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华诗词之美讨论

    1.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适中,无偏无颇,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说,只允许怨而不怒的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的揭露批判,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温柔敦厚地师教被引入艺术的创造原则之后,就要求诗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内容要浓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简而言之就是含蓄蕴藉哀而不伤。含蓄蕴藉是总体原则,哀而不伤是对这个总体原则的补充。

    沐浴小小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2.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500字

    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适中,无偏无颇,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说,只允许怨而不怒的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的揭露批判,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

    温柔敦厚地师教被引入艺术的创造原则之后,就要求诗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内容要浓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简而言之就是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含蓄蕴藉是总体原则,哀而不伤是对这个总体原则的补充。沐浴小小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3.诗词之美,谢谢了

    中国诗词之美,是绝世而独立的,如果你风华正茂、年轻而貌美,如果你热爱生活、感情细腻。

    那么,你就热爱诗词吧!热爱诗词,读懂诗词,并且能够背诵和创作诗词,是能够提高人的品味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或者读到纳兰性德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争字就是现代字的[怎])。当你读到这些诗词的时候你感受不到诗词的美好吗?中华诗词瑰丽无穷,妙不可言,如果你还年轻,如果你想寻求浪漫,如果你是一位美少女,如果你想和董卿姐姐一样有才华、一样光芒四射,那么你就热爱诗词吧!你将会感受到诗词的美好而受益终生。

    4.请谈谈中国古诗的意向美

    你问的应该是意象美。

    意与象本来是两个概念,但二者并非简单的组合,它们最早出现于《周易》中,而把二者熔铸在一起的则是刘勰。他认为“意”指心意,“象”指物象,二者是心与物、情与景的融合体。

    明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评鲍照诗时说:“意象才调,自流畅也。”

    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余光中说:“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

    但不管怎样,意象是经过历史的发展而沉淀下来的,是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念情感需要而选取的能够引起某种联想的具体物象的语言艺术形象。

    5.我要《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了,下面是考题,求大致跟我讲一下

    一般说起来,诗与词在意境上有相似、相通之处,也有相反、不同的地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却也有时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

    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在诗里能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馀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馀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