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国诗词大会假

    1.2019中国诗词大会4月1号晚上的为什么不播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共10场,已经播出了9场。第10场总决赛改到一套播出了,播出时间是4月4日20:05,当晚十套21:50重播。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题库,首次尝试按主题分类,共分为:

    节令类、咏物类(花草鸟兽类)

    乡情类、亲情类、爱情类

    友情类、英雄类等十多个主题

    而节目也首次增加了传统诗词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题,生动展现经典诗词活在当下的魅力,此外节目创新增设“绝地反击”的自救环节。给首次答错题的选手以挑战复活的返场机会,还新增了“你说我猜”互动答题。由嘉宾描述,让选手猜出诗句或词牌名。

    2.中国诗词大会,我有个偏激的观点,你们要不要看看

    写在前面:对一现象,往往有众多看法。

    主流看法总是被人们接受,而我选择你们看不上眼的一方面来谈谈。既然你选择点开,就说明你想看看我的偏激观点,可能态度会比较严肃,也可能很多人会想丢臭鸡蛋。

    所以,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我很高兴,又多了个战友;如果你反对,就当我放了个屁,浪费了几分钟的青春岁月 (-^〇^-)前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位才女武亦姝在网上强势刷屏。“精彩绝伦”“牛逼啊”“我怎么没有这文学细胞呢”“卧槽,她才16岁,高中生!”惊讶,羡慕,可能还会有一些“嫉妒”。

    没错,我一开始就是这种感觉,然后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才气,确实是,但她不会是被父母逼的吧”。万幸,她不是传说中的“书呆子”。

    接着,又有人会感慨“这央视节目还挺好的呀,终于想起来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来了,以后应该多搞点类似的节目”。我主动承认,我确实没有完完整整的看过这节目!01那么,问题来了,诗词用大部分人的眼光来说到底是什么?我给出我自己的答案,俩字,感慨。

    诗词大部分都是各种各样的感慨!啊,我被贬了;啊,时间过得太快了;啊,我好想ta啊;啊,景色真漂亮啊……你们回顾一下自己接触过的诗词,摸着良心问问,是不是这样?或许有的人会说,那是你太肤浅,你又不是业内人,怎么能这样评价诗词呢?你说的对,我不是行家,难道大部分人是行家么?难道大部分人不是你所谓的“肤浅”么?如果“很少”的人才能有所谓的理解,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你就是在“装X”?能让少数人明白的东西,为什么变着法子不让更多人明白呢?难道你初衷不是想更多人理解你的想法么?完了,走题了,不好意思哈0.002我非常赞同一个观点,能做出来的东西,就别过多口舌。你有那么多时间去吟诗作对,去感慨众生,为什么不去想想自己有什么值得去做的,去改变困境呢?难道上天会因为你感慨的很动听,就特意招你上天堂去享受?伤春悲秋本没有错,而问题出在感慨之后呢?更多的是依旧无作为!中国诗词大会,一直强调诗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该去多搞点节目,让大家去回忆一下。

    也许,你可能以为我是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要”,那么你可能存在思维误区了,我从没有否定过先人的智慧结晶。所以,请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为什么最近几年才想到要搞诗词大会?以前为什么没想到呢?为什么选择诗词?为什么不是其他题材?为什么还是“答题”?(这里顺带吐槽一下教育制度,还不抓紧改革步伐,哈哈)03偏激的观点来了(准备好臭鸡蛋):作为一个现代人,你们为什么还在玩着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已经玩出很高境界的东西?是你们已经没的东西玩了么?清朝,也有那么一批人,也在玩着老祖宗玩腻了的东西,而外国人呢?不可否认,能传千年的东西,的确很重要,很珍贵,需要继承下去。但说句实在话,那些东西是你们创造的么?我们多活了这么多年,难道在退步?与其一直强调“玩老祖宗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继续强调一下“多创造一些我们的东西”。

    也许你会说,得了吧,创造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你说的这些都是少数人,我们大部分人怎么可能做得到呀。没错,你说的对,所以我要继续说下面的东西。

    04创造,最起码可以分为2种,创造原先没有的东西,原创,也就是少数人能做到的创造;第二种,将已经存在的东西结合创造,也可以引申为总结。原创,我们大多数人确实办不到,难道我们就办不到第二种么?总结,去总结一些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在摸索,伤痕累累,遍体鳞伤。那么多人,花费一生去摸索总结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大实话,难道比不上“已经被玩坏了的东西”值得去宣传传播吗?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被现实的各种“主流”“官方”给限制,已经忘记去更进一步思考了。

    其实,你看到上面内容就足够了。下面这段话,你第一眼看应该会觉得很装逼,但我还是想说,我确实有那么一分钟想过这个问题。

    可能这个比喻不恰当,现在我们整个人类的知识好比金鱼鱼缸中的水,我们大部分人就是金鱼,在水中游玩,利用水来呼吸。祖先、先人们他们在很早以前就给鱼缸加入了很多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越来越少,但作为金鱼的我们并不会察觉到。一开始,只有少部分的人,他们会发现这个问题,然后想方设法去找来一些水,倒进鱼缸里,此时我们依旧不知。

    最后的结局我们并不知道,加水的速度是否赶得上耗水的速度呢?依旧不知道,选择权在我们的手里,结局也是由我们决定!【我讨论的并不是文学有没有用,也不是“爱情面包”类问题,因为有些文学包含“面包”,有些文学包含“爱情”,请别误解】作者:在下南宫君给你一个臭鸡蛋。

    3.中国诗词大会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满腹诗书,身高180厘米,气质恬淡,“00后”上海姑娘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出色表现,惊艳了春节期间千家万户的荧屏。

    在各大卫视引入国外版权节目、争抢明星综艺真人秀份额的浪潮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文化竞技类节目,独辟蹊径,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一档文化类节目为何火过综艺真人秀?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命题专家和学术顾问,全方位探究节目火爆的原因。

    节目如何策划?

    七八十位专家“献计”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策划已久,直至2015年夏,第一季节目格局初定,开始在全国选拔选手。

    上海是选拔点之一,央视节目组委托上海市教委语管处、上海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和上海教育电视台,邀请上海几位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和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参加上海地区的选手选拔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方笑一参加了上海地区选拔命题工作,既出笔试题,也对选手进行面试,参加了节目第一、二季的命题及学术支持工作。

    方笑一告诉记者,上海地区的选拔结束后,央视的编导来到上海组织召开了一次研讨会,邀请了全国七八十位古典文学专家对节目的制作提出建议。会后,节目组在与会专家里选出了几位,正式到北京出题。命题专家里,有大学的古典文学老师,也有出版社的古籍编辑。

    节目为啥好看?

    “熟悉的陌生题”

    很多观众都发现,节目中的诗词题目大部分并不难,甚至很多就是中小学课本上的名句。但是整场节目看下来,却也波澜起伏,不少选手和观众都会掉入命题“陷阱”中。

    对此,命题专家方笑一透露,节目总导演对题目的定位是“熟悉的陌生题”,即避免冷僻作品,但又常常在名家名作中容易混淆的字句、对联、典故上“挖坑”。

    此外,出题还有一个要求是“接地气”,题目要贴近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命题者将“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起来,让观众产生兴趣。

    “节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一争高下,更不是要难倒大家,而是尽可能向更多人普及古诗词。”方笑一说。

    节目为何大火?

    弘扬传统文化氛围好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定广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学术顾问,从策划到录制,他深度参与了节目的每一个环节。

    对于诗词类电视节目,李定广表示,他早前已预估到第二季会受到较大的关注。一是因为第二季内容更好,形式更活泼;二是今年的“大气候大环境”更好,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浓烈,节目推出得恰逢其时;第三是因为今年春节假期央视一套在晚八点黄金档连续播出10期节目,一下子造成轰动效应。

    此外,央视也举办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但都没有像诗词大会这样成为现象级的节目。李定广认为,古诗词是中华审美文化中的精粹,相比汉字和成语,诗词更美更完整,是“雅文化”的代表。

    本季节目亚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双料冠军彭敏认为,这一波热闹过后,诗词可能还是会回到一个相对边缘的状态,因为文言文的诗歌文体的边缘化,使得古诗词逐渐失去其经世致用的实用价值。“比赛首先是个噱头,但是只要传播力足够广,肯定有一部分影响力会转化为诗词和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因素。相比现代诗歌,大众对古典诗歌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