加59.1%,十年来增加17.5倍,平均每年递增33.9%。

    实现净利润总值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北、浙江、河南、山东、辽宁。 2000年全国盈利的乡镇企业有2012万个,占96.4%,有3.6%的企业亏损,亏损面较前几年明显减少。

    4.上交税金逐年增加。 全国乡镇企业上交税金:1990年283亿元;1995年1280亿元;2000年增加到1996亿元,占国税收入总额的15.8%,比1995年增加55.9%,十年来增加6倍,平均每年递增21.6%。

    2000年上交税金前五位省排序是: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河北。 5.出口创汇成就显著。

    2000年全国经营出口的乡镇企业有13.95万个,出口产品生产总值9552亿元。 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飞速增长,1990年462亿元;1995年5395亿元;2000年增加到8669亿元,合1048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60.7%,十年来增加19.3倍,平均每年递增35.2%。

    2000年出口交货值前一位省排序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 2000年乡镇企业的出口总额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42%。

    6.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1183元/人,比1990年提高94.5%,比1995年提高86.7%。

    200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省市排序是:上海4.27万元/人,辽宁3.76万元/人,浙江3.22万元/人,天津2.92万元/人,江苏2.85万元/人。 全国乡镇企业人均创利税,1990年1092元;1995年4128元;2000年6145元,比1990年增加4.6倍,比1995年增加48.9%。

    7.全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990年9265万人;1995年12862万人;1996年增加到13508万人;2000年减少到12820万人,比1990年增加3555万人。

    乡镇企业近十年来,有7年每年从农村吸纳富余劳动力,1991年吸纳344万人,1992年吸纳972万人,1993年吸纳1764万人,1995年吸纳844万人,1996年吸纳646万人,1999年吸纳167万人,2000年吸纳116万人。 8.支农建农贡献大。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支农建农资金总额在167亿元,比1990年增加89亿元,比1995年增加95亿元。十年来乡镇企业支农建农资金增长1.1倍,平均每年递增7.9%。

    支农建农资金最多的前五位省排序是:湖南、浙江、河南、河北、山东。 2000年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收入7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7%。

    二、未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乡镇企业将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乡镇企业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外向型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

    实现以上各项战略措施有《乡镇企业法》的保障,我国乡镇。

    乡镇企业存在着哪些问题

    虽然乡镇企业具有很多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但是因为其力量较为单薄,而且具有单一性的缺点,因此,在其 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众多问题:(1)发展环境不稳定。

    农村地区面积广大,而且较为分散,各 地环境各不一样。其中,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难贷款、难担保 等原因,存在企业建立困难的局面,有些地区还会出现放任发展,没 有看管机构的松散局面;(2)结构较为单一。

    乡镇企业在其发展中,与城市相比,因为 依然存在着信息不通畅,与外界新型技术接触较慢等问题,出现了产 品类同化现象,缺乏特色。另外,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企业在 竞争时,也出现了很多无序的现象;(3)发展差距大。

    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正在不断加大,尤其是 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 东部沿海具有强大的信息共享性,而且能 够快速接收外界信息,具有更新换代快、创新能力强等特点。

    而西部 地区相对落后,信息更进较缓慢。在同一区域内,小城镇成为乡镇企 业的主要聚集地,推动着小城镇的经济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乡镇企业依然以其 独有的特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农村地区的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 进效果,改善着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 位置。

    乡镇企业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在农村地区,由集体进行经济活动或是进行投资的企业,被称为 乡镇企业,主要负责乡镇的各种农产品生产、加工。

    乡镇企业根据不 同的层次、形式以及渠道等,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乡镇创办、村 级创办、村民互联、合作模式、个人创办。乡镇企业以其独有的方式, 改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国民经 济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从20世纪50年代起,乡镇企业开始在我国萌芽发展,直到现在,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以下6个时期:(1)开始着手摸索前进时期(1950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 时期,乡镇企业开始在手工业领域出现。1957年后,经济出现昌盛, 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因为大炼钢铁,许多原有的副业被荒废,农民的经济水平依然低下。

    从1960年 开始,国家开始针对于这种情况进行调整,导致很多企业倒闭,但是 有部分优秀企业还是被保存下来了,被分管为生产大队进行整顿。 1970年是个转折点,在一系列会议下,多数农村本地副业开始发展, 令农民企业得到有效改善;(2)得到发展时期(1979年——1983年):第一届三中全会在 1978年召开。

    会议后,国家开始着重于农村地区的副业发展,推行 了一系列政策,对农村地区进行保护支援,解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 就业问题;(3)发展繁荣期(1984年——1988年):此阶段乡镇企业得到第 一次飞升。中共中央于1984年推出了 1号文件,此文件的意义重大。

    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出现乡镇企业这一名称,同时将原有副业加以 扩展,变得丰富起来,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地域,开始从外地引进新型 技术产品,将市场充分扩大,将乡镇企业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提出 多种方针,保护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此政策下,乡镇企业蓬勃发 展起来,极大地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4)拔高时期(1989年——1991年):这3年中,整个经济处于 不良状态,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力地整顿。

    在整顿过程中,乡镇企 业也遭到了危机。国家从1989年开始,对国内的经济结构进行改变, 在此状态下,有人将矛头指向了乡镇企业,导致乡镇企业发展困难。

    但是国家还是强调了乡镇企业的重要性,保护了其在大环境下的发展, 直到1991年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大量提升;全面发展时期(1992年——1996年),为乡镇企业第二个发 展飞越时期。 十四大的召开,将乡镇企业放在了重要发展位置,促进其全面进行发展;(5)创新发展期(1997年至今):从1997年开始,乡镇企业进 行大力发展,开始重视科技创新,与时代接轨,走上蓬勃发展的创新 型企业发展道路。

    在经历了多种发展经历后的乡镇企业,依然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中, 蓬勃地向前发展着,以其独有的力量,带动着整个乡镇地区的经济继 续发展,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云南省经济发展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对种种矛盾和困难,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着力保增长、稳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全年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略高于计划目标外,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

    其中,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9%;城镇登记失业率4.05%;人口自然增长率6.3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9.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9%,涨幅居全国末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11个方面:(一)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全省生产总值实现8750.95亿元,是30年来最好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0.8亿元,增长2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29.6亿元,增长28.2%。

    经济效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11月实现利润478.38亿元;在38个工业大类中,22个行业利润增长。

    (二)扩大内需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7亿元,增长27.4%。

    阿海、糯扎渡等一批重大项目得到国家核准加快建设。全省共争取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中央投资163.3亿元,超额完成年初130亿元的目标。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1亿元,增长20%。旅游业总收入1300.29亿元,增长29.7%。

    (三)“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十项科技增粮措施的落实,全年粮食总产量1755.6万吨,粮食实现连续9年增产。

    省级财政新增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整合10亿元涉农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57万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22元,增长13.9%,创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

    烟草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双双突破千亿,铝、锡等有色金属深加工率提高,一批传统轻工业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由40.6%提高到42.1%。首次实现了国家重点支持的8个高新技术领域全覆盖,有力地支撑了我省产业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仁和至丽江铁路实现建成通车运营,59条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基本建成,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推进顺利,即将实现转场运营。

    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中缅油气管道和石油炼化基地开工建设。

    风电产业迅猛发展,累计投产70万千瓦。(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全省规划建设的248个治污项目累计完成202个;完成污水处理项目111个;完成垃圾处理项目91个。加强供水设施建设,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二批1500个省级重点建设村省级补助项目实施完毕。贫困地区投入力度加大,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启动实施“十二五”兴边富民工程。

    (七)社会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全省新增校舍面积308万平方米;呈贡新区9所高校有11万学生入住;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6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18%;文化设施建设累计投入中央资金1.6亿元,省级配套7913万元。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2万人。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累计开工30.95万套;安排22亿元资金,补助农村危房及地震安居房共30万户。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9%,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八)桥头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争取到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文件),召开桥头堡动员大会,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11号文件任务分解方案和实施意见;争取到多个部委、央企与我省签订桥头堡建设合作协议。(九)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推进。

    各项重点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可按期实现三年改革目标,积极研究电价改革试点省实施方案。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省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60.5亿美元,增长19.6%,整体规模再创新高。

    (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2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预计分别削减3.17%、3.22%、2.53%和0.87%。

    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云南”建设。(十一)经济社会发展绘就新蓝图。

    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十二五”“五增长、五优化、三控制、两同步、一确保”的发展目标。我省钛产业进入国家三大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千万吨级炼油及石油化工项目、昆钢草铺项目、腾冲“三头在外”钢铁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规划。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建议为: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

    发展乡镇企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1、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乡镇企业是大农业和大工业的交集,是中国农民发展经济的成功创造与实践。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即“三农”问题主要途径,无论是农业的工业化,还是农民的富裕化、农村的城镇化都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众多、农村相对落后,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最大的内需存在于农民之中,而启动农民需求的关键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2、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农民转岗再就业”的关键。

    农业的结构调整、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必然导致农民的下岗和转岗。 现在农业的生产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城市也承受不住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

    上亿农民的再就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流向乡镇企业,流向小城镇。

    也就是说要引导农民脱离一产,进入到二产和三产。 3、乡镇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载体。

    农产品的增值,既不能靠单纯的“倒买倒卖”来实现,而必须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实现,而产业化的载体就是乡镇企业。通过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实现农产品增值的长期效应。

    一定意义上说,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就是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就是为农民进一步致富创造新条件。 4、发展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

    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走向集聚和规模化、现代化。这种集聚效应要求企业间加强配合与协作,进行产业链精细分工以及共同解决环保、服务、信息、人力资源等公共利益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加快工业园区和小城镇的发展。

    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的孪生姐妹,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建设,小城镇的发展又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升级。 。

    乡镇企业应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根据我国乡镇企业法第35条规定可知:乡镇企业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下,采取措施,积极发展无污染和低资源消耗的企业,切实防 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环境。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乡镇企业环境保 护规则,提高乡镇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

    乡镇企业如何防止污染?根据我国乡镇企业法第36条的规定可知:(1)乡镇企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严格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乡镇企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 建设项目方可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乡镇企业不得采用或者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严 重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得生产和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 者地方规定标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必须限期治理,逾 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关闭、停产或者转产。

    找篇关于乡镇企业的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全市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736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1550万元,减少14186万元,同比下降23.05%;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775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6315万元,减少18558万元,同比下降40.0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298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9169万元,减少16183万元,同比下降55.48%;上缴税金651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013万元,减少3501万元,同比下降34.96%;主营业务收入127856,较上年同期的132094万元,减少4238万元,同比下降3.21%。

    一季度,煤炭产量为131.2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77.05万吨净减少45.76万吨,下降25.85%。由于受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煤矿整合及其安全整治等因素影响,彝良、镇雄、威信等主要产煤大县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30年的努力,**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是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困难、企业负担重。 二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三是乡镇企业统计工作问题。

    各县区经贸局(乡镇企业局)基本上虽都有乡镇企业统计人员,但有的兼的工作多、工作设备、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基本没有,工作很困难,造成了统计资料报送的质量问题(如少报、漏报、缺报等问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县区工作参差不齐,漏报、缺报较严重。

    一些县报表收集非常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把统计报表质量关及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 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

    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蓝色证书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统计制度。 六是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

    要强化项目储备机制,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要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 四、下步重点工作建议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围绕《**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具有加工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产业带扶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和创新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重点加快发展马铃薯制品、天麻制品、魔芋制品、苹果、蚕丝、茶叶、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等主要产业的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培植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名牌产品。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乡镇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引导和促进全市乡镇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乡镇采掘、矿冶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嫁接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积极推动乡镇煤矿整合,提高单井产量能力,壮大规模。积极推进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为重点,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水平,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活动,提高企业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机遇,支持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参与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

    发展配套产业,开发配套产品。加大乡镇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力度,生产为大中型企业配套的原料、半成品等。

    大力发展物流、包装、贸易、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产品。

    围绕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大力发展企业化运作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广、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提高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各种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

    (四)协调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与企业的合作,争取银行(信用社)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努力改善银行对乡镇企业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努力拓宽乡镇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争取财政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五)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发展。

    以现有产业群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引导乡镇企业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资源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