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古诗词主题班会

    1.主题是古诗词的班会,求稿

    赞美梅的不畏严寒,绽放美丽: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赞美菊高洁: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赞美竹的坚韧和气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咏鹅: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称赞野草的生生不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初春,草色迷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赞美大自然生意盎然,欣欣向荣: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赞美莲花洁身自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赞美女子的美丽: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赞美鱼的自在: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关于唐诗宋词的班会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星梦压星河。初唐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首唐诗,晚唐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题龙阳县青草湖》,似乎可以作为晚唐诗歌的一个清新点缀。关于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像,读过之后诗人的风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天湖南汉寿。

    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试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为“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开首两句,诗人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在秋风飒飒、广袤无垠的洞庭湖上,泛起层层白波,让人不由想起白发湘君的形象。

    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了;而今萧瑟的秋景,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白发,洞庭秋色是多么触目惊心。后两句则是对梦的描述,醉酒之后的诗人感觉好像是在银河里荡波,梦境里留下的是无尽的惆怅。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粘笔,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并不拘泥于形貌,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脱俗。

    古代写梦的诗歌不少,象这首诗歌写得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无论写景叙梦,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少见。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中一青螺。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

    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配以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把洞庭美景再现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尤其是后两句,把君山比喻作“白银盘中一青螺”,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只表现在设喻的精警上,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这首诗歌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是难以措笔的。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花非花 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风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

    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的味道,是白诗中的一个特例。该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它们环环相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这叫做博喻。此诗中只见喻体而不见喻本,从而为此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是当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以“花非花”为调名。

    词对五七言诗在内容上的一大转关,就在于更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在这点上,此诗也与词相近。

    这种“诗似小词”的现象,出现在唐代较早从事词体创作的诗人白居易笔下,很自然。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南园十三首》是李贺回乡居住,家中所作。

    这是一首描写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把鲜花比喻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日暮就落下了,随着春风飘落满地。一前一后“越女腮”和“嫁”相映照,越发显得有些辛酸。

    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作。陇西行 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使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

    一、二句形容“一走马”、“一扬鞭”,“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一般闪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

    一个“围”字显示了情形严重,一个“至”字则交待了军书终于及时送达。最后两句,补充交待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该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是先接到军书,却见满天大雪,望断关山,不见烽火。写到这里,全诗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尽管形势告急,气氛紧张,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自信。这首诗取材很有特点。

    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诗人着眼点不在边关如何被围、军书送达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撷取军史飞马告急的片断去描写。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在艺术构思上显得不落俗套。

    霜 月 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白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读了李商隐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诗是写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清霄的月影霜痕却格外光明皎洁。

    树枝上。

    3.关于古诗的班队会演讲稿

    由下面图形猜出一个古诗

    图形链接: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圆形代表夕阳,下面一横是水,那么一竖,就是快到夜晚的意思【左边是夜晚,右边是黄昏,就这样了)

    猜古诗成语

    问题: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4.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 ,下笔成章)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屡见不鲜 (鲜在这里别解为美食酒肉,屡次见不到美食酒肉,来扣谜)

    )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

    4.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不甘味 (食=盘中餐, 苦=不甘) )

    4.主持人演讲稿(关于古诗)五年级班队会的题目是古诗词比赛.急需主持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

    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作者介绍】 见《清平乐·村居》。

    【解题】 这首《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原有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黄沙即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辛弃疾被弹劾,罢去江西安抚使一职,退居上饶带湖、瓢泉一带,一住近二十年。

    这期间,词人常常经行于黄沙道上.很喜爱这里的景色,于是写下不少描写这一带风光的词作,这首《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 它描述词人夜行黄沙道中所见的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爱好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

    “西江月”是词牌名。 【注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了另一枝。 别枝:飞离原来栖息的树枝。

    这一句的正常词序应该是“明月惊鹊别枝”,为服从词牌格律的要求,调整成这个样子。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清风吹拂枝头,蝉也应和着乌鹊的啼叫声叫了起来。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很灵敏的,它们在黑暗中一遇到明亮的光线时,往往要惊动起来。 而蝉因鹊惊鹊啼、清风吹动枝头,也随之叫了起来。

    ○两句写夏夜明月清风和林间景物,有动有静,刻画传神。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句说在稻花飘香的时候,只听见蛙声阵阵,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景。意思是一片蛙声伴着阵阵稻花香,预示丰收在望。

    听取:听到。一片:连成一体,到处都是。

    ○蛙声本无意,却认为仿佛有心在预报丰年,寓情于景,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上阕着重描绘晴朗的夏夜农村田野的景物。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边挂着七八颗星星,山前下了一阵零星小雨。

    七八个星:状写天空月明星稀情景,星星只有数得出的不多几个。 天外:天边。

    两三点雨:状写阵雨稀疏,只感觉到不多几点。○两句写雨,是夏夜阵雨将临的独特景象。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道路转过溪头。

    社林旁边一座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旧时:过了时的,当年的。

    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社:本指土地神,后把乡村祭土地神的庙叫作社。

    见:同“现”,出现。○作者因阵雨将临急于赶路,忽然路边看到茅店可以避一避,心情为之坦然。

    下阕写作者阵雨来临之前赶路的情景。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另一枝。

    一阵微风吹来,蝉声也在半夜里响了起来。 稻田里的蛙声叫得更响,连成一片,伴着阵阵稻花香传到远处,似乎在向人们报告丰收在望的喜讯。

    夜空里,只有数得清的几颗亮星,在天边闪烁,微风送来了零星小雨落在山前。我加快了赶路的脚步。

    真巧,社林边一座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简析】 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阙写夏夜景物,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十分优美动人。读这几句我们会深深感到作者观察是那么细致入微:月光其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

    而蝉的叫声除受鹊惊的影响外,又是与清风徐来相关联,轻风摇动了树枝,使一直静静地爬在上面的蝉也受惊了,它拽着长声飞到远处去了(也可能没有飞)。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

    5.关于古诗,要怎样设计节目,要怎样设计班会主题呢

    “漫游古诗园”古诗文朗诵主题班会

    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可是,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古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语文第11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是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要求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有选择地开展活动,针对学到的古诗4首后叫学生分门别类地收集古代的诗歌的要求,引领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魅力,拓展视野,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二、活动目的:

    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了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4、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5、检测班级的古诗 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三、活动准备:

    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6人。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根据诗意画好四季图,写好有关古诗的书法作品。课件制作。

    4、各类节目准备:相声、小合唱、小提琴独奏、小组诗等。

    活动分步: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四、活动过程:

    开场

    揭示主题班会“漫游古诗园”中华古诗文诵读开始。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朴质、真切的情思。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第一部(闲情)

    1、小提琴伴奏《水调歌头》带入诗境,

    2、看图诵诗,春夏秋冬

    3、看图猜诗(放课件)

    第二部 (亲情)

    1、唱《游子吟》(播放《游子吟》(唱诵结合)}。

    2. 报答母爱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怎样去报答母亲的爱呢?

    3、相声《慈母心》

    4、一起来看看《七步诗》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友情)

    1、以小队为单位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队同学背诵的有关友情的古诗多

    2、齐唱一首古诗改编的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下面请大家各自找曾帮助你学习,生活的好朋友送贺卡,说一句感谢的话。(放音乐《爱的奉献》)师准备三张新年贺卡送给三位同学,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当着他们的面说)

    第四部(乡情)

    1、李白的《静夜思》最为出名,一起来表演朗诵吧。

    2、男、女同学为大家背诵

    第五部(爱国情)

    1、背爱国诗句《示儿》、《石灰吟》《己亥杂诗》、《出塞》、《菩萨---- 》《--咏喇叭》等

    2、出示爱国名句齐读。

    3、出示作品(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齐读)

    尾声:

    闲情、友情、亲情、故乡情、爱国情,好一派迷人的情感风光。要求多学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膀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6.关于古诗的班队会演讲稿

    由下面图形猜出一个古诗 图形链接: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圆形代表夕阳,下面一横是水,那么一竖,就是快到夜晚的意思【左边是夜晚,右边是黄昏,就这样了) 猜古诗成语 问题: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4.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 ,下笔成章)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屡见不鲜 (鲜在这里别解为美食酒肉,屡次见不到美食酒肉,来扣谜) )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 4.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不甘味 (食=盘中餐, 苦=不甘)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