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调研报告范文
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贫困生调查报告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校园里“贫困生”问题的特别报告。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据资料统计,200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到了16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中,“贫困生”的比例占到了20%,特困生的比例也占到8%。
自上世纪末国家实行高校学费改制之后,国家不再实行大学公费制。教育成本于是由以前的国家财政独立承担变为现在由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分担。因此,便有了现在日益严重的“贫困生”问题。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一个普通大学生一年的费用吧:学费4800元(全国平均,以下同),住宿费800元,书本费400元。就算再没有其他的费用,大学生一年需直接向学校缴纳的费用就达6000元整。如果再算上生活费,其他的学习费用,寒暑假回家的费用,一个大学生一年至少需要一万元。而且,这还只能混个温饱。
一万元,对于一个贫困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凑足这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千方百计地思索着筹集学费的方法;有的人不分昼夜地打工;有的人没日没夜地奔波;有的人是艰难地争取社会的资助;还有的人则不惜透支自己的婚姻,出卖了自己将来的幸福。
面对贫困,有些人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还有甚者因为悲观痛心,甚至过早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我们审视贫困生以上的那些行为时,我们的心里,是不是涌出一种说不出忍不住的难受和痛楚呢???
大学生,本该呆在他们美丽的校园里安心地学习、生活,本该拥有属于他们自己幸福激情的大学生活。可是贫困生,作为大学生部落里的一个弱势群体,却无奈地被卷入了社会,卷入了残酷的市场经济中。
笔者认识一个贫困生,在笔者对他的采访中,他告诉笔者:“我来自南方的一个乡村,因为家里孩子多,而且都在上学,家里负担挺重的,母亲为了让我们都能上大学,已经累死了,现在就父亲一人艰难地支撑着我们每年近三万元的学习费用。来大学之前,我准备申请助学贷款的,可惜没有成功。我交完了手中所有的钱也没有凑齐学费,而且欠了老师同学一大笔债,现在,饭卡上的生活费也仅仅够维持半个月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同学就在我们河大,在我们生活周围。
当我们中有的同学频繁地出入酒吧咖啡厅的时候,当有的同学拥着恋人在商场挑选高档化妆品的时候,当有的同学拿着数码相机在校园里精心选景的时候,而贫困生们却忙碌奔波于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下一个月的生活费,急切地寻找着招工的广告与诚聘的通知。
贫困生们,他们大多性格内向,抑郁而自卑。他们外表冷漠,心里却有着强烈的自尊。他们大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痛楚,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的家世,不愿意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甚至,他们不愿意与自己家庭悬殊的同学呆在一起,他们就这样,偏离出一般人的生活轨道,离正常的生活越滑越远。
对于贫困生,其实,贫困并不是他们的错。如果真要说是他们的错的话,我想,错就错在他们人穷志没穷,错就错在他们不该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去换取那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错就错在他们不该凭着自己的自强不息闯进大学。他们怀着将来摆脱贫困的雄心和责任,却受着今日无法摆脱贫困的折磨与惩罚!
对贫困生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稿子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无法继续了。我凝视着这几天来收集的资料和稿纸上凌乱的字迹,想着贫困生不公平的命运,跌入了精神痛苦的深渊。
贫困大学生调查材料范文
如今的高额学费是的如今的大学里贫困生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心:大学本来是个转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好像一切都变得隐约起来,不明朗的就业远景,高的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怀疑,交了那么多钱,我得到了什么?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在给贫困生带来身材问题的同时,贫困也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他们也颇为无奈的表现,经常奔走打工挣钱对正常的学习造成了不少影响。260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赞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赞助。
31.9%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3001到5000元之间的家庭占26.1%。 贫困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
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消费,时常陷入窘境,乃至连学惯用品都难以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5.6%的贫困大学生生活艰苦,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保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居心的计划,才干保持生活;还有高大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艰苦。
已经无法保持,不能持续上学。84.7%的贫困女大学生蒙受着家庭经济艰苦的压力;42.0%的蒙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 28.1%的蒙受着测验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面队如此大的压力的同时,贫困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奖学金,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就疏忽了自身能力的造就。从而在以后的就业中,又多了障碍。
贫困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乃至走向犯法—— 从经济条件、地区差别、社会风气等方面客观地看待贫困生的心态,可分为乐观型、焦虑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于贫困生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心不同,因而他们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没有。
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优势,造就自尊、自强的意识;调剂认识,重构自我,进步自身的能力;学校和社会应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支撑网络,增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贫困大学生蒙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
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地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产生变更,甚至涌现精力病症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蒙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家庭富饶的同学出手慷慨,交友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走,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今昔个更多人际来往,参与校园文化运动。
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响,涌现敌对态度和逼迫症状。 另外,贫困生在社会上也由于“寒酸”而倍受歧视、讽刺和嘲笑。
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鄙弃到敌视的态度。 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擅长表达,“不和群。
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态调查材料显示,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克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每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来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运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四、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 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入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营生 知识没能转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有教导专家分析,中国高级教导规模的扩大,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过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端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附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蒙受着宏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举动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艰苦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任,回报自己的家人。
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就业地的选择。大多树贫困生迫于生计,往往对争取留在大中城市不抱过高奢望,期望值较低。
据笔者多年的工作视察与去年的调查表明:贫困生在。
谁帮我写下,关于家庭贫困原因的调查报告
摘 要:通过对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说明了当前城镇贫困产生的根源,结合实际分析了以社会最低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利弊,并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贫困;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地区收入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总量迅速增加,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与这一主要发展趋势不协调的是城镇贫困群体的不断增加,城市贫困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虽然我国在社会救助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必须尽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1 城市贫困居民现状及其特点 1.1 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城镇居民采取供给制度,城镇居民总体生活水平虽不算太高,但较为稳定。
城镇贫困人员主要是“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或扶养人),由于数量少,政府能较好地解决。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贫困人口的数量开始逐年增多,1997年达到281万人,2000年达到402万人,2003年已达到2053.6万人。
近几年国家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力度,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1996年全国城市贫困率为4.2%,近几年的城市贫困发生率基本为6%-8%,而2006年我国城市贫困率为5.3%。
城市贫困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仍大大高于十年前水平。 1.2 特点 分析2006年几个省市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其以下特点: 1.不同类型区域与城市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 2006年东南沿海地区的低保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平均为4.75%,低保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平均为4.18%,而东北地区低保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平均为10.5%,低保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平均为9.1%。
2006年的低保平均水平为203.6元,东北地区为143.1元,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而东南沿海地区为221.5,高于平均水平。显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贫困程度较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更为严重。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区域经济结构特征和城市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有关。 2.城镇贫困问题有适当程度的缓解 近几年的城镇贫困发生率基本在6%-8%,而2006年的这一数字下降到5.3%,贫困问题有适当程度的缓解,这得益与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计划的多年累积效应。
近几年来,我国不但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而且也更加关注城市贫困群体,相继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计划。 2 致贫原因分析 我国城市居民致贫原因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因素,即由于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企业破产,致使职工下岗与失业,家庭实际收入减少;二是个人因素,如个人健康问题、素质问题、择业观念等原因,导致不能从事或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三是家庭因素,如赡养系数大或其他负担过重等等。
转 本调查问卷设计了五个具体原因和一项其他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首要原因是无固定职业;其次是下岗;并列第三的是子女上学和其他;第五是意外事故;第六是天灾。
其中,无固定职业的比例最大,为40%, 所占比例将近一半。其次是下岗,所占比例为16%。
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这些年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分不开的。一些受旧体制束缚的行业和企业,人浮于事,冗员膨胀,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企业陷入极大的困境。
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使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造成其收入下降,陷入经济困难。这一宏观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当前城镇致贫的主要因素,应当予以重视。
根据调查结果,子女上学已成为城市居民贫困第三大原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提高,教育费用也水涨船高,在居民消费开支中,教育开支占有很大的比例, 这对本来生活上就难以维继的贫困居民来造成很大的压力,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支出可能导致其更加贫困。
调查结果显示,其他致贫原因主要来自贫困居民家庭因素,如子女患病、主要劳动者身体状况差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突遭变故等。 3 政策建议 对于低保户最须解决的问题,本次调查列出了六个项目,即“提高最低保障水平”、“建立医疗保险机制”、“建立助学机制”、“给介绍一份合适的工作”和“建立养老机制”。
根据调查结果,列为解决的问题首位的是工作问题,其次是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接下来依次是建立医疗保险机制、助学机制和建立养老机制。 我国现阶段主要通过社会救助制度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其主要是由政府牵头,通过法律保障,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我国针对城市贫困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
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救助制度的核心,在解决当前贫困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了我国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问题。正如调。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调查报告
你这个题目太大了吧参考一下这个吧农民收入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
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
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
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
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
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
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
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
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贫困家庭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留守儿童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的情况,并切实落实赴沂逐梦社会实践团关爱留守儿童的宗旨,x月xx日,社会实践团队长xxx带队前往xx村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及贫困家庭。
夏日炎炎,天气闷热难耐,实践团队员们走进xx村,开始了一下午的走访之旅。进入xx村,实践团队员们向村民询问当地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队员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最初村民们还有所误解和顾忌,对实践团队员们有所隐瞒,但是在队员们的认真解释下,村民们便毫无顾忌的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向实践团队员们反映,队员们将情况仔细的记录了下来。 而后,xxx便带领队员们走进了所了解的留守儿童家庭和贫困家庭。
这些家庭见到队员们的到来都非常的热情,积极地配合实践团队员们开展工作,充分清楚地反映家里的情况和困难,队员们对此做了详细的记录,并对这些家庭做了保证,将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们。此次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及贫困家庭,实践团队员们了解了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掌握了他们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对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的帮助工作的开展,更好的落实了赴沂逐梦实践团关爱留守儿童的宗旨,相信此次在队员们的关心帮助下,这些孩子们可以更自信、更有希望的成长。
从经济条件、地区差异、社会风气等方面客观地看待贫困生的心态,可分为乐观型、焦虑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于贫困生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念不同,因而他们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没有。
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优势,培养自尊、自强的意识;调整认识,重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学校和社会应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支持网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求一篇关于某地区的扶贫脱贫调查报告!
某某区扶贫办关于如何扶持牧区中小户脱贫致富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扶贫办《关于对如何扶持牧区中小户脱贫致富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办及时下派2个工作小组,深入巴音胡硕镇9个嘎查村,走访调查了60余户中小牧户,听取了广大中小牧户生活状况介绍及脱贫想法。
结合管理区实际,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巴音胡硕镇下辖的9个嘎查村共有贫困户803户2339人,占管理区农村牧区人口比例为22%。此次调研走访的60余户中小牧户中,人均草场面积258亩,户均426亩。
饲养牲畜共计3800余头只,其中:羊3600余只,牛200余头,人均19头(只)。除7户住房为砖木结构外,其余均为土坯结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
2007年度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多为牧业收入,近三年来,因受旱灾影响种植业无收益。2008年初,我办及时将因灾特困户607户1425人纳入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了特困家庭基本生活稳定。
二、近三年扶贫项目情况 一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2005—2007年,共对管理区巴音胡硕镇3个嘎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万元。 二扶贫项目效益情况 整村推进方面。
2005—2007年,在整村推进项目中,累计购进基础母畜2529只,扶持贫困人口177户628人,户均扶持母畜12只,人均4只。当年人均增收300元左右,扶持后与扶贫前人均800元左右相比提高了2倍。
贫困农牧民80%的生产资料、农牧机械得到更新和改善。 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
2006年,我地实施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共计培训农牧民200人次(其中:化工38人,美容美发46人,汽车驾驶69人,电气仪表18人,厨师15人,平面设计14人)。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文化技术水平,为转移进城务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后的90%以上农牧民通过向二、三产业转移,年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三、对扶持中小牧户致富的措施 一调整养殖业结构,实现“减羊增牛”及“多种养殖” 巴镇9个嘎查村草场面积共有65万亩,适合放牧草场54万亩,人均仅160余亩。
由于草场退化及禁休牧政策的实施,“减羊增牛”成为目前重要的扶贫之路。走访的大多数牧户认为,人均草牧场只有200余亩,养羊收益渐少,调整养殖结构势在必行。
由于多年自然灾害,目前自备资金不足,受扶持愿望迫切。在这方面,巴镇霍伯尔钦乌拉村的牧户郭凤云深有感触,2007年,他将自家100多只羊全部卖出,利用这部分钱购进20头牛,当年收益虽少,但2008年初已接犊11头,估计年内收益将达4万余元。
以往每年他家羊的净收益只有1.5万元左右。比较来看,饲养牛成本低,短期效益虽不明显,但有持续增收潜力。
面对环境的日趋恶化,一部分牧户及时调整了养殖种类,在养牛、养羊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养禽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巴镇9个嘎查村共养鹅5.8万只,涉及13户农牧民,鹅的死亡率在15%左右。
在实地调查过程了解到,养鹅基础设施差,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的专业技术,均是导致鹅死亡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村民购进雏鹅时,未与销售方签订单,鹅的出栏周期为4个月,销路问题须提前解决。
在与温都尔敖包村及舍伯尔图嘎查负责人交谈时,他们结合村嘎查草场退化严重且水滩少的实际情况,想联户集中养猪。 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管理区耕地以黑钙土为主,质地疏松,土壤结构良好,腐殖层厚度40cm-60cm。
为切实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使之得以休养恢复,建立人工饲草料地是扶贫开发可选之路,而水利设施是建立人工饲草料地的必备条件。由于地下水埋深往往超百米,工程投资大,需要扶贫投资给予补贴,以利于调动广大中小牧户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使他们建得起,发展种植业用得上。
目前,巴镇九个嘎查村均有一定数量的高产饲草料基地,各村民也有自耕地,发展订单农业前景看好。走访调查中,霍伯尔沁乌拉村、德勒哈达村均想规模种植马铃薯、胡萝卜,发展订单农业。
霍村现有耕地8000多亩,滩地占30%左右,完全可以形成规模种植。德村有移民时耕作的高产饲料地,具备种植马铃薯、胡萝卜的条件。
但目前两村迟迟没有实施是因为建设水源井缺少资金,实现浇灌尚不具备条件。 三切实转移牧区人口,实现农牧民增收与环境改善“双赢”目标 在入户调查走访过程中,巴镇9个嘎查村中,已有360余户1100余人转移进城。
自然环境差及人均资源相对少的霍伯尔沁乌拉村、舍伯尔图嘎查、温都尔敖包村、呼仍陶勒盖村、有近40%的村民已转移入城,多转向巴镇、锡市、霍市、赤峰市。上述村常住人口中,仍有近10%的村民有转移愿望,且多以20—40岁群体为主。
做好转移农牧民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能力,才能实现农牧民增收与环境改善“双赢”目标。 四、扶持牧区中小牧户脱贫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与监察力度。
如今,广大农牧民对禁休牧政策已家喻户晓,但对管理区农牧民转移政策还处于稍有了解,不甚明确状态下。加强此方面宣传力度,通过入户宣传,选树典型的方式,宣传鼓励广大农牧民转移出居住地,入城谋发展。
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求一篇 城市居民贫困问题 的社会调查报告
所谓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社会调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明确的调查目的;(2)具有社会意义的调查对象;(3)科学的调查方法;(4)实际的调查效果。 社会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如对国家,省,县或人口普查等大 范围或大规模的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包括两三人或数人的小群体的查)。
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 社会调查应有的态度 1 求益的态度:力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
2 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不“唯书”。 3 求教的态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
怎样开展社会调查? 第一步,选题。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自己的兴趣和学识,并结合社会调查的要素特征,选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等等。
选题时应当采用必要的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老师等方法。 第二步,计划。
紧扣选定的主题,参照相关资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确定系统的调查项目,比如说要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就要提出其必要性和所需条件等问题,每个问题又包含了若干小问题。 第三步,设计指标。
指标就是用一定的数量和单位来描述调查对象,如某地区的人口和人均收入等。要用各种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从各方面完整地揭示调查对象的本质特征,保证其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
第四步,拟定提纲。就是用提纲的形式将以上的准备确定下来,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和项目加以精选,分别轻重稳急,使其系统,完整。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 常用的调查方式有普遍调查(对调查对象的每个部分每个分子毫无遗漏的逐个调查),典型调查(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代表性的单位 做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个案调查(对社会的某个个人,某个人群,或某个事件,某个单位所做的调查)。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第六步,培训与准备。
请有关专家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调查态度和调查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该注意筹备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作好与被调查单位的接洽工作,并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什么是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 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1 社会性. 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所接揭露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社会事实的发言人,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民的愿望,能鼓舞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信心百倍的争取胜利. 2 针对性. 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际问题而写作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在调查报告中泾渭分明,而不是棱模两可. 3 真实性. 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 4 典型性. 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总结某项经验,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因此需要恰当的选择典型,解剖麻雀,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 1 根据对调查对象反映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概况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 概况调查报告也叫综合调查报告或普遍调查报告,主要是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而写的,对全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这类调查报告一般是就某一地区或单位而进行的,往往设计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比较详细的交代.专题调查报告是围绕某个问题撰写的,可以是典型经验,专题情况,新生事物,历史事件或存在的问题等等,比如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的调查,关于人才浪费的调查,关于个体商贩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等等.专题调查报告主题鲜明,材料具体,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 根据调查对象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对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而撰写的报告,它把实践过,感。
对贫困人员的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编辑本段]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社会调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明确的调查目的;(2)具有社会意义的调查对象;(3)科学的调查方法;(4)实际的调查效果。社会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如对国家,省,县或人口普查等大范围或大规模的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包括两三人或数人的小群体的查)。
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社会调查应有的态度[编辑本段]1求益的态度:力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
2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不“唯书”。3求教的态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
怎样开展社会调查?[编辑本段]第一步,选题。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自己的兴趣和学识,并结合社会调查的要素特征,选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等等。
选题时应当采用必要的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老师等方法。第二步,计划。
紧扣选定的主题,参照相关资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确定系统的调查项目,比如说要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就要提出其必要性和所需条件等问题,每个问题又包含了若干小问题。第三步,设计指标。
指标就是用一定的数量和单位来描述调查对象,如某地区的人口和人均收入等。要用各种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从各方面完整地揭示调查对象的本质特征,保证其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
第四步,拟定提纲。就是用提纲的形式将以上的准备确定下来,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和项目加以精选,分别轻重稳急,使其系统,完整。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常用的调查方式有普遍调查(对调查对象的每个部分每个分子毫无遗漏的逐个调查),典型调查(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代表性的单位做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个案调查(对社会的某个个人,某个人群,或某个事件,某个单位所做的调查)。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第六步,培训与准备。
请有关专家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调查态度和调查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该注意筹备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作好与被调查单位的接洽工作,并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编辑本段]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
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
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
1.社会性。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子。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
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所接揭露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社会事实的发言人。
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民的愿望。能鼓舞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信心百倍的争取胜利。2.针对性。
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际问题而写作的。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反对什么。
赞成什么在调查报告中泾渭分明。而不是棱模两可。
3.真实性。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
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
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
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
4.典型性。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
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
总结某项经验。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
因此需要恰当的选择典型。解剖麻雀。
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编辑本段]1.根据对调查对象反映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概况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
概况调查报告也叫综合调查报告或普遍调查报告。主要是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而写的。
对全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这类调查报告一般是就某一地区或单位而进行的。
往往设计到政治。经济。
文化,人口。地理。
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
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比较详细的交代。
专题调查报告是围绕某个问题撰写的。可以是典型经验。
专题情况。新生事物。
历史事件或存在的问题等等。比如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的调查。
关于人才浪费的调查。关于个体商贩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等等。
专题调查报告主题鲜明。材料具体。
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根据调查对象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
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对实践中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