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国心灵呼唤
1.诗歌《内心的召唤》,全文
听从心灵的召唤随心所欲,率性而为,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所追求和向往的。
陶渊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只爱上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春生活;苏轼文采卓越,自然豪放,也只愿“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闲适自由。现代作家史铁生,自幼双腿残疾,可他并不在病魔前退缩,身残志不残,毅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有自己的写作特色,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作家。
不仅仅是男子,女儿家也有这样的率性之人。王嫱,字昭君,我国的四大美女之一。
她是我十分喜爱和敬佩的女性。当年王昭君进入皇宫,因为不满画工收贿并没有向画官受贿,遭到了画官的不满,在画像时将她丑化,使她没有受到皇帝的“青睐”。
在一次灯会时,他遇到了微服出巡的匈奴大汗呼韩邪,从此二人在心中种下情愫。不久,呼韩邪到汉朝拜见汉帝,匈奴房门要求与汉和亲,因汉武无适龄的公主,汉皇就从朝廷选取一名女子,将其封为公主,代替大汉与匈奴和亲。
为了自由,昭君自动请缨同匈奴和亲。在上朝面见天子时,昭君再见到呼韩邪,同时汉帝也见到了美丽的昭君,心中对昭君产生了爱慕。
汉帝不愿让昭君嫁到匈奴,百般阻挠并封她为昭仪,而昭君去意已决,拒绝了汉帝,并与呼韩邪举行了和亲大礼。为了自由,为了爱情,她追随着呼韩邪来到了匈奴,成为了匈奴的女主人,大汗的阏氏,并为了汉胡友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家都称她为宁胡阏氏。相反,还有很多人工于心计,城府很深。
为了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设计陷害,下毒行刺,阴谋阳谋,无所不为。美好的心灵在关怀着别人的同时,也在受着他人的关怀。
从恶到心灵,人便同死去一般。没有灵魂的人类,便是行尸走肉,即使当时拥有在高再大的地位和权利,在百年以后,也会遭到万人的责骂和唾弃。
试题分析:“听从心灵的召唤”这个题目,考生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听从”如何理解?听从的是什么样的“心灵”?如何理解“召唤”?思考时,可以把“听从”理解为敢于坚持,勇于坚持的一种执着精神;“召唤”可以理解为追求向往、信仰、理想等;“心灵”应是一种高尚的,淡泊的,真善美的心灵。所以可参考以下立意:1.要坚持自我,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人生2.要有执着的信念,属于自己的人生信仰。
3.要活出自我,追求属于自己人生向往的美丽。
2.祖国在我心中诗歌[短]
嗅十月微风正带来阵阵暗香. 吻夕阳的余晖爱上你的模样. 听长江涓涓载多少苦难历史. 观黄河沉沉积多少难忘回忆. 满目狼藉你被人凌辱的泪水. 一身戎装是你旧时的不得已. 儿时的痛苦是你不灭的印记. 暴风骤雨六十年东方的搏击. 历史长河汹涌着英勇的事迹. 多少人心中盼着你早日统一. 多少人记得那标记五星红旗. 多少次赛场上义勇军曾奏起. 多少地方有着中国人的足迹. 我的富强祖国那些山河大地. 无数个夜里我心中呼唤爱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3.有关中国的诗歌
20年前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 这个生命的摇篮 她日夜为儿女操劳 两鬓早已斑白 却不肯换一件新衣 仍穿着陈旧的外套 人类,这些地球的儿女 这些小小的生命 却不知母亲的辛苦 糟蹋这母亲的劳动 肆无忌惮地使用资源 却没想过地球的感受 地球笑了,那是一种无奈的笑 20年后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 这个生命的摇篮 她已不再为儿女操劳太多 而是享受着儿女们的照顾 脱下了陈旧的外套 换上了鲜艳的新衣 人类,这些地球的儿女 这些小小的生命 学会了珍惜母亲的劳动 学会了孝敬伟大的母亲 知道了资源的来之不易 更加细心的爱护母亲 地球笑了,那是一种幸福的笑
我们喜欢绿色的树木,树木有了绿色就会更美丽。如果绿色不存在,那我们的山河就失去了色彩。绿色是生命的色彩。绿色给花朵增添了美丽,绿色给大地穿上了新衣,绿色是环保的标志,让我们人人动手创造更多的绿!
(一)生命只有一个, 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是大家伟大的妈妈, 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在天空和土地之间, 我们享受清新的空气; 在北极和南极之间, 我们手捧爱的花朵。 给每一双眼睛明亮的光芒。 给每一条在小河里的朋友清澈的湖水, 给每一种动物新鲜的食物, 让每一颗种子安稳地成长。 让动物王国的代表, 走上联合国的讲坛; 让绿色的古桐树, 把过去和未来诉说。 把战场变成绿色的草原, 让炮弹射出美丽的花朵, 把画家的作品放入博物馆展示, 请松树和天鹅来城里做客。 蓝的眼睛、黑的眼睛, 表达着同一种希望; 儿女们将肩负起神圣的职责, 把地球变成美好的人间天堂! (二)城市里的树 变成居民户口,城市里的树 脱离土地和森林的本质,绿是装饰的色彩 夜晚画出树的思念,在遥远的旷野 喧嚣,你体会城市的个性,一个感情饱满的人 寂寞,城市里的树,站在街头 承受飞尘以及浊气的侵凌 那个孤独的人,暗自流泪 树的本质逐渐更改,飘落的叶 那些游离的魂,无法找到回归的路径 残冬莅临,伸向苍穹的枝桠嶙峋 企图抓住季节的温和,这些离群的士兵 鸟的歌唱,安抚灵魂的梵音 一夜的风雨,紧握生命的根系在泥土里深入 前行,苦苦追寻,森林的踪迹 城市里的树,一面自然的旗帜 逐渐撤退 一声鸟鸣 一声鸟鸣划破都市的烦躁 鸟掠过的影子,一道美丽的弧线 都市的面孔年轻而神秘,疲惫来自心灵 寂寞的时刻,我听见一声鸟鸣越过城市的围墙 远处的树林,流动的河水 呼唤我的魂魄,跟随他们,穿越沉重的尘世 鸟的叫声从巢穴坠落 在孤单和灭亡中,更加遥远 烟筒里的黑雾冉冉升起,天空的湛蓝不再呈现 生命的河水冬日里一再沉重 鸟在四处追寻落巢的森林 这些民间的歌手,一些亘古不变的歌谣 黑夜里城市的梦乡,你不懈的激荡 灵魂不得安定 一声鸟鸣 我不能用优美的思想来迎接 (三) 环保不是用来装点文明的 更不是时尚女子唇上的口红 你是专业的演讲家吗 高分贝的华丽的表情充斥着 你却随手 把废弃的白色塑料袋抛到了空中 也许你只是个中肯的开荒者 用你超级的大脑 研制智能的工作者
让他们挥动强者的张狂 穿透空气的纯净 进发于我们脆弱的心脏
白云飘 清风绕 鸟语花香多美好 祝愿地球像花园 需要大家来创造
4.中国的古诗博大精深 帮我找找对于中国古诗词的感想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
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
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
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
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跋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
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
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
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
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 《诗词三百首》鉴赏: 诗姿妖娆 太离谱了,太破格了。 太逍遥了,太超脱了。
能这样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是何等的幸福?诗人生活的时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严的时代;诗人生活的空间,必然也是提倡宽松和自由的空间。中国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的诗词同样也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诗词三百首》也不例外。
她对钦定的东西向来就不感兴趣,甚至于不屑一顾。据说康熙钦定的诗律词谱,执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孙子乾隆,作过万余首衙制诗词,然而这么“宝贵”的东西,早已被平民百姓和着五谷杂粮消化得一干二净,岂不可惜?《诗词三百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了自己想写的诗,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词,本无意标新立异,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释放也罢,发泄也罢,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何不可?(雪松) 好诗多磨 天下大众,和而不同。 童年读之,童心不平。
壮年读之,壮志豪情。 老年读之,老泪纵横。
《诗词三百首》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是天地精华的提炼。非智者不能窥其门径,非仁者不能望其项背。
过去,她是一座桥梁,一条纽带,一种载体;现在,她是一种主流,一种方向,一面旗帜;将来,她会变成一段回忆,一段历史,一个标志。这是不以某个人、或者说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王怀军) 诗心永驻 至柔动刚,至静德方。 得主有常,万物化光。
在你的神韵中,我们获得了永恒;在你的圣律中,我们拥有了完美。你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浅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辉映;《风、霜、雨、雪》含情脉脉;《兰、梅、竹、菊》嘲世讥俗;《诗、词、歌、赋》神采飞扬……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终生难以抹灭的印象。
(徐晓东论《诗词三百首》) 诗野开阔 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水流行险,不失其信。
《诗词三百首》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蓝天、大地、高山、大海。因为你象蓝天一样胸怀宽广;象大地一样包容万物;象高山一样坚韧不拨;象大海一样吸纳百川。
(翟奉勤) 诗境高远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如果把《诗词三百首》比作大海,那么其他各流派的诗则是缥缈在海平面上的一层雾,尽管雾有着迷人的风姿,有着如梦如幻的意境。但大海自有她汹涌澎湃、浩瀚深邃、无。
5.行走在诗词中
2008我们重新出发
那应该是一个让人一眼就迷上的中国。
它流传悠久,广博深厚,在点滴之中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
它的开阔清朗,是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辛弃疾的“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是张惠言的“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它的温和雅致,是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李清照的“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是杜甫的“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在中国的夜晚里,皎洁的月光映照着长安连绵的黝黑屋脊,天上的银河中泛着人间的浮槎,海上升起的明月见证着身隔天涯心在咫尺的情谊。在中国的春日里,羌笛演奏的折杨柳响彻玉门关,曲江边上一片飞红落在诗人的掌心,骑马的少年立在斜桥之上望着落日的余晖。在中国的雨天里,友人对坐闲敲棋子,清谈夜话,游子在小楼上听着绵绵雨声静静入眠,窗外有一株芭蕉一洼池塘。
这是令人着迷的中国情怀。是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着、心底里藏存着的中国情怀,是旧书中的一句诗词、夜空中的一轮明月、窗外的一方景致就能唤起的中国情怀。
而在遥远的爱琴海边,同样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孕育出了对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宙斯的祭礼——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众神黄金般灿烂的外形下是凡人尚未成熟的心灵,对优胜者的崇拜背后是对人类全面发展的渴望。“力量和健康是身体的德性,智慧和聪敏是头脑的德性”。此时,全面繁盛的艺术时代尚未到来,音乐、雕塑、美术和逻辑还在各种游戏里寻求自己的形式,试探适当的表达。而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在这样一个神圣的世界里宣告诞生,体育的精神已经在这样一种庄严的文明中升腾幻化,与美德、荣耀、高贵和尊严紧紧相连。
东西两大文化体系遥相辉映熏争奇斗艳,在对视和碰撞中按照各自的道路不断地发展,终于在历史时空的拐角处不期而遇。
今日的中国,传统不再是界限,而是灵感的源泉;新生事物不再是冲击,而是前行的动力。今日的中国,知晓时间留下的财富,也欢迎未知带来的魅力。今日的中国,不仅仅有自古流传下来的大国责任感,更有对和平与发展的期许,对世界各国的尊重。今日的中国,已经放弃旧日等待万国来朝的封闭与倨傲,代之以向世界、向历史不断学习的开阔心胸,代之以与世界分享所得、共同进步的愉悦心态。
在经过历史的洗涤与积淀后,今日中国的大国梦想,并非怀念秦汉雄风,并非呼唤唐宋盛世,甚至不能仅仅等同于一百多年来对国富民强的单纯渴望。为期十七天的北京奥运会,并不仅仅是一种外界的关注与考评,更是一次自身的回眸与展望。须知,伴随着政治开明、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的,更应是理性、客观、自强、自信、谦逊、平和、开放、包容的大国心态和大国国民心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一个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拥有这种心境和素养。
十七天的奥运会会期与五千年的历史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但它显示的不仅仅是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变革,更是中华民族底蕴的深层流露、古老文明的强大力量与饱满激扬的生命状态,是与五千年历史相称的胸怀和气度、眼光和视野、智慧和韧性。奥林匹克运动体现了勇于挑战、不断超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魄力,蕴含了对公正、平等、正义的追求,凸显了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而这恰恰正是大国应有的心态,正是大国国民应有的心态。
所谓大国,在于其强大,大得可以支撑起每一位国民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所谓大国,在于其广大,大得可以容纳下每一位国民的奔跑跳跃和心中梦想。
所谓大国,在于其博大,大得可以拓展出每一位国民未来的无垠疆界与成长的无限可能。
盛会就像夜空绽放的焰火,而生活就像平静广阔的夜空。焰火绚烂,引人瞩目,只是瞬间;夜空静默无边,深沉包容,却能永恒。我们可以为这瞬间的绚烂倾尽所能,力求完美;我们也不应忘记,灿烂过后,平静的夜空才是永恒的主题。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演讲中所说:“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大国梦想的完满,民族复兴的实现,其标志应该是国民的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这与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对奥林匹克追求的概括异曲同工:将运动、艺术和精神追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008,盛会开幕。2008,中国梦圆。2008,不是梦想的结束,而是我们新的征程的开始。2008,我们重新出发。
6.中国古代诗词(淡淡忧伤)求唐,宋时期的经典忧伤古诗词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
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 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
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 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
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 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 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
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 思之深。 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全词处处是情, 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 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 年。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 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 不可能发生。 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点评:《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 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 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雁邱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 岂料脱网 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 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 既有 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 投地死”。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