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与民族性格

    1.简述中国古典诗词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被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接受和追求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这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本质、思想感情在精神状态上的集中反映。

    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攒下”的精神财富。如何发挥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的作用,是百姓非常关心的大事。中华民族精神是立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培育和滋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与国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华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培育着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它不但可以转变为巨大的物质技术力量,还可使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是深深熔铸在人民心中的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潜移默化,比如“散”,就是把主观意图散在若干细小的事物之中,情节之中;还有“渗”,即把主要目的渗透在若干活动的细节之中;又如“糅”、“恒”、“暗”,可以将主要精神糅进若干过程之中,将工作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把主要要求融化在若干常被人熟视无睹的工作之中。潜移默化能做到润物无声、渗物无痕、耳濡目染、跬步前进、不知不觉、点滴渗漏,集小成为大成。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中华民族堪称最伟大的民族。她的伟大,不仅在于她勤劳勇敢的人民,壮丽秀美的山河,更在于她孕育了对人类文明曾经发生深刻影响并将永远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

    【中华民族】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

    【中华民族】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

    ——1、时间范围:中华民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约2580年以前的原始部落社会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代;

    ——2、疆域范围:历史上中华民族的疆域都一直是不断变化的,一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二是随着新民族的不断融入而至疆域随之扩展。中国现在的领土为960万平方公里,这一约定俗成的说法一直沿用了半个世纪;

    ——3、地理环境:中华民族是一个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构成的国家,分布在西高东低、西靠世界屋脊、东临西太平洋的地理环境之中。

    ——由上可知,中华民族如下的性格特点:

    ——1、包容:

    ——包容的意思就是宽容、容纳。 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多民族杂居的民族。很早就学会了不同民族、种族间的和睦相处。从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境内各民族各自享有自身独特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由此避免了不同文化的冲突。在长期的多民族共处中也产生了许多相互间的文化渗透与交换,彼此间都接受了对方的一些文化价值观念,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念;

    ——2、勤劳:

    ——勤劳是指人们为了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改善自身生活水平而进行持续的劳动、生产活动。由于中华民族身处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之中,因此要获取生活资料就必须以不断持续的劳动、生产活动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延续和发展;

    ——3、睿智: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这个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认为聪明多智慧的人,不要彰显自己的智慧,而要谦虚谨慎,甚至给人以“愚”的形象,就是所谓“大智若愚”了。相对的话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意思是林子里最好长得最高的树,最先被风刮倒,引申意思就是让人不要太彰显自己的能力,以免招来祸患。

    ——4、坚韧:

    ——坚韧,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即面对危险与灾难时精神的坚定、坚强的耐受力、勇气和后劲。只有性情坚韧不屈的民族才有勇气和能力去排除进行道路上的痛苦与劳烦,去创造属于自己精神和物质财富。

    3.关于民族精神的古诗词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 丝绸瓷器远涉重洋, 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

    讴歌我们的历史。 那狼烟里冲杀出, 兵马俑威武的阵容。

    讴歌我们的历史, 那雄伟中耸立着, 万里长城的刚强。 …… 讴歌我们的历史, 千万年古老的土地, 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 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 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 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

    五十四个春秋, 锦绣大地神采飞扬。 五十四个春秋, 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五十四个春秋, 轰隆的铁牛梳理着田野的歌喉, 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 五十四个春秋, 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 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

    五十四个春秋, 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 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 五十四个春秋, “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 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 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 跨越我们的未来,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 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的容光。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汇入历史的长河, 永远在我的胸中激荡。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精彩神奇的土地上, 又一次萌发了腾飞的希望, 历史的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的辉煌!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无 衣 【诗经·国风·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反映战士的友谊。从穿衣到赴敌,愿共患难。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

    4.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

    有以下弘扬名族精神的诗歌

    1、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徐锡麟《出塞》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1、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屈原《国殇》

    1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岳飞《满江红·写怀》

    1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文天祥《扬子江》

    15、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6、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1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陆游《金错刀行》

    18、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9、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 屈原《国殇》

    2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夜泊水村》

    2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于谦《立春日感怀》

    23、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 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2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屈原《国殇》

    2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6、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2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屈原《国殇》

    28、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29、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屈原《国殇》

    3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31、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32、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33、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 罗隐《西施》

    34、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

    35、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36、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

    南朝西洲曲从内容上看,是以男女之间爱情为歌咏对象,清新婉约,带有江南乡镇青年男女生活气息,展现南方人民阴柔的气质;而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木兰淳朴,有着男子一样的气概,正是北方少数民族典型的风范,善骑射,男女观念不如南方那样保守,北朝诗歌并不把目光局限在爱情话题上,而是放得更宽,这是因为北方的环境造就了北朝民歌粗犷豪放的风格,而江南山水造就了江南儿女清新淡雅,温柔婉约的风格;从手法上看.木兰诗多用互文和顶真,气势磅礴,展现北方民族尚武粗犷的民族风格,也反映了北方民族开放的生活习惯和男女观念,比如杨大眼之妻,也会骑射,生活比较自由;而南朝西洲曲,多用隐语双关,婉约清新,并且为我们展现南方独有的江南儿女情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