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观后感范文
一部优秀电视剧的观后感
电视剧毛泽东观后感 提起毛泽东,我就会想起一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歌中唱道:“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大人说,是毛主席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赶走了侵略者,打倒了反动派,使穷苦的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
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啊,他是多么伟大呀!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电视剧《毛泽东》。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两个片断。一个是毛泽东离开家乡时,他写下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在外餐风露宿,毫不退缩。
他的志向多么坚定,他的意志多么坚强!而我在学习中,缺少的不正是这些吗?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我要么就是马上请教老师和同学,要么就是空在那儿不做。在生活中有困难了,就哭着请父母帮忙。
记得上学期,为了提高我的独立生活能力,爸爸妈妈让我在学校吃饭。吃了才三天,我就向爸爸诉苦。
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我决心天天写日记,可才写一个星期,我就坚持不下去了。 让我感动的还有毛泽东对写作的态度。
八十高龄的毛泽东不顾年迈体衰,把自己历年写过的文章重新整理,修改。一遍,两遍,如此慎重,为的是给后人留下完整的诗稿。
而我呢,写好作文,也不修改,就马马虎虎地誊写。看了这个片断,我十分羞愧。
我们正是学习的时候,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学问,才能让自己学有所得。 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
他的成就让人惊叹的同时,更启发着我们怎样学习、生活,做个优秀的人。 毛泽东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依然是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透过时空的距离,让我们去领略伟人的风范吧! 600字的可以吗?。
观后感范文,观后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会看”电影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
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
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
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
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
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
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
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
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
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
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1、内容简介。
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2、发表评。
800字优秀影视作品观后感
《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由于男方的父母嫌弃女方的出身,用钱逼着已怀孕的秋霞(女主人公)离开了男主人公。
就在男主人公和另外一位富家小姐结婚的当天,秋霞自己接生,产下了小强。两母子相依为命,过得还算幸福。
数年之后,在得知现任媳妇不能生小孩的时候,男主人公的母亲竟想到抢夺小强作为香火继承人。经过一些波折,秋霞最后还是把小强送回了他父亲的身边,中途由于小强想妈妈,中途逃回,受到风雨惊吓,昏迷不醒,男主人公国荣抱着小强去医院的刹那,秋霞因为激动摔下了阶梯,脑部受到震动,呆了。
18年后,留学回国的博士小强在一家疯人院里意外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为了挽回深受疾病摧残的母亲,哼着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最后母子拥抱······关于这一部影片,我想到了一个词——“悲剧”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全场女生无一幸免,个个哭得跟个泪人似的我反复品味影片的情节,这里我们(不考虑导演想要塑造的悲剧氛围)单纯从故事的情节着手分析,结局根本不用这么悲的。印象中第一次悲剧爆发是在秋霞生小强的时候,当时正值男主人公国荣和富家小姐结婚当天。
万人空巷的盛大婚礼,热闹的场景与秋霞产子时的凄凉无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悲情也应运而生。关于这样的结果,我觉得是可以选择的。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首先在选择孩子的出生问题时,秋霞考虑得就不是很到位。自己有没有能力让孩子衣食无忧地生活?她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应该可以体会到父亲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不能说她是自私,因为她只想保留和恋人的血脉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是否能够给孩子幸福。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小强因为没有爸爸被同学嘲笑,这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该是怎么样的折磨。
还有在收到小强奶奶要带小强回家的消息后,为了小强的前途,秋霞最后还是选择母子分离······对于小强,我始终觉得他没有选择人生的权利,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别人在操纵,从出生到与母亲分离,一直都是这样。作为一个海外归来的学子,当他看到自己的母亲却呆在疯人院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样的难受,如果要在留学与母亲的健康之间做一个选择,我们不难想象,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直都呆在母亲身边。
留学可以成功,但是在一个乡村学校你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可能成功的方式不太一样罢了。退一万步说,小强即便是不回到他奶奶家,仍然可以接受爸爸家的帮助啊。
血脉相连是任何东西也不能割断的,况且我们也知道,强爷爷和奶奶都非常的爱他,他们是很愿意这样做的。至于奶奶担心的没有香火继承,更是子虚乌有,明明就有这样一个孙子的存在。
为了解除思念之情,小强可以定时或不定时去看望二老,二老当然也更可以去看望这个唯一的孙子。我想秋霞是不会有意见的,小强更不会有。
戏中的另外一个悲情爆发点是小强因为思念妈妈跑回家,后来秋霞送她回爷奶家离去的瞬间,小强挣扎着要妈妈的场景。小强压抑的情感伴随着妈妈的离去彻底爆发,情之深,情之切,足以震撼在场的所有人。
我们莫名的流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还有秋霞那一句“如果以后再跑回家,妈妈就一个人走得远远的,让你再也找不到了”,我试问一下有必要这么悲吗?即便是回到了爸爸家,妈妈依然存在啊,想念的时候回家看她理所当然,我不知道这个有何不可。
悲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人们不愿意认真去尝试更好的解决办法,一意孤行。似乎默认着那条观念中的道路是唯一的途径,不可超越。
例如小强回到爸爸家就似乎意味着从此就要和妈妈永远分离,不能再次见面,违背这种原则的行为都被称作是叛逆。我想这样的规则对当事人绝对是一种煎熬,一种在我看来根本就不需要经历的煎熬。
所有的一切都是人们自己放弃了争取的机会,因此痛苦和折磨是对他们懒于思考的惩罚。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人,让我最不敢懈怠的是那些时刻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很好将其实施的人。
在他们身上你似乎看不到悲剧的身影,不是因为他们不曾遭遇过,只是即便在不顺利时他们也总是在想着解决的办法。那瞬间的停留只是为了更好的证明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人,会遭遇不测的人。
但是即便是在那个不幸的瞬间,你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只是怎样走出困境的过程而不是在这样的悲剧面前他们将如何来承受。有的人贫困,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缺少了再试一次的勇气和魄力。
生活中的选择太多也太复杂了,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第一次遇见一生的金葫芦。我们会遇到挫折,一些人就因此怠慢,觉得能够勉强过活也算不错了,换一种职业(或者说是生存的方式)是需要勇气和风险的。
对于这一点,没有一定的魄力是不能够做到的。人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而机会往往隐藏在我们的身边不露声色,让你分不清楚究竟这样的一个东西是考验还是机会。
没有预见性的我们唯一想改变逆境的办法便是尝试,尝试再尝试。前几天做了一个数学题,让我很受鼓舞。
题目是“某人做事成功的几率是1%,他连续尝试400次,求他至少一次成功的概率是多少?”经计算知结果为0·98。毫无疑问,这样一个计算很好的阐释了多次尝。
求几篇优秀电视剧的观后感
一部就中国成立的历史片 电视连续剧《沂蒙》观后感看完中央电视台八套晚间播放的连续剧《沂蒙》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说过去看过的那些无论是《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滨》……等等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题材的作品虽然都很经典,却没有一部像电视连续剧《沂蒙》这样的集大成者。它不仅集中反映了那个年代人民群众中发生的“救伤员”、“藏军粮”、“送军粮”、“做军鞋”、“掩护八路军孩子”…….等一系列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而且通过人物塑造真实的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中广大人民群众在抗争中做出的平凡而伟大的贡献,再一次论证了“得民心者的天下”的主题。
该剧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一. 在人物塑造上更人性化,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性:该剧在人物塑造上和以往同类题材作品的最大区别是更人性化,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性。以往的同类题材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大多采用单一的标准,非好即坏。
英雄人物的塑造多为“高、大、全”。即崇高、伟大、完美。
“好人”是不容许有缺点的。而该剧中的女主人公于宝珍、新爱、新甜,男主人公李忠厚、李继成、李忠奉等甚至包括英勇牺牲的李继长等,他们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老百姓。
他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对革命的支持,但他们也有各自的缺点。被老伴称为“老落后”的李忠厚死在了送军粮的战场上;儿子当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作对的李忠奉,作为一村之长的东家——也就是地主,共产党专正的对象——为保护解放军的军粮,为保护同村的乡亲们,和老伴一起用毒药毒死日本鬼子,自己也中毒身亡;一心只想着自家牛的李老四,为保护解放军“奶牛”活活地被自己心爱的牛拖死;一向“虐待”儿媳的“恶婆婆”孙旺的母亲,为了掩护八路军养伤的首长故意吸引鬼子被枪杀;就连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二孬,都为了军粮,为了乡亲和小鬼子拼了命,惨死在鬼子刀下……在民族大义下,他们不再落后,你能说他们不是英雄吗?在民族大义下,他们献出了生命,你能说他们不伟大吗?在民族大义下,他们饿着肚子把粮食支援给前线的战士,你能说他们不可敬吗?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们书写了一部新中国成立血泪史。
战争结束了,当一切回归平静时,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又开始了自己平凡的生活。而革命中幸存的英雄们也露出了平凡的一面。
比如李继长这一典型人物。革命胜利了被城里的花花世界迷惑了双眼,忘记了自己共患难的妻子,忘记了含辛茹苦,在战争中接连失去五个亲人的老母亲。
你能说他是完美的英雄吗?二. 人物塑造更典型化,活画出了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群像:这一点是以女主人公于宝珍的代表。以往的战争题材的作品多以男性为主角,或表现其英勇或其反映残酷。
像《沂蒙》这样的以一群女性为主角的战争题材的作品几乎没有。而且悲剧的体现了女性在战争中所受到的巨大的伤害。
外表柔弱的女子,面对残酷的战争所表现出的坚韧、勇敢、机智与奉献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在该剧中表的现也是淋漓尽致。
如一向软弱的心爱为了掩护八路军的孩子,在鬼子面前表现出的勇敢坚定;如一向以恶婆婆著称的孙旺母亲,为了掩护伤员的果断,于宝珍的大义,李阳的执着,甚至心爱母亲的出人意料,无不让男子汉们汗颜,而这些女人形象又有谁能否定它的真实性呢?三. 在主题表现上更独到、更全面:男人在战争中出生入死,以往任何战争都离不开女性的参与。这部电视剧在主题表现上更注意反映女性,从女性的角度来表现主题。
剧中不仅表现了女性对战争的奉献,更注意表现了女性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这里不仅包括送儿上战场,送郎当兵,还包括战争后遭到丈夫的抛弃。
战争后守住亡夫或亡子的灵柩。更包括,战争后服侍伤残的丈夫、儿子等等。
不可谓不全面。 《沂蒙》电视剧,讲述的是我们上辈人和大上辈人真实发生的故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巨大的奉献,其中的每一个故事主人公都有原型。只是,多少年过去了,沂蒙人依然是默默奉献,那段历史,也就被掩埋了。
剧中的马牧池就是沂南县的一个乡的名字。 作为沂蒙人,我是眼含热泪看完《沂蒙》的。
曾经发生在沂蒙这片热土上耳熟能详的老辈人亲身经历的故事,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话语,一下子聚焦了我和电视剧的距离。除了亲切感,更感到出了一口气,出了扬眉吐气的一口气。
忍辱负重,在战争年代做出巨大牺牲和巨大奉献的沂蒙山人终于得到了一个言说历史,言说自己的机会。被逐渐淡忘的那段历史终于从历史纵深处走入走入前台,那种心灵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
《沂蒙》堪称一部沂蒙山女人的史诗。它还原了一段历史,一段历史中的真实。
孙犁在他的小说中,曾展示了一群勤劳纯朴、内秀委婉、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体现着特定时代的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我们沂蒙山女人,与她们相比,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不能说超过她们,但至少也不会逊色于她们。
可多少年过去了,沂蒙山女人在特殊年代的所作所为,除了在沂蒙山区的历史中提到外,几乎不为外界的人知晓。近10年来,高军在小小说中塑造了一些战争年代。
观后感作文大全
观《长江七号》有感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周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
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也十分后悔没有听爸爸的话。
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七号”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所描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
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对比小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吃,有穿,还有玩。
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多疼爱啊。但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中有好多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有的成天看电视,玩游戏,没有认真写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脑子总在东想西想,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有的搞卫生时经常偷懒,不干活,在家里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只想着自己,一点都不考虑别人,一味任性妄为,甚至在外面干坏事。如果这样的话,长大后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
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广大家长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样重视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求优秀电影观后感(初中水平)
观《辛德勒的名单》有感 午后家中,拉上厚厚的窗帘,躲在黑暗中看了一部灰暗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看这样的影片就是这样郁闷,有时为了躲避一些血腥镜头,你不得不把电脑的窗口调小以减少视觉的冲击力,但是为了情节连贯,你又不能省掉这些片断……为了说明它的震撼,我用“几个”来说明一下首先,几个关键词触目惊心:集中营、焚烧炉、毒气室、隔离区、大屠杀……几个数字同样很令人震惊:二战时期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总数达到 600万;战后,整个波兰幸存的犹太人总数还不到4000名……几个镜头令人发指:镜头一,波兰宣布投降后,犹太人流离失所,战前过惯富裕生活的他们,匆匆忙忙收拾起简单的行李,被赶去犹太人集中区,很多人挤一个很小的房间;镜头二,集中区里的犹太人被一车一车运走,说是去远方劳动,实际是纳粹了腾地方要“清理”他们,很多人就此消失了。
他们的行李被随意地打开,鞋子衣服堆成了山,还有数不清的银器照片……一个工人在清点搜刮来的钻石,正在这时,又有一个军官走过来,从袋子里倒出很多颗金牙--看得我直冒冷汗,天晓得这些牙齿的主人现在怎么样了!镜头三,发生在犹太区里的大屠杀。清晨人们刚从梦中醒来,还没来得及做祷告,就被拖出家门枪毙;为了躲避屠杀,很多人像老鼠一样藏在一切可以隐藏的地方,橱里、地板下、床底下……夜晚当他们以为安全了想出来透口气,竟然又遭到巡逻的纳粹分子枪杀……类似的太多了,讲不清楚了,很多人犹太人明明正在好好地干活,刹那间被一颗子弹命中要害,莫名其妙地死去了,而这些仅仅是因为纳粹头子心情不好需要发泄。
和这些倒霉蛋相比,那些被辛德勒转移的犹太人太幸运了!就是这个叫辛德勒的德国企业家,最终从纳粹魔掌里,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了1000多个犹太人;他们的名字都被打在一份名单上,构成本片重要线索,其重要程度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名单就是生命,名单外的世界则是地狱。 不可否认,辛德勒是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英俊潇洒,头脑机敏,巧舌如簧。
最早从家乡到这里来只是想发财而已,最后他也如愿以偿发了一大笔战争财。只是这是个心肠不够狠的家伙,当周围大多数人不把犹太人当人看的时候,只有他觉得他们很可怜,只有他会想可怜的犹太人和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于是迫使他最终做出了那样的决定。
所以,与其说他是个慈善家还不如说他是个充满豪气的大侠,真正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猜也许并非是有什么特别崇高的理想来支持他,也许只是因为“既然开始了那么干脆就多救几个吧”,也许只是见不得女人(特别是漂亮女人)受苦,也许只是不想看到朝夕相处的同事就这么永远地消失了。 如果一定要追究其纳粹党人的身份,可能是为了做生意方便罢了,并不是说就真的信奉那套东西。
黑白片效果是一大特色,这让影片看起来特别真实!看完3小时的影片,再看1个多小时的采访--导演采访幸存者的片断,你会赞叹导演在艺术性和真实性之间处理得相当好!每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反省,人类实在不应该再发生那样的战争了,因为战争而死去的人遭殃的家庭难道还少么? 觉得不行自己修改下。 你的要求档次太高完成起来有点难度。
电视剧观后感作文大全
这部电视剧是去年放暑假播的,这部电视剧令我很感动,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外国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日战争。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动人的事迹,使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
故事的内容是:白求恩痛恨法西斯强盗,放弃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来到缺吃少穿的中国,给伤员治病,环境非常艰苦,随时都可能被日本炸弹炸死。但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冒死抢救伤员。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他的医疗技术精益求精,治好了成百上千的伤员,老百姓和战士都很敬佩他,毛主席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可惜他感染了丹毒,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想,一个人要活的有意义,就应该像白求恩那样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做事就把事情做好,给别人温暖,自己才会幸福,我要学白求恩的高尚品德,做一个利于人民的人。
漫谈电视剧作文600字
电视是19世纪人们发明的一样好东西,自然而然随着电视一起产生的电视剧同样亦不失为一种好东西,电视剧是供人们消遣娱乐的,中间的广告是漫长的,自然是很磨时间的,这样的东西虽好,也只能用于某些特定的人身上或特定的时间里. 对于学生而言,在这上面花太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每一集的电视剧总在钩人心魂的地方开始,动人心魄的地方结束.让学生看完一集想着下一集,无法把学习状态调到最好.经研究,学生会被中途的广告洗脑而跑去买一些垃圾食品,还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很多学生一天的时间不是用在玩电脑方面就是用在看电视剧上了,很少学习,常常耽误学业,有时连功课都未完成.纵观全局它对学生没有一点好处,当然这世界是没有后悔药的. 就连现在的青年人世,在工作之余也要看一看电视剧,拿着遥控器上转下转总找不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电视剧,来回的上下翻转,一天的时间也就去了,想来也没意义,自己暗暗下决心,下次再也不看了,但今天的誓言,过几天便烟消云散了. 当然,电视剧也没什么不好,在长假期间看也不是不行,但天天也是不妥的,但是你想当个无业游民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