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社会效益
1.《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是现象,我们需要分析其内在的原因。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不是一炮走红,而是有一个积淀的过程。其第一季是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后,反应虽好,但不够热烈;第二季则放到了央视第一频道的黄金时间播出,舞台设计更为精美,比赛过程更加激烈,形式更加活泼,飞花令、百人团等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一改文化类节目的刻板面目。
实际上,央视此前的系列“大会”类节目也为它积攒了人气,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都是可圈可点的,播出时也刮起了阵阵旋风,成为荧屏的热搜节目,只不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文化角度思考,这种对古典文化的回归是时代的需求,是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实力的需要。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对世界文化的学习达到了一个高点,但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属性渐渐在模糊,我们需要重塑我们的文化自信。 从综艺节目的创新和本国化上,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过去的一些真人类综艺节目,很多是简单照搬或复制外国的形式,我们的真人秀节目应该有新的突破,我们要打造符合中国观众的本土真人秀节目。 像此前的《中国达人秀》《生存大挑战·重走长征路》等,就因有鲜活的中国元素,而受到追捧,《中国诗词大会》更是如此。
2.举办《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这个节目的最大的益处是基础教育系统,因为大部分诗词内容都出自中小学的教材,为中小学推进古典诗词教育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点,《中国诗词大会》不是为了展示会背诗有多厉害,并且最在乎的不是那个结果。
所以,它不只是诗词的竞技节目,而是很温暖的诗词人的聚会。 第三点,在《中国诗词大会》不只有死的印在书本上的知识,还看到了活泛的、存在于每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身上的气质。
“百人团”里大家经常分享自己的故事。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诗词的意义在我心里升华了,它让人们有了成为更美好的人的力量! 第四点,《中国诗词大会》空前好。
它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正如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第五点,《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契机。 扩展资料: 从《百家讲坛》到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被誉为“综艺清流”,而猎奇热潮一阵阵随风而逝,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书写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在B站看“诗词大会”节目视频的网友,也有人被吐槽“文盲”。刘百生老师说,生活中“没文化”的例子不时跳出来刺眼。
艾青去世时,两家报纸都在标题里将“大堰河”当成了一条河;而前几年,春天,某地的梨花开了,报纸用的标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此梨花却非彼梨花。 现象级综艺背后的社会成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文字的膜拜心理,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
这也可以理解为何现在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诗,可惜最终难以塑造其“诗和远方”,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变古诗词整体教育氛围——未来能减少孩子“苦恼”背书,而是因为懂得才热爱,因为理解才淡然,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中国诗词大会》-百度百科。
3.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有何评价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将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由中央电视台、教育部、国家语委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目前已经成功播出了两季,并创造了非常好的收视效果和社会反响。对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也很有帮助。
4.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原本是“妇孺皆知”的诗词名篇名句,《中国诗词大会》经过筛选的百人团也会有大量答错者。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古诗文教育提升空间很大。
承续优秀传统文化要滋养更要底气。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个“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的社会,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是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生于物质不再匮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之后的必然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