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活动效果评估报告范文

促销活动的效果评估
预测这次活动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利于活动结束后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从刺激程度、促销时机、促销媒介等各方面总结成功点和失败点。
当然以上十二部分只是促销活动方案的一个大体框架,在操作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充实和完善,另外负责人还应大胆想象,小心求证,进行分析比较和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实现最佳效益。
促销效果的评估方法
促销:简而言之即销售促进,它包括多数属于短期性的刺激工具。
主要用于刺激消费者或渠道较迅速、较大量地购买某一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促销已成为业务人员常用的手段,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筹码。
不过,对促销效果的评估却是令各级管理者非常头痛的问题。正如业界所流行的:80%的广告费只产生20%的作用,另外20%却起到80%的作用,但到底是哪20%是关键,谁也说不清楚,促销资源同样如此。
根据笔者的实际操作经验,促销效果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投入产出比评估法 投入产出比主要反映促销投入与销售产出的平衡关系,即单位投入所获得销售回报。计算公式为:促销费用÷促销产出 例: 为开发甲、乙两个市场,销售主管决定对这两个市场均投入2万元组织一场推广活动,经过精心策划、实施后: ?? 甲市场当月实现20万元销售额,投入产出比为:2万÷20万=10% ?? 乙市场当月实现12万元销售额,投入产出比为:2万÷12万=16.67% ?? 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甲市场的促销效果优于乙市场 投入产出比评估法的优 点:简洁、直观 缺 点:过于笼统,无法反映促销资源的内在实际使用效果。
适用条件:没有市场基础,或市场基础非常薄弱,重新启动市场及新产品导入期。 二、销售增量回报比评估法 销售增量回报比主要反映促销投入与销售增长的平衡关系,即单位投入所获得的销售增长。
计算公式为:1-(促销费用÷促销前后的销售差值) 例: 甲、乙两市场每月销售分别徘徊在15万、5万元左右,为提升业绩,销售主客决定对每个市场均投入2万元组织一场推广活动。经过精心策划、实施后: ?? 甲市场当月实现20万元销售额,增量回报比为:1-2÷(20-15)=60% ?? 乙市场当月实现12万元销售额,增量回报比为:1-2÷(12-5)=71.43% ?? 从增量回报比来看,乙市场的促销效果优于甲市场。
销售增量回报比评估法的优 点:体现促销资源对销售增长的贡献情况 缺 点:无法体现促销对企业利润的贡献情况 适用条件:适用市场维护、市场阻击、深度开发等,适用于单一产品或产品毛利率相差不大的促销活动评估。 三、效益增量回报比评估法 效益增量回报比评估法主要反映促销资源对企业效益增量的贡献情况。
主要以毛利额的形式反映出来。即单位投入所获得的销售毛利增长。
计算公式为:1-(促销费用÷促销前后的毛利差值) 例: 某公司有A、B、C、D、E、F六个品种,各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5%、18%、20%、60%、40%、10%。甲、乙两市场原有销售基础分别为15万、5万。
同样投入2万元费用进行促销后,结果如下: 甲市场促销活动结果: 单位:万元 产品名称假定毛利率促销前促销后平均销售额毛利额当月销售额毛利额产品a15%30.453.50.525产品b18%30.543.50.63产品c20%20.420.4产品d60%10.631.8产品e40%10.431.2产品f10%50.550.5合计152.89205.055 乙市场促销活动结果: 单位:万元 产品名称假定毛利率促销前促销后平均销售额毛利额当月销售额毛利额产品a15%10.151.10.165产品b18%10.181.10.198产品c20%10.21.10.22产品d60%0.50.34.62.76产品e40%0.50.210.4产品f10%10.11.10.11合计51.13103.853 从上表可以看,甲、乙两市场同样投入2万元费用,销售增量都是5万元。但从两市场的效益增量回报比来看: ?? 甲市场前后毛利额增量为:5.055-2.89=2.165(万元) 即效益增量回报比为:1-2÷2.165=7.62% ?? 乙市场前后毛利额增量为:3.853-1.13=2.723(万元) 即效益增量回报比为:1-2÷2.723=26.55% 通过以下分析可知甲市场投入2万元费用仅带来0.165万元的毛利增量回款,远低于乙市场。
因此,乙市场的促销效果优于甲市场。 效益增量回报比评估法优点:能充分体现促销资源的真正价值,为以后促销找出主攻方向。
缺点: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基层业务员通常无法知道各产品毛利率。 适用条件:适用成熟市场推广、多产品组合促销。
四、边际效益评估法 严格来说,边际效益法不是促销效果评估方法,而是一种对促销活动的推理手段。主要用于促销资源预算、费用分配及备选促销方案的选择。
例: 仍沿用上述产品,各产品毛利率不变,有以下两种促销费用预算方案可供选择: 产品名称假定毛利率促销前方案一(2万元费用)方案二(3万元费用)方案三(4万元费用)平均销量毛利额预计销量毛利额预计销量毛利额预计销量毛利额产品a15%30.453.50.52540.650.75产品b18%30.543.50.6340.7250.9产品c20%20.420.430.630.6产品d60%10.631.863.66.53.9产品e40%10.431.241.64.51.8产品f10%50.550.560.670.7合计152.89205.055277.72318.65 通过上表计算可知:相对促销前,方案一的毛利增量即边际效益为:2.165万(5.055-2.89);边际效益率为:2.165万÷2万=108.25% ?? 相对方案一,方案二的毛利额增量即边际效益为:2.665万(7.72-5.055);边际效益率为:2.665万÷1万=266.5% ?? 相对方案二,方案三的毛利增额量即边际效益为:0.93万(8.65-7.72),边际效益率为:0.93万÷1万=93%,边际效益低于1,即效益增长值低于费用的增长值 ?? 很明显,方案二。
四种促销效果评估方法?
促销:简而言之即销售促进,它包括多数属于短期性的刺激工具。
主要用于刺激消费者较迅速、较大量地购买商品或服务。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促销已成为零售企业常用的手段,也是赖以生存的重要筹码。
但是对促销效果如何进行评估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投入产出比评估法 投入产出比主要反映促销投入与销售产出的平衡关系,即单位投入所获得销售回报。计算公式为:促销费用÷促销产出(销售额)。
投入产出比评估法的优点:简洁、直观 缺点:过于笼统,无法反映促销资源的内在实际使用效果。 适用条件:没有市场基础,或市场基础非常薄弱,重新启动市场及新产品导入期。
二、销售增量回报比评估法 销售增量回报比主要反映促销投入与销售增长的平衡关系,即单位投入所获得的销售增长。计算公式为:1-(促销费用÷促销前后的销售差值)。
销售增量回报比评估法的优点:体现促销资源对销售增长的贡献情况。 缺点:无法体现促销对企业利润的贡献情况。
适用条件:适用市场维护、市场阻击、深度开发等,适用于单一产品或产品毛利率相差不大的促销活动评估。 三、效益增量回报比评估法 效益增量回报比评估法主要反映促销资源对企业效益增量的贡献情况。
主要以毛利额的形式反映出来。即单位投入所获得的销售毛利增长。
计算公式为:1-(促销费用÷促销前后的毛利差值)。 效益增量回报比评估法优点:能充分体现促销资源的真正价值,为以后促销找出主攻方向。
缺点: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适用条件:适用成熟市场推广、多产品组合促销。
四、边际效益评估法 严格来说,边际效益法不是促销效果评估方法,而是一种对促销活动的推理手段。主要用于促销资源预算、费用分配及备选促销方案的选择。
如何评估促销的价值?
一、促销评估是超级市场促销活动的重要工作 超级市场促销的目的,除了希望在特定期间内提高来店顾客数、客单价以增加营业额之外,更重要的是促使顾客日后继续光临。
因此,需要通过检查来确保促销活动实施的品质,以便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达成促销效果。此外,促销活动作为提升经营业绩的工作要长期不断地进行下去,就必须有促销活动的总结。
通过评估每次促销活动的效果、成功、经验、教训,总结促销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积累促销经验,对于做好促销工作、促进超市公司日后的发展、不断取得更好的业绩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促销活动结束后的评估活动,不仅不可或缺,而且事关重大。
二、促销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促销评估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业绩评估,促销效果评估,供应商配合状况评估,连锁超市公司自身运行状况评估。 1.业绩评估 这一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业绩评估的标准与方法,查找和分析促销业绩好或不好的原因。
(1)业绩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①促销活动检查表,即对促销前、促销中和促销后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促销前: 1.促销宣传单、海报、POP是否发放和准备妥当 2.卖场所有人员是否均知道促销活动即将实施 3.促销商品是否已经订货或进货 4.促销商品是否已经通知电脑部门变价 促销中: 1.促销商品是否齐全、效量是否足够 2.促销商品是否变价 3.促销商品陈列表现是否具有吸引力 4.促销商品是否张贴PoP广告 5,促销商品品质是否良好 6.卖场所有人员是否均了解促销期限和做法 7.卖场气氛是否具有活性化 8.服务台人员是否定时广播促销做法 促销后 1.过期海报、PoP、宣传单是否均已拆下 2.商品是否恢复原价 3.商品陈列是否调整恢复原状 ②前后比较法,即选取开展促销活动之前、中间与进行促销时的销售量进行比较。一般会出现十分成功、得不偿失、适得其反等几种情况。
一是十分成功:在采用促销活动后,消费者被吸引前来购买,增长了销售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次促销活动不仅在促销期中,而且对公司今后的业绩和发展均有积极影响。
这是超级市场经营者、营销人员及所有员工都希望的情景。二是得不偿失:促销活动的开展,对超级市场的经营、营业额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而且浪费了促销费用,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三是适得其反:这是促销活动引起不良后果的一种表现,是超级市场经营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情形。这次促销活动虽然在进行过程中提升了一定的销售量,但是促销活动结束后,超级市场的销售额不升反降。
③消费者调查法。超级市场可以组织有关人员抽取合适的消费者样本进行调查,向其了解促销活动的效果。
例如,调查有多少消费者记得超级市场的促销活动,他们对该活动有何评价,是否从中得到了利益,对他们今后的购物场所选择是否会有影响等,从而评估超级市场促销活动的效果。 ④观察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而且十分直观。主要是通过观察消费者对超级市场促销活动的反应,例如,消费者在限时折价活动中的踊跃程度,优惠券的回报度,参加抽奖竞赛的人数以及赠品的偿付情况等,对超级市场所进行的促销活动的效果做相应的了解。
(2)查找和分析原因。运用一种或几种评估方法对超级市场的促销业绩进行评估之后,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查找和分析促销业绩好或不好的原因。
只有找出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吸取教训,进一步发挥本超市公司的特长。 此处,我们对前后比较法的三种情况做一个介绍性的分析: ①十分成功。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促销期间的活动,使消费者对超级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印象,对超级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均有所提高,故在促销活动结束后,仍会使该超市的销售量有所增长。 ②得不偿失。
促销活动的开展,对超级市场的经营、营业额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而且浪费了促销费用,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③适得其反。
促销活动结束后,超级市场的销售额不升反降可能是由于促销活动过程中管理混乱、设计不当、某些事情处理不当,或是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等原因,损伤了超级市场自身的美誉度,结果导致促销活动结束后,超级市场的销售额不升反降。 2.促销效果评估 这一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促销主题配合度,创意与目标销售额之间的差距,以及促销商品选择的正确与否。
(1)促销主题配合度。促销主题是否针对整个促销活动的内容;促销内容、方式?口号是否富有新意、吸引人,是否简单明确;促销主题是否抓住了顾客的需求和市场的卖点。
(2)创意与目标销售额之间的差距。促销创意是否偏离预期目标销售额;创意虽然很好,然而是否符合促销活动的主题和整个内容;创意是否过于沉闷、正统、陈旧,缺乏创造力、想象力和吸引力。
(3)促销商品选择的正确与否。促销商品能否反映超级市场的经营特色;是否选择了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商品;能否给消费者增添实际利益;能否帮助超级市场或供应商处理积压商品;促销商品的销售额与毛利额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
3.供应商的配合状况评估 这一项主要评估:供应商对超级市场促销活动的配合是否恰当、及时;能否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并为超级市场分担部分促销费用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