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解缙草书唐宋诗词

    1.关于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的背景介绍

    《杜甫壮游诗卷》是明初宋克(1327~1387年)杂体草书的代表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中叶书家商辂在卷后作了形象的评论,称其“鞭驾钟王,驱挺颜柳,莹净若洗,劲力若削,春蚓萦前,秋蛇绾后。远视之,势欲飞动,即其近,忽不知运笔之有神,而妙不可测也。”

    商辂此论,虽未直接对此卷作具体评识,却指出其“莹净”、“劲力”、“势欲飞动”的特征。在此卷中,可以看到其点画劲健光洁、气势连绵,既有狂草之豪放,又在豪放中增加许多“节奏点”——以章草之波磔增加作品高古生辣的意味,增强了草书的表现力。

    这种创作方法在宋克为友人徐彦明作草书《唐宋诗卷》中已见端倪,《杜甫壮游诗卷》在《唐宋诗卷》的基础上增加了怀素的连绵体势和康里子山的奇崛刚毅,强化了字形之变化,使转更为迅疾,点画更为利落。用笔上把章草笔法更为自然地糅进狂草中,在“纵势”中的草法间入“横势”的隶法而了无痕迹,更显雄浑之气。

    翁方纲称其小楷“承元人之隽逸,变宋人之雄奇”,其草书亦显此特征。于右任跋此卷称“合章今狂而一之,”又云:“以仲温之天才,决非《月仪》、《豹奴》等帖所能拘束,而欲创为大草,则不得不求材于今狂,此《壮游诗》写法这所由来也。

    故此种草,谓之为古今草书中之混合体则可,如谓为章草,则误矣!”于氏所谓“古今草书中之混合体”,表明此卷在草书创作上的大胆尝试,以今草、狂草与章草相融,跳出元人草书樊篱,成为元末明初草书创新之集大成之作。解缙评宋克草书如“鹏搏九万,须仗扶摇”,从此卷确可见此气度。

    历史上,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结合新兴的楷法而形成的草书,它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加强了笔画间的呼应,如张怀瓘所描述:“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并把带有隶意的章草的挑势捺笔完全去掉,这是草书在形体和用笔方面的一大变革,在这种变革中,王廙、王洽、王羲之、王献之等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如虞世南所云:“王廙、王洽、逸少、子敬剖析前古,无所不工,八体六文,必揆其理,俯拾众美,会兹简易,制成今体,乃穷旨奥。”在今草基础上形成的狂草以唐人张旭、怀素最著,其特点是笔势勾连回绕,大小参差,变化丰富,连绵不断。

    宋克草书师法二王、王廙,并得力于旭、素之狂草,加之他在章草上的非凡功力,熔于一炉,形成了有创造性的杂体,表现出章、今、狂三草之特征。 书家在创作中,有意将各种书体进行糅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杂体”。

    “杂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字与字之“杂”,一是行与行或者段与段之“杂”。宋克的“杂体”,两种情况都有,如其《定武兰亭八跋》多为后者,但在宋克的书法中,更多的是草书中字与字之“杂”,其草书“杂体”是对章草、今草和狂草的笔法加以融合形成的书体。

    王世贞曾批评这种创造“波险太过,筋矩溢出,遂成佻卞”,此论或正指出宋克形成的灵动中表现“隶意”、险劲中突出“揖让”的草书特征,责之为“佻卞”,实乃不能认识此体所处之时代特征,宋克草书中的取妍尚姿,乃元以来的时代使然。他在杂体草书中强化波磔,与元代以来的赵孟頫书风拉开距离,这正体现了其在草书上借古开今的戛戛独造。

    在宋克的草书创作中,“杂体”意识体现在许多作品中。如《停云馆法帖》卷十所录宋克书《钟繇王羲之二小传》风格介于《唐宋诗卷》和《杜甫壮游诗卷》之间,在《唐宋诗卷》的今草中糅合了更多的章草笔法,显清峻之气,既有今草连绵不断的运笔,也时见章草的波挑笔意,但明显不如《杜甫壮游诗卷》磅礴的气势。

    宋克草书《公讌诗》、《七言绝句》、《进学解卷》等,也以瘦劲的笔势对草书进行融合,表现出豪迈淳雅的风格,但都不如《杜甫壮游诗卷》的杂体创作风格那么强烈和鲜明。 宋克的“杂体”对明初中期书家多有影响,但都未能有所超越。

    此后的书家创作中也常常有“杂体”意识,并多与篆书有关。如赵宧光在篆书中夹入行书,傅山在行草中杂入篆书,八大在楷书中杂入篆书,郑板桥则更是楷行篆隶相杂等,这些“杂体”的创作与宋克明显不同,更多的是碑学兴起后对古意的探寻 不知道你对这个答案满不满意,宋克是杂体书法家,下面的话也可以用: 《杜甫壮游诗卷》是宋克草书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此卷在《唐宋诗卷》基础上增加了张旭、怀素狂草的连绵体势,并将章草笔法自然融入其中,在迅疾凌厉的纵势中增加了波磔峻发的横向笔势,尽脱前作局促秀嫩之弊。

    加之此卷系用狼毫新笔所书,更显骨力劲健而锋芒煞人,一股狂放生辣的豪迈雄强之气扑面而来,足当解缙“鹏搏九万,须仗扶摇”之誉。明代商辂盛赞此卷“鞭驾钟、王,驱挺颜、柳,莹净若洗,劲力若削,春蚓萦前,秋蛇绾后。

    远视之,势欲飞动;即其近,忽不知运笔之有神,而妙不可测也。”于右任则认为:“以仲温之天才,决非《月仪》、《豹奴》等帖所能拘束,而欲创为大草,则不得不求材于今狂,此《壮游诗》写法之所由来也。”

    是为知言。通观历代草书发展史,此作师古而不泥,创造性地将今草、章草及狂草书体融会贯通,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草书。

    2.草字的唐诗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草色烟光残照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宋克、宋璲、解缙的书法艺术各有什么特色

    明代初期的书法以宋克等为代表,其书法接承延续了赵孟頫的风格,对明初的影响甚大,但是没有多少创新。

    宋克( 1327-1387年),字仲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擅长楷、草书,尤以章草名重一时。

    他的楷书师法钟繇,遒劲雅丽;行草学王羲之,行云流水;章草则攻皇象的《急就篇》,笔走龙蛇。 代表作品有小楷《行路难》、草书《急就章》和《韩愈进学解》等。

    他的章草用笔劲秀流畅,章法严谨,变古章草的扁方字形为长方体势,变圆厚古拙的用笔为挺拔瘦劲的笔划,风格独特。宋璲( 1344-1380年),字仲珩,是明初文人宋濂的次子,洪武年间曾官拜中书舍人。

    他精于篆、隶、真、草各体,尤其擅长小篆,被誉为明朝第一。他的书法既承家学,又兼康里子山笔意。

    小楷端谨婉丽,风姿娴美;行草结体修长,笔划痩劲,代表作有行草书《敬覆帖》。解缙( 1369-1415年),字大绅,号春雨,江西吉安吉水县人,是明朝初年的大才子,他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为人正直,后因政治陷害而被诛。他擅长书法,曾学书于元末明初的书家周伯琦,小措精绝,行草皆佳,行笔之精妙,往往出人意表。

    他喜欢书狂草,他的狂草对明朝后期狂草的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