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写诗词的开头

    1.关于写“古诗”话题的开头

    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婉约……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诗言志。因诗本身 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诗的本职应在抒情”。

    读诗,常人皆爱之。而读诗重在悟诗,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脱俗的诗韵!

    题目:诗韵

    2.古诗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景物在鉴赏古诗的形象、技巧、情感上有重要的作用. 一、勾勒意境,领悟诗情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二、烘托渲染,突出物象 烘托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一)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二)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 三、情景交融,表达主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日春往冬来,有何意味?”一首简短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载之下,犹能感荡人们的心灵,怕是和它善于写景,“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 然,生韵亦流动矣”(陆时雍语)有关. 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好在“近而不俘,远而不尽”.这就往往能做到象梅圣俞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各自领略到创作与鉴赏带来的美感.。

    3.关于写梅花的作文怎么用诗句来开头

    梅花,是一种家喻户晓的花。

    它高贵`典雅`气味芳香,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你是否知道。

    在似柔情女子的梅花身上,又存在着什么让人不可小视的力量呢?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与推动力,它的花语是:坚强和高雅。著名诗人王安石曾描述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那与生俱来的傲气质,坚韧不拔的品质是无与伦比的!时令所有花儿都望尘莫及的!梅花的这些优良品质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在战争中坚强不屈的人民英雄。

    董存瑞`丘少云`刘胡兰。

    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难以忘怀的英雄,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感动,那些战士们宁死不屈`顽强抵抗的精神,给我们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这不就是梅花的精神吗?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它高贵的气质与坚强的气魄,永远是中国的象征,炎黄子孙的骄傲。

    他激励着无数有志青年奋发学习,努力让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4.写诗歌开头空几个格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 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

    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 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 ——燃烧!不停的燃烧!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 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 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 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 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

    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