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考古诗词鉴赏应考策略

    中考古诗词鉴赏,有什么答题技巧吗

    无论中考高考,都有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如下:

    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

    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

    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2、列清单: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技巧

    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

    “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六、答题思路

    1、答法:研究题干

    (1)、方向:

    思想、气氛、形象、结构、手法、

    (2)、层级:

    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

    2、性质判断:

    规范、半开放、开放。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

    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注重意译的重要。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高度重叠。

    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

    特征与功能。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

    “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一首诗的总起。“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颔、颈两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

    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旅夜书怀》 杜甫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

    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

    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

    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蜀相》,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

    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正是因先主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由蜀相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祠长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

    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洒啊。 国难当头,人心动摇,乱世“思”英雄,乱世“思”良相。

    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对时局的牵挂,是那么深切。而由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他痛切地认识到:只有良相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那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良相离开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无作为。

    这正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诉。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

    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 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

    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

    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

    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

    “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一首诗的总起。“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颔、颈两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

    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旅夜书怀》 杜甫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

    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

    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

    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蜀相》,前四句由思人而谒祠,后四句由谒祠而及人。

    第五句写先主,第六句写诸葛,第七句写出师未捷,第八句写泪满襟。正是因先主三顾,而为蜀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由蜀相的出师未捷引出杜甫的泪满襟,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正与前四句相呼应。祠长存而人已逝,怎不令人唏嘘?而此时泪满襟的杜甫,却有千言万语,永远无法对人说出。

    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肃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上疏救房琯时的满腔忠诚;肃宗“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的冷酷决绝;朝廷的危机四伏和自己的报国无门……都化作汩汩的泪,洒啊,洒啊。 国难当头,人心动摇,乱世“思”英雄,乱世“思”良相。

    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对时局的牵挂,是那么深切。而由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他痛切地认识到:只有良相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那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良相离开了明君的信任、支持,毫无作为。

    这正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呼告,正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在武侯祠的哭诉。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

    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 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

    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

    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

    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

    古诗鉴赏四种题型的应试策略

    古诗主观题的鉴赏是完善答题要点,规范表述。

    一、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诗歌中的形象,是作者精选出来的素材,具有典型性、暗示性,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们是诗人情意的载体,是其情感的物化。

    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典型例题)1、分析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有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的作。) (考点阐释):诗中形象倾住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象征义和社会意义。

    回答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这着诗前两句是写画眉鸟的心理活动,通过心理的描写进一步展示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同时根据诗歌后面的注解,可以认为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的飞翔、无拘无束歌唱的特点。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己的形象写照。

    二、语言艺术 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在品味诗歌语言时,应注意有象征意义的词句,挖掘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要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进而再现诗歌的意境。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落在关键词句的含义、语言的风格,特别引起注意的是“诗眼”的考查。

    (典型例题)2、分析此诗颔联的语言技巧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开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考点阐释):分析诗歌的语言,要从词句入手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其言外之意,进而把握整首诗的语言特色。答题要点有(1)从关键词的分析进行解答(2)由关键词推知整首诗的语言风格。

    在这首诗中,抓住颔联的“外”有“有无”即可。 (参考答案):颔联中“外”字,写出了江水邈远流长,似能吞叶天地之势,“有无”则写出了山色在水气的笼罩下的若隐若显得朦胧美。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通俗,但气势宏大。 三、思想内容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而诗人的思想情感,或忧愁伤感,或闲适恬淡,或坚守节操,或忧困忧民,在鉴赏时更应仔细体会。高考中可能涉及到鉴赏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等;还有可能涉及到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情感要求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的评价。

    (典型例题)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西漫漫。

    注:“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是积极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所在,反而嘲笑孔子奔走四方,因此引起孔了一番感慨。 (考点阐释):评价思想内容,要以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入手,把握其特征揭示其精神实质,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

    答题要点应包括:(1)塑造的形象(2)作者的情感(3)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景物(塑造——形象),抒发诗人——情感,也表现了诗人——的情怀”等句式。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中“遥隔楚云端”“归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迷津欲有问”一句诗人借用孔了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

    四、表达技巧 诗歌中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诗人为抒发情感所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四种表达方式,考查的重点是描写、抒情。

    表现方法一般指: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衬托、渲染、象征等。高考中可能考查运用何种表达技巧,还有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典型例题)4、这首诗的抒情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考点阐释):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要点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具体运用(3)运用手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三顾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