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文化建安七子诗词
1.建安七子的诗文有哪些特点
东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七位文学家合称为“建安七子”。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
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
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自然畅达。 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
应场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
2.三晋父子,建安七子的社会背景及主要文学形式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因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求建安七子之王粲 著名诗赋句
《七哀诗》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王粲《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王粲《赠蔡子笃诗》翼翼飞鸾。
载飞载东。我友云徂。
言戾旧邦。舫舟翩翩。
以溯大江。蔚矣荒涂。
时行靡通。
王粲《赠文叔良》温温恭人。禀道之极。
王粲《赠士孙文始》天降丧乱。靡国不夷。
我暨我友。自彼京师。
宗守荡失。越用遁违。
迁于荆楚。在漳之湄。
王粲《赠文叔良》翩翩者鸿。
率彼江滨。君子于征。
爰聘西邻。临此洪渚。
伊思梁岷。尔行孔邈。
如何忽勤。
王粲《赠杨德祖》我君饯之。其乐泄泄。
王粲《为潘文则作思亲诗》穆穆显妣。德音徽止。
思齐先姑。志侔姜姒。
躬此劳瘁。鞠予小子。
小子之生。遭世罔宁。
王粲《公燕诗》昊天降丰泽。
百卉挺葳蕤。凉风撤蒸暑。
清云却炎晖。高会君子堂。
并坐荫华榱。嘉肴充圆。
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王粲《从军诗》凉风厉秋节。
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
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
陈卒被隰埛。征夫怀亲。
王粲《从军诗》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王粲《从军诗》朝发邺都桥。
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
左右望我军。连舫逾万艘。
带甲千万人。率彼东南。
王粲《从军诗》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雚蒲竟广。王粲《从军诗》被羽在先登。
甘心除国疾。王粲《从军诗》楼船凌洪波。
寻戈刺羣虏。王粲《咏史诗》自古无殉死。
达人所共知。秦穆杀三良。
惜哉空尔为。结发事明君。
受恩良不訾。临没要之。
王粲《杂诗》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褰袵欲从。王粲《诗》吉日简清时。
从君出西园。方軐策良马。
并驰厉中原。北临清漳水。
西看柏杨山。回翔游广。
4.晋朝有名的诗人和诗词
晋代是一个乱世,在文学上往往与魏朝同说.最著名的是"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的诗歌描写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著名的诗人有:陈琳《饮马长城窟》 王粲《七哀诗》和《登楼赋》
阮籍 《咏怀诗》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左思《咏史》(注:他构思10年,成《三都赋》,一时竟相传,有“洛阳纸贵”之誉)
葛洪《西京杂记》 陶渊明(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有田园诗人之称)《归园田居》、《咏荆轲》,《读山海经》,《桃花源记》
谢灵运(我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登池上楼》。
5.建安文学是指什么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
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所以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都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为建安文学. 建安时期文学的崛起: 从东汉桓、灵之时,后党秉政,中涓弄权,朝政昏暗无比,以至于人民怨声载道,终于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藩镇借着剿灭黄巾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力量,地方势力渐渐强大起来。
东汉王朝在风雨飘摇、天下大乱之际摇摇欲坠。汉献帝即位后,屡屡遭到播迁,需要仰仗权臣的鼻息才能生存下来。
尤其是曹操挟献帝迁都于许,借着天子的名义使令诸侯之后,汉献帝已经成为了一个傀儡,权威尽失,威风尽丧。 而儒家的正统思想统治,则在东汉末年的战火纷纭中轰然倒塌。
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在社会无序、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于是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观念,突破了儒家思想道德观念的束缚,纷纷应时而出。儒家思想不但已经失去了权威,而且不再成为人们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
当时的社会,一切都处于失范状态之下。人们纵情任性,特立独行,突出自我意识,又追求个人的精神和享受。
在这样无意识的社会条件下,传统文化在建安时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改变,从而呈现出多种文化争奇斗艳,齐头并行的状态。 无论是从文化的进化还是演变的角度来看,建安时期的文化裂变,都是一件值得我们给予其充分赞扬和肯定的事情。
正是有了建安时期的文化裂变,才使得各种文化思想能够纷纷登场以及流行。 建安时期政治局势的动荡,儒家思想的坍塌,以及各种应运而生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各种社会文化行为不仅极大的改变了人民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社会、思考问题的层面,而且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再一次认识,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提升了人们的个性意识,刺激了文士的创作欲望。
建安时期的文学,就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迅速崛起的。 不得不说的是,在建安时期,尤其是汉献帝迁都,曹操平定冀州后,文学的发展获得了一个相当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学士人在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同时,“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一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创作出许许多多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生活,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使得建安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繁荣时期。
相关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
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
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
因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
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编 影响: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他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
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3、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专论,他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线, 5、曹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白马篇》,其中“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集中表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赠徐干》;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的《七哀》;描写一个少年斩断罗网,拯救一只黄雀的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