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品读诗词修养心灵

    1.优秀古诗文可从哪些方面涵养心灵

    古诗文诵读比赛主持辞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有这样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mí)新,人们称之为“经典”。

    古诗文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经典古诗文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经典古诗文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

    它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以继承古代文化。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

    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读书,让我们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读书,让我们那荒芜的心灵得到滋润。

    让我们与好书为友,打好人生底色。让我们与经典作伴,润泽精彩童年。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现在,我宣布:榆树屯明德小学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男: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懂得该如何刻苦学习。“昔孟母,择邻处,融四岁,能让梨”我们被这些故事感动着,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接下来,有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的同学进行《三字经》的诵读比赛女:渊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如同灿烂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神奇的古琴,弹奏着美妙的乐曲,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男:《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写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经典。

    女:接下来,有请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同学们进行《弟子规》的诵读比赛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男: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女:中华经典古诗文,余音袅袅。

    男:经典古诗文诵读,神韵悠长。女:接下来有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同学们进行《春晓》的唱读比赛女: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男: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接下来有请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同学们进行《读唐诗》的集体演唱比赛女: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男: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女:接下来请各班轮流接连背诵古诗进行古诗接龙的比赛,注意诗不能重复女: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男: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男:让我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女: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男: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男: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与诗歌共舞吧!美佛儿国际学校精英部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2.优秀古诗文可以从哪些方面涵养心灵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陆机。 这是晋人陆机对诗与赋的区别的总结,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有韵的散文。

    在以后的发展中,诗内容的丰富有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赋的作用,加上赋演化成的骈文多没有实际内容,所以在唐代兴起了古文运动,差不多就是把赋的韵去掉,不受音的限制,像先秦的方式一样的写文章。 古诗文的体裁很丰富,但主要可以分成诗歌和散文(以及后来的小说),古诗文就是指诗歌和古代散文。

    诸子百家的散文极具思想性。先秦到三国之前的诗歌多直抒情感,到三国以后开始发展,大多非情即志。

    后来的散文多才而少思,古文运动虽然意义重大,但先秦以后的古代散文在思想性上已差了很多。

    3.如何品读唐诗宋词

    品读唐诗,宋词:首先你要了解的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即唐诗或者宋词创作的年代,还有当时发生了些什么大的历史事件,诗人或者词人参与了这件事情.你要从作者所创作的作品中感受其所持的观点,了解该作者所代表的立场,及其创作风格.其次,你要去从这些作品中发现些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理解这首诗或者词的意境,感受它的韵律美.最后,你要去懂得观察这首诗或者词所运用的创作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或者是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在诗词中所起到的作用,还有就是写景的是以静衬动还是怎么回事,细细去品味,在心中默诵,去理解它.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会掌握这些方法了.。

    4."品读经典,修身养德"诗歌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奉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大节小节廉字为节。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唯德唯廉唯实,尽心尽职尽力。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世路无知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反腐莫伦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牢记宗旨,永葆本色。名节重泰山,正道是清廉。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身有正气,不言自咸。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廉洁自律心无病,求真务实业有成。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

    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名利地位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兴廉正之风,树浩然正气。

    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贵。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蚁穴失察必崩大坝,小贿不拘定成巨贪。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公以至仁,正以尽义,廉以树威,明以立信。

    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宁以正气清贫谈笑,勿以名利金钱折腰。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贤能兴家,廉可避祸。

    养心莫善于寡欲。

    5.如何用古诗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挖掘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在文学史上,卷帙浩繁的古诗词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并成为经典,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古诗词有着深刻的主题、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语言。人们能在诵读古诗词中感受先人的智慧,聆听先人的教诲,让心灵受到启迪和熏陶。小学生是母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心灵成长的关键期,古诗词精妙的表达及唯美的意境能让学生的心灵徜徉在美感的氛围里,进而让身心获得审美陶醉,并使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绝句》和《村居》两首古诗,并且安排在第二单元,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春天,学生会在学习古诗时感受到春意的迷人。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天的古诗,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还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说说古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当学生将古诗所描述的景象表达出来之后,教师再次借助课件将古诗的意境展现。这样,学生就会走进春天,诗句的意境也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他们在品悟中对古诗有了多一层的体会和喜爱,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在品悟中逐渐提升。

    二、细细品味古诗词意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以一定的文字形式展现给读者。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接触到各个时代、各个主题的古诗词,不同的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也不同,它蕴含着诗人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小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的局限性,在品味古诗词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背古诗词容易,但要真正走进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品的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对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和感悟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从而真正让学生的情感与古诗词融为一体。

    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凉州词》和《浪淘沙》,它们分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但两首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意蕴不尽相同。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感悟基础,但这两首古诗意蕴比较深远,学生要通过对意境的品味,才能感受作者融入诗中的情怀。如《凉州词》,短短几句,却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此诗以境设情,境界开阔,气象沉伟,情调悲壮苍凉。前两句写景,将黄河与玉门关以对比的形式展现,让学生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寂寞,并逐步将作者的孤独之感渗透其中;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以“羌笛”“杨柳”为寄托,征人怀着此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学生脑中浮现了征人一去不复返的悲壮,生与死的离别在看似写黄河之景的词中显现,学生感受到了先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他们的心灵会在作品的意蕴中得以启迪,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拓展古诗词的品读渠道,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文明五千年,古诗词是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积淀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后代子孙的巨大财富,对小学生来说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营养”。古诗词题材非常丰富,有抒情、写景、生活、感悟、爱国、惜时、战争等,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它能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了作者不畏生死的傲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如何以教材为载体,有效拓展学生品读古诗词的渠道,是丰富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教材收录的古诗词数量有限,但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拓展古诗词的阅读渠道。如四年级上册有两首古诗《鸟鸣涧》和《暮江吟》,它们所描写的意境都与月亮有关,教师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寻找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如李白的《关山月》和《静夜思》、苏轼《中秋月》、李商隐《霜月》、白居易《江楼月》等。在学习了某个诗人的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阅读有关这位诗人的作品。通过搭建平台让学生多接触、多阅读古诗,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