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苏轼诗词鉴赏

    1.苏轼词赏析全一点的,多一点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束上文,带起下片.前文为我们描绘的精彩画卷不由不使人发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地杰人灵,如画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三国时候正是英雄云涌、奇才辈出的年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英雄人物风云际会,而最令东坡向往的是周瑜,以“遥想”领起五句集中写青年帅才周公瑾,既然是作者的向往,必然要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的素材.史载,建安三年,孙策亲迎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并同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取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这一细节,以美人衬英雄,(西施、范蠡泛舟湖上)接下来从容貌仪态上写周瑜儒将风流姿态,大敌当前,谈笑自若,指挥镇定,强敌瞬间瓦解.“故国神游……华发”:这里边有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同黑暗的政治现实和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大相抵牾,思绪深沉、感慨顿生,仕途蹭蹬、壮怀莫酬,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洒脱情怀于此略见一般.(坡仙)本词极雄丽之至,大起大落,横绝今古.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章法:上阙: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下阙:抖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音韵:入声韵,短促有力.诗歌是韵文,讲究节奏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出现时由原来的七字句换为四字句,使意外、突变更强烈.另如“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诉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这雄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慷慨雄浑,激烈悲壮.。

    2.苏轼的诗歌赏析

    因为不知道你要赏析他的哪首诗,故先给你一篇,权作参考:苏轼《江城子》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

    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

    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

    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

    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

    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3.苏轼的诗加赏析10首

    1、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赏析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

    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

    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

    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2、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词)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愰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与前人相比,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

    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3、浪淘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4、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赏析】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黄州。次年二月,抵达贬所。

    这首诗作于初到黄州时。 牢骚而出以自嘲诙谐,逆境中多能苦中作乐,这是苏轼人格的基本特征。

    诗人说自己平生都在为口忙,没料到这次被贬到黄州,反到如了心愿,有水产山蔬。官属员外安置,但这样的官自古就是为诗人专设的,别人还轮不上。

    你们贬我做散官,让我得着空闲,却还要费你们一些酒袋。这些幽默的说法,虽然实质上仍属于苦中寻乐,但又不能不说反映了诗人勇于面对人生挫折,更能超然自解的乐观态度 5、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赏析】 春天的夜晚,是那么宝贵,因为花卉散放着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

    诗的开始两句就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

    4.苏轼的诗词鉴赏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空锁楼中燕。

    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首词写于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词中即景抒情,情理交融,状燕子楼小园清幽夜景,抒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惆怅之情,言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悟得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之理。作者题记中提及的盼盼,乃唐代张尚书之爱妾,能歌善舞,风情万种。张氏死后,盼盼念旧情不嫁,张尚书为其所建的燕子楼独居了十多年。作者声称自己夜宿燕子楼,梦到盼盼,因作此词。

    上片写夜宿燕子楼的四周景物和梦。首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

    接着景由大入小,由静变动:曲港跳鱼,圆荷泻露。词人以动衬静,使本来就十分寂静的深夜,显得越发安谧了。鱼跳暗点人静,露泻可见夜深。“寂寞无人见”一句,含意颇深:园池中跳鱼泻露之景,夜夜可有,终是无人见的时候多;自己偶来,若是无心,虽眼前,亦不得见。

    以下转从听觉写夜之幽深、梦之惊断:三更鼓响,秋夜深沉;一片叶落,铿然作声。梦被鼓声叶声惊醒,更觉黯然心伤。“紞如”和“铿然”写出了声之清晰,以声点静,更加重加浓了夜之清绝和幽绝。片末三句,写梦断后之茫然心情:词人梦醒后,尽管想重新寻梦,也无处重睹芳华了,把小园行遍,也毫无所见,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词先写夜景,后述惊梦游园,故梦与夜景,相互辉映,似真似幻,惝恍迷离。

    下片直抒感慨,议论风生。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此句带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和感喟。“燕子楼空,佳人何,空锁楼中燕”的喟叹,由人亡楼空悟得万物本体的瞬息生灭,然后以空灵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梦未醒,只因欢怨之情未断。“古今”三句,由古时的盼盼联系到现今的自己,由盼盼的旧欢新怨,联系到自己的旧欢新怨,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结尾二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黄楼为苏轼所改建,是黄河决堤洪水退去后的纪念,也是苏轼守徐州政绩的象征。但词人设想后人见黄楼凭吊自己,亦同今日自己见燕子楼思盼盼一样,抒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无穷感慨,把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

    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千古传诵,深得后人赞赏。此三句之妙,正如郑文焯手批《东坡史府》云,“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

    5.求苏轼的诗歌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

    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

    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

    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

    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

    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6.求关于苏轼的诗词及赏析,有难度

    《前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文章写于元丰五年(1082),其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有三年,政治上抑郁苦闷,生活上比较贫困。作者在这篇赋中以自我排遣来解脱苦闷,全文五节按感情的起伏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突出地写月夜泛舟欣赏奇妙的江山美景和御风“登仙”的超然之乐。

    接着,客人悲凉幽怨的洞箫声,引出对历史人物兴亡的凭吊和现实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原来欢快舒畅的情绪骤然低落。最后,作者阐发了事物的“变”与“不变”的观点,由此丢开愁怀,主客共同在“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中得到解脱,畅饮入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这里,作者旷达的胸怀和纵情山水、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文中所谓“变”与“不变”的观点,不过是老庄哲学的齐生死、等荣辱、同忧乐、无是非的虚无主义思想。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的十六日。

    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泛舟:乘船。泛:飘浮。

    赤壁:这里指湖北省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合破曹操的赤壁是在湖北省的嘉鱼县,两者不是一个地方,作者是借赤壁之名来吊古怀抒。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举酒属客:举起酒杯请客人同饮。

    属:劝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这两句说,朗诵“明月”诗里的“窈窕”一章。这是指《诗经·陈风·月出》篇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窈纠”即“窈窕”。少焉,一会儿。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即“南斗”和“牵牛”,心宿名。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这两句说:听任小船漂流而去,出没在旷远迷茫的江面上。纵:听任。

    一苇:比喻小船象一片芦苇叶狭长而轻。所如:所往。

    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宽广。

    茫然:江面上迷茫一片。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这句说:浩浩荡荡地象腾空驾风而行。

    虚:太虚,天空。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两句说:飘飘然象离开尘世,超然独立;成了仙人,飞升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扣舷:敲着船边。指唱歌时打拍子。

    歌曰:“桂棹兮兰浆,桂棹、兰浆:划船的工具,桂和兰都是形容浆的精美。兮:啊。

    击空明兮泝流光。空明:水月交映的明净的江面。

    击空明指船浆击打明净的江水。流光:江水上浮动着的月光。

    泝:同“溯”,逆流而行。泝流光指船在浮动着月光的江面上逆流而进。

    渺渺兮予怀,我的心啊,想得很远很远!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说:遥望“美人”啊,却在天的那一边!“美人”:古人常用来指内心想慕的贤人、圣主或美好的理想。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倚着歌声吹箫伴奏。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象哀怨,象思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嫋嫋:形容声音宛转悠扬,缭绕不绝。

    不绝如缕,缕:细丝。午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两句说:(悲泣的箫声)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飞舞起来,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不已。幽壑:原意为深谷,这里指深渊。

    嫠妇:寡妇。 苏子愀然,愀然:面容忧愁变色的样子。

    正襟危坐,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缠绕。山川相缪就是山盘水绕。

    苍苍:这里指苍翠之色。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他作中郎将时才二十四岁。

    困于周郎:指曹操与周瑜率领的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地方大战,结果曹操大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荆州:东汉末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当时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一带。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进兵荆州,迫使刘琮(刘表子)投降,接着又在当阳长坂打败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进兵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舳舻:战船。

    舳舻千里是指战船前后相接,连绵不绝。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临江:面对着长江斟酒。

    酾酒原义是滤酒。槊:长矛。

    曹操破荆州后,顺长江而下,踌躇满志,临江饮酒,横执着长矛吟诵他所作的《短歌行》。固一世之雄也,真是一代的英雄啊!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江渚:江边和江中的沙洲。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鱼虾:同鱼虾作伴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举匏樽以相属:举起酒杯互相敬酒。匏:一种葫芦,锯开可以作酒器。

    寄蜉蝣与天地,蜉蝣:夏秋之间生在水边的一种昆虫,只能活几小时。渺沧海之一粟。

    这句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片刻。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两句说:同神仙一起游玩,和明月一起长存。

    挟:带着,这里是伴随的意思。遨:游玩。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两句是说:明知道这是不可能马上实现的,只好把表达这种心情的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

    遗响:指洞箫的余音。 苏。

    7.谁有苏轼的5首诗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8.苏轼诗词鉴赏

    明月、大江是苏轼文学中经常描写的物质意象,它们是作者主观世界的外在显现。

    分别反映着作者婉约的一面和豪放的一面,寄托着作者极具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历史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试图从苏轼的明月、大江诗词中,来了解苏轼一生曲折起伏的思想,从而多角度地认识这位文学巨匠。

    关键词:苏轼;明月;大江;婉约;豪放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生与宰相无缘,始进时魏公误抑之,中岁时荆公力扼之,即论免役,温公亦深厌其言,贤奸虽殊,同怅君门违万里;到处有西湖作伴,通判时杭州得诗名,出守时颖州以政名,重老投荒,惠州更寄情于佛,江山何幸,但经宦辙便千秋。”

    这两副对联,基本概括了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一生遭遇。第一副对联是说苏家一门出了苏洵、苏轼、苏辙三大名家,而苏轼一人就集文学家、政治家、书画鉴赏家、史学家于一身。

    第二副对联中,“魏公”是宰相韩琦,1065年宋英宗准备破格调苏轼入翰林院任知制诰,韩琦要先按常规考试再锻炼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正式任命,这并非恶意,苏轼知道后也说“公可谓爱人以德”,所以说“误抑”。荆公即王安石,苏轼因对王安石新法有不同意见而被王安石所不容,他把苏轼排挤出朝廷任开封推官,后来又迫使他申请外调任杭州通判。

    温公即司马光,他任相后要把新法不分好坏一刀砍,苏轼认为其中“免役法”也有好处,建议“较量厉害,参用所长”。司马光便视苏轼为第二个王安石,从而使他接连远贬杭州、颖州、惠州等地。

    下联指出一种有趣的现象,苏轼所到之杭州、颖州、惠州均有西湖。 苏轼,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他在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举进士,以后进入仕途。曾任密州、徐州、湖州、杭州、定州等处地方官,也曾任知制浩、侍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和龙图阁之类的京官。

    在外放中,苏轼更有机会接近大自然,因此,明月、大江成为苏轼诗词中经常描写的物质意象。一般来说,“明月”反映着作者婉约的一面:亲情、爱情、思乡情;“大江”反映着作者豪放的一面: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来多角度认识这位文学巨匠。 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此时苏轼的父亲已经去世,妻子也去世了,背负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苏轼远离他乡在密州任职,与弟苏辙有六七年没有见面了。对久别亲人的思念,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恰逢异乡的中秋月圆之夜,苏轼满腹惆怅,感慨万千对月抒怀,写下了这首中秋的咏月词。

    词的上片叙述了作者的身世之惑和思想矛盾。开篇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开篇直入,点明是饮酒赏月。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笔势回转,表面描写月色,实际上也暗合着不知道当时朝廷政局如何的疑惑,而并非真问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思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是说作者想回到神仙居住的“琼楼玉宇”中去,又害怕天上太寒冷,自己经受不住。实际上表明了“出世”与“入世”的困惑:想回到朝廷中去,又害怕难以容身;归隐去吧,又与自己报国理想相违背。

    实在是进退两难啊! 词的下片由咏月转为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是写月光照人无眠,照应开头“欢饮达旦”。

    于是作者发出质问“何时长向别时圆?”而作者立即又回转心情,自我安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是啊,哪会有十全十美的呢,只要我们兄弟彼此都能保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这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也是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排解。

    这首词清婉雅丽,飘逸空灵。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词中虽然有“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脱离现实,格调是健康的,再加上词中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这首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苏轼的另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是受到广泛的赞誉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写十年里,夫妻阴阳相隔,就算不特意思量,往日深情仍然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内心深处的愁苦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自己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与妻子相逢,妻子也会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的遭遇相互交融,既写出了死者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

    词的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为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的生活细节来写,凸现出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景,表现了昔日的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境遇的悲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