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观音文化的诗词

    1.“观音”一词从何来

    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体系 主要流传于汉族的广大民间地区,它归属于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体系,不为正统佛教所认可,是印度大乘佛教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对话的结果。

    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就包含在这个体系中,他经过了道教的修改和创造丰富。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汉代以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道教善于改造吸收各种神灵信仰并通过或隐或显的方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之内,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神灵崇拜现象,这也成为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受道教这一特征的影响,当印度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走向中国民间以后,道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之间的对话便首先在神灵领域内展开了。

    由于民间既没有各种经典与教义的规范,又没有各种既定成规与权威的束缚,所以,在中国民间,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道教文化的对话是在更为广阔、更为开放、更为灵活的情况下进行的。 下面我们先根据这两个体系的划分来谈观音的身世,然后再讨论一下游戏中的观音属于哪个体系中的,最后我们还可以看看一看普陀山地形地貌 一、观音的身世的分歧 1。

    正统佛教关于观音的出身 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远古时代的一佛,名叫正法明如来,因见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苦难深重,所以投身人世救苦救难。 根据印度佛教经典的说法,观音投身人世后,为了方便说法和教化,所以随顺世间凡情俗习,历经多次转生,相继作过大居士,大仙人等。

    印度佛教观音身世说教中最著名的是“不旬太子” 和“莲花童子”。 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协助阿弥陀佛演说妙法,接引众生。

    《佛说无量寿经》中说:“彼佛国(指西方极乐世界――笔者注)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世界。……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是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生彼佛国。”

    印度正统佛教虽然认为菩萨均处在十界中四圣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的第二位,但他们并不受佛的控制与摆布,而只是把佛当作导师一样去尊敬,去效法。 在开展救度众生的过程中,菩萨时常会请示佛,佛也常根据需要指示菩萨如何去做。

    但这并不是等级制下管制与命令的关系。何况在智慧上,得道菩萨与佛并无本质区别,差距只是佛已完成了他的救度任务,即“觉”与“行”都已圆满,而菩萨只是“觉”圆满,普度众生的“行”尚未完成。

    特别是观音菩萨更是古佛再世,以菩萨身份救度众生,而且最后还要继承阿弥陀佛,成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作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关于各菩萨之间的关系,正规佛教认为他们之间也无相互制约的关系,菩萨对位处其下的声闻、缘觉二圣也无管制权,诸圣之间只有证果高低的差异,而无神权大小的区别。

    菩萨对各类凡夫众生只有慈悲胸怀下的教化,虽然这种教化有时也会通过比较强硬的手段进行,但这也只是一种方便之策,与神权绝无任何关系。 2。

    民间信仰的观音出身 受道教的影响与启发,中国民间无视印度正统佛教经典的权威说法,另外为观音立了一个身世,最著名的是妙善公主的传说。 这个故事据说最早源于唐代高僧道宣听天神所讲,道宣的弟子义常从道宣处得知,将其记录下来,后又传至河南汝州香山的僧人怀昼。

    蒋颖叔在北宋元符年间(1098-1100)应怀昼之情,将义常的记述“润色为传”。南宋初张守的撰文对这一事迹大加赞颂,从而使其进一步传扬。

    接着,祖绣又在《隆兴编年通论》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于是这一说法便逐渐传播开来。到了元代,管道升在此基础上写成《观世音菩萨传略》,从此妙善修道成观音的故事为民间普遍接受,并不断渲染,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戏剧、散文作品和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民间关于观音的身世还有一种说法,即把观音说成是尹喜所变,而尹喜是*****的弟子,这样一来,观音也便成了*****的再传弟子。 受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影响,中国民间还有将观音视为元始天尊和无生老母之化身的。

    早在北周时期,甄鸾作《笑道论》,对道教大肆抨击,其中说:“臣笑曰:按〈诸天内音八字文〉曰:‘梵形落空,九灵推前。’天真皇人解曰:‘梵形者,元始天尊于隆汉之号也,至赤明年号观音矣。

    ’”这一传说到后世已很少流传。在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中常将观音视为最高神无生老母的化身,特别是在反映民间宗教各种创世神话的宝卷文学中表现的非常清楚 关于观音的权利地位问题,受中国传统神话和道教的影响,印度正统佛教的说法发生了变化。

    在这里,观音被视为天界中的神,也就是把观音所处的境界定位于天界。而天界之主为玉皇大帝,于是,观音便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一员。

    但以印度佛教的十界理论来看,天界还只是“四圣”之下尚未解脱的六种凡夫境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之一,观音作为古佛,应属于四圣中的第一位,作菩萨之后则应属于四圣的第二位。 民间信仰将观音置于天界不符合印度正统佛教的理论,但与中国民间的神灵信仰体系得以适应和吻合。

    最后顺便说一下,观音的性别是很受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观音看起来像女人,其实是男人,但是比较一般的说法是:观音。

    2.观音文化

    经有关学者考察,观音文化在中国兴起的缘由是因为观音菩萨的原型妙善的出现。

    据说,在南北朝北周时期,约在公元600年至640年期间,在冀南(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一带曾建有百里为王的小国---兴林国,妙善则是其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她笃信佛教,拒招驸马,曾先后在南和白雀庵和井陉苍岩山苍岩寺(隋代曾改为兴善寺,宋代后又改为福兴寺)修行;为医父王所患怪病,她曾献出手眼。

    妙善确有其人,并曾献手眼,这是历史事实。但她圆寂后被神化,被尊为观音菩萨。

    从此,原来随佛教从印度进口的慈航大士,即留着小胡子的男观音菩萨的形象为中国妙善汉族仕女形象所代替(莫高窟及各名庵名寺观音造像为证),随即在全国形成观音信仰热。以至观音女菩萨从河北走向全国、全世界,逐渐成为象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东方博爱女神,成为佛教和中国传统道德相结合的化身。

    3.求‘咏凤凰’诗句

    《凤归云》 ——唐·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凤》 ——唐·李峤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凤》 ——唐·李商隐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仪凤》 ——唐·杨嗣复 八方该帝泽,威凤忽来宾。

    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 低昂多异趣,饮啄迥无邻。

    郊薮今翔集,河图意等伦。闻韶知鼓舞,偶圣愿逡巡。

    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 《鸾凤》 ——唐·李商隐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凤》 ——唐·伊梦昌 好是山家凤,歌成非楚鸡。

    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 竹实不得饱,桐孙何足栖。

    岐阳今好去,律吕正凄凄。 《凤凰台》 ——唐·杜甫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以上这些是我找到的专门咏凤凰的诗,还有好多是诗句里面提到凤凰的。

    在下面这个网址里搜索“凤凰”即可看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山枕隐?妆,绿檀金凤凰。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

    4.描写“南山寺”的诗句有哪些

    1、《次韵游南山寺》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紫盖矗天开,更无山并来。

    脚飞云外去,眼到海东囘。

    长啸落林叶,新题淋壁苔。

    兹游亦奇绝,休惜醉徘徊。

    2、《九日偕府城诸贵人游南山寺分韵和杜工部九日》

    年代: 宋 作者: 何梦桂

    饭山吟瘦带围宽,过得秋来一日欢。

    谩道高风怜破帽,还应衰发恋南冠。

    黄花几度今人老,蓝水千年时梦寒。

    日暮归来成醉倒,南山风雨不堪看。

    3、《南山寺》

    年代: 宋 作者: 舒璘

    山谷幽深锁梵宫,千章灌木郁茏葱。

    香浮古篆半檐雾,茶潄清泉两腋风。

    鹤伴老僧归夕照,山留行客驻霜枫。

    前朝阁阁浑秋草,眺望凄然碧岭中。

    4、《人日南山寺约汪宪》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天开三十六宫春,又见阶蓂七叶新。

    雨足翦来齐麦垅,时和看不断游轮。

    记曾英荡为使客,却拥朱轓作主人。

    客主何常均寄耳,系边认取本来身。

    5、《题显孝南山寺》

    年代: 宋 作者: 赵企

    背日西来眼界明,隔溪遥见梵王城。

    旌旗夹道蔽山影,笳鼓入林闻谷声。

    青鸟向人疑有意,白云迎客不无情。

    夕阳临水共归去,明日纷纷尘事生。

    南山寺 [ nán shān sì ] :

    【名词解释】:

    1. 海南省三亚市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40公里南山文化旅游区内的“佛教文化公园”中。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三亚南山寺占地400亩,仿唐风格,建有仁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转轮藏、法堂、观音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清净幽雅。入其境若入真观音菩萨说法之道场。

    2. 莲花为观音菩萨三昧耶形,其种子字为纥哩 ,表诸法自性清净亦如人之肉团心,似八叶莲花,本体原自清净。《崖州志》载:“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三亚鸭仔塘村(南山东南麓)忽自产莲花,叶甚茂,三年乃谢。光绪二十三年,复产,愈甚,至今愈茂”。由此可见南山与佛门之殊胜因缘也。后来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日本获得成功,因此称颂南山为吉祥之地。

    5.关于“莲文化”的诗句,名言,故事,成语,优美语句等,急

    1.诗句:◇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