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桐君山诗词

    1.描写秋天的大奇山的诗句

    ②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③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④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

    ⑤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⑦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 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鸢飞戾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小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从,顺,随.

    (6) 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注: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至:到.许:表约数.

    (8)独:独特. 绝:到了极点.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绿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急湍:湍急的水流.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18)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比高远.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

    2.关于君山的诗词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

    唐五代? 雍陶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寄题君山亭送吕天衢秀才

    宋 蔡肇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

    回澜薄空日,老岸不立土。

    坡陀出巨石,鳌背启窗户。

    我来俯凝碧,万顷过微雨。

    南沙八十里,草林尽可数。

    风声玄冥开,松影翠蛟舞。

    昏昏鱼龙气,暝色失洲渚。

    林间古兰若,梵放杂鸣橹。

    不能挂长帆,破浪极幽睹。

    至今清夜梦,窈窕越修阻。

    喜君自兹来,浩浩见眉宇。

    馆置古城东,淡饭忘羁旅。

    连城虽自珍,历块谁为许。

    束书问东舟,了不挂一语。

    脱身少年场,清座参佛祖。

    冰颜未生髭,老气欲冠古。

    所得岂虚名,自是慰诸吕。

    南天正炎溽,归思亟飞羽。

    江鱼已钓肥,江酒尚酤煮。

    访子昔游地,耿耿月沉浦。

    席龙望东南,浮云渺吴楚。

    3.桐君山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相传,黄帝时有老者结庐炼丹于此,悬壶济事,分文不收。乡人感念,问其姓名,老人不答,指桐为名,

    桐君山

    乡人遂称之为“桐君老人”。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称之为药祖圣地。山也以“桐君”名,县则称“桐庐县”。

    桐君,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桐君采药录》,其所定处方格律君、臣、佐、使,沿用至今,为中国中医药鼻祖。[1] 桐君,是中国有文化记载最早的一们对药物学研究卓有成效的医药学者。《隋书》、《旧唐书》、《本草序》、《本草纲目》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都有对桐君的记载:桐君,黄帝时人,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以君(主药)、臣(辅药)、佐(佐药)、使(引药),著有《桐君采药录》。桐君定的处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数千年沿用迄今。

    经考证,桐君确有其人,黄帝时人,距今已4000多年了,著有《桐君采 药录》,是中国医药史上卓有成效的中医药学家。

    桐君山建筑甚早,宋景祐元年(10=34),名臣范仲淹以佑司谏礼阁校理知睦州军,上任过桐庐,写有“钟响三山塔,潮平七里滩”的诗句。三山塔为桐君山上桐君塔、船底山上圆通塔和安乐山上安乐塔。桐君塔为县城标志。元丰(1078-1085)年间,始建庙于山顶,祀药祖桐君,名桐君祠。

    4.仲贤泊新安江诗句

    1

    咏富春江诗句

    一、七绝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清.刘 嗣 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过桐庐》明.张以宇

    江边三月草萋萋,绿树苍烟望欲迷。 细雨孤帆春睡起,青山两岸画眉啼。

    《桐溪》 元.钱彦隽

    桐君山下望层城,万顷烟波一叶轻。 绿树朦胧残照落,不知何处棹歌声。

    宋.刘澜 风萧萧,冰瑟瑟,淡烟空蒙冠朝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 鸜鹆飞来添一笔。 《过 桐 庐》宋.姜夔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籍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

    5.描写富春江山水的诗句

    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

    古人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清美。”上游七里泷, 水如染,山如削, 峰紧紧流窄,鸢飞鱼跃,称“富春江小三峡”。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有严子陵钓台、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零星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

    6.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诗句有哪些出名的

    1.一 折 青 山 一 扇屏 ,一 湾 碧 水 一条 琴 . 无 声 诗 与有 声 画 ,须 在 桐庐 江 上 寻 . 清 .刘绾 2.江 边 三 月 草萋 萋 ,绿 树 苍 烟望 欲 迷 . 细 雨 孤帆 春 睡 起 ,青 山两 岸 画 眉 提 . 明.张 以 宇 3.桐 君 山下 望 层 城 ,万 顷烟 波 一 叶 轻 . 绿树 朦 胧 残 照 落 ,不 知 何 处 掉 歌 声. 元 .钱 彦 隽 4.风萧 萧 ,冰 瑟 瑟 ,淡烟 空 蒙 冠 朝 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 飞来添一笔. 宋 .刘 澜 5.一 山 云 水 拥 禅 居,万 里 江 流 饶 屋除 . 宋 .朱 喜 6.横看 山 色 仰 看 云 ,十 幅 风 帆 不 籍 人. 宋 .姜 7.潇 洒 桐庐 群 ,寒 江 缭 一湾 . 朱 楼 隔 绿 柳,白 塔 映 青 山 . 宋.杨 万 里

    8.历 历 山 水 群 ,行行 襟 抱 青 . 两 崖沧 江 ,扁 付 此 宵征 . 元 .赵 孟 9.风烟 俱 净 ,天 山 共色 . 奇 山 异 水 ,天下 独 绝 . 南 朝 .梁吴 均 10.潇 洒 桐 庐群 ,江 山 景 物 研 .元 .俞 轩 11.桐 庐处 处 是 新 诗 ,鱼浦 江 山 天 下 稀 .宋 .陆 游 12.我 爱桐 庐 好 ,桐 江 风俗 醇 .

    7.苏东坡描写君山的诗句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求描写关于君山的古代诗词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的美景。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

    唐五代? 雍陶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寄题君山亭送吕天衢秀才

    宋 蔡肇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

    回澜薄空日,老岸不立土。

    坡陀出巨石,鳌背启窗户。

    我来俯凝碧,万顷过微雨。

    南沙八十里,草林尽可数。

    风声玄冥开,松影翠蛟舞。

    昏昏鱼龙气,暝色失洲渚。

    林间古兰若,梵放杂鸣橹。

    不能挂长帆,破浪极幽睹。

    至今清夜梦,窈窕越修阻。

    喜君自兹来,浩浩见眉宇。

    馆置古城东,淡饭忘羁旅。

    连城虽自珍,历块谁为许。

    束书问东舟,了不挂一语。

    脱身少年场,清座参佛祖。

    冰颜未生髭,老气欲冠古。

    所得岂虚名,自是慰诸吕。

    南天正炎溽,归思亟飞羽。

    江鱼已钓肥,江酒尚酤煮。

    访子昔游地,耿耿月沉浦。

    席龙望东南,浮云渺吴楚。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