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庐陵文化诗词

    1.庐陵文化的诗词、文集有哪些

    庐陵文化的诗词、文集:

    诗词: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

    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文集:

    明朝《永乐大典》总撰、江南第一才子——解缙

    明朝《永乐大典》总撰、江南第一才子——解缙

    明代吉水人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册分省地图集。

    南宋宰相、吉安县人周必大退休回乡后,主持刻印了大型类书《文苑英华》1卷,使宋代以前大量的文史最料得以流传,创中国私人雕版印刷图书之最。

    吉安人物

    篇幅有限,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杰出学者、民族工商业巨子和社会公众人物。

    南宋民族英雄、状元、宰相、杰出诗人、文学家——文天祥

    唐宋八大家之一、庐陵文化的先驱、喜欢以“庐陵欧阳修”自居的大文豪——欧阳修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诚斋体创始人——杨万里

    南宋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

    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先驱之一,“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著名“七君子”之一—王造时

    明代四朝首辅大臣、台阁体诗派创始人——杨士奇

    明朝《永乐大典》总撰、江南第一才子——解缙

    明朝状元、地图学家——罗洪先

    北宋贤相——刘沆

    配享孔庙的理学大师、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

    北宋探花、我国古代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者——曾安止

    明代东林党首领——邹元标

    杰出学者

    原国立中正大学校长——萧蘧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萧庆伦

    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

    中国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组评委——游效曾

    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盛彤笙

    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它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的区域性文化。

    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历史上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更有甚者,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共取进士110人中,状元胡靖(即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江西吉安府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共取进士472人。状元曾蓕、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二甲第一名杨相、第二名宋子环、第三名王训、第四名王直,都是吉安府人,囊括了前七名。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吉安民间有"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等的歌谣和美传。明《永乐大典》中即有"天下多举子,朝中半江西,翰林多吉安"的记载。吉安历史上这种人才辈出的现象蔚为壮观,为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各个领域内留下了值得后人永远可学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挖掘。

    2.历史上关于庐陵的诗词有哪些

    庐陵得交君弟兄,杨子诗中称鲁卿。问云携琴岳麓行,归期去日云秋清。——赵蕃

    《书黄庐陵伯庸诗卷》杨万里

    南望庐陵每慨然——陆游 《寄题太和陈诚之秀才远明楼》

    去年对月庐陵郡——黄庭坚 《八月十四日夜刀坑口对月奉寄王子难子闻适用》

    庐陵政事无全牛——黄庭坚 《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

    庐陵米贵贱——黄庭坚 《次韵周法曹游青原山寺》

    来假庐陵二千石——黄庭坚 《送权郡孙承议归宜春》

    庐陵曾记画锦堂——王冕 《庐陵》等等。

    3.赞美庐陵的诗歌

    庐陵

    诗人:王冕 朝代:元

    庐陵曾记画锦堂,黼黻韩魏开忠良。

    文章足以照千古,富贵岂止荣一乡?寿张新得河东记,中陶乃是安阳裔。

    知几不独见井泉,自是胸中有天地。

    春风入帘春雨收,下堂不受黄河流。

    彩衣诸郎舞新好,奉恩归拜髯参谋。

    衣冠文物能潇洒,不羡老裴居绿野。

    山中自有宰相家,休问桃源种桃者。

    冬日暮旅泊庐陵

    作者:陈陶

    螺亭倚棹哭飘蓬,白浪欺船自向东。

    楚国蕙兰增怅望,番禺筐篚旅虚空。

    江城雪落千家梦,汀渚冰生一夕风。

    弃置侯鲭任羁束,不劳龟瓦问穷通。

    4.庐陵文化诗人有哪些

    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

    它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的区域性文化。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

    庐陵府历史上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更有甚者,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共取进士110人中,状元胡靖(即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江西吉安府人。

    明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共取进士472人。状元曾蓕、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二甲第一名杨相、第二名宋子环、第三名王训、第四名王直,都是吉安府人,囊括了前七名。

    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吉安民间有“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等的歌谣和美传。

    明《永乐大典》中即有“天下多举子,朝中半江西,翰林多吉安”的记载。 吉安历史上这种人才辈出的现象蔚为壮观,为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各个领域内留下了值得后人永远可学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

    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挖掘。

    5.历史上有什么诗词是写的有关吉安的

    吉安以前叫庐陵

    江南西道上的金庐陵,山川不险,气候还好,战乱算少,人流较缓,物产颇丰。金灿灿的稻子,可喂猪,卖猪积下的钱,能供子弟读圣贤书;金灿灿的稻子,又可酿酒,佐以《论语》、《孟子》和《诗经》之类下酒,平添“修、齐、治、平”的气概。因此,这温热而稍板结的红土地便自古出“士”。并且,她的“士”是知名的品牌,仅依“酒杯”这个背景也能获一生动的剪影:其主题是“忠”、“义”,是“雅”,是“隐逸”。

    庐陵先贤的“酒杯”何在?在他们的诗词中。

    开一代诗风的杨万里原先给我的感觉是清新平和,及至读到他几首酒诗,方知他的浪漫神奇热烈丝毫不亚于诗仙李白。不信请读读他的《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领取青天并入来,和月和天都蘸湿。天既爱酒自古传,月不解饮真浪言。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团月!”怎么样,比李白的《月下独酌》气势更大吧?!“要入诗家须有骨,若除酒外更无仙!”(杨万里诗句)。这是庐陵先贤的自觉和自信方有此诗。

    欧阳修官做得大,做得久,他因文章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隐逸”也做得可以,一篇几百字的《醉翁亭记》写尽酒之美丽,醉翁之旷达,亭(隐逸的符号)之陶然。而醉翁的词是多么亲切暖人呀:“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春到几人能烂赏,何况,无情风雨等闲多……”“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纵使青春留得住,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把酒追欢莫负春,春光追去可饶人。昨日红芳今绿树,已暮,残花飞絮两纷纷……”从他的几首《定风波》中摘的几句,可见庐陵先贤多么的“以人为本”,决非酸儒一个。

    胡铨,脖子硬,酒诗也硬:“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它,“硬”中有“狂”,狂里更是一捧热心肠。

    写高擎酒杯的庐陵先贤,必定要写文天祥。那是怎样的一个高度呀,岂是吾辈的笔墨所能形容。他以人间最宝贵的生命做酒杯,以世上最珍贵的碧血为贡酒,纵情一饮,那历史便酡红,便喷香,便亢奋,便耀眼……下酒的小菜是什么?是敌人的颤抖,叛徒的迷离,是“修、齐、治、平”的抱负,是舍生取义的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庐陵稻养育的浩然正气,这是庐陵谷烧化育的浩然正气,这是庐陵文化滋养的浩然正气。天祥喝的酒后人名之堆花——层层堆花,丹心之笑!庐陵文化,一杯醇美的庐陵美酒浇灌的奇葩!

    三千进士冠华夏(中华自开科取士以来,进士十万,庐陵一府约三千,为全国之最),一壶堆花醉江南。

    6.庐陵文化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还是“治于世”的儒家思想。

    经西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孟学说被当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工具。1、庐陵与南唐文化渊源南唐五代,文化凋零,庐陵学人如在严冬里蓄芳待发,默默传递儒家薪火。

    南唐先主李昪力图文治,大兴教化,却发现连首都金陵都找不齐典籍图册。不得不下令向各郡县搜求。

    吉州刺史贾皓发现庐陵县的儒生鲁崇范家里还藏有整整一屋子书,于是向他购买。鲁却谢绝报酬,无偿献出,并发表了一番类似今天答记者问的高论:“坟典,天下公器,世乱藏于家,世治藏于国,其实一也。

    吾非书肆,何酬价为?”(《十国春秋》)南唐先主即授予他“太子洗马”官职。南唐中主李王景以及后主李煜在政治上无甚作为,但他们的文学成就,如诗词《相见欢》、《虞美人》等曾倾倒天下多少才子!而哺育了这父子两代,文学史上“双子星座”的正是庐陵贡献的典籍和师资。

    2、首开私人建书院之风儒家思想“治于世”的功利性吸附一代代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汲汲惶惶,不绝于途。隋朝开始的以儒家经典为本的开科取士,唐时更加完善,中下层乡绅、知识分子甚至平民要取得政治地位,只有读书,应考,金榜题名。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科进士们鱼贯而出,曾十分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就像前些年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因而刺激了各种高考补习班应运而生一样,科举取士刺激了私塾、书院兴起。

    儒家思想是通过对典籍的诠注解读来传播的,而对典籍的解读又离不开私塾、书院的师长。因此讲到儒家文化的传播,不能不涉及书院文化。

    据统计,吉安市先后创建的书院多达269所。唐贞观年间吉州通判刘庆霖寓居吉水醪桥乡固洲村,创“皇寮书院”,这位“退休干部”发挥余热,收徒讲课,该学院为吉安也在有记载的较早创建的私人书院。

    但办成“星级学校”的,还是泰和县罗韬于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创办的“匡山书院”。学问超群的罗先生,或许看到王冠一打打落地,不愿从政,或许矢志继绝学、匡人心,便托辞说有病,不受朝廷拟征聘为“端明殿学士”,在家乡创办私人书院,而且很有教绩,民风日淳,消息传到天子耳里,唐明宗颁教书予以褒奖:“尔还乡后学者云从,馆起匡山之下,民风俗成东鲁之区。”

    还命翰林学士书“匡山书院”并制成匾额赐之。3、白鹭洲书院大儒云集说到吉安市私塾、书院,白鹭洲书院、青原会馆和西原会馆不能不提。

    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九江都昌人江万里,任江西提举兼吉州知州,他见赣江中流的白鹭洲绿树点点,白羽飞飞,真是读圣贤书澄明心境的好地方,于是在洲上构筑精舍,创办书院。初创时,这位后来官至宋朝宰辅的硕儒达官自任山长(相当于今天的校长),后延请吉安永和的大儒欧阳守道出任山长。

    守道主持书院10年,白鹭洲书院成了“国家级重点”学府。宝礻右 四年(1256年)临安开考,吉州生员中进士40名,占该年高考全国录取进士总数的九分之一,其中文天祥以他的文才、志向,或许还因他的大号“宋瑞”被钦点为状元,宋理宗御笔亲题“白鹭洲书院”的匾额以示褒奖。

    于是,白鹭洲书院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浙江余姚人、儒家理学大师王阳明,初贬贵州龙场驿丞,后改任庐陵知县,他在“痴儿子 却公家事”(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泰和当县令时写的诗句)的余暇,继续潜心于他的理学体系的建构,常与安福邹守益、泰和罗钦顺、欧阳德、永新颜钧、吉水罗洪先、永丰聂豹、何心隐等与他学术见解相近相似的读书人,到青原山去大讲“良知之学”。

    这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显著地位的王阳明,借助“青原会馆”,深刻影响了吉安市的文化发展。清代文学家施闰章曾以“圣域”比称“青原会馆”,以与禅宗七祖“祖关”对应。

    “青山青水一幅美景留天地,原才原道两篇奇文冠古今”,《青原山志》不无几分夸张地写着:佛禅、理学在此“寝成中国文化动脉之基”。吉安市区高峰坡原有座“西原会馆”,是唐代“诗圣”杜甫的祖父、唐上元年间贬任吉州司户参军的杜审言创建的“相山诗社”遗址,宋时,吉安的读书人为纪念这位开吉州一代诗风的杜老爷子,建成了“诗人堂”,到明代,改作书院性质的“西原会馆”。

    这里每季有小会,9月有大会,四方诗人、学者上千人在此聚会,讲学游学,以文会友,一时多少文士雅事!4、地方兴教鼎盛庐陵地方历来重视教育的兴盛。经书启人智,智慧创奇迹。

    庐陵全境有序庠与学宫,民间有塾馆、义学与书院。家藏诗书,人多儒雅,序庠相望,弦诵相闻,山间茅屋也闻琅琅书声,人谓“茅屋底下出公卿”。

    唐开元年间,吉州通判刘庆霖在其治所创建了篁寮书院,开吉州书院讲学之先河。山间学士,纷纷仿效,于是,山乡闾巷大办书院,名流学者讲学其中。

    自宋至清,庐陵大兴理学,布衣野老也来参会,所以有“江南理学在吉安”之说。自南宋至明清700年间,庐陵城的白鹭书院成为江南四大书院之冠。

    庐陵历代状元有21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历代进士3000多人。

    “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

    7.有关庐陵文化的作文500字

    吉安,古时又称庐陵。

    庐陵历来重视教育兴盛,人多儒雅,序庠相望。《全宋词》作者1397人,其中江西174人,居全国第二。

    历代状元占全省近三分之一,“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五里三状元”等至今仍传为佳话。庐陵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有时甚至左右文化潮流的前进方向。

    欧阳修、文天祥、解缙、杨万里、胡铨、杨邦义、李时勉、刘球等是庐陵先贤中的杰出代表。文献之邦/庐陵文化村落吉安从秦汉起称庐陵,至唐才称吉州,元以后改为吉安。

    人们称庐陵文化,是因庐陵之名最早,时间也相对较长,从秦汉至唐达800年,而习惯又往往成自然。何况欧阳修、文天祥这些历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在诗文中均以庐陵人自许。

    所谓庐陵文化,主要是指读书人多,文教设施多,建功立德者多,发表著述多,达官闻人多。也就是状元进士多,宰相尚书多,学者专家多,忠臣义士多,文章诗词多,书院学堂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仅人气旺,而且文风盛,特别是忠烈多,并且延续千年不衰,尤以宋明两朝为最。

    庐陵文化内涵可谓博大精深,其精神却是刚正义烈,是古代江西地区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和比重,并为宋元明清四朝文化的中坚。在江西,它与饶州、抚州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国,它与苏州、杭州文化相互媲美。

    庐陵自古称为“文献之邦”,或“文章节义之邦”,确非虚言。先有“地灵”,才有“人杰”。

    庐陵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得力于“母亲河”赣江航道的开通。在古代,河流是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

    自从开通了大庾岭交通线后,赣江成为北方通往岭南惟一的一条航路,不仅是“官道”,也是民运的要道。许许多多的儒士雅客,也在这条河上航行,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到了明初,吉安府督朱政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不管是学宫书院,还是游览纪念场所,都以庐陵先贤的事迹来教育感化后人,学宫书馆里的乡贤祠、名宦祠、进士堂、科第题名碑之类就是起这样的作用。如庐陵历史上著名的“五忠一节”欧阳修、胡铨、杨邦又、周必大、文天祥和杨万里等庐陵知名人士,便是供奉纪念的对象。

    对庐陵籍的杰出人物都会建祠堂纪念。如“六一”(欧阳修)祠、胡忠简(胡铨)祠、周益国公(周必大)祠、文山(文天祥)祠等。

    除此以外,还对历代到庐陵任职者中爱民的州官、县官,也立祠以表纪念。如颜真卿、江万里、王阳明等都建有祠堂祭祀。

    这些文化设施,增加了吉州城崇尚气节和儒雅之风的文化氛围,使庐陵历代状元有16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历代进士3000多人。

    “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描述,至今传为佳话。庐陵文化村落在江西众多古村落群中,更具典型意义的要数“庐陵古村群”。

    现保存较好的文化古村有湴塘村、唐贤坊村、塘边村、卢家洲村、大江村、燕坊村、渼陂古村、钓源村等,每个村落都庐陵文化的一个小缩影,都出过大才子大学士。其中大江村是南宋欧阳氏聚居地,一直文风鼎盛,300多年间,有21人名列进士榜,创造了“父子进士、朝天八龙、鸣阳三凤、兄弟尚书、三世宪台”的人文盛况……链接:渼陂古村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富水河畔,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800 余年,村民都姓梁。

    宋元时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制度。到了明朝中期,为适应时局的发展,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到清朝时期,他们在附近一带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渼陂村的祠堂最宏伟的当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这幢建筑最早建于宋代,后来经过多次重建,至今依然显得古朴雅致,雄伟壮丽。

    祠堂飞檐高挑,是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高大的斗拱依然有着当年的气势。祠堂里,每根柱子上都写着蕴意深远的对联,深浓的文化蕴味从中流露出来。

    渼陂村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67栋,还有红四军的军部,‘二.七’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和曾山的旧居。有一条古街。

    这个村子也是人杰地灵,先后出了三位共和国的将军:梁兴初、梁必业和梁仁芥。1930年元月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由闽西挥师赣西,一路上连克乐安、宁都、于都、永丰等地,势如破竹,使当时的苏区出现了“赣水那边红一角”的大好革命形势。

    2月6日,各路精英齐聚渼陂古村村中心的一栋民房内,村道及门口均派驻哨兵把守。红四军前委代表毛泽东、熊寿祺、宋裕和;赣西特委刘士奇、曾山、刘和谦、许伯年、胡品;六军军委代表黄公略、王如痴、刘士奇(兼六军政委)、姚起华;苏维埃党团代表李文林、省委巡视员江汉波等50多人出席会议。

    渼陂古村联席会议还组织了主席团,毛泽东、刘士奇、曾山被推举为主席团成员,由他们组织和领导了这次为期三天的会议。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根据“中央、通告”60号精神及党委在闽西的经验作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报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