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清末八国联军诗词

    1.清军为什么打不过八国联军

    战斗力低下的根源,再推军治。

    首先,指挥不力。 清廷内因为有"和""战"两派之争,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坚决抵抗的决心和部署。

    在6月17日大沽口炮台失陷之前,一味退让避免作战,当大沽口炮声响起还没有完整统一的军事部署,6月19日西太后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决定宣战,然后才下令前线总指挥裕禄抵御洋兵,防护大沽炮台,不可"任令洋兵直入"(此时炮台已失,天津开战)。 6月21日发布宣战诏书,同时号令各省选将、练兵、筹饷诸事通盘筹划,"共挽危局"。

    并且还致电转告德国外交部,"切嘱停兵,再议善后"。 而开战后的前线总指挥裕禄则又犯了一个消极防御的错误,说"必须先将紫竹林(天津使馆区)洋兵击退,然后会合各营,节节进剿,直抵大沽,方可得手。

    "其先保天津、再夺回大沽口战略的结果,使敌人越来越多的后援由大沽口从容登陆,兵力很快由开战时的三千人增至一万,直到像裕禄所说的"敌兵麇集,其何能支?"最后,"武卫前军总统直隶提督(指挥官)"聂士成于七月九日战死,天津于七月十四日城破失守。此时清军仍取消极防御节节抵抗战略,退至运河边儿上的杨村等地扼守。

    二十天过去,敌军先后三次召开各国军事代表联席军事会议,统一指挥,补充兵力。 8月4日,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余人的"联军",兵分三路大举向北京进发,5日,突破清军防线;6日以后清军则放弃了抵抗,纷纷不战而退,裕禄见此,知"事不可为"而"以手枪自击,登时气尽。

    "此后,尽管清廷又临时搬出一位总督大臣前来指挥,无奈巳是兵溃如山倒,清军在联军的一路追击下,"受创极巨"。联军沿途几乎未遇任何抵抗,便于12日占领了通州,兵临北京城下。

    联军在通州又"寻获军械粮饷甚多,所得米谷,尤不计其数。 在北京的防御作战中,13日夜开始战斗,14日下午2点有一个门被攻克,随即西太后便率众位朝中大臣弃城而逃,三万守军尽管"护驾"走了一部份,其余仍坚持抵抗,另外两个门当晚才被打通。

    皇宫守军一直战斗到16日晚才撤出了皇宫。这几天的战斗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指挥的状态。

    其次,步调不一。 在敌海军攻打大沽口炮台时,我炮台守军"计步炮各队,约有二三千人。

    所用之军器,内有大口径之炮甚多,且皆新式,大略非克鲁伯厂所造,既亚莫斯托朗厂所造者;若旧式军器,则更不计其数也。 "而敌军则是十余艘军舰和"一个由九百三十五名六个不同国籍的士兵所组成的陆战部队"。

    炮战中,炮台守军起初"击坏敌船六只","复差人密约鱼雷艇开炮协同。

    始终并不援应。

    "以后炮台守军"子弹告匮","后路又无接应","腹背受敌"以致炮台失守。 与海军舰船缺乏协同,这是军种之间互不协同。

    防御杨村时,清军新任前线指挥总督大臣李秉衡率援军刚到一线进行部署,各原守军均不领命,脱离既定阵地,自行其是,各顾逃生。该大臣事后向皇帝秉报时说:"我连日目击情形,军队数万充塞道途,闻敌辄溃,实未一战。

    所过村镇焚掠一空,以致臣军采买无物,人马饥困。”上令不行、上禁不止,这是上下级之间互不协同。

    还有,在津、京保卫战中,虽然清军统帅荣禄也调动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采取行动支援天津并钳制洋军,但袁世凯为讨好洋人和保存实力,行动迟缓,所派6营部队(约七千人)直到天津陷落后才赶到;此后其又干脆和反战派大臣一同搞了个所谓"东南互保",拒绝同八国联军作战。 所以,此仗使得武卫军前、后、左、中军除左军马玉昆部外,几乎全部崩溃,唯有袁世凯的"武卫右军",非但没损失而且还从一万人发展到近二万人,成为当时最大的一支正规军。

    座山观虎斗,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这是友邻军之间互不协同。 仅凭这几点就可看到,那是一个腐败的政府指挥着一支腐败的军队、所进行的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

    史中所描述的各种场景,使我不仅想起另一次战争,那是其后三四十年的抗日战争;由清军想到七七事变时的国军。面对外敌入侵,国之将亡,蒋介石抱着"攘外必先安内"这一西太后的训条,上百万大军在十几万侵略军面前斗志尽丧、望风而逃。

    要不是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个大胜仗,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真不知那个蒋家王朝的国军将以什么样的战绩载入史册。 再想想此后又十年的解放战争。

    三大战役中的国民党军,特别是在辽沈、淮海战役后期中的国民党军,不也是这样指挥无力,步调不一、毫无斗志、闻战即逃吗?!这一段历史距离我们最近,所以知道的情节场景也最多。由此及彼再去猜想八国联军时的清军形象,自以为与后来的国军也差不许多。

    "战争'以剑代笔'的政治。"这是列宁为战争做的定义。

    他曾进一步解释说:"怎样找出战争的'真正实质',怎样识别它呢?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应当研究战争的政治,研究正在导致和已经导致战争的政治。

    "一百年前这场与八国联军所进行的战争,尽管它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但是作为反侵略的一方,战之不胜是因为军队无能,而军队无能是因为政冶腐败。 政冶腐败,军队无能,这就必然决定了它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腐败的政府指挥着一支腐败的军队,。

    2.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抓麋鹿还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1900年,早已蓄谋瓜分中国的各帝国政府,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继续攫取在华的更大利权,由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拼凑了一支“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野蛮的武装侵略。

    这场侵华战火由津、京两地扩大到河北、山西、山东及东北诸省。 在八国联军疯狂的烧杀淫掠下,这些地区的人民蒙受了极大的灾难。

    八国联军头子瓦德西供认:从大沽经过天津直到北京之路线上,“凡军队行经之路,但见其一片凄凉荒废而已。至少当有五十万人变成无屋可居,散处于附近之地”;由通州至北京城下,只是一片荒凉毁掠之景而已,沿途房屋未经被毁者极为罕见,大都早已成为瓦砾市场”。

    占领北京以后,八国联军疯狂地屠杀爱国军民,仅在庄王府一处,就屠杀和烧死1700多人。“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

    皇城以外地区的情况亦皆如此。于是,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com/ 之后,八国联军继续侵犯河北、山东、山西诸省,据诸多史籍记载,“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均在联军势力圈内,往来逡巡,足迹踏遍。凡拳匪巢穴,无论官衙民居,遇则焚毁,往往全村遭劫。

    ”现仅举屠村数例,看一看帝国主义灭绝种族血腥政策在中国的推行情况。在通州,“俄、法二国之兵一切行为,大干军律,凡有妇孺多遭杀戮”。

    在北塘,“万室焚毁过半”。在完县,德兵将城西五里村“亦付之一炬”。

    在保定,英兵将一个村庄的大小男女一齐屠杀。在天津,德兵将西南一个村庄居民全部屠杀,俄兵在大直沽村屠杀村民二百余人。

    在独流镇,侵略军将该镇焚毁之半,居民死伤者、妇女被奸污者,不计其数。再如,在东北地区,俄国军队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血案,以及洗劫黑河屯、火烧瑗珲城,屠戮哈尔滨。

    时人记载说,黑河屯经俄军屠杀焚烧后,无论哪里都看不到一个中国村民,也看不到中国人的房子。 这个富庶的边境重镇,顷刻之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com/ 八国联军在屠杀中国人民的同时,还大肆洗劫中国的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象征和体现,因此,这亦必然成为八国联军在战争中进行破坏和掠夺的重要目标。

    例如,八国联军中的日本,掠夺中国珍贵文物,早已成为它的既定政策。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宫中顾问官兼帝国博物馆总馆长九鬼隆一向政府和陆海军高级官员发送的《战时清国宝物搜集方法》中规定:对被占领国的图书文物的搜集必须服从陆军大臣或军团长(军司令官)的指挥,收集的图书文物一旦送到兵站,立刻运回日本,然后入藏帝国博物馆作为收藏品。

    再如,法国军队“彼等所望者劫掠而已。欲立即闯入宫门,任其取携,满其欲壑而已。

    除此以外,全无他念。一千八百六十年之历史,彼等知之也。”

    这里所说的1860年的历史,即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及火烧圆明园事件。法军蓄谋重演英法联军的强盗故伎,其他各国军队也毫无例外地存在着此种野心。

    北京城中尤其是紫禁城内各宫殿积聚大量前朝以及有清以来的稀世文物、珍本图籍和金玉艺术品,具有极高的价值。各国侵略者“眼热宫城似宝山,先鞭争欲夺标还”。

    为了抢先进入皇宫,日军与俄军,美军与法军乃相争相忌,不欲他人占先,还引起了相互仇杀事端。 八国联军洗劫北京,这在中外近世史上又是极为罕见的。

    城陷不久,各帝国主义侵略者特许士兵抢劫三日。实际上,在八国联军头目的明禁暗纵下,这种抢劫活动直到八国联军撤出北京之日才终止。

    3.八国联军是哪八国

    1900年的八国联军。

    日期: 1900年 地点: 中国 结果: 八国联军胜利,签订辛丑条约。 起因: {{{casus}}} 领土变更: {{{territory}}} 参战方 清朝 义和团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罗斯 日本 被过滤广告 义大利 奥匈 指挥官 慈禧太后 爱德华·西摩尔 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 兵力 义和团士兵1500名 ~50,000 50艘军舰 伤亡 1500 600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进入清朝中国的英、法、德、美、日、俄、义、奥的八国联合军队。

    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此事件最后以清军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清政府付出庞大赔款为终。

    起因 慈禧太后憎恨洋人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慈禧镇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於瀛台。

    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乱事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最初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后来因不满外国侵略,转而排外,并改称义和团,口号改为「扶清灭洋」,「刀枪不入」的宣传改为「枪炮不伤」。 义和团受到山东巡抚毓贤的绥抚,将其招安纳入团。

    於是义和拳成了合法组织义和团,并授「毓」字旗。毓贤纵容拳民烧教堂,杀教士;教士求保,毓贤置之不理。

    列强怨声连连,清廷迫於压力,於是将毓贤撤职。以袁世凯接任山东巡抚,严加征剿,团民难以立足,其中部分人转往直隶。

    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派的大臣,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枪炮不伤」,怂恿慈禧招抚义和团,借助义和团排外。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1],请求加以绥抚。

    团民入京后,到处杀害外国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 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於是从大沽口调来四百多名海军反击,战争爆发。

    战争经过 1900年5月14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二千余人,从大沽出发,经天津向北京推进。团民拆毁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又设下埋伏,在廊坊和杨村之间包围联军。

    数千团民及二千名清军在廊坊袭击联军,联军死伤近四百人,折回天津。 5月31日,新一波联军到达中国,并在6月17日攻占大沽炮台。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美、法、德、义、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2]。 6月26日,上海盛宣怀见大局糜烂,电请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共商对策,与上海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各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

    当时,联军直迫天津,清廷将袭击目标指向各国公使,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及德国公使在北京被杀,亦勒令各国使节及其随员离京,但各国公使拒绝,於是清军与团民围攻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外国外交人员及守军筑起临时防线抵抗。当时各国士兵只有400多人,而清军有约1万8千人和数万团民,仍未能攻下使馆区。

    7月14日,联军攻陷天津,直隶提督聂士成阵亡。7月29日,慈禧太后命斩反义和团派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卿袁昶。

    8月14日,东交民巷的使馆区由联军解围。 八国联军兵力 国家 军舰(首) 陆战队(人) 陆军(人) 日本 18 540 20,300 俄国 10 750 12,400 英国 8 2,020 10,000 法国 5 390 3,130 美国 2 295 3,125 德国 5 600 300 义大利 2 80 奥匈帝国 1 75 总计 51 4,750 49,255 8月2日,联军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日军有9000人、俄军3500人、英军2500人、美军2000人、法军1000人,奥军和意军仅不到百人,拿著国旗虚张声势。

    8月14日凌晨,联军来到北京城外向北京发起总攻。俄军攻东直门,日军攻朝阳门,美军攻东便门。

    俄军与日军面对的城墙较高,且遭遇的抵抗较强,各自阵亡了约100人左右。而美军进攻的东便门城墙较低,离清军的火力较远。

    上午11时,美军决定用梯子从城墙角边爬上,第九步兵队一些人带著星条旗爬上城墙,是最先攻入外城的军队。 虽然美军先攻入北京外城,但被清兵的炮火压制,难以前进。

    英军中午始达北京,攻广渠门,至下午2时许攻入。晚上9时,俄、日军各自由东直、朝阳破门而入。

    8月16日晚,基本上联军已经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离京,珍妃投井溺毙,下罪己诏,派奕?梁屠詈枵掠肓?负汀4褥o蟮热颂又粱忱聪兀婧笥终纷?油鲋链笸罄从痔拥教?臀靼病? 9月,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

    联军陆续增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攻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内。此间,俄国又单独调集步兵、骑兵十七万,分六路占中国东北。

    10月4日,法国向各国提出备忘录,包括惩凶、赔款,在北京及其附近地区驻军、毁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12月24日迫使清政府全盘接受,后来又加入了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惩治义和团罪首,端亲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发配新疆。

    庄亲王载勋。

    4.关于八国联军的一首诗(可能是现代诗)

    中国人 给21世纪八国联军的一首诗! 从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时起就已经被当作“黄祸”。

    当我们被宣传为下一个超级大国时,我们又被当成了威胁。 当我们关上大门时,你们靠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

    当我们想拒绝毒品时,你们就用武力强行推销。 当我们也信奉自由贸易时,你们却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当我们碎裂成几片时,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 当我们把碎片重拼接好时,你们又叫嚣要“解放被入侵的西藏”。

    我们尝试共产主义,你们恨我们是共产分子。 好,我们接纳了资本主义,你们又恨我们是资本家 当我们有十亿人民时,你们说我们正在压垮这个星球。

    于是我们实行了计划生育,可是你们又说这是违反人权。 当我们贫穷时,你们认为我们是狗。

    当我们借给你们现金时,你们又骂我们使你们负了债。 当我们建设我们的工业时,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

    你们一边享用我享用我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当我们购买石油时,你们嚷嚷着“剥削非洲和支持种族屠杀”。

    而当你们为石油发动战争时,你们说它是“解放”。 当我们在动乱时,你们惊呼,然后要插手替我们制定律法。

    当我们依法平息暴乱时,你们称这是“野蛮镇压”。 当我们沉默时,你们说我们没有言论自由。

    当我们不再沉默时,你们又说我们仇外,因为全都被洗了脑。 “你们为什么那么恨我们?”我们不禁要问。

    “不不不,我们不恨任何人,我们西方世界一向文明、公平、宽容、博爱……” “你们理解我们吗?”我们不禁疑惑。 “开什么玩笑,这还用问?!”你们说,“别忘了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媒体——AFP、CNN和BBCs.” 我们的回应,竖起中指说道:CNN!。

    5.八国联军有能力在中国开展全面战争吗

    不可能是全面战争,因为外国人命比金子还贵,深入的话会加大死伤。

    他们对亚洲也没兴趣,不可能离开欧洲迁往亚洲。所以他们要的只是打散我们同时获得利益,而不是消灭我们,因为中国人太多,地太大,繁殖能力又强,怎么也杀不完的,金史、元史、清史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评论下楼上的“如果八国联军在中国开展全面战争,其下场就会同侵华日军一样!” 日本战败是因为希特勒战败,欧洲有精力顾及亚洲;日本整个亚洲战线太长太广,弊端太多;苏联已经解除危机,为了在中国获得重大利益而出兵援助我国。如果当初日本出兵和德国两面夹击苏联,消灭苏联后,别说中国,就连美国也要完蛋。

    即使日本在整个亚洲溃败,但是他们当时依然想集中精力在中国,原子弹的威力加上国内的厌战情绪迫使日本投降。所以说如果历史再重演一次的话,再加上现代科技和历史经验以及美日同盟关系,那是十分可怕的,我国是十分危险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始终停留在“抗议、谴责、强烈抗议、强烈谴责”的阶段。

    6.清末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借口是什么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进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总人数约3万人。

    起因 中国一些意见认为起因是,西方列强妄图以义和团运动反抗作恶多端的传教士、领事为借口,企图共同瓜分中国。 西方主要意见认为起因是,清朝纵容义和团运动残忍杀死西方传教士及领事人员,义和团拳民对东交民巷外国大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等地发动了攻击。

    另有观点认为,清朝统治者图谋通过义和团运动来打击西方国家对其的控制以加强其统治地位。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并于14日攻陷北京。

    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梁屠詈枵缕蚝汀?月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侵略军陆续增至十万,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 此间,帝俄又单独调集步骑兵十七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

    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政府全盘接受,并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两线,其余撤兵回国。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被迫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结束,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 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原藏于清廷中的大量珍贵的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遭到掠夺和破坏亦是不争的事实。

    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中国一些看法认为,八国联军军事行动是一场侵略性质的战争,八国联军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在中国无恶不作,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义和团运动则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

    西方主要观点认为,这是一场为了营救各国大使以及公民的多国合作的军事行动,而事情的起因,则是义和团攻击位于东交民巷的大使馆,以及德国公使克林德的被杀。 过去甚至有西方极端主义者认为,西方国家肩负着开化落后民族的艰巨任务(the white man's burden),但从客观角度上来说,的确为中国脱离封建统治创造了条件。

    而且在之后,由于清政府无法赔付如此巨额的赔款,而改为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也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区西北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

    其规模宏伟,融汇了各式园林风格,娴熟地运用各种造园技巧,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性作品,被西方国家称作“万园之园”。1860年,该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

    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

    联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 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

    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

    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额尔金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

    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长春园西洋楼养雀笼遗址圆明园被焚后,尚有部分景点幸存。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

    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计划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慈禧太后居所。但该计划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

    此后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 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

    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 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

    7.如果是这样·如果,当年八国联军瓜分了清王朝二战后,中国会什么样

    按着年代,随便胡诹一把: 一战迫在眉睫,所以列强能抽出多少兵力是个问题。

    如果它们切实端掉了满清政府,那么“瓜分”方式可能是寻求代理统治者/傀儡,而不是全面武力入侵。——当然,不排除个别国家的统治集团有脑子进水的可能。

    原本“清末十年”里清政府要做的事,现在就轮到各地方政府自己做。 考虑到“一战”时各方虽然剑拔弩张,但是正式开战是在某个“导火索”之后。

    也就是说各方是在10年前后才做好的战争准备。以这点说,中国地区在这十年里或者仍然能得到一个自我调整期。

    一战。这时的问题是,中国地区是否会大规模卷入一战。

    一战似乎可以看做是列强之间的“总体战”,以毁国为目的,以这点来说大规模作战应该只出现在欧洲及周边。 二十年时间似乎不足以让中国地区成为八国的战争支柱,所以中国地区应该是列强对峙为主——这就相当于提前进入了国内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历史上,中国对一战的参与是以劳工形式为主。如果“瓜分”成真,那么中国可能还得被迫贡献自己的资源和士兵。

    一战后大清算,中国地区的“瓜分”者必然减少。 如果一战中国内的土匪/军阀/革命者等实力人物能抓住机会,那么这时就有机会参与到国内“统一”斗争里来。

    ——和真实的历史也差不多。 大萧条似乎不单靠海外投资/剥削能够解决,换句话说如果上面的时间段里国内实力派能掌握到一定的实权,那么大萧条这几年就是一个翻身的机会。

    以真实历史来说,德国等被封锁的国家,似乎就是在这几年靠着满世界找增殖机会的国际投资者看中,而开始摆脱困境的。 从历史上看,二战后和一战后国际局势之所以有区别,在于主导国家的变化。

    二战后的美国注重编制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经济罗网,而战前,列强关注的似乎是和领土有关的“帝国”。 也就是说不管清朝中国是否被瓜分,一战后似乎必然会有二战,直到美国建立它的经济帝国。

    似乎和实际的历史没什么区别啊。

    毕竟现代社会不象古代,没有生产力,自然也就没有影响力。 至于二战之后么。

    这首先是一个考虑中国人凝聚力的问题。一战以后是殖民地陆续开始独立的时候。

    所以二战后中国地区独立不是问题,但是统一进度是个问题。 其次,还得考验中国政治家的手腕。

    真实的历史,一战后中国地区大约算是众小内斗VS一大蚕食。列强介入会对后者有所抑制,也就有了夹缝里求生存的机会。

    按上面说的这一串东西,那么真实历史里的几个问题大约可以避免掉: 1)日本在中国一家独大。 ——如果少了日军,二战可能仍然是扩大版的欧洲内战,中国至少不必死那么多人。

    2)二战后的中国被封锁——这个问题如果被避免了,那么连带的好处就不可胜数了。 3)两岸分裂。

    台湾之所以分裂,或者就是因为列强可介入中国事务的手段太单一吧。如果在而次大战期间,列强变为通过控制政党来控制中国政治立场,那么应该能避免领土分裂——当然,如果不能自主,肯定存在其它形式的分裂。

    可能遇到的比较大的危险是,是否会变成南/北中国或东/西中国。简化的说,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和二战结束时各方军事控制线有关。

    如上所说两次大战之间,中国人有机会重新掌握国家走向。于是二战后中国是否能结束被“瓜分”的处境,就在于二战时中国各方能否一致行动,迫使参战各方不在中国土地上直接交战——也就是说仍然是个考虑国人凝聚力的问题。

    既然当年列强没有瓜分中国,这就说明不瓜分符合它们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瓜分”,现在的情况未必会差多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