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李清照有多少诗词

    1.李清照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声声慢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李清照有几首诗词

    李清照词全集(49首)如梦令 如梦令 点绛唇 点绛唇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菩萨蛮 菩萨蛮 诉衷情 好事近 清平乐 忆秦娥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添字采桑子 武陵春 醉花阴 南歌子 怨王孙 鹧鸪天 鹧鸪天 玉楼春 小重山 一剪梅 临江仙 临江仙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渔家傲 渔家傲 [歹带]人娇 行香子 行香子 孤雁儿 满庭芳 满庭芳 凤凰台上忆吹箫 声声慢 庆清朝慢 念奴娇 永遇乐 多丽 长寿乐 减字木兰花 瑞鹧鸪登陆 /gushi/liqingzhao.htm 可以看李清照词全集(49首)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3.李清照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1、《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宋代: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释义: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

    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2、《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宋代: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春已深 一作:春色深)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释义: 透过窗子看见小院内的春天的景色将流逝。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

    倚在绣楼阑干上寂寞无语地轻轻拨弄着瑶琴。 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

    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3、《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释义: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释义: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5、《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释义: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4.李清照十首诗词要按时间顺序来排列,说诗词的名字就行了切记要按时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6] 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据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宋史?赵挺之传》).仅仅过了半年多,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但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