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湖州小莲庄诗词

    1.描写南浔藏书楼的诗句

    南浔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浔镇升级为市。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荣国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以及拥有充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

    南得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现总面积34.2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为3.2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4万4千多。镇上名园古迹甚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0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业堂藏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

    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旅游小憩之胜地。南浔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新区拓展、投资环境等硬、软件建设进展顺利。

    已充分显示出经济建设、对外开放、小城镇建设方面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功能,是湖州市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线路: 1.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刘氏梯号(红房子)-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 2.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江南民俗风景区-刘氏梯号(红房子)-广惠宫-镇史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

    2.南浔小莲庄作文

    莲庄主人---刘镛 小莲庄为南浔景致之最,原是“四象之首”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家庙和花园。

    传说因为主人钦慕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建于湖州的莲花庄得名。 有人估算,刘镛的家产,在19世纪90年代时达到了2千万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当时清政府的年收入是7千万两白银。

    1885年,通奉公刘镛59岁,开始修建私家庄园“小莲庄”,他准备在庄园里修整一个十亩的荷花池,再在池边建几座亭台楼榭,以便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赏荷、垂钓,安享晚年。 这时候的刘镛,已居南浔“四象”①之首。

    也许,他希望静对荷花池时,能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或许,他会想,人这一辈子,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你的心足够大。

    此时的刘镛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绵绸布庄的小学徒。那一年他15岁,由于家境贫寒,刘镛在布庄帮工,他起早贪黑,从厨房到澡堂,什么事都干,但辛苦一天却只能得到十文点心钱,即使像他师傅,身为店中执事,岁俸也不过百缗(一千文为一缗)。

    对于处处留心想要自己起家创业的刘镛而言,每日十文的酬劳是远远不够的,他开始考虑着,要往丝业上发展。 南浔,倚天目诸山之胜,揽太湖苕溪之秀,所有的灵气凝结为一缕缕蚕丝,绵软柔韧,质地晶莹,名闻遐迩。

    当时正值“欧洲诸国开商埠于上海,大购湖丝,岁出口八九万包,业丝者赢获过多”。这一切皆被刘镛看在眼里,不禁为之心动。

    若想开创自己的事业,从丝上着手,当是一条捷径。 于是,1842年,16岁的刘镛“跳槽”到谈德昌丝行当伙计。

    丝行的待遇比绵绸布庄大有提高,不仅“年贴膳洋银十圆”,年底,谈老板因刘镛勤快能干还“酬洋银六圆”。 (岁月几经变迁,人世几度沧桑,十亩荷花池,经历了百年的动荡,今天,当我们徜徉在岸边,赞叹它的美丽、惊羡主人的财富时,有几人能够想到,当年的刘镛,在成为一方大亨之前,只是那么一个不起眼的穷小子,足见人的心有多大,就能走得多远。)

    刘镛进入谈德昌丝行当小伙计时,早已存了心机,将来要另立炉灶,开创自己的事业。由于他聪敏好学,短短四年时间,便“靡洪靡纤,不待提谕,劈见症结”,尽通丝业经营的奥秘,掌握了经商的规律。

    1846年,正月新春,家家户户都忙着辞旧迎新。刘镛的心中,也涌动着开始新生活的想法,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开始着手做一番自己的事业了。

    于是,他辞别了谈德昌丝行,拿出所有积蓄,开了家叫做“刘恒顺”的小丝行。 南浔最富有的一“象”,就从这里,开始了最初的萌芽。

    沿着曲曲折折的水路,往北,摇上三天三夜的橹,穿过那一座又一座的石桥,便到达了上海十六铺。 这是刘镛第一次去上海打听丝价,此前,他的小丝行每日收购蚕丝,打烊后立刻转手卖给广东商人开设的大广庄,赚点小小的差价。

    日子本来倒也安逸,只是这一年的春天,春丝抽得特别多特别好,广庄联合几家大的丝行有意压低辑里湖丝的价格,眼看生意就要赔本了。 是不是可以自个摇船把丝直接卖到上海去?刘镛突然冒出这么个念头,随即又把这念头打压下去——没资金、没大船,这样莽莽撞撞地去了,能行吗? 倒是刘镛的夫人沈氏,另有一番见解:“咱们没有本钱没关系,从小做起,慢慢积累,没有大丝船,哪怕去租农船或者航船,总得试试。”

    是啊,总得试试,与其坐而待毙,何不放手一搏?当年从小学徒小伙计,不也这么过来了吗?那时候行,现在为何反而不行? 刘镛哗哗摇着橹,日夜兼程,顺着那曲曲折折的水路,到了上海十六铺。 上海十六铺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大轮船,有的来自欧洲,有的来自美洲,刘镛的小船似乎格外寒碜,他的心,沉甸甸的。

    刘镛摇着船,在大轮船的缝隙里几经辗转才靠了岸。一上岸,便迫不及待地打听丝价。

    “辑里丝每两售价2两白银。”丝行伙计报价的声音响亮。

    “2两?当真?”刘镛惊呆了,要知道,辑里丝收进每两才7分1,这丝行伙计报出的价格,是收购价的3倍啊。 刘镛大喜过望,忙把带来的亮晶晶的丝全部卖掉,换回了同样亮晶晶的银子。

    这一年春天,刘镛靠着自家的丝船,生意做得特别红火。其他的丝行看到刘恒顺丝行的生意这么好,纷纷前来打探。

    刘镛却是一个大度非凡的人,将自己发财致富的门路,一一细告同行。大家纷纷效仿,很快,这通往上海的曲曲折折的水路上,摇满了各家各户的丝船。

    雪白的辑里湖丝运出去,雪白的上海银洋运进来,南浔,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渐渐成为比上海还要富裕繁华的一方宝地。 (而今,站在那镌刻了岁月痕迹的石桥上,望眼是悠悠长长的水、悠悠长长的路,耳畔仿佛依稀传来那哗哗的摇橹声。

    那哗哗的声响,穿透了历史的尘埃,浸透了百年的岁月,延续到了今天。今天,在湖商们把生意做到欧洲,做到美洲,做到全世界的时候,他们手中,应该仍是摇着那样的一把“橹”。)

    沿着小莲庄内十亩荷花池,穿过一道道回廊,走过一座座亭榭,一转身,一抬眼,两座高大肃穆的牌坊赫然眼前。 那两道灰白的牌坊,高10米,一眼望不到顶,其中一道牌坊上书“乐善好施”4个大字。

    南浔小镇上的老人都知道,这座牌坊建于1893年,是清帝为了表彰刘家“乐善好施”的传统,特别钦准修建的。 那是1863年,刘。

    3.求写湖州的有名的诗词有哪些

    道场山顶何山麓,

    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

    尚爱此山看不足。

    ----宋 苏轼

    自有天地有此溪,

    泓渟百折净无泥。

    我居溪上尘不到,

    只疑家在青玻璃。

    ----元 赵孟頫

    美人楼上看梳头,

    人映清波波映楼。

    来往舟行看不足,

    此中风景胜扬州。

    ----宋 苏过

    骆驼桥上苹风起,

    鹦鹉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处,

    开颜一笑向何人。

    ----唐 刘禹锡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 张志和

    侬家生长碧湖头,

    打桨真从镜里游。

    怪道当年苏学士,

    杭州不住住湖州。

    ----清 李煊

    山从天目成群出,

    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丽地,

    人生只合住湖州。

    ----元 戴表元

    湖 州 乐

    (明)孙蕡

    湖州溪水穿城郭,傍水人家起楼阁。

    春风垂柳绿轩窗,细雨飞花湿帘幕。

    四月五月南风来,当门处处芰荷开。

    吴姬画舫小于斛,荡桨出城沿月回。

    菰蒲浪深迷白纻,有时隔花闻笑语。

    鲤鱼风起燕飞斜,菱歌声入鸳鸯渚。

    霅溪西亭晚望

    (唐)张籍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夕阴生远岫,斜照逐回流。

    此地动归思,逢人方倦游。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苹洲!

    游白苹洲

    (宋)寇准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

    登飞英塔

    (元)赵孟頫

    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

    千里湖山秋色净,万家烟火夕阳多。

    鱼龙滚滚扶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

    谁种山中千树桔,侧身东望洞庭波。

    莲 花 庄

    (明)沈祖孝

    系舟怜胜地,旧日水晶宫。一镜芙蓉外,千山睥睨中。

    到门先受月,著柳更宜风。不见湖山秀,终身羡画工。

    菩萨蛮·十四夜过南浔镇

    (清)洪亮吉

    高高下下游鳞绕,侵人不已侵巢鸟。一碧作鱼天,空明不起烟。

    东西楼似织,出水高千尺。玉手尽垂空,长廊接断虹。

    雨过湖州

    (清)袁枚

    州以湖名听已凉,况兼城郭雨中望。

    人家门户多临水,儿女生涯总是桑。

    打桨正逢红叶好,寻春自笑白头狂。

    明霞碧浪从容问,五十年来得未尝。

    吴 兴

    (宋)林希

    绕郭芙蕖拍岸平,花深荡桨不闻声。

    万家笑语荷花里,知是人间极乐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