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尹建莉诗词

    1.一个特别的疑问:尹建莉的教育方法适合每个孩子吗

    珍惜孩子童年时代的背诵、用古诗滋养孩子,让孩子从小学会融入他人和社会……当过12年教师的尹建莉,不仅熟悉学校教育,而且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她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曾跳级两次,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在个性品格方面,也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的手上有一块玉石——可爱的孩子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尹建莉说。■“不管”孩子恰恰是最好的“管”尹建莉说,很多家长谈到带孩子感到很发愁,还有人说早知道当家长那么难就不要孩子了,做家长真得那么难吗?“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两个园丁在浇水,其中一个浇得很急,水也不够均匀,水流将小草都压倒了。

    另一个园丁拿着管子,只是轻轻捏一下,水就像雨一样洒在草地上。我就想到教育,只要轻轻改变一下方法,就像轻轻把管子口捏一下,取得的教育效果就是不一样的。”

    有一个家长说到,她的小孩特别爱吃糖,她怕糖吃太多把牙吃坏了,就规定孩子每天只能吃两块,而且还把糖桶放得高高的,孩子要吃糖,妈妈就取下来给两块。不久后,她发现孩子把凳子摞在桌子上偷糖吃。

    反思后的妈妈换了一种方法,对孩子说:“宝贝你看你那么爱吃糖,妈妈总忘了给你拿,要不以后你来管糖桶怎么样?”孩子高兴地说行,妈妈又说:“但是妈妈不希望你多吃,按规定每天只吃两块,你看可以吗?能不能管得住自己呀?”孩子说能管住,妈妈就把糖桶拿下来,母子俩一起数了数,一共26颗,妈妈说:“你可以吃13天。”孩子答应说肯定能吃13天,妈妈就很信任地把糖桶交给了孩子。

    过了几天,她再去数糖,孩子一块都没有多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育改变,一方面很好地控制了孩子吃糖,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孩子一种诚信的道德品质。

    所以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很多朋友感叹说,平时去学校开家长会,校长或老师们就强调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多管管孩子。

    其实在当下,很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家长管得少,恰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了。其实“不作为”才是最好的作为,“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阅读是最好的启蒙教育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好的教育不用搞得太复杂了。尹建莉说,家长培养孩子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目标,希望孩子智力出色,希望他心理健康。

    尤其是在孩子的智力启蒙方面,有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让孩子的手段以几何递增,那就是阅读。很多家长都来问我,老师,我孩子小学的时候学习特别好,越往后越不爱学习,我怎么做才能让他喜欢学习呢?孩子不爱学习可能有厌学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就是不会阅读。

    在小学仅仅凭聪明和用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是一个孩子不阅读,基础会比较薄弱,智力结构单一,面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这就是孩子越大,学习越力不从心根本的原因。我们可以看一下,有很多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出色,但是他酷爱阅读,这个孩子将来的爆发力会非常强。

    平常有大量阅读的人,他们在分析一些问题,在陈述一些问题,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方面,往往比从不去读书和学习的人一定会快得多。■如何开始阅读和阅读什么孩子的阅读开始的越早越好,哪怕孩子刚几个月,在哄他的时候可以读一些儿歌。

    当你在哄他睡觉时读儿歌他听不懂,但是这个声音会刺激他语言中枢的发育,到了他开始能懂一些事情的时候,再背诵这些儿歌就会非常容易。再一点,阅读的内容可以非常广泛。

    家长尽可能把丰富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孩子,至于孩子选择什么,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很多家长担忧,孩子不识字,得先教他认字,认识足够多字再教他读书,这个顺序是错的。

    在阅读中,应该是先有阅读,才有认字,或者应当让孩子认字要在阅读中进行。我的做法是让孩子在生活中认字。

    比如说我抱着女儿到外面,看电视打出“新闻联播”4个字,我会告诉她那是“新闻联播”。平时讲故事的时候,我会指着书上的字,用书面语读。

    孩子看过几次之后,慢慢就学会了。再一点,要关注孩子快乐阅读。

    有的家长也认识到阅读很重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孩子想去玩,家长说不行。

    看到孩子背诗时乱动,就会责骂。如果弄成这样,孩子会开始厌倦阅读,厌倦背诵的。

    孩子不愿意背,家长也不要强迫。交流的机会总是有的,孩子天生是喜欢阅读的,只要不要把这个事弄拧了。

    “不要让孩子给别人表演背诵古诗,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背会了多少多少古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诗歌抱有单纯的心境,也才能产生真正的好感。”■如何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当下,很多家长越来越理性了,意识到仅有学习好和高智商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心理健康。

    怎么样才能做到呢?尹建莉认为,品格和心理成长有三个途径,一是家长如何和别人相处;其次是家长如何跟孩子相处;三是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阅读。

    2.'语文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010-02-05 10:44:27)

    标签:杂谈

    早在之前的读书交流会上就听李蓓蓓老师说起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了。说它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育类书籍,事例感同身受,道理通俗易懂,毫无说教之词,非常容易让人接受。它不像其他教育类的书籍,读的时候感觉道理很对,可是一旦放下书,却完全不知从何做起;又或是通篇都是在教家长如何“训练”孩子;或炫耀自己孩子的成功,让人看了只会产生自卑感和距离感。这本书真正在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作为一名承担着教育29个天真烂漫孩子的年青教师,我怎能错过这本书?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这本书,认真研读起来。

    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的母亲在教育女儿时的浓浓温情和细腻呵护,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她在对女儿的教育中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她的女儿不仅成绩好,能力强,而且在个性品格上也有着超越年龄的豁达成熟。而作为母亲只是单纯地希望这样的个性和品格能帮助女儿在未来的人生中不吃大亏。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女士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像牛顿一样”一文中提出家长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在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问题上提出:“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陪孩子写作业常常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在我们惩罚不认真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她给出了“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的新理念……很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观念,经过尹建莉女士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

    又比如在“古诗滋养的孩子”一篇,我就很有共鸣感。在教古诗《画》和《草》的时候,我极力想把古诗的平仄、韵律、对仗、工整之美解释给孩子们听,甚至一字一字地解释诗句,可是效果却南辕北辙。于是,我改变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感,我只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整首诗的整体意境。这样,学生对于诗词容易理解多了。那尹建莉女士对于古诗又是如何说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比如我在教圆圆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由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解释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少解释不等于不“解读”。我和圆圆对一些非常美的句子经常会反复品味,比如看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会关注它的对仗工整,体会每个用字的精致;看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就想象那样一种生活场景是多么朴实有趣。这就是读诗的享受。但对于每一首诗,我和圆圆更多地是把时间花在一次次的读和一次次的背诵上。

    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少讲多读”并没有影响圆圆对诗歌的理解,我经常发现自己以为简要的解释,有时也是多余。记得圆圆5岁时第一次读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时,她觉得李白好潇洒,觉得这首诗特别好玩。我们刚刚读完,她就对这首诗进行了“改编”——把“李白”改成“圆圆”,把“长安”改成“烟台”,把“臣”改成“俺”——逗得我一家三口都哈哈大笑起来。无须解释一个字,我知道她已经理解这首诗了。

    我觉得这本书其实很专业,它表面看来都是写日常的零碎事,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正是这些事吗?但作者总能从这些小事中看到深刻的教育问题,并且一层层地分析,一点点引着你走向问题的核心,让你真正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非常赞成尹女士的这个观点——“好的教育是没有痕迹的教育”。希望我能用这种不留痕迹的教育给孩子们一个更舒适、更自由的成长环境。

    3.让孩子背古诗能不能开发智力

    让孩子背古诗当然能开发智力,但是要注意以 下几个问题:

    一、儿童各有天性不同,在喜好上其实有着千差万别。儿童是一个个富于个性的个体,他们从来没有一模一样的可能。如果我们真的尊重孩子,就绝不能相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孩子的。

    但是,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方法终归是好方法,可以尝试尝试,也许正好对自己的孩子很有帮助呢!假如你参考来的所有方法都不适用,那你只好自己发明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了。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方法的过程。

    二、教育专家尹建莉用她女儿的现身说法,说明从幼儿期起大量地背诵古诗很有意义。

    她说,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三、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4.尹建莉的主要成就

    著作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部家庭教育原创作品,也是作家出版社自《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重点推出的素质教育图书。在家教书泛滥的今天,这本书从专业性、实用性、深刻性及可读性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品质。

    5.介绍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把家变哈佛》的作者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著作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尹建莉有4种身份:成功的好妈妈,女儿品学兼优,是北京市市级三好生,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作者当过十几年的老师,有大量实际教学经验;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她本人写诗歌写小说,文笔相当不错。

    尹建莉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 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亲爱的安德烈》两本书是2009上半年很为家长们所推崇并引起了阅读热潮的好书。在这些好书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成功的教育方法,更看到了关于“母爱”的全新解读方式 ·她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上市销量 150 万册 ,创造家教图书新神话 ·她拥有众多的“妈妈级粉丝”,是2009年妈妈们心目中“最牛的母亲”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及简介

    著作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也是作家出版社自《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重点推出的素质教育图书。在家教书泛滥的今天,这本书从专业性、实用性、深刻性及可读性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品质。

    本书紧贴当下生活,讲了许多教育故事,它让人看到,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原来潜伏着错误;许多被人们忽略的小事,正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良机。它让家长反思、醒悟,使家长对教育子女茅塞顿开。这本书能引起一场中国家庭教育的革命,改变很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错误观念。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看完本书后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到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6.请以“功夫在诗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陆游在教导儿子时所写的两句诗,是他诗词创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他郁郁坎坷一生的体悟所得。陆游一生一直渴望戎马关山、驰骋沙场,收复失地、统一河山,并且是矢志不渝、至死不改,可这种志向,这种思想,实现不得,最终只能化作一首首含泪泣血的诗和词。意在社稷,志在苍生,并且死时仍“悲”,花的“功夫”确实了得,但收获却在诗词,陆游是这样,辛弃疾更是这样。

    前段时间学习辛弃疾的词,翻阅了一些资料,对辛弃疾的词作、思想等有了较多的了解,尤其是看了几遍梁衡的《把阑干拍遍》一文,感觉更是随着梁衡先生的笔触走进了辛弃疾的内心深处。梁衡先生在文中说,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但他追求的“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最后一点,初读时颇感惊讶,一个名满天下名垂千古的大词人,一个对词的创作发展起到过巨大推动作用的大词人,竟然志不在“词”,而读完思考,则深以为是。“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这是梁衡对辛弃疾准确而深刻的评价,如若当时的统治者重用他,社会环境适合他,辛弃疾可能会在政治上做出一番更大的成就,可事与愿违,辛弃疾胸中的猛志无法实现,满腔的豪情只能化作一声声长叹,于是一篇篇词作便应景而生,记录着他的悲,他的乐,他的痛……意本不在于词,可积以时日,词作竟然蔚为大观,辛弃疾用他的心和血诠释着一个令他苦笑的诗词创作规律:词作功夫在诗外。

    在《唐宋词十七讲》中,叶嘉莹先生认为辛弃疾在词的创作态度上跟屈原、杜甫相近,都是用生命来书写自己的诗篇的,都是在作品中表现了他们内心所坚守的志意和理念。屈原和杜甫本来也不是要做一个诗人的,只是借诗言其志而已。屈原出身世家,博古通今,政治才能卓越,但遭遇佞臣昏君,才能无法施展,最后只能披发行吟泽畔,用楚地方言记录着抒发着他那高洁的理想和忠君爱国之情。杜甫出身书香门第,虽说过“诗是吾家事”,但是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关注国家,心系苍生,为国事喜而喜,为民生悲而悲。安史之乱前,写的大部分诗文主要是想让其成为自己走向仕途的一个媒介,希望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安史之乱中,则是以诗来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并希望统治者能了解下情,改善民生。后期的诗作,忧国忧民之外,又蕴含了自己不得志的愤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自嘲之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满之情。另外,杜甫也说过一些关于作诗的经验和追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强调的是读书;“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强调的是练字,是诗文写成之后的进一步加工。但如何写出,靠的还是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功夫要在“诗外”。

    由此,我想到了学生作文。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每每暑假来临,各种各样培训班的广告满天飞,其中一些作文培训班的广告语更是令人瞠目,“作文秘诀”,“三天作文上一个档次”,“满分作文”……真不知这些培训班的组织者怎么敢写出来,或许印证了另一句话,叫做“无知者无畏”吧。诚然,作文的写作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比如如何审题,结构如何安排,怎样在文中点题扣题等,但这些都是小技,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在于生活和阅读。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她女儿高三前读了大量的书,但没有读过优秀作文选,到了高三,研究了一本《高考满分作文》,总结了一些优秀作文写作的方法,结果在高考中作文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所以,到了暑假,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风景名胜去,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打游戏等不健康的活动除外),听他们喜欢听的歌,读他们喜欢读的书,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倒是更有帮助些。

    读书,世人都知道对作文有好处,但不能为读而读,硬读,死读,那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读书厌倦,作文水平当然也很难提高。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投入去读,学会感发(《唐宋词十七讲》中叶嘉莹语),就是善于联想,善于举一反三。读书时还要善于思考,很多书中都表达着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认识,阅读时要善于发掘,善于联系现实,逐步形成自己的认识。总觉得平时的阅读就像是在积聚财富,脑海中像是有一个仓库,存放着自己平时生活、阅读的点滴所得,遇到一些场景或作文题目时,大脑就会迅速启动搜索键,到“仓库”中去搜索所需的材料,再加上情感、语言等,来完成一篇较好的文章。如果脑中空空,作文自然就难以下笔了。辛弃疾词作中喜欢用典,大概主要缘于他原先读书时对一些典故思考认识较深的缘故吧。

    所以,作文没有捷径可取,要想写出好作文,“功夫在诗外”,用心读书,用心生活,才最为重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