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范文
写一篇以“生活中的数学”为题的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请给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的例子!急!在线等!要求:1.适合初中数学水
袁哪,我有一点点,帮帮你啦.这是我的小报(很傻的)数学是一门实用,运用范围广泛,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见它的存在.小至出门买菜,订购手机套餐;大至建筑工程,火箭飞天……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数学的小例子吧!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份子.下面是我看到的一则小灵通广告:小灵通与手机一起使用对很多双机族(拥有一部手机、一部小灵通),以下方式将为您节省电话费.(1)在市内将手机呼叫转移至小灵通,您每月将节省一半以上的电话费.(2)在市外或未覆盖地区,可通过将打入小灵通的电话呼叫转移至手机或固话.(3)离开家里或办公室时,可将固定电话呼叫转移到小灵通,方便接听来电.(4)使用17909打长途电话方便又省钱.下面,对比一下手机与小灵通组合的省钱方式.以下是几种节约方案:A.只使用手机月租50元来电显示6元本地长途通话(约60%使用IP通话)20分钟--12*0.7+8*0.3+20*0.4=18.8元 本地通话300分钟:接听180分钟,拨打120分钟--300*0.4=120元省内漫游长途通话10分钟(拨打,60%使用IP电话)--10*(0.5+0.7*60%+0.3*40%)=10.4元 省内漫游长途通话10分钟(接听)--10*0.5=5元 合计:210.2元B.小灵通+手机休息站+手机按照上述资费规则,各项通话费用如下:两个手机月租20元+50元,两个手机来电显示6元+6元,本地长途通话(约60%使用IP通话)20分钟,使用小灵通--12*0.7+8*(0.3+0.11)=11.68元本地通话300分钟:接听180分钟,拨打120分钟拨打电话使用小灵通,120*0.11=13.2元接听电话分别使用不同工具--60%的固定电话来话使用手机休息站转移到小灵通,免费.--30%的移动网内来话申请包月套餐,20元(不采用包月,费用为180*30%*0.4=21.6元) --10%的它网移动来话采用全球通接听,180*10%*0.4=7.2元 省内漫游长途通话10分钟(拨打,60%使用IP电话),使用全球通--10*(0.5+0.7*60%+0.3*40%)=10.4元省内漫游长途通话10分钟(接听):使用全球通--10*0.5=5元 合计:155.48元.总共节省54.72元.总之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很多数学问题,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头脑去思考,用手去做数学,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在数学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我还看到了一些例子:出租汽车4千米起价为10元,行使4千米以后,每千米收费1.2元(不足1千米按一千米计算),王宏和李梅同学要到离学校15千米的科技馆听课,他俩只有22元,那么,他俩可以乘出租车么?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是99℃.现将它放在教室里,示数是25℃,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____ ℃.分析:此温度计的刻度均匀,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即实际温度为0℃,不准确的温度计的读数为4℃,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是99℃,即实际温度为100℃,不准确的温度计的读数为99℃.由此可见,准确温度计的刻度分为100格时,不准确的温度计可分为 (99-4)格=95格.现在不准确的温度计的读数为25℃,即以4℃以上计算为(25-4)格=21格.用比例的知识易于解决.设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X ℃,则 100/(99-4)=X/(25-4) 化简得 95X=2100.解得 X=22.1.答: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22.1 ℃ 希望能帮上一点点的忙…………呵呵。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范文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2、故事: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不少于1000字的数学论文.】
数学小论文 生活中的数学: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生活中的数学有哪些例子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汪社生 (226661) (适合初一年级) 以现实社会的生产、生活问题为背景的数学应用题愈来愈受到关注。
由于这类问题涉及的背景材料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所以要求解题者具有丰富的社会常识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再加之有些题目中名词、术语专业性太强,使许多同学望而生畏。为此,本文就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举几例进行解析,供同学们参考。
一、纳税问题 例1 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929元不必纳税,超过929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累加计算: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500元部分 5%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 …… 某人本月纳税150.1元。
则他本月工资收入为 。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题意读懂图表,从中应理解税款是分段计算累加求和而得的。
因为500*5% 500*5%+( -929-500)*10%=150.1 解得, =2680 即此人的本月工资是2680元。 二、票价问题 例2 某音乐厅五月决定在暑假期间举办学生专场音乐会,入场券分为团体票和零售票,其中团体票占总票数的 。
若提前购票,则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在五月份内,团体票每张12元,共售出团体票的 ;零售票每张16元,共售出零售票的一半。
如果在六月份内,团体票按每张16元出售,并计划在六月份内售出全部余票,那么零售票应按每张多少元定价才能使这两个月的票款收入持平? 解析:本题中数量较多,关系复杂,为了便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分别列出五、六月份售出的团体票、零售票的张数及票款的代数式。设总票数为a张,六月份零售票应按每张x元定价,则五月份团体票售出数为: ,票款收入为: (元) 零售票售出数为: ,票款收入为: (元) 六月份团体票所剩票数为: ,票款收入为: (元) 零售票所剩票数为: ,票款收入为: (元) 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 答:六月份零售票应按每张19.2元定价 三、销售利润问题 例3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400元,销售价为510元,本季度销售m件。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该企业决定下季度销售价降低4%,预计销售量将提高10%。要使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保持不变,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多少元?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降低、提高的百分数的含义。
设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x元,则每件降低后的成本是( )元,销售价为510(1-4%)元,根据题意得, [510(1-4%)-( )](1+10%)m=(510-400)m 解之,得x=10.4 答:该产品每件得成本价应降低10.4元 四、方案设计问题 例4 某牛奶加工厂有鲜奶9吨,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鲜奶,每吨可获取利润500元;制成酸奶销售,每吨可获取利润1200元;制成奶片销售,每吨可获取利润2000元。该工厂的生产能力是:如制成酸奶,每天可加工3吨;制成奶片每天可加工1吨;但受人员限制,两种加工方式不可同时进行,又受气温条件限制,这批牛奶必须在4天内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
为此,该厂设计了两种可行性方案: 方案一:尽可能多的制成奶片,其余直接销售鲜牛奶; 方案二:将一部分制成奶片,其余制成酸奶销售,并恰好4天完成。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解析:本题看似很复杂,限制条件较多,但如将此题分解为分别求出方案一、方案二的总利润就很容易解答。
若选择方案一,总利润=4*2000+(9-4)*500=10500(元) 若选择方案二,设4天内加工酸奶x吨,则加工奶片(9-x)吨,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x=7.5 总利润1200*7.5+2000*1.5=12000(元) 比较方案一、方案二所获得的总利润可知,选择方案二获利多。 五、节约用水问题 例5 (1)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0立方米,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问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2)北京市一年漏掉的水相当于新建一个自来水厂全年的产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至少有 6*105个水龙头和2*105个抽水马桶漏水,如果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能漏掉a立方米的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漏掉b立方米水,那么一个月造成的水流失量至少多少立方米(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水资源透支令人担忧,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针对居民用水浪费现象,北京市制定居民用水新标准,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超标部分加价受费。假设不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1.3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2.9元,某三口之家某月用水12立方米,交水费22元,请你通过列方程求出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 解析:(1)2400立方米、9600立方米 (2) 立方米 (3)由于12*1.3 设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x立方米,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 x=8 答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每月标准用水量为8立方米, 六、反腐倡廉问题 例6 椐《新华月报》消息,巴西医生马廷恩经过10年研究后得出结论: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血管病,如果将犯有贪污、受贿罪的580名官。
生活中的数学1600字范文
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数学中的数字是无处不在的。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0像个鸭蛋,一道题都不会做时,试卷上便会露出一个充满责备的零鸭蛋。所以,一部分人对0没什么好感。
记得一位同学在上一年级时,曾说:“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诸如此类的题目真是太多了!数学是一个理性的东西,需要严密的思维和火眼般的观察力。我在和同学x交流中,发现了一道让x同学一时想不出来的数学题,题目的大意是这样的:
“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初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x同学说她是这样理解的: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我倒认为水位会不变。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可看了答案,却是下降,我和小x都很不服气,决心一定要研究出来个为什么。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把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小x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
网上就这些,上面写的1100字,没1600字的。是人家没写完,不是我没复制完
生活中的数学(800字论文)
抽屉原理和六人集会问题
“任意367个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
“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为奇偶性不同。”
。。
大家都会认为上面所述结论是正确的。这些结论是依据什么原理得出的呢?这个原理叫做抽屉原理。它的内容可以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为:
“把m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东西。”
在上面的第一个结论中,由于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在第二个结论中,不妨想象将5双手套分别编号,即号码为1,2,。,5的手套各有两只,同号的两只是一双。任取6只手套,它们的编号至多有5种,因此其中至少有两只的号码相同。这相当于把6个东西放入5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抽屉原理的一种更一般的表述为:
“把多于kn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东西。”
利用上述原理容易证明:“任意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的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因为任一整数除以3时余数只有0、1、2三种可能,所以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除以3所得余数相同,即它们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一种表述:
“把无限多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n是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无限多个东西。”
抽屉原理的内容简明朴素,易于接受,它在数学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1958年6/7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证明在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或者有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或者有三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
这个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简单明了地证出:
在平面上用6个点A、B、C、D、E、F分别代表参加集会的任意6个人。如果两人以前彼此认识,那么就在代表他们的两点间连成一条红线;否则连一条蓝线。考虑A点与其余各点间的5条连线AB,AC,。,AF,它们的颜色不超过2种。根据抽屉原理可知其中至少有3条连线同色,不妨设AB,AC,AD同为红色。如果BC,BD,CD3条连线中有一条(不妨设为BC)也为红色,那么三角形ABC即一个红色三角形,A、B、C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如果BC、BD、CD3条连线全为蓝色,那么三角形BCD即一个蓝色三角形,B、C、D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不论哪种情形发生,都符合问题的结论。
六人集会问题是组合数学中著名的拉姆塞定理的一个最简单的特例,这个简单问题的证明思想可用来得出另外一些深入的结论。这些结论构成了组合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拉姆塞理论。从六人集会问题的证明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抽屉原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