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考的古诗词赏析

1.初中语文常考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 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进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饲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自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蒸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计。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海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
2.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考的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做《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鱼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5、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6、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8、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轻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前赤壁赋》) 10、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不见复关,泣涕涟连连。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11、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1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13、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1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1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16、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17、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1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杜甫《兵车行》) 2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1、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杜甫《客至》) 2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3.求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考的意象
你走运了,我刚好整理的有,分享给你了
常见意象示例
树木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水云类: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暇
6:其他类:
古人:明志、自省、鞭鞑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4.高中的语文经常考诗歌鉴赏,请问应该如何鉴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
5.推荐值得赏析的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题是近几年中考必考的一种题型,尽管不少学生把诗词背得烂熟,但赏析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仅谈一下个人对诗歌赏析的一些观点,供初四复习的同学参考. 对于诗歌这种体裁来说,背诵是必要的,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需要,但对于赏析来说,仅仅会背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诗歌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了解诗人的思想状况,唯有这样,你都能够进行赏析.从近年来诗歌赏析命题情况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 第一、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比如让考概述诗歌的内容,归纳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例如:《望岳》中“阴阳割昏晓”一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答:突出泰山原雄伟高大的特点.)用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例如:《过零丁洋》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诗句隐含的意义,如《登飞来峰》诗中的“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困难、挫折、防碍等),等等. 第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再如《登飞来峰》,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第三、对诗歌中一些名句的理解与赏析.既要写出诗句的意思,又要写出诗句在表达的特点和效果.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工事的对仗,生动形象地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的分析.如《饮酒》,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见”为无意所见,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悠然闲适发表的心境).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秋”点明了是“秋高马壮”的时候,也预示着战无不胜的前景). 第五、描述诗句描写的画面,欣赏诗歌意境.如品味《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答案略),再如《春望》,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参考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而不住挠头叹息.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乡的情怀.) 第六、赏析诗歌的写作方法、艺术特色.如《夜雨寄北》,本诗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案:身在此地写想彼在之思此地,当今日写想他日之忆今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再如《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结合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从近年来命题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上六个方面.不论从哪个方面赏析,都要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做回答,避免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出现.诗歌欣赏题有规律可循,只要认真复习,精心准备,拿满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6.中考语文常考什么诗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自己愉快欢畅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文中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8、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名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2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2、杜甫身居漏雨的茅屋,仍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7.怎么做语文考试中的古诗文赏析
1.细读:分清诗中每一句的主谓宾,诗的每一联都为一个意群,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样形容花朵繁盛的词就一目了然了:满、压
2.意境:了解诗人作诗的情感和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这一项得结合整首诗歌进行概括总结。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结合前面一联,诗人描写了花的繁盛,这是从视觉上进行描绘的,第三句中出现了蝶,自然而又适时地紧扣第一联,并且形象地使用“留连”一词来从嗅觉上反衬花的繁盛。所以第二中的答案是:不好,留连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花的繁盛,使戏蝶留连忘返,改用翻飞体现不出来。
(个人经验,仅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