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贫困学生为题材的调查报告范文
贫困生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贫困生调查报告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校园里“贫困生”问题的特别报告。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据资料统计,200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到了16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中,“贫困生”的比例占到了20%,特困生的比例也占到8%。
自上世纪末国家实行高校学费改制之后,国家不再实行大学公费制。教育成本于是由以前的国家财政独立承担变为现在由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分担。因此,便有了现在日益严重的“贫困生”问题。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一个普通大学生一年的费用吧:学费4800元(全国平均,以下同),住宿费800元,书本费400元。就算再没有其他的费用,大学生一年需直接向学校缴纳的费用就达6000元整。如果再算上生活费,其他的学习费用,寒暑假回家的费用,一个大学生一年至少需要一万元。而且,这还只能混个温饱。
一万元,对于一个贫困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凑足这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千方百计地思索着筹集学费的方法;有的人不分昼夜地打工;有的人没日没夜地奔波;有的人是艰难地争取社会的资助;还有的人则不惜透支自己的婚姻,出卖了自己将来的幸福。
面对贫困,有些人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还有甚者因为悲观痛心,甚至过早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我们审视贫困生以上的那些行为时,我们的心里,是不是涌出一种说不出忍不住的难受和痛楚呢???
大学生,本该呆在他们美丽的校园里安心地学习、生活,本该拥有属于他们自己幸福激情的大学生活。可是贫困生,作为大学生部落里的一个弱势群体,却无奈地被卷入了社会,卷入了残酷的市场经济中。
笔者认识一个贫困生,在笔者对他的采访中,他告诉笔者:“我来自南方的一个乡村,因为家里孩子多,而且都在上学,家里负担挺重的,母亲为了让我们都能上大学,已经累死了,现在就父亲一人艰难地支撑着我们每年近三万元的学习费用。来大学之前,我准备申请助学贷款的,可惜没有成功。我交完了手中所有的钱也没有凑齐学费,而且欠了老师同学一大笔债,现在,饭卡上的生活费也仅仅够维持半个月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同学就在我们河大,在我们生活周围。
当我们中有的同学频繁地出入酒吧咖啡厅的时候,当有的同学拥着恋人在商场挑选高档化妆品的时候,当有的同学拿着数码相机在校园里精心选景的时候,而贫困生们却忙碌奔波于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下一个月的生活费,急切地寻找着招工的广告与诚聘的通知。
贫困生们,他们大多性格内向,抑郁而自卑。他们外表冷漠,心里却有着强烈的自尊。他们大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痛楚,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的家世,不愿意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甚至,他们不愿意与自己家庭悬殊的同学呆在一起,他们就这样,偏离出一般人的生活轨道,离正常的生活越滑越远。
对于贫困生,其实,贫困并不是他们的错。如果真要说是他们的错的话,我想,错就错在他们人穷志没穷,错就错在他们不该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去换取那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错就错在他们不该凭着自己的自强不息闯进大学。他们怀着将来摆脱贫困的雄心和责任,却受着今日无法摆脱贫困的折磨与惩罚!
对贫困生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稿子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无法继续了。我凝视着这几天来收集的资料和稿纸上凌乱的字迹,想着贫困生不公平的命运,跌入了精神痛苦的深渊。
贫困大学生调查材料范文
如今的高额学费是的如今的大学里贫困生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心:大学本来是个转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好像一切都变得隐约起来,不明朗的就业远景,高的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怀疑,交了那么多钱,我得到了什么?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在给贫困生带来身材问题的同时,贫困也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他们也颇为无奈的表现,经常奔走打工挣钱对正常的学习造成了不少影响。260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赞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赞助。
31.9%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3001到5000元之间的家庭占26.1%。 贫困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
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消费,时常陷入窘境,乃至连学惯用品都难以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5.6%的贫困大学生生活艰苦,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保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居心的计划,才干保持生活;还有高大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艰苦。
已经无法保持,不能持续上学。84.7%的贫困女大学生蒙受着家庭经济艰苦的压力;42.0%的蒙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 28.1%的蒙受着测验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面队如此大的压力的同时,贫困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奖学金,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就疏忽了自身能力的造就。从而在以后的就业中,又多了障碍。
贫困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乃至走向犯法—— 从经济条件、地区差别、社会风气等方面客观地看待贫困生的心态,可分为乐观型、焦虑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于贫困生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心不同,因而他们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没有。
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优势,造就自尊、自强的意识;调剂认识,重构自我,进步自身的能力;学校和社会应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支撑网络,增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贫困大学生蒙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
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地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产生变更,甚至涌现精力病症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蒙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家庭富饶的同学出手慷慨,交友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走,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今昔个更多人际来往,参与校园文化运动。
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响,涌现敌对态度和逼迫症状。 另外,贫困生在社会上也由于“寒酸”而倍受歧视、讽刺和嘲笑。
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鄙弃到敌视的态度。 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擅长表达,“不和群。
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态调查材料显示,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克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每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来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运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四、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 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入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营生 知识没能转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有教导专家分析,中国高级教导规模的扩大,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过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端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附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蒙受着宏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举动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艰苦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任,回报自己的家人。
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就业地的选择。大多树贫困生迫于生计,往往对争取留在大中城市不抱过高奢望,期望值较低。
据笔者多年的工作视察与去年的调查表明:贫困生在。
急找一篇关于贫困大学生调研报告的结尾总结,谢谢!
小结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大学的学费支出
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1500字
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通讯、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我们的视野可能比长辈们还要广阔,加上我国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有的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表现出乱消费的现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示这一现象,警示有乱消费这种行为的学生,并建议正确的消费途径,我们做了一组调查。
在中学生当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曾自己进行消费,而我们调查所得,中学生当中有98.6%的人是有零花钱的,而仅有1.4%是没有的,这些钱主要来源是父母亲,零用钱的数额在每月0~200元以上,这个范围,且分布比较平均。 从数据上看中学生的零用钱数额不少,有些学生的零用钱足以维持一个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的日常开支!但这算不算乱消费,还必须调查一下这些钱的用途。
经过我们调查所得,零用钱最多是用于买零食吃,玩电子游戏,买衣服及各种消遣、娱乐活动等。可见,现在中学生乱消费的现象的确很严重。
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同学及家长中进行抽样调查,最后经过整理、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①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现在许多中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名牌的,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致使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
如手机和电脑,现在在中学生当中,有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购买了手机和电脑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费的,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②父母对儿女的溺爱。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更加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处境的自私性格。
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总的来说,中学生乱消费都是受外界影响为主。
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么要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只有从小开始培养,以自身做起,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当用则用,不必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花钱要花在刀刃上。 进入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能站住脚,而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确利用这些能力,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附:问 卷 1、你有没有零花钱? A、有 B、没有 2、你每月的零花钱是多少?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 3、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可多选) 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自力更生 D、其他 4、平时与什么人外出消费? A、父母 B、朋友 C、自己 D、其他 5、这些零花钱你主要用于干什么?(可多选) A、购买书籍 B、储存起来 C、零食、饮料等 D、体育运动 E、买衣服 F、娱乐消费(卡拉OK、酒汉、球桌、网吧等) G、其他 6、你经常购买的书籍? A、科技丛书 B、报刊杂志 C、专业用书 D、漫画书 E、文学著作 F、其他 7、你对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如何? A、不会因价格贵而不买 B、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 C、没什么看法 D、不应该 8、你的消费理念和风格: A、做好计划 B、能省就省 C、肆忌挥霍 D、看到合适的就买,相信自己] 9、购买一种商品,你会考虑的因素是( ) A、商品的用途 B、价格 C、款式及包装 D、是否符合时间潮流 E、其他 10、你是抱着什么心态购买? A、必要才买 B、合适就买 C、喜欢就买 D、求异心理 11、和朋友一起消费时,一般如何付款? A、AA制 B、请客 C、其他 12、你会为自己所用的钱作系统的安排吗? A、从来不会 B、有 C、问中 D、没有想过 13、你喜欢的各类产品的品牌? 14、你对中学生消费的看法是什么? 15、请简述你对中学生生活费状况的看法? 16、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
对贫困人员的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编辑本段]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社会调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明确的调查目的;(2)具有社会意义的调查对象;(3)科学的调查方法;(4)实际的调查效果。社会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如对国家,省,县或人口普查等大范围或大规模的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包括两三人或数人的小群体的查)。
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社会调查应有的态度[编辑本段]1求益的态度:力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
2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不“唯书”。3求教的态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
怎样开展社会调查?[编辑本段]第一步,选题。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自己的兴趣和学识,并结合社会调查的要素特征,选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等等。
选题时应当采用必要的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老师等方法。第二步,计划。
紧扣选定的主题,参照相关资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确定系统的调查项目,比如说要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就要提出其必要性和所需条件等问题,每个问题又包含了若干小问题。第三步,设计指标。
指标就是用一定的数量和单位来描述调查对象,如某地区的人口和人均收入等。要用各种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从各方面完整地揭示调查对象的本质特征,保证其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
第四步,拟定提纲。就是用提纲的形式将以上的准备确定下来,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和项目加以精选,分别轻重稳急,使其系统,完整。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常用的调查方式有普遍调查(对调查对象的每个部分每个分子毫无遗漏的逐个调查),典型调查(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代表性的单位做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个案调查(对社会的某个个人,某个人群,或某个事件,某个单位所做的调查)。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第六步,培训与准备。
请有关专家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调查态度和调查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该注意筹备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作好与被调查单位的接洽工作,并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编辑本段]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
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
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
1.社会性。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子。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
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所接揭露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社会事实的发言人。
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民的愿望。能鼓舞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信心百倍的争取胜利。2.针对性。
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际问题而写作的。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反对什么。
赞成什么在调查报告中泾渭分明。而不是棱模两可。
3.真实性。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
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
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
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
4.典型性。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
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
总结某项经验。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
因此需要恰当的选择典型。解剖麻雀。
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编辑本段]1.根据对调查对象反映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概况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
概况调查报告也叫综合调查报告或普遍调查报告。主要是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而写的。
对全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这类调查报告一般是就某一地区或单位而进行的。
往往设计到政治。经济。
文化,人口。地理。
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
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比较详细的交代。
专题调查报告是围绕某个问题撰写的。可以是典型经验。
专题情况。新生事物。
历史事件或存在的问题等等。比如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的调查。
关于人才浪费的调查。关于个体商贩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等等。
专题调查报告主题鲜明。材料具体。
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根据调查对象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
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对实践中涌现出来的。
一篇关于“乡情调查”为主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白土窑大队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人:米志伟 社会调查主题:坝上农村的养老问题 社会调查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白土窑乡白土窑大队 社会调查时间:2005年8月 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还是老人……我村总人口1070人,其中60岁到70岁的老人有73人,70岁到90岁以上的老人有33人,其中孤寡老人16人。
从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儿媳唾骂,无人养老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心痛。老人为子女忙碌一生,到头来却落得无人养老,遭人嫌弃……于是,我针对坝上老农的养老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无儿无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本村孤寡老人周占富进行了采访。
周占富,男,64岁,无儿无女、双目失明,不从事任何劳动,生活完全靠别人给养。从谈话中得知他的8亩口粮田已被弟弟耕种,每年弟弟给他两袋麦粒儿,最多300斤。
除了大队每年给的4袋面粉,再无其他收入。当问及这些东西是否够吃时,周老汉哽噎了,“饿不死就可以了!”这就是他随后的回答。
而她的医疗保障也只不过是捡破烂换来10块钱的止痛片。我为这样的回答而心痛,但伤心存疑惑:县里有养老院,村支部为什么不将他送到那里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采访了村支书张守玉。
他说,咱处于北方的坝上,县是贫困县、村是贫困村。村里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面粉前就将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么多人的养老费哪里掏得出呀,国家颁布了减负政策,也不敢往人头上均摊啊,再说村民们也不同意嘛,村里管的也只能这么多了。
有儿有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走访了村里的冯瑞莲老人。冯瑞莲,女,80岁。
在农村80岁已是高龄,而她的养老问题却成了全村人的话柄。她有5个儿子1个女儿,当她被问及关于养老问题时,老人就一个劲儿的哭,不作任何回答;当再问及关于儿女的赡养问题时,老人就开始装聋了,回答了一些不相干的话。
我想老人的儿女很是不孝顺,老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又顾及面子或是怕子女们知道自己说他们的坏话便难以启齿。对她的了解却是从旁人口中得知的。
老人的口粮地让给二儿子种了,当她拿着口袋向二儿子要粮食的时候,遭来的总是二儿媳的一顿臭骂;再去其他的几个儿子那里,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还怪她把地给别人种了。老人有两个儿子住在城里却很少回来看望她,没办法只好去了总给自己脸色看的女婿家。
吃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老人每天还得干繁重的家务活,打扫家,喂鸡、猪,做饭……样样离不开她啊。温饱问题好不容易才解决,更不用提医疗费了。
当然有的老人儿女好些,可是老人的医疗问题却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无人管。父母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到头来无人养老,或是看脸色活着,为什么呢? 二、农村养老难的原因分析 首先,其实无论老人有无儿女,养老难的原因是一样的。
农村人口素质低,农村经济落后,没文化使得媳妇女婿们不懂得爱屋及乌,没有爱心,也使得村民们毫无同情心,可见我们的礼仪之邦礼仪何在?没有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亲情的可贵,不知友情、乡情的重要,使得人们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的供应,他们还需要儿女的理解、关爱,以及心与心的交流。
无知让老人们的这点需要成为奢求,用不可得;无知也让乡亲们变成了吝啬鬼,不舍的掏出均摊在自己头上的几十块钱……硬是变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质低下已是农民养老难的根本原因了。
其次,农村经济落后。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
我村土地贫瘠,又没有草坡,农业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几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里再供个高中以上的学生就得靠借贷度日了。
用一位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我老妈呀!” 是啊!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即使是有孝心可也无能为力啊。难怪媳妇见了婆婆就像见了仇家似的, 是贫穷让人变成了吝啬鬼。
第三,国家的分配制度是不公平。建国初期,为了推进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国家领取退休金。
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受苦、受累的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地位最低还是农民。农民同样会退休,但不会领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旧是田地、儿子啊!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着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贡献,农民老了之后却得不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就是不公平。
如果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为衣食而担忧了,更不会挤在儿女屋檐下忍气吞声了。 三、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教育与经济一环紧扣一环,一环影响一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落实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践“三个代表”创建和谐农村氛围。
我国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民已经先富起来了。现在先富的人和地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
于是,国家实施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计划,我想大西北的农村也像我们一样有着养老难的问题。据此我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应多向这些地区投资,兴建初、高等学。
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006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
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
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
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
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
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
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
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
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
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
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
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
xxx的调查报告作文,300字以上
压岁钱的调查报告 可喜的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钱并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他们会选择改送压岁书或给孩子购买邮票、纪念币、字画等富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物品。
压岁钱的调查报告 春节又到了!每一年的春节,最开心的总是我们小孩。因为,我们在快乐玩的同时总能得到好多满满的红包。
随着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压岁钱越来越多。“压岁钱”该如何“压岁”成为了父母们关注的烦心话题。
调查时间:2011年2月10日--12日。 一、调查地点:家中、邻居家、街头。
二、调查对象:小学生、学生家长。 三、调查问题: 1、你认为钱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 2、如今压岁钱一般给多少? 3、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意义? 4、压岁钱应该由自己支配吗? 四、调查方法:1、上网查询2、电话咨询3、询问路人 五、调查结果: 1、大多数人都觉得钱并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
不少家长和长辈改送孩子“压岁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体现了长辈对孩子们的一片期待。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如今压岁钱一般给600至800元不等。
3。70%的家长认为压岁钱可以用来买一些学习用品。
低年级的同学大部分则想用于购买平时想买又舍不得买的东西;有少部分同学考虑可以捐出一部分压岁钱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4。
绝大部分的意见是由家长来支配压岁钱。有的家长提出,可由父母和孩子一起管,除了让他们保留适量压岁钱由他们自己管理,其余的则可以为他们建立一个账户进行储蓄。
这样既可以增进和孩子的感情,又能让他们学会理财。还有的家长利用压岁钱给孩子买份保险,从而为孩子的安全、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六、调查结论: 现在压岁钱变了味儿,钱数逐年看涨,几十块钱根本拿不出手,都得几百几百地掏了。可喜的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钱并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他们会选择改送压岁书或给孩子购买邮票、纪念币、字画等富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物品。
另关于压岁钱应不应由小孩子自由支配的问题,我觉得可由父母和孩子共管,大额的建一个储蓄账户,少部分交由小孩子管理。他们可用于日常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上一份爱心、或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购买节日礼物或生日礼物。
这样即利于增强孩子理财的概念,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心。 2压岁钱的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枕下的红包也越来越鼓了,那么大家又是如何对待和使用压岁钱的呢,我和xxx进行了压岁钱使用情况的合作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获得压岁钱的情况,客观地做出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二)调查过程 任务分工: 1)立题:xxx 2)查找资料:xxx 3)街头调查及统计:xxxxxx 4)总结成文:xxx 活动步骤:(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立题:确定要研究的对象 第二阶段:查资料两人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及查找书面资料 第三阶段:街头调查进行统计 第四阶段: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分析 (1)当前中学生的压岁钱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亲戚,一般来源于父母的比较少,而且每年的数额固定。来源于长辈的变化较小,但每年还有一些波动。
(2)中学生对自己今年的压岁钱的满意度73%,总的来说还算满意。 (3)高年级学生的压岁钱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家长和亲戚给得也较以前多了,而且自己也会理财了。
(4)一半的学生压岁钱都是上交父母,而40%的学生的压岁钱则是用来买书,学习用品,并且10%的学生的压岁钱存起来另做打算。 (5)60%的学生表示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捐款,30%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另外10%的学生不愿意捐款。
(6)同学们的压岁钱的使用都比较科学,说明大家都有勤俭节约的意识。而且在压岁钱的使用上,也边变得更主动,说明我们已有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
五)调查建议 1、我们已经基本有了使用自己压岁钱的能力,家长不应该再让我们把压岁钱全部上交,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2、大家要把压岁钱当作一种亲情的体现,无论多少,都是心意。
不要对压岁钱的数额过分在意,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压岁钱。 3、大家的压岁钱数额日益增多,这固然体现了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助长了攀之风,有些学生还养成了浪费的坏习惯,这值得我们重视起来。
3关于小学生如何使用压岁钱的调查报告 新年即将来临,大家又将得到长辈的压岁钱。孩子们每年有多少压岁钱?这压岁钱是怎样处理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看待压岁钱的?我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做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时间: XX年2月20日~25日 二、调查地点:⒈家中 ⒉朋友家 三、调查对象:小学生、学生家长 四、调查目的: 对小学生们如何使用压岁钱,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提供给小学生和家长们,使家长和学生们都能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压岁钱。 五、调查问题: 1. 你认为家长们应该给压岁钱吗? 2. 如果应该,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