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诗词比赛
1.文学大奖赛征文信息 / 2015诗歌诗词对联大奖赛征文信息
?
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15年12月20日止。
征稿要求
1.题材不限。以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讴歌新时代为主。提倡以“酥玛拉谷”食品结合滑县经济建设、民俗风情以及改革开放、社会文化生活为题材创作作品。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抒写“酥玛拉谷”食品带给你的独特感受。
2.体裁以旧体诗词(古风、近体诗、词、散曲、赋等均可)为主,兼顾其他文体(现代诗歌、散文、散文诗等);参赛诗词作品须遵循基本的诗词曲格律,严禁抄袭。
3.参赛作品每人不超过5首,赋限1篇(500字以内)(其中必须有一首与“酥玛拉谷”食品相关的作品)。
4.格律诗词稿件需注明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新旧韵不限,但在同一首诗里不能混用。
5.格式要求:稿件请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以及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
6.对于所有入选作品,主办、协办方拥有结集出版、相关宣传等使用权,不再支付稿酬。
7.大赛不向参赛者收取参赛费及评审费,所有参赛作品概不退稿。
奖项设置
1.奖项设置:本次活动将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应征作品进行评选。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凡是获奖作者均颁发证书及奖品。其中:一等奖作者,可获得价值500元的礼品;二等奖作者,可获得价值300元的礼品;三等奖作者,可获得价值200元的礼品;优秀奖作者,可获得价值100元的礼品。
2.凡是参与“酥玛拉谷”杯诗词比赛的滑县籍作者,参与有惊喜,均可获得“酥玛拉谷”食业赠送的一件礼品。
3.颁奖表彰:评选结果将在2016年元旦节之后揭晓。颁奖事宜另行通知。
评选方式
大赛成立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收集参赛作品,评审时隐去作者姓名,以编号取代,以求公平公正。将邀请有关名家担任评委,评委会成员不参赛。
2.2015年雚鸟雀楼杯诗歌大赛获奖名单
新诗获奖名单:一等奖1名韩重涛 鹳雀楼听雪(组诗)二等奖3名林国鹏 鹳雀楼伏笔(外二首)程东斌 登鹳雀楼新篇(组诗)耿永红 一只鹳雀一座楼(外二首)三等奖8名杜文瑜 永远的蒲州(组诗)季士君 蒲之州(组诗)胡云昌 鹳雀楼怀古(三首)翟营文 让一只鹳雀继续狭隘和偏执(外两首)谢燕惠 西厢,我为你歌唱(组诗)祝宝玉 登鹳雀楼(组诗)谭 明 写在西厢边的爱情诗(组诗)刘艳丽 鹳影湖的目光低垂(外一首)优秀奖49名张 帆 登临者——和王之涣贺生达 在永济,阅读柳宗元(二首)徐后先 鹳雀楼,我的一个暗疾(组诗)韩永忠 白日依山尽(外二首)马亭华 风物永济(组诗)陶少亮 我是一只鹳雀, 在命名一座楼甘典江 高楼起晋腔(组诗)张宇轩 西厢记(组诗)李洪振 草意蒲津渡王维霞 永济书(外二首)铁万钢 欲穷千里目陈敬松 鹳雀楼高耀庭 普救寺(外二首)蒋华刚 我决定,把这个春天分一半给你(外二首)祝成明 再登鹳雀楼(组诗)周 斓 周越 登鹳雀楼,怀念王之涣(外一首)徐 源 登鹳雀楼,临风而作(外一首)龙小龙 春风渡(外二首)王信国 永济回声(组诗)杨献平 登鹳雀楼(外一首)赵焕明 物是人非(组诗)许文舟 登鹳雀楼(外二首)缪立士 登鹳雀楼臧全秀 永济,一次次深度的花( 外两首)吴献花 梨园深深深几许(外两首)查炜炜 在鹳雀楼眺望黄河(外二首)许民祥 鹳雀楼诗笺(外两首)云丁鼎 在河上想起了王之涣(外二首)潘正伟 登鹳雀楼(两首)庞小伟 登鹳雀楼二题王兴伟 以传说的形式回来(外一)冯艳华 仰望鹳雀楼(外二首)梁永周 普救寺(外二首)荆伟峰 一瓣梨花留在了蒲州(外一首)周海鹏 关于鹳雀楼的抒情诗张 楠 普救寺(外二首)杨 康 再登鹳雀楼(组诗)姜 华 夜读西厢(组诗)张金仿 鹳雀楼曲支 禄 喊声永济(三首)孙立本 圣境(组诗)孙振东 山河故土(组诗)张 琳 乙未年重登鹳雀楼(外二首)陆 承 鹳雀楼:登高而吟(组诗)赵业胜 路过普救寺李小平 永济短歌(组诗)陈德根 鹳雀楼抒怀龚 纯 和王之涣诗: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外一首)曹立光 鹳雀楼在上(组诗)。
3.县二中2016古诗文比赛
登临无限趣,恨不与君同.——《登楼忆友》年代:唐作者:子兰蟹螯樽俎新丰美,剪烛连宵忆故人.——《冬日忆友》年代:宋作者:金朋说同人久别离,消息不曾知.心似长堤柳,千丝又万丝.——《忆友》年代:宋作者:释文珦萧萧檐角雨,冉冉雨中舟.年老难於别,春寒重却愁.风窗乱书叶,尘壁暗灯篝.夜半无来雁,披衣对小楼.——《忆友》年代:宋作者:叶茵阊阖风高白露秋,芦花如雪动边愁.故人迢递天南北,明月娟娟独倚楼.——《秋日忆友》年代:宋作者:张同甫日晏论文雪满林,春寒还似岁残深.遥知郭里无人见,独对高原生远心.——《春雪稍积林树扶疏可爱因忆城中诸友》年代:明作者:施渐故人一别一年余,转眼光阴暑渐除.——《忆友丁大舍(国初勋爵之子未袭爵者皆称大舍》年代:明作者:朱有炖。
4.2017版中学生古诗文大赛什么时候出版
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带动,沪上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高涨。2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举行了高中组团体决赛。最终,上海中学获得团体金奖,上外附中和七宝中学获得团体银奖,团体铜奖则被上海市实验学校、复旦附中和松江二中获得。
“粉色封面、便携皮套、小开本、轻型纸……某微信公众号日前推出的青春版《红楼梦》号称是‘《红楼梦》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却在出版圈和读者中引起轩然大波,豆瓣网友甚至对该书发出‘一星’集体差评……请谈谈你们对此事的看法。”
2月26日的赛题不仅贴近现实生活,甚至还将苏轼与“霸道总裁”等网络词语相连,引得学生一片欢笑。据悉,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自200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5届,总计参加初赛人数超过200万名中学生,覆盖全市所有中学。据介绍,过去学生们对诗歌更多强调的是记忆和背诵,2010年后,大家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诉求不断增多,也更注重经典典籍的欣赏和传统文化的推广,这也是这一赛事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5.永济中条山怎么亮了
永济,古称蒲坂,隶属于运城地区,位于山西省东南端。
永济地处黄河中游,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炎黄子孙最早繁衍生息之地。早在六、七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后为尧、舜建都之地。
《史记?五帝本记》: “舜耕历山﹙历山即河东中条山﹚,历山之人皆让衅,鱼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据《蒲洲府志》记载“汉置蒲坂县”。
隋后,蒲坂并入河东县,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改为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始为永济县。 永济,傍山依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豪杰辈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文会萃。
许多古代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都生长在这里,如柳宗元、张巡、王维、卢伦、吕温等。他们为后代留下许多不朽的著作和壮丽的诗篇,为蒲坂增添了异彩。
家喻户晓《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地就在永济城外的普救寺,距离普救寺不远的蒲州旧城外就是鹳雀楼,当年唐代的著名诗人王之涣风尘仆仆来到蒲坂,登上鹳雀楼,俯视汹涌奔腾的黄河,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触景生情,感慨万分,写下《登鹳雀楼》这一千古绝句。 刚到永济城时恰好黄昏,但见乌云上下翻腾如泰山压顶一般滚而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状,似顷刻间就有大雨如注随后而来,奇怪的是大街上的人却沉着安定,悠闲自在,丝毫未见大雨前的紧张气氛。
再仔细看那片乌云好像在原地没有动,伫立良久观之,时隐时现的乌云原来是山峰,恰似水墨宣染的国画破墨一样,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中条山。 永济城区坐落在中条山脚下,而中条山主峰海拔在1800米左右,且山势险峻,岩壁如削。
在黄昏或空气飘有大量浮尘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折射现象,宛如一场海市蜃楼,误以为乌云压顶山雨欲来之状。难怪北宋文学家王禹苒在《中条山》这首诗里是这样描写道: “ 崛起巨流边, 奔腾欲上天。
远临沧海尽, 高与太行连。 大块横为脊, 他山立似拳。
土膏经舜来, 石险任秦鞭。 洞黑狂吹雨, 峰青冷罩烟。
城外的鹳雀楼是由北周的军事设施演变为风景名胜,再加上这里生态良好又是鸟类栖息之地,更是风流雅士趋之若骛之所。从岑参的《宿蒲津关东店忆杜陵别业》诗中也可证明当时的繁华; “关门锁归客,一夜梦还家。
月落河上晓,谣闻秦树鸦”。 于是在盛唐的某一天,王之涣与好友数人一起在蒲津关渡口附近鹳雀楼里饮酒听歌,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听着美姬莺喉低婉的歌唱,不禁诗兴大发,看着窗外炎炎的烈日和远处的中条山,便随口吟出;“白日依山尽”,然后又俯下身窗外,看见波涛滚滚黄河上千帆竟过,百柯争流场面,便脱口而出第二句“黄河入海流”。
有此两佳句还需将诗的文眼和主题点出,便缓步登楼一边迈台阶一边思索,当来到楼的最高处,往外一看景色绝佳,令人心邝神怡,立刻豁然开朗看的更远。于是便随口说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绝句。
唐代河东诗人畅当也作过《登鹳雀楼》诗,他是这样描写的;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这首诗与王之涣的诗形式和内容相当,但不如王之涣的诗高古直白流畅略逊一筹。畅当这首诗与王之焕登鹳雀楼的诗中都有“山”。
诗中所指的“山”就是中条山。 韩愈的《条山苍》诗曰: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纭纭去,松柏在山岗。” 显然“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是诗境中的山,当然也是眼前可以看到的的中条山。
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诗的意境更悠远,更耐人寻味。这也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我曾在夏日的傍晚到姑苏城外寒山寺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坐在河边,看着运河上往来繁忙的驳船,船舱里闪着幽暗的灯光,甲板上的女人蹲在炉火旁做一家人的晚饭,那种镌刻在郊外,雕刻在人心,古意盎然的诗句现在不断被喧嚣的城市吞没,已经变得漫漶不清了。 文人的诗句,尤其是唐人的诗句,总是有一种巨大号召力,不到诗歌中描写的地方去一趟,就算你没有读过这首诗,没有读过诗,那就是没有文化,没文化,在今天,就是一种文雅的贬义词,就是愚昧无知的潜台词。
这次到永济县,走风陵渡,过潼关,然后登上西岳华山,才理解:“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杰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王之涣当年也一定是:过秦汉之故乡,观嵩山华岳之高,凝天地之灵气,集古人之陈迹。
6.谁能告诉我永济市那段中条山有什么历史故事
永济,古称蒲坂,隶属于运城地区,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永济地处黄河中游,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炎黄子孙最早繁衍生息之地。早在六、七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后为尧、舜建都之地。《史记?五帝本记》:
“舜耕历山﹙历山即河东中条山﹚,历山之人皆让衅,鱼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据《蒲洲府志》记载“汉置蒲坂县”。隋后,蒲坂并入河东县,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改为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始为永济县。
永济,傍山依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豪杰辈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文会萃。许多古代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都生长在这里,如柳宗元、张巡、王维、卢伦、吕温等。他们为后代留下许多不朽的著作和壮丽的诗篇,为蒲坂增添了异彩。
家喻户晓《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地就在永济城外的普救寺,距离普救寺不远的蒲州旧城外就是鹳雀楼,当年唐代的著名诗人王之涣风尘仆仆来到蒲坂,登上鹳雀楼,俯视汹涌奔腾的黄河,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触景生情,感慨万分,写下《登鹳雀楼》这一千古绝句。
刚到永济城时恰好黄昏,但见乌云上下翻腾如泰山压顶一般滚而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状,似顷刻间就有大雨如注随后而来,奇怪的是大街上的人却沉着安定,悠闲自在,丝毫未见大雨前的紧张气氛。再仔细看那片乌云好像在原地没有动,伫立良久观之,时隐时现的乌云原来是山峰,恰似水墨宣染的国画破墨一样,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中条山。
永济城区坐落在中条山脚下,而中条山主峰海拔在1800米左右,且山势险峻,岩壁如削。在黄昏或空气飘有大量浮尘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折射现象,宛如一场海市蜃楼,误以为乌云压顶山雨欲来之状。难怪北宋文学家王禹苒在《中条山》这首诗里是这样描写道:
“ 崛起巨流边, 奔腾欲上天。
远临沧海尽, 高与太行连。
大块横为脊, 他山立似拳。
土膏经舜来, 石险任秦鞭。
洞黑狂吹雨, 峰青冷罩烟。
城外的鹳雀楼是由北周的军事设施演变为风景名胜,再加上这里生态良好又是鸟类栖息之地,更是风流雅士趋之若骛之所。从岑参的《宿蒲津关东店忆杜陵别业》诗中也可证明当时的繁华;
“关门锁归客,一夜梦还家。月落河上晓,谣闻秦树鸦”。
于是在盛唐的某一天,王之涣与好友数人一起在蒲津关渡口附近鹳雀楼里饮酒听歌,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听着美姬莺喉低婉的歌唱,不禁诗兴大发,看着窗外炎炎的烈日和远处的中条山,便随口吟出;“白日依山尽”,然后又俯下身窗外,看见波涛滚滚黄河上千帆竟过,百柯争流场面,便脱口而出第二句“黄河入海流”。有此两佳句还需将诗的文眼和主题点出,便缓步登楼一边迈台阶一边思索,当来到楼的最高处,往外一看景色绝佳,令人心邝神怡,立刻豁然开朗看的更远。于是便随口说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绝句。
唐代河东诗人畅当也作过《登鹳雀楼》诗,他是这样描写的;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这首诗与王之涣的诗形式和内容相当,但不如王之涣的诗高古直白流畅略逊一筹。畅当这首诗与王之焕登鹳雀楼的诗中都有“山”。诗中所指的“山”就是中条山。
韩愈的《条山苍》诗曰: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纭纭去,松柏在山岗。”
显然“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是诗境中的山,当然也是眼前可以看到的的中条山。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诗的意境更悠远,更耐人寻味。这也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我曾在夏日的傍晚到姑苏城外寒山寺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坐在河边,看着运河上往来繁忙的驳船,船舱里闪着幽暗的灯光,甲板上的女人蹲在炉火旁做一家人的晚饭,那种镌刻在郊外,雕刻在人心,古意盎然的诗句现在不断被喧嚣的城市吞没,已经变得漫漶不清了。
文人的诗句,尤其是唐人的诗句,总是有一种巨大号召力,不到诗歌中描写的地方去一趟,就算你没有读过这首诗,没有读过诗,那就是没有文化,没文化,在今天,就是一种文雅的贬义词,就是愚昧无知的潜台词。
这次到永济县,走风陵渡,过潼关,然后登上西岳华山,才理解:“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杰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王之涣当年也一定是:过秦汉之故乡,观嵩山华岳之高,凝天地之灵气,集古人之陈迹。
7.古诗文比赛一般考什么
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暨浦东新区第二届古诗文阅读比赛 通知 各中学教导处转语文组: 现将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主办、《当代学生》杂志承办的“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以及由浦东新区教研室主办的“浦东新区第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比赛”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关于“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一)形式:个人书面阅读比赛、团体现场决赛 (二)对象:初一至高三学生 (三)分组:A组——初一、初二年级;B组——初三年级; C组——高一、高二年级;D组——高三年级 (四)程序: 1.个人赛: (1)初赛——2006年9月—10月,各校自行举行,按在校人数的2%的比例选拔进入复赛。
(2)复赛——2006年10月21日举行,为方便学生就近参加竞赛,我区分设清流中学、泾南中学、育民中学、五三中学四个考点。试题由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
各区组织评委按复赛人数10%的比例选拔进入全市决赛。 (3)决赛——2006年11月18日举行,全市统一进行。
2.团体赛 (1)初评:分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三个组别,以各学校个人赛成绩为统计数(一等奖积7分,二等奖积5分,三等奖积3分,优胜奖积1分)计出各校积分,各组前六名参加现场决赛,7—12名直接获团体优胜奖。 (2)决赛:2006年12月举行。
各组别前六名现场决赛,决出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内容: 1.初赛: 以《当代学生2006年古诗文增刊》上刊登的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各组的决赛题为参考试卷,各校在测试选拔后按在校人数2%的比例选出参加复赛的学生,于10月10日前将名单用电子邮件发送至浦东新区教研室语文组(pdywjys@126.com)。
2.复赛和决赛 (1)个人赛 命题范围: ①A组:《当代学生(古诗文增刊)》70%,课内20%,其他10%。 ②B组:《当代学生(古诗文增刊)》60%,课内20%,其他20%。
③C组:《当代学生(古诗文增刊)》50%,课内20%,其他30%。 ④D组:《当代学生(古诗文增刊)》40%,课内20%,其他40%。
题型: ①填空②选择③解释④翻译⑤鉴赏⑥诗词创作(附加题)。 (2)团体决赛: 团体决赛的内容和形式届时将另行通知。
(六)奖项设置及颁奖: 1.个人赛 一等奖25名左右(每组5名左右);二等奖50名—75名(每组10—15名);三等奖100名—125名(每组25名—30名);优胜奖250名左右(每组50名)。 2.团体赛 一等奖3名(每组1名);二等奖6名(每组2名);三等奖9名(每组3名);优胜奖19名(每组6名);另设指导教师奖、组织奖若干名。
3.2006年12月颁奖。 二、关于“浦东新区第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比赛” (一)本届比赛与“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的初赛和复赛(个人赛)同步进行,其形式、对象、分组、程序、内容(命题范围和题型)均与“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的规定相同,请仔细参看本通知第一部分(一)~(五)项。
本届比赛不设置团体赛。 (二)本届比赛”的参赛对象和名额,即各校参加“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的对象和名额。
为及时制作参赛证,请各校务必于10月10日前按分配名额(学生数的2%,其中A组中的初一和初二、C组中的高一和高二,名额可以相互调剂),将参赛名单发至(pdywjys@126.com)电子邮箱。 (三)评奖和奖项设置: 本届比赛将于复赛当天由“浦东新区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比赛”评委会组织评委对所有参赛试卷进行评阅,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评出一、二、三等奖。
其中一等奖占参赛人数的3%、二等奖占参赛人数的5%,三等奖占参赛人数的8%。 本届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将自然获得参加上海市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决赛资格;参加市大赛的其余名额,将从本届区赛的二、三等奖获得者中遴选产生(获奖者所在学校可以根据全校选手的实际情况,对本校参加市决赛名单进行协商调整;未获二、三等奖的学校,原则上不得选派参加市决赛的人选)。
(四)领取参赛证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严格竞赛纪律:竞赛选手一律凭参赛证和本人学生证入场。迟到20分钟者不许入场,开赛1小时内不得交卷离开赛场。
禁止替考、夹带、抄袭、接听手机等作弊行为,一旦发现即取消比赛和评奖资格,并通报作弊者所在学校。 浦东新区教研室 2006.9.20 采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