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事业单位内控范文

    如何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企业内控建设实务企业内控建设应当以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以财务报告可靠、资产安全与经营合规为三个保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设实务将围绕内控组织的设置与内控建设的五要素展开。

    (1)内部控制组织组织是体系运行的基本保障。通常的内控组织包括董事会与经营层两个层面,强调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是董事会的责任,并且下设审计(风险)管理专门委员会加强管理。

    此外,内控组织的设置特别强调经理层是企业内控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与责任人,各经营管理部门按照职能归口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其中,是否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是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通常的设置方式包括三种:方式一:单独设置内控部门。

    优点是有利于提高内控建设的初期推动效率,缺点是内控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割裂,未能很好地体现内部控制责任与经营管理责任的融合。 此方式在金融类企业普遍应用,对于实体经济体,通常不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

    方式二: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内控工作。优点是待体系初建完成且运行平稳后,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的监督部门,可以立足于公司整体牵头协调各部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并且持续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设。

    缺点是国内企业内审部门往往人才匮乏,在内控建设的初期独立当此重任可能力不从心。方式三:在内部控制建设集中期设立内部控制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从各主要部门抽调人员专职从事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待体系正式运行时,办公室解散,人员归位到各经营管理部门,且牵头职能也归位至内审部门。

    此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各部门力量完成内部控制的体系化建设,待体系平稳运行后,相关人员回到经营管理部门的骨干岗位上,有利于促进各经营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解,有利于内控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实践表明,对于管理基础弱的实体经济企业,采取方式三的内控推行效果较佳。

    当然,组织的设置没有一定之规,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的特点设置内部控组织,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2)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载体,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时,首先要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

    一方面,内部环境的完善可以为控制活动的设计与运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内部环境的诊断可以加强控制活动与内部环境的匹配性,有利于控制活动的顺畅运行。 通常,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其中,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与内部审计的定位三个方面必须先行完善,后续的控制活动设计与运行才会顺畅。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可以伴随控制活动的运行同步完善。

    (3)动态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表现,是后续内控措施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应当针对评估的重要风险强化内部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

    对于次要风险,企业应当简化控制活动与流程设计,承担相关的风险,体现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的内控建设理念。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两个阶段。

    在风险辨识阶段,企业应当围绕内部控制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辨别企业风险并进行分类,形成企业的风险管理库。通常,企业的风险可以划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与法律风险五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

    在风险评估阶段,企业应当运用二维风险评估坐标图,从破坏性与发生频率两个维度评估风险,并将风险点界定为重大风险、中风险与低风险。企业应当依据行业特点与目标设置等确定风险评估的标准,评估标准应当注意定量与定性标准相结合。

    在实务中我们强调,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是同一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风险评估结果各不相同。 为此,企业应当至少每年评估一次风险,及时发现新环境、新业务带来的新风险,动态地调整风险评估结果,进而动态地调整控制活动规范,让原本静止的内控制度动起来,始终踏上企业发展的节奏。

    (4)控制活动的设计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实施的核心要素,企业在规范控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手册(下简称内控手册)。 企业在设计控制活动时,应当树立与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的设计理念,首先界定企业的控制活动循环,然后将内部控制措施嵌入控制活动中,完善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流程设计,形成企业的内控手册。

    内控手册分模块设计,每一模块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管理目标。 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在设计内控手册时,首先应当明确控制活动的管理目标。

    例如采购付款循环,其管理目标应当包括保障物资供应、提高采购效率、降低资金占用、控制采购成本、保证核算准确等。第二,管理机构及职责。

    该部分将控制活动涉及的组织及职责清晰界定,以确保后续流程运行的顺畅性。 第三,授权审批矩阵。

    该部分应当明确控制活动涉及的所有权限在董事会、经理层与各职能部门间的划分,并且明确各级审批责任。第四,控制活动要求。

    该部分一般以制度文本的形式书写,明确控制活动各控制环节的内控要求,作为相关。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怎么写

    【2016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内部权力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根据上级财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局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要求,以及省市财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财政内控工作,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内部控制运行体系。

    二、工作目标 通过查找、梳理、评估财政业务及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对财政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达到以下目标: (一)严肃行政纪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履行财政职能,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上级财政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 (二)各项政策与规章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项财政业务活动合法合规。

    (三)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规定,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 (四)预决算报告和相关报告、工作记录和其他管理信息真实完整。

    三、 工作内容 各股室(中心)要按照以下的内容,扎实推进内控制度建设。 (一)稳步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指导各股室(中心)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二是根据基本制度以及职责范围,结合局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制定法规及政策风险、预算编制及执行风险、机关运转及管理风险(含公共关系、信息管理、岗位利益冲突)等风险内部控制办法。

    三是各股室(中心)根据基本制度和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在查找本单位风险并定级、完善工作流程、界定各环节各岗位责任的基础上制定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四是制订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办法和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完善人事管理、资产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二)切实推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一是结合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将基本制度和相应办法提出的内控理念、控制活动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关信息系统中,通过授权控制和流程控制防范业务风险,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常态化。

    二是组织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内控专题培训,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人员队伍素质,切实推动财政系统内控机制落实。三是组织各股室(中心)开展内控日常检查,汇总分析各股室(中心)内部控制中的新情况。

    四是组织内控有效性专项检查和考核评价,督促各股室(中心)切实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三)指导和推动全区财政系统的内控体系建设。

    在完善局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指导和推动全区财政系统的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6年4月1日-4月30日)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培训和组织部署工作。 (二)制度建设阶段(2016年5月1日-8月31日) 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组织论证评审后发布实施。

    (三)落实实施阶段(2016年9月1日-10月31日) 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关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内控日常检查,切实推动内控机制落实。 (四)完善总结阶段(2016年11月1日-12月31日) 指导和推动全区财政系统的内控体系建设,总结提升我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在有效执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全区财政系统推广财政内控理念和具体制度办法。

    五、组织领导 成立局内部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内控委),负责确立局内部控制政策,审定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部署内部控制的重大事项和管理措施,指导和督促各乡镇(街道)、局各股室(中心)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和管理措施。内控委主任由局长担任,副主任由相关局领导担任,委员由办公室、监察室、监督检查股(会计股)、预算股、国库股、综合股、行政政法股、科教文股、社保股、农业股(综改股)、企业股(国资股、外经股)、经建股、农综办、政府采购办(采购中心)、融资服务中心(债务管理股)、国库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等股室负责人组成。

    内控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审议风险事件定级和责任追究建议,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内控委下设办公室,承担内控委日常工作。

    内控办设在监督检查股,由内控委成员股室(中心)有关人员组成,主任由分管监督检查股的局领导兼任,内控办成员由各股室(中心)指派专人负责。内控办负责牵头拟订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审核相关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审核各股室(中心)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对内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怎么写

    【2016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内部权力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根据上级财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局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要求,以及省市财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财政内控工作,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内部控制运行体系。

    二、工作目标 通过查找、梳理、评估财政业务及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对财政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达到以下目标: (一)严肃行政纪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履行财政职能,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上级财政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 (二)各项政策与规章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项财政业务活动合法合规。

    (三)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规定,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 (四)预决算报告和相关报告、工作记录和其他管理信息真实完整。

    三、 工作内容 各股室(中心)要按照以下的内容,扎实推进内控制度建设。 (一)稳步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指导各股室(中心)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二是根据基本制度以及职责范围,结合局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制定法规及政策风险、预算编制及执行风险、机关运转及管理风险(含公共关系、信息管理、岗位利益冲突)等风险内部控制办法。

    三是各股室(中心)根据基本制度和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在查找本单位风险并定级、完善工作流程、界定各环节各岗位责任的基础上制定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四是制订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办法和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完善人事管理、资产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二)切实推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一是结合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将基本制度和相应办法提出的内控理念、控制活动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关信息系统中,通过授权控制和流程控制防范业务风险,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常态化。

    二是组织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内控专题培训,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人员队伍素质,切实推动财政系统内控机制落实。三是组织各股室(中心)开展内控日常检查,汇总分析各股室(中心)内部控制中的新情况。

    四是组织内控有效性专项检查和考核评价,督促各股室(中心)切实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三)指导和推动全区财政系统的内控体系建设。

    在完善局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指导和推动全区财政系统的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6年4月1日-4月30日)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培训和组织部署工作。 (二)制度建设阶段(2016年5月1日-8月31日) 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组织论证评审后发布实施。

    (三)落实实施阶段(2016年9月1日-10月31日) 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关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内控日常检查,切实推动内控机制落实。 (四)完善总结阶段(2016年11月1日-12月31日) 指导和推动全区财政系统的内控体系建设,总结提升我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在有效执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全区财政系统推广财政内控理念和具体制度办法。

    五、组织领导 成立局内部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内控委),负责确立局内部控制政策,审定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部署内部控制的重大事项和管理措施,指导和督促各乡镇(街道)、局各股室(中心)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和管理措施。内控委主任由局长担任,副主任由相关局领导担任,委员由办公室、监察室、监督检查股(会计股)、预算股、国库股、综合股、行政政法股、科教文股、社保股、农业股(综改股)、企业股(国资股、外经股)、经建股、农综办、政府采购办(采购中心)、融资服务中心(债务管理股)、国库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等股室负责人组成。

    内控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审议风险事件定级和责任追究建议,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内控委下设办公室,承担内控委日常工作。

    内控办设在监督检查股,由内控委成员股室(中心)有关人员组成,主任由分管监督检查股的局领导兼任,内控办成员由各股室(中心)指派专人负责。内控办负责牵头拟订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审核相关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审核各股室(中心)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对内部控制制度。

    2016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怎么填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

    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写可以按照风险评估、单位层面内部控制、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评价与监督、风险清单等不同方面内容,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报告还需要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要求、内部环境评价、控制活动评价、自我评价的实施、监督与改进模块。 拓展资料: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滞后 在改革进程中,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细胞,较早开始进行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和控制规范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与国际接轨,逐步规范和完善起来。

    相比较而言,众多事业单位,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客观上环境不够充分,从单位的领导到员工都欠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更谈不上要求去设计和建设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使建设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也缺乏相应的认识和能力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存在薄弱环节 (1)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控制。在建立内部控制中存在误区,认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

    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走过场。 (2)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较为简单,人员较少,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规模较小的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内部审计制度则根本没有。

    (3)会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建国以来,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因承担着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工作而设立,进而发展壮大。这些事业单位在人才的引进、培养方面,尤其重视这一技术领域,而忽视了对财会等“辅助”岗位的专业人员的培养。

    不少单位的财会人员,都是由其他技术人员转岗而来的,会计业务素质较低,缺乏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辨能力,在执行会计制度、法规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制衡机制“失灵”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法人管理结构,其内部控制制度实际上是“授权监督”机制,而这种授权机制很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

    很多事业单位实际上从事的工作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延伸,以提供某方面社会公共服务为其主要职责。在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的状况下,个别事业单位很容易造成“公众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倘若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一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内部控制自然也是形同虚设。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领导层往往凌驾于内控之上,致使内部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一、加强思想建设,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思想意识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对与企业来说.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对于资金的使用控制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一些单位对建寺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特别是部分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不到位,简单地将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不重视内部控制体系。

    部分单位领导甚至把会计人员等同于付款员,无视会计人员对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的参与权,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的础。

    我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现实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制定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许多事项的运作都是依照惯例进行;一些单位虽然建立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还有一些单位内控制度陈旧,各项制度之间不协调、不配套。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素质人是决定内部控制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内控人员在内部控制系统中,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被控制的客体。内部控制对内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熟练的会计核算水平,还要具有现代的财务管理能力,更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缺乏应有的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业务水平较低,观念滞后。 四、重视技术手段应用。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电算化内控措施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和强化财务部,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加强对系统各二级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实时监控与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运行中的会计差错. 使之朝着正确的财务方向运行。 高效的会计电算系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由之路。

    计算机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速度,也减少了差错和舞弊的发生,从而更加规范、更加高 效。现阶段,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佗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是电算化应用的范围在许多单位局限于处理基本核算的日常会计业务.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手段,难以满足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日益提高的要求。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