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09年国考申论范文

    求2009年国考申论高分范文

    2009国考申论范文:优化政策,依靠科技全面推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问题,而粮食生产问题又是农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稳定。

    今年胡锦涛同志在河南农村考察时再次强调大力发展农业、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总书记的这一论断符合我国国情,是对粮食生产现状的科学总结,为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

    发展粮食生产,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认识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必须始终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抓。

    我国人口众多,解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树立独立自主的粮食生产观念。

    粮食生产决不能完全依靠进口,只有立足本国,依靠自己发展粮食生产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之策。全面推进我国粮食生产关键在优化政策。

    邓小平同志指出,好的政策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坏的制度使好人无法充分办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充分说明一项好制度、好政策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首先要继续落实和贯彻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能够放心生产,安心投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搞好农村基础设置建设,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要鼓励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产量,打造品牌农业;第四,要稳定并逐步提高粮食保护价,保证农民增产增收,避免谷贱伤农情况发生。全面推进我国粮食生产重点在科技。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盲目地埋头建设而不注重科技发展必然导致落后。农业是一门传统的产业,要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重点在发展科技。

    第一要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不断研制新的粮食品种,提高粮食抗病能力,增强农药化肥的有效性和无污染性,让农民进行科技化种植,提高单位产量;其次,科研院校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实现产学研相结合,鼓励更多的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第三,通过宣传和三下乡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常识,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让农民能够真正实现科技种植,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收。民以食为天。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各级政府必须从政治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生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着力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范文解析:这是2009年申论作文的一篇范文。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策论文,总论点是“优化政策,依靠科技,全面推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

    分论点是第一靠政策,第二靠科技。这一论断和材料中胡总书记在安徽河南农村考察的论断一致,作为申论材料中的依据性材料,正确性毋庸置疑,考生选择这样的论点把握较大。

    文章的标题是:优化政策,依靠科技,全面推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这样的命题结构是“4+4+总论点”形式,即两个四字格的对策加一句总论点,这种命题方式在政府文件中非常常用,考生也比较容易掌握。如“加快立法,加强监管,为网络发展保驾护航”,“提高认识,升级产业,切实做好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文中的论点应和标题对应,否则容易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文章开头从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粮食问题的重视为切入点,联系材料中总书记到安徽、河南农村考察的实例开始行文。

    这一行文方式考生可以借鉴,就是以材料中的事例作为文章开头,再总括性的一句话概括。实际上,中央对于包括粮食生产在内的农业问题始终高度重视,连续多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关于农村问题的决定,以此为切入点还能体现出考生对于国家政策的了解和把握。

    第二段提出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主要包括认识粮食的重要性和粮食生产的独立性两个方面。正确的观念既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先决条件,也可以看成是对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在结构上可以理解为原因分析。 接下来两段作为分论点围绕总论点展开论述。

    一是全面推进我国粮食生产关键在优化政策,二是全面推进我国粮食生产重点在科技。需要注意的是,两条对策是以比较对仗的形式提出的,这能增加策论文的气势和整个文章的力度。

    考生可以借鉴,即提出对策的时候用“……是……的前提/关键/根本/重点/核心”等。这样能避免模式化的倾向。

    万能八条有较强的普适性,但必须要灵活演绎,才能避免和其他众多考生千篇一律的情况。当然,这样的用法也一定要结合具体题材,要贴切和恰当,否则可能形成另一种模式。

    最后一段,比较常规,还是阐发意义,深化主题。考生需形成自己风格来阐述意义,而不宜一味的背诵模板结尾。

    2009年申论热点范文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一会说不完的,

    给你说下我的申论经验

    《申论》和我们平时写的作文是不一样的,申论主要考的是官样文章既是政府日常的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不能偏激,他和行测所占分值一样,所以也要多复习,一个字要“勤”要动笔,复习《申论》要看事实新闻和《半月谈》还有《南方周末》,因为这些文章的评论很多就是申论考试的标准。

    《申论》方面我要说一下大多数人的误区--申论就是写作文,和高考作文一样,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当然有文采更好。

    记住大体上三步走

    第一步 提出现象

    第二步 分析原因

    第三步 提出对策

    字数不够可以加点总结,有拔高作用,能体现你的思想觉悟,但要少而精

    建议你去买本华图和中公的申论教材,那上面几乎涵盖你说的几个热点,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多练习加强自身能力,碰到什么题都不怕

    十七大报告建议看下,重要看里面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方面的东西,近两年的题都可以用这引伸入题,地方公务员一般考的也是热点,但不会是热过头的,比如我今年参加的湖北公务员考试,考的是网络安全和合理发展问题,向海峡两岸关系,西藏问题等政治敏感性的东西都不会考的,建议报纸常看,我们警校考试前,学校半月谈脱销,报纸脱销,我都是看的别人的

    2010申论范文哪儿有

    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节约型社会建立需要五依靠—公务员考试2009年8月25日 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保增长必定要先调整结构 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为建设新型国家 2010年公务员申论范文:重视教育在新农村建设 公务员申论范文例文,2010申论范文优秀申论范文下载,申论范文宝典—公务员考试·2010年公务员申论范文:完善房屋拆迁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009-12-14 ·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反对腐败的一剂猛药, 2009-11-10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试题|申论真题|申论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试题、申论真题、申论模板、考试技巧、时政申论。

    2010申论范文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答案及解析汇总_教育_2009年11月29日 教育讯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测试已经结束。为方便考生了解考试情况。

    公务员站特地收集汇总了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的参考答案及 2010申论范文http://www.google.com/bookmarks/url?url=//bhad.i%0dmai360.c%0dom/m/kw/3150/1748487.html。

    2009经典申论范文

    2005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高分范文(1)(本卷总分100分,限时2小时)怎样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在第二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揭晓的2004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榜单上,我省有26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前10名中,我省更是占据着7个席位,占浙江省GDP的71%,就业的90%,税收的60%源于民营经济。这一组数据表明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在这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民营企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得特别顺畅,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多项阻力,能挺的民营企业走过来了,脱颖而出,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相当弱小,蜷缩在一角。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到底遇上了哪些阻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人才的缺乏。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力不可言喻,一个点子的产生,一项洽谈会的磋商,乃至一个企业内部的发展总结与计划,一名资质平庸者与一名真才实干者作出来的效益是完全不同的,它可以将企业引向正负两面。但现在的现状是民营企业因大多从家庭作坊、社队企业发展而来,固有的家族观念使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也是从家庭成员中产生,这自然弥补不了其他人才的先进意识和先近理念,同样道理,人才在民营企业难以受到重用,故而转投其他行业,久而久之,形成了连锁反应,民营企业只是人才短暂的避风港而已。 其二,民营企业的融资力量薄弱。我们看到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扶持,常常能够得到银行的长期贷款。但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虽然发展颇具特色化,但从开始的小企业,□□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权,政府的放之任之态度,使得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即使走关系拉上了贷款,也是还贷期限紧,贷款数目少,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套上了一层圈。 其三,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过多限制性政策。政府往往重视工程大,项目多的外资经济、国有经济。但对民营企业包括行业的选择进入,民间资本的进入,民营企业的上市等诸方面进行卡制,致使民营企业与其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境遇方面薄弱许多。 民营企业的这些制约性因素将导致民营企业虽然能在21世纪的今天风风光光,但其以后的发展未必仍然势如破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首先,民营企业也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通过科学论证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也应予以借鉴并采用,在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其次,打造人才促企战略。从企业内部自身来讲,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前提,让人才能在民营企业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余地是根本;从外部环境来讲,政府应在人才引进、人才安置、人才培养等措施上真正给予人才有吸引力的优惠。 再次,政府应从解决民营企业行业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民营企业享受其它优惠措施上全面制定措施。政府应逐步放开民营企业的行业进入制度,使民营企业向更多垄断行业全方位发展;在融资成本上,给民营企业扶持,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取资金;在对发行、上市的大型民营企业,更好在核定相关情况后,给予其上市的资格。在其他方面,积极扶持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自律管理。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浙江省的一个新增长点,我们的政府应从打造“有为”政府着手,从各方面予以积极引导,使它这辆高速列车越开越快。

    申论范文-谁能给我一些申论考试的高分作文,

    申论范文 2008年07月09日 17:37 文都教育 (1)案例的利用 案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某社会问题,要注意:事例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事例说明的东西是有用的。

    (2)数字的利用 和具体事例一样,数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数字说明的东西是有用的。 (3)观点的利用 在给定资料中经常出现一些观点,其表现形式是:某某指出……,某某认为……,有些……认为……,某某提出……的观点,对于……某某有不同的看法,等等。

    这些观点,一般出自专家或者政府官员,具有权威性,有利于正确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根源、关键,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所以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阅读、充分利用。 这些观点,从作用上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作为提出方案的依据。

    大多数观点都是对应试者如何提出方案的提示。很多观点本身就是该怎么做。

    有些观点没有说明怎么做,但说出了问题出现的根子在哪儿,根据这个就可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二类是可以在进行论证或说明的时候引用的,作为一种论据,甚至论点在行文中使用。

    例如山东2006年的试题中出现了很多报纸的文章、古人的话,都可以用在论述中。 (4)他国、他地做法的利用 在资料中还可能会出现对于某同类问题,他国或者他地的作法,这些资料是从解决方案上给应试者做出的提示。

    例如中央机关2004年是关于汽车生产和道路拥堵问题的,关于道路拥堵问题,资料中给出了很多其他国家其他城市的做法: 9。 当发达国家的人们开始过上“轮子上的生活”时,也曾面临或正在面临堵车的烦恼。

    对此,国外不同城市各自祭起种种招数: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到纽约曼哈顿的上班族,是从家里开车到市郊地铁站或火车站,换乘地铁或火车进入市区,然后在市内乘公共汽车、地铁或出租车去上班、办事。

    曼哈顿的许多街道,只有持特殊牌照的车辆才能停车上下货和上下客,其他车辆不得停放。 华盛顿——不仅工商人士不能驾私车进入,联邦政府官员也不得驾车出入华盛顿。

    官员们大多不住在华盛顿市内,而是住在与华盛顿特区相邻的一个州的小镇上。如果他们每天开几十公里车到华盛顿上班,通向华盛顿的几十条公路都会堵车。

    为此,联邦政府拟定用公交工具接送代替个人开车的计划。为了使官员们接受这种做法,政府答应在非上下班时间,谁要是有急事回家可由公交系统提供免费出租车乘坐。

    巴黎——由于私家车急剧发展,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巴黎的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于是,法国政府开始下大力气重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如今,巴黎设置了480多条全天或部分时间禁止其他车辆使用的公共汽车专用道。对于小汽车,巴黎市政府规定,每逢无风日,采用分单双号车牌形式来限制轿车进城。

    东京——东京人的家用汽车平日伏在车库里,上下班人们还是乘地铁。一则是因为乘地铁才能准时上下班,二则是公司里只有总经理和董事长才有车位。

    伦敦——政府发出交通白皮书公告市民,为了限制轿车数量,减少堵车和空气污染,从2000年起提高停车费用,同时城市内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 (5)政府作为的利用 在资料中出现的政府行为,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可以是法律法规的形式;也可以是实绩形式;还可以是某政府部门负责人或发言人的讲话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介绍了国家、政府目前在该问题上进展如何: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有哪些发展规划、解决方案、或思路、指导方针等。

    在概括时要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谈,在提出对策时需要在已有作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或者查漏补缺。 案例分析: 第一题(30分) 假设你是一名政府机关公务员欧阳XX,从2005年12月28日,《XX日报》上看到了给定资料中的第4-8段内容的报道,请将4-8段资料中反映的所有问题概括总结,提交本部门领导审阅。

    字数400字以内。 附:4-8段材料: (4)12月25日23时许,正是人们参加圣诞节狂欢最兴奋的时刻。

    家住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檀岛酒吧正后方不到20米处一幢商品楼的王先生,突然清楚地听到了前面酒吧的一声爆炸。随后,他看到有火苗从檀岛酒吧后面冒出。

    就在火苗刚开始窜起时,坐在檀岛酒吧二楼夹层的20岁姑娘黄桂英在黑乎乎的酒吧里听到了让自己下楼领奖的声音。她立即起身下楼,她没有想到这一起身,竟然是她和同伴的生死之隔。

    黄桂英刚走下窄窄的楼梯口,就听到服务员惊呼:起火了! 这时,她一边顺着墙角摸着往门外跑,一边下意识地回头看一起来的5个伙伴。 在昏暗的火光照映下,她隐约看到他们也在起身逃离。

    等到她跑出酒吧之后,她才知道是从后门出来的。惊魂未定的她转到正门时,消防部门已经来了,她没有看到同来的5个同伴,在消防部门灭火的时候,她几次想冲进火场或是去看一下从火场内拉出的已被烧黑的人,都被挡了回来。

    黄桂英大难不死,同去的6个人,只有她一个人跑了出来。 桂英向记者回忆说,当时人们挤成一团。

    一张平时最多只够坐4个人的小圆桌,最多的要围上达10人,酒吧里的能见度最多只有三四米,人们的行动都靠刺耳的喊叫声来调节。 梁淑娴,刚满19岁,是与。

    那为朋友有经典的09年申论范文

    出国考察不应是待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国考察成了某些干部的“惯性思维”,一有什么新举措、新项目,总要出国考察一番。其中借出国考察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者,并非个别。在一些地方或部门,出国考察甚至变成了某些人的一项待遇和“福利”,隔段时间就要安排这些人出国考察。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文件的形式,把“取消出国考察”作为对个别违规违纪者的“处罚”,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一些人头脑中,“出国考察”是一种待遇而非工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很多地方和部门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确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出于工作需要,干部带着明确任务和目的出国考察,是必要的。

    凡事就怕有其名无其实。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当地旅游部门接待了一拨又一拨考察的中国团队。一位华人说:“好多人不懂外语,成天接触的全是我们这些华裔,不知他们考察到了什么?”中国有句古语,“如有志于学,虽草庐中应可知天下事”。就是说别人好的经验要学,但并不是凡事都非得“亲临现场”才能学到。如今网上资源极为丰富,围绕同一个问题,可以找到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网络没有时间限制,可以边看边思考,同样达到借鉴的目的。相反,受时间、语言等现实条件限制,兴师动众出国考察,却难免走马观花,在现场看到的常常不过是一个局部。既然可以走出去,当然也能请进来。比如邀请外国专家来华交流,通过面对面讨论,让更多人受益,还可以节约出国考察费用,何乐不为?

    对干部出国考察,中央早有一系列明确规定,但一些人就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付这种“对策”的对策,应该建立相应的出国考察公示制度,将出国考察的目的、任务、必要性以及行程公布出来;出国归来,拿出成果报告,接受监督。要让出国考察成为干部肩负的一种责任,绝不能成为游山玩水的待遇,更不能成为名正言顺、互相攀比的职务消费。

    我们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目光要面向世界,脚步要迈向世界。必要的出国考察,一定要有;不必要的出国旅游,一定要制止,这样才能提高出国考察的效益。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指点:09年申论大作文

    您好,中政申论专家很高兴能够为你解答,09年地市级所考察的是“粮食危机”,所选角度不是从考生所阐述的农村发展的角度进行立论,既然是地市级的,那么强调是如何解决“粮食危机”这一问题,现将此题的范文阐述如下:加大力度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当前国际粮食安全形势警示我们,养活我国13亿人口只能靠我们自己;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手中有粮”;长期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我们一定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和部署,认真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的首要任务和农业部门的首要职责,围绕制约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从政策、科技、投入、资源保障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市场、调控、行政等多种方式推动粮食生产,构建支持促进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第一,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构建耕地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要加快推进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巩固粮食主产区,建设一批核心产区,开发一批后备产区,建设农垦等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加快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等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努力促进粮食平衡增产、高产稳产,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第二,提升物质装备能力,构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现低产田向中产田、中产田向高产田转变。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第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促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突出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地位。加强农业生产、科研、推广的协作,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合力,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第四,提升抗御风险能力,构建抵御自然风险和规避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推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努力将重大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积极推进大宗农作物政策性保险试点,探索政府引导、农民投保、企业参与、合作保险、市场运作的新机制。第五,提升政策支持能力,构建激励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长效机制。

    继续落实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重点向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倾斜。不断强化农业补贴制度,继续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增支综合补贴。

    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对粮油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完善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现代生产要素大量引入,科技成果不断应用,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内在基础不断增强。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各级农业部门和亿万农民的辛勤劳作,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长期主要立足国内生产,保障粮食基本供给。中政申论网:http://www.zzshenlun.com/一品公务员网:http://bbs.gwy1.com/forum.php。

    求2008年国考申论高分范文

    天逸公考互助团队为您提供:从“怒江水电站开发”说开去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能用于发电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利用率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

    水电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百姓贫困的生活状况,而且还可以拉动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与此同时,开发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三峡水电站和漫湾水电站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能再走片面资源开发的老路,要摆脱单纯开发资源、输出资源的模式,要坚持走资源输出价格合理化,资源开发的利润流向公平化,地区经济结构均衡化的道路,让怒江百姓实实在在的富起来。

    点对点公考阅卷组培训中心独家研发的“逻辑图”、“逻辑分析”和“量化八步”等简捷、实用的解题方法,以及最迎合阅卷人心理的答题秘笈,力争助学员的申论实现保60、争70的理想成绩。授课老师均为北京市委党校近五年来参加北京及其他公务员考试申论阅卷工作的青年教师。

    要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完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制定、修订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加快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健全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推动保护环境走上法制化道路。

    第二,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又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坚持环境保护、综合效益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科技创新技术手段,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第三,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确保百姓良好的人居环境。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严格治理污染物排放,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百姓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本位,广泛听取百姓意见。保护环境切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根本利益,资源开发和利用从规划到建成都要保证信息公开,尊重百姓的知情权,加大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对政府采取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广泛听取民意,让全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第五,树立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广泛的新闻宣传,使全社会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此外,新闻媒体还要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大胆揭露,公开曝光,要把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有效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