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求听讲座写记录的范文

    求一篇书面访谈记录的范文,格式要正确,内容不限

    书面访谈:旁观者是诗人的最佳位置/张耳 周瓒 旁 观 者 是 诗 人 的 最 佳 位 置 ——张耳回答周瓒的书面提问 问:您自何时开始写作?您选择诗歌作为表达方式的最初动力来自哪些方面? 答:开始写歌谣,学会韵律,平仄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

    那时候,学校功课稀松,下课就忙着出墙报,写广播稿,其中有不少歌谣和打油诗,那时一个下午能写5-6首短诗,好玩得很。认认真真创作诗却是在很多年之后,1990年前后,在移居美国之后。

    90年在纽约写诗的外部动力应当归功于纽约的中文诗刊《一行》和纽约中文报纸《侨报》,两位主编看了我的几篇很幼稚的习作,大加鼓励,从此上了贼船。内部动力很难讲,我想我很小就对语言的韵律、节奏和能量,直接的以及暗示性的能量着迷。

    语言做为思想的结晶,为通往自我意识,他我意识架了一座时间性的抽象的桥。诗把这座桥固定住,成了我们思想的记录。

    最初一定觉得自己聪明非凡,很有些思想的轨迹值得保存吧。与其他语言艺术相比,诗做这件事好象更好使。

    问:移居美国对您的诗歌写作有何影响?您在美国一贯坚持母语写作,这一选择的出发点何在?从您对英语的掌握看,用英语写作应该不算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您有过用英语写作的经验吗?对您而言,这种经验的意义何在? 答:美国,也许该说纽约,是我能够写作的温床。脱离了日常应用需要,汉语纯化为直接与身心发生关系的个性媒介,成了定义自身存在唯一把握。

    在铺天盖地的他种语言环境中,写汉诗象在草地上铺一块红毯,划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可能暂时,可能臆想,在暂时臆想中为王。这是消极保护的一层。

    积极的影响是去国之后的自由度,身心的和语言上的。没有社会和家庭的固定视角,人会觉得忽然再生的可能性。

    诗说到底是身心自由的产物,是脱离定势思维的结果。移居造就了这个条件。

    同时,他种语言的冲击、混交、侵入不由得让人对母语重新审视。审视就意味着距离,距离给人创作的自由。

    移居者在主流社会的旁观位置也促进诗的创作,这一点,我在《纽约诗人》系列一开头就提起过。美国本土诗人也都安心地坐台下看戏,思索,写作。

    旁观者是诗人的最佳位置,起码写诗时的心态该如此。与这里诗人熟悉过程中慢慢体会到这点,慢慢脱离国内诗人80年代的浮躁。

    我的英文写作大都为挣钱养家,论文、报告、总结、提要之类。也写书评,艺术评论,不多的几篇。

    与诗创作有关的当属英诗中译,比如ASHBERY,译诗迫使译者站在两不着边的位置,由此对比审视自己的语言工具。我不是很好的译者,没有耐心,也不勤劳,但翻译让我学到很有用的东西。

    用第二语言创作很难,写诗尤其难。对语言的把握在母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的诗与语言的关系很浮浅。

    我和一些美国诗人合译过我的诗,我先做字面初译,再反复与诗人译者修改商讨,进一步体会到母语对我们思维途径的影响,和那种贴肉的亲密。当然实验可以实验,也许先写写英文小说? 问:您久居美国,能否为我们介绍您所了解的当今美国诗坛的构成及诗歌写作现状? 答:这是个大问题,南京大学张子清教授编写过一部《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概括美国现当代诗坛状况,从资料罗列方面看,或许值得一读。

    另外有几部新近的诗选也选的不错,比如 Primary Trouble (Leonard Schwartz et al ed., Talisman House); American Poetry Since 1950(Eliot Weinberger ed., Marsilio Publishers);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American Poetry (Jay Parini e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The Moving Borders (Mary Margaret Sloan ed., Talisman House)。早一些的有 The New American Poetry(DonaldAllen ed.,University of Colifornia Press),The L=A=N=G=U=A=G=E Book (Bruce Andrews and Charles Berstein ed.,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泛泛地谈美国诗坛和泛泛谈中国诗坛一样意思不大。就上面列举的诗选选取的范围稍加几句,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张教授的诗史包括面最广,学院派和试验派都在其中。所谓学院派,一般指延用传统写作方式,直抒情怀,表达自我体验和思想,诗好懂易读,很少对诗媒体或内在形式的意识。

    许多大学写作班出品这样的诗人。The Columbia History 里包括不少这样的诗。

    美国历代的桂冠诗人也大都归属此类。他们的作品一般由大学出版社出版,商业出版社也选几位有影响的出版。

    试验派作品难懂难读,致力于对诗体诗学诗艺的探索,其中分派分团体打派仗,出版大都困难重重,由小出版社出印,不少由诗人自费。Schwartz, Weinberger, Allen的诗选属于此派,Andrews /Berstein 的语言派自成一体,出专门的语言诗选。

    两大阵营总体分界清晰,但个别诗人特受青眯,被学院试验同时收入,比如阿什伯瑞。历史纵观,学院派也非一成不变,跟在试验派后面小心地吸收。

    一些试验派诗人也在大学里教授创作,从而形成以试验诗人为核心的几所出试验派的学院。无论学院试验,诗是所谓高尚文化,与影视娱乐畅销小说的通俗文化相比,是极小圈子里的事件。

    诗人之外读诗的人不多,其中从事其他媒体的艺术创作者占很大比例。诗刊,诗集,诗选,诗论,诗朗。

    求一份会议记录范文

    第三次会议记录

    时间:12月4日下午7:30

    地点:图书馆门口

    参与人员:吴祖栋,钟虎,李运雄,莫春玉。

    会议过程: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类型确定个人的有效学习方法,

    吴祖栋:学习时间偏爱是属于晚上型,晚上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我是属于视觉型的,通过学习的感知觉通道调查我是视觉型,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而学习,喜欢通过图片、图表、录像、影片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达信息.我通过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往往比从交谈、聆听或是实际习作中所获得的还要多。在学习上,我通过自己动手涂写获取知识,要比阅读文字或聆听语言更有效。喜欢阅读,而且能够比较容易地从书本上吸收知识,因而在复述或书面测试中容易取得好成绩

    。我一般都很自信,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学习有自主性和计划性,有时还具有创造性。喜欢提问题,自己找问题,分析问题。也喜欢和别人讨论,交流心得。

    学习方法:平时读一些课外读物,让引人入胜的书籍来帮助培养我“坐得住”的习惯,并让自己坚信自己是坐得住的,改进自己对学习科目的兴趣和思维方法。在课前对科目进行预习,课后复习,并适当做一些练习。在学习中分配文理分科学习,并且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休息一会。喜欢去图书馆看书,喜欢上网找资料,自学。

    钟虎:我是属于视觉型的

    学习时间偏好是属于清晨型(又称为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在清晨时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学习者偏爱哪一时间进行学习,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有些因素如生活习惯等是可以调节的。了解自己的时间偏爱后,每一个人均应合理科学地安排作息制度和最佳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习特点

    大多数时间通常是抽象而随机的思维!

    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考虑问题很少从现实出发的,往往是冲动和激情引发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很强,往往不按常规出牌。办事不讲究条理,大多时候是凭直觉和想像去感应和判断事物的。这种人的想像力极其丰富,对语言的感受力也极强,他们情感丰富,热情,风趣,善于交际,也善于用抽象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感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强。他们的变通性强,适应性强,讨厌规矩的束缚,对日常的例行公事感到乏味,有些时候不安于现状而好高鹜远,不安分。如果是一个抽象随机的思维者,那么可以运用与人合作的能力,吸取他人看待事物的方法,通过合作加强自己学习的计划性,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

    李运雄:

    我是属于夜猫型,这类学习者在夜晚时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二.学习的感知觉通道:你是属于动觉型的.

    学习建议:这类学生宜采用分散法进行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者要学点集中精力的方法。动觉型学习者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习能力:

    三:思维类型:你大多数时间通常是抽象而随机的思维!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考虑问题很少从现实出发的,往往是冲动和激情引发他们的思考

    ,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很强,往往不按常规出牌。

    四:左右脑习惯:你属于右脑型。学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善于使用右脑。

    五.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测量:你属于偏场依存性类型场依存性学习者对于需要逐步分析的问题

    莫春玉;

    学习时间偏爱测定:你是属于清晨型(又称为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在清晨时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思维类型的测试:你大多数时间通常是具体而有序的思维!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测量:你属于偏场依存性类型场依存性学习者对于需要逐步分析的问题,要思考解题的思路、过程、策略,逐步发展其逻

    辑分析能力;在听到他人的要求、意见、建议和疑问时,要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评判,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

    求一篇讲座稿

    “那4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还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 深夜的四川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起,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侄女是高二(1)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

    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4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

    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还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的神经:“昨天抬过来还是软软的,现在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4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

    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