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描写潼关的诗词

    1.描写潼关的诗句

    1.Money is a great traveler in the world.-金钱是世界上伟大的旅行家.

    2.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钱能使鬼推磨.

    3.With money a donkey was obtained a priest.有了钱,驴子也能当牧师.

    4.Where money talks arguments are of no avail.-钱说话的地方,讲理是没有用的.

    5.Money buys everything except brain.除了智慧以外,金钱什么都能买到.

    6.Money isn't everything.金钱并非一切(意为:金钱并非万能的).

    7.Money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要做金钱的主人,莫做金钱的奴隶.

    8.Money does not grow on tree.金钱不长在树上(意为:钱不容易挣).

    9.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

    10.Money is round,and rolls away.金钱圆溜溜

    2.关于潼关的诗句

    潼关吏 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选自《杜少陵集》)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贾 唐 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侯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选自《韩昌黎集》) 过潼关 唐 石介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潜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蝎。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 始知资形势,不如修道德。

    (选自石介著《徂徕集》) 潼关 宋、元 汪元量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渡关来。 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没上望乡台。 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选自汪元量著《水云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选自张养浩著《金元散曲》) 潼关 清 顾炎武 黄河东来日西没,新华作城高突兀。

    关中尚可一丸封,奉诏东征苦仓卒。 紫髯岂在青城山,白骨未收崤渑间。

    至今秦人到关哭,泪随河水无时还。 (选自《顾亭林诗集汇注》) 拜杨伯起墓道 清 王士祯 悠悠关内路,驱马桃林塞。

    归鸟岳祠边,长河远天外。 大鸟下潼亭,落羽今犹在。

    夕日荐苹蘩,愁心逐征旆。 (选自《渔洋山人精华录》) 渡河西望有感 清 王士祯 使者河源复却回,杖藜曾记到云台。

    高秋华岳三峰出,晓日潼关四扇开。 星宿海从天上落,昆仑槎自斗边来。

    何时更访茅龙去,东望沧溟水一杯。 (选自《渔洋山人精华录》) 潼关二首 清 沈用济 (一)重关踞天险,三辅重神京。

    绣岭遥尊岳,黄河曲抱城。 一夫今保障,群盗昔纵横。

    星陨何年事,徒伤父老情。 (二)窥关如在井,立马一峰高。

    竟失山河险,徒夸汗血劳。 沙虫迷白日,陵谷徙洪涛。

    翻使黄巾笑,横行遇汝曹。 (选自《清诗别裁集》) 满庭芳·(和某人而作)潼关 清 曹贞吉 太华垂旒,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

    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

    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

    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选自《清名家词》) 潼关 清 王昶 鹑首星芒照九垓,规模百二自秦开。

    关山苍莽争天险,文武飞腾出将才。 日软旌旗横戍逻,云连城碟抱烽台。

    登高立马休凭吊,看取三峰翠色来。 (选自《清诗选》) 潼关 清 洪亮吉 出险复入险,别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一片日红先射关。 壮哉龙门涛,至此始一折。

    惊流无风舟尚失,大鱼如龙欲迎日。 风陵津北起黑波,重舸径向中流过。

    河声渐远波愈回,却控马首看全河。 君不见,哥舒拒禄山。

    魏武破孟起,门开如云列千骑。 喧声动天箭洒地。

    时平云气亦卷舒。 孱卒立门司启闭。

    关头饭罢客亦闲。 早有太华开心颜。

    (选自洪亮吉著《洪北江全集》) 望潼关 清 峻德 立马风陵望汉关,山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选自《清诗选》) 蝶恋花·登潼关城楼 张鸿绩 浊酒难浇心上事,才说登临,又触新愁起。漠漠寒雪千万里,长河落日天垂地。

    醉后栏干慵更倚,冷月楼头,谁会悲来意。莫听乌乌桥下水,几多未老英雄泪。

    (选自《清诗选》) 潼关 清 朱维鱼 虎视龙兴踞上游,洞开四扇俯神州。 西来翠叠三峰色,东去河兼八水流。

    赤帝偏能降轵道,青骡底事出延秋。 唐陵汉阙俱黄土,独剩秦时月照愁。

    (选自《湖海诗传》) “潼关行”示杨广文 清 魏源 久闻潼关名,今识潼关面。 此去华阳尚数程,天险谁言一当万? 雨止岳岫秋容青,风来关塞河声健。

    坐觉苍茫万古心,犹逐风雪四时变。 客言:十二连环堞,古设禁沟之西北。

    连山堑谷亘西南,锁断飞鸟无形迹。 灞浐惟防东寇来,汴京又杜西师出。

    间道尚闻商县攻,变局纷纷罕沿袭。 守秦不守关,守关不守沟。

    守沟不建堡十二,肘腋腹背差千秋。 我谓客言意深苦,请更为君扩胸腑。

    战车变骑骑变步,山川地利皆殊古。 成皋函谷古金汤,步攻近世谁嵎虎。

    书生史事空撑拄,不若浊醪战尊俎。 华山渐去骊山来,明朝更赋汤泉哀。

    (选自《魏源集》) 长亭怨·由函谷至潼关作 清 江开 问谁把天根攻剖,万古行人,地中盘走。月落听鸡,仰天如线但垂手。

    谷风排触,山自作、边声吼。令尹此为谁?识紫气、从东来否?翘首。

    又潼关四扇,壁立半天雄陡。河声岳色,聚眼底、让谁销受?且搁下,砺带山河,好明日、新丰沽酒。

    笑虎视龙兴,都付阳关烟柳。 (选自江开著《浩然堂诗稿》) 出潼关渡河 清 谭嗣同 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

    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 崤。

    3.有关“潼关”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潼关”的诗句如下:

    1.《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2.《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岑参

    王生今才子,时辈咸所仰。何当见颜色,终日劳梦想。

    驱车到关下,欲往阻河广。满日徒春华,思君罢心赏。

    开门见太华,朝日映高掌。忽觉莲花峰,别来更如长。

    无心顾微禄,有意在独往。不负林中期,终当出尘网。

    3.《东归晚次潼关怀古》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4.《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岑参

    夫子方寸里,秋天澄霁江。关西望第一,郡内政无双。

    狭室下珠箔,连宵倾玉缸。平明犹未醉,斜月隐书窗。

    5.《题潼关普通院门》陈季卿

    度关悲失志,万绪乱心机。下坂马无力,扫门尘满衣。

    计谋多不就,心口自相违。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

    4.潼关的诗句

    1、《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2、《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代: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译文: 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刺史大人莫说迎接路途远,宰相裴度刚破蔡州凯旋回。 3、《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唐代: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译文: 暮春时满眼是异乡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关楼。伯夷曾住过的首阳山,想去瞻仰却没有过河的轻舟。

    于是登上了潼关城头眺望,俯瞰着黄河滔滔奔流。 自从黄河把大山分开,从此此地征战不休,血流成河。

    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大河上经历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见一片凄凉笼罩着空空的河洲。

    4、《潼关吏》 唐代: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5、《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唐代: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译文: 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

    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

    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

    5.关于秦国、楚国、潼关的诗词

    地形盘屈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十里晓鸡关树暗,

    一行寒雁陇云愁。片时无事溪泉好,尽日凝眸岳色秋。

    麈尾角巾应旷望,更嗟芳霭隔秦楼。 温庭筠《过潼关》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秦王扫六合》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6.潼关古诗译文

    译文: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潼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出自:《潼关》是一首谭嗣同14岁时写的诗,该诗是七言绝句。原文: 潼关 近现代: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

    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谭嗣同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区北正南路98号。

    主体原占地21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762平方米,故居南北朝向,全木结构,工艺精美,古朴庄重,系典型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风格。

    7.潼关古诗是写景诗吗

    《潼关》

    年代: 清 作者: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啊,云涛,云涛,四面八方尽是滚滚云涛,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8.谭嗣同写的《潼关》的诗意是什么

    原文: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诗意: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扩张式的、外拓型的心态。这是一种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所急需的新型人才应有的精神状态。

    它昭示了诗人短促而轰轰烈烈的一生,即将就此展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潼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