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陶然唐宋诗词鉴赏17

    1.唐诗宋词鉴赏十五首

    1 感遇十二首之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 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 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 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 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2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 【赏析】: 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 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 象新颖。 3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赏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中前四 句是“比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 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 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 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感叹。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结句以反诘作收,深沉有力, 情味无穷。 4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诗 李白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 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 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共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同时也是作者政治失望的一种表现。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 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6 月下独酌 五言古诗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全诗围绕一个“独”字,写一种世无知音的孤寂之情。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 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 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 ,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 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 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 看,却极度凄凉。 7 春思 五言古诗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

    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 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 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 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春景成了征夫思妇刻骨相思的引信, 别具一格,委婉动人。

    8 望岳 五言古诗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沈德潜《唐诗别裁。

    2.古代诗歌鉴赏饮酒其十七答案

    其十七(1)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2)。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3)。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4)。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5)。[注释](1)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

    诗未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2)薰:香气。

    (3)脱然:轻快的样子。萧艾:指杂草。

    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4)行行:走着不停。

    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

    “失故路”指出仕。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5)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译文】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3.唐宋诗词鉴赏

    一、对字、词意的理解,要把握字词本意和蕴含意 如:1995年高考对李清照的《如梦令》鉴赏的AB选项(“浓睡不消残酒”、“应是绿肥红瘦”);1997年对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进行鉴赏的第一题的ABCD选项(“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1998年对贾岛《题李凝幽居》鉴赏第一题的ABCD选项(“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僧敲月下门”、“幽期不负言”);2000年对赵师秀的《约客》鉴赏的BC选项(“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诗词关键字词的理解是否准确与深刻涉及到对整首诗词的鉴赏程度。对字词的理解往往包括两个方面:本意和蕴含意。

    蕴含意一般包括:双关意,古今意,情韵意。比如,“啸”在文言中多为“撮口发出长声或打口哨”的意思,王维《竹里馆》中“弹琴复长啸”的“长啸”就是这个意义,但是我们在阅读岳飞的《满江红》时,却应该明白“仰天长啸”的“啸”是“叹息”的意思而非“打口硝”,再比如现代汉语中“疑”是“怀疑”的意思,但在“疑是地上霜”、“山重水复疑无路”中“疑”却是“好象”的意思,在古汉语中“疑”多讲为“好象”,因此,如果错误的理解了这些词语显然会谬以千里。

    再比如,古诗词中,逢秋多悲寂寥,逢春多含情怨,遇“柳”多与离别有关,遇“丝”多与“相思”有关,有“杜鹃”多悲切,有“鱼、雁”多思乡,碧玉指小家女子,碧血多明忠心……所以,有贺知章的“碧玉(双关:一喻柳树;二拟作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妆成一树高”,有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秦观的“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可怜(古意:可惜)夜半虚前席”,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古意:可爱)”…… 因此,我们在进行诗词阅读时要首先从字词的含义入手,这些往往是一首诗的关键所在。例如杜甫的《江汉》首句是“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其中的“思归客”就是本诗的关键。

    二、对句意的理解,要避免扩大和错位 诗词的鉴赏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上,还要扩展到句子,因此,对诗句句意的准确把握也是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点。而这也是高考试题中有诗歌鉴赏题以来主要的出题方式。

    由于诗歌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学形式,所以在理解诗歌内容时要考虑到诗歌的形式对诗歌内容的影响,尤其是律诗或者其他诗歌形式的对偶句。 从历年的高考题看,避免扩大、避免错位是正确把握句意的基本方法。

    比如:1998年高考对《题李凝幽居》的鉴赏中,第2题的选项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就是由于扩大致误,因为首联只是写李凝居住的环境,并没有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慨。

    再比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一诗中的“壮士”就不能理解成“荆轲”以外的其他人。 三、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和评价,要避免拔高和硬套 避免拔高和硬套,是避免对诗词整体把握出错。

    在对词句已经准确掌握的基础上,一般不会出现妄加引申、贴标签的情况。比如,1996年高考对元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的鉴赏题中就有这样的一个选项,“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就因为随便贴标签出了错。就事论事,合理推论是正确理解诗歌深层含义的一个前提。

    四、表达技巧的辨别和评价,要紧扣语言环境 高考能力考查中,对辨析和评价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有着明确的要求。表达技巧除了一般的各种具体修辞格(尤其是高考中规定必须掌握的几种修辞格)以外,还包括:直抒胸臆和委婉表达,描写、叙事、议论、写景,对比、比较、衬托、烘托,联想、想象……运用什么样的技巧往往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决定,所以当判断中有“都、全”这样一些全称判断时,就应格外留心,这些往往有错位或以偏概全的可能。

    比如,1995年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表达技巧的评价就是因为错位致误: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感伤情绪。另外,我们对各种手法的认识,也要从知识性过渡到能力性。

    比如,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区分联想和想象,明白:联想之物肯定是过去或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东西,而想象之物则是虚拟的。然后才是具体的运用和判断。

    总之,古诗词的鉴赏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运用一定的文言知识,由字而词、由词而句、由句而篇,再加上知人论世的原则,要真正的鉴赏诗词,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境界是完全有可能的。

    4.古代诗歌鉴赏饮酒其十七答案

    其十七(1)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2)。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3)。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4)。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5)。

    [注释]

    (1)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未以“鸟尽废良弓”的典

    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2)薰:香气。(3)脱然:轻快的样子。萧艾:指杂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

    直为此萧艾也。”

    (4)行行:走着不停。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失故路”指出仕。任道:顺应自

    然之道。

    (5)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

    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译文】

    幽兰生长在前庭,

    含香等待沐清风。

    清风轻快习习至,

    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

    顺应自然或可通。

    既然醒悟应归去,

    当心鸟尽弃良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