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词意思
1.古诗词中地点的典故或含义诗词中常常有一些地名、景物名,如望春
常见意象解析登楼、凭栏;多为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化碧;喻指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受冤屈辞第;比喻为国忘家烂柯;比喻离家年久饮酒;多传达豪情;苦闷和郁郁不得志之情杜鹃啼血;喻指怜苦之事.杨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相思之情落花;多传达青春逝去,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悉松;梅;菊;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月;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衰愁斜阳;(残阳;落晖;;;)多传达衰败;凄苦.苍凉等情思具体的很多,你可去查,高考报上有很多.平时,你们的老师也可给你们多说一些,学校应该有这些资料的.。
2.诗词歌赋的意思
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学的概称。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
古代诗歌包括1.古体诗【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2.近体诗【绝句、律诗】对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现代诗歌包括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歌就是合乐的诗。
词与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即词牌,词一般都分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以上的,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大多是长短句,字声配合更严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赋不能歌唱,只能朗诵。
3.名诗诗词鉴赏
【乐府诗题 ·关山月】 汉代乐府琴歌,“鼓乐横吹曲”之一。
当时戍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唱奏此曲。现行歌词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填写,揭示了古代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带来的痛苦,借以抒发作者对唐代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感慨。
最早在《关山月》曲谱刊于《魏氏乐谱》。1931年刊行的《梅庵琴谱》中有《关山月》一曲,无歌词,旋律也不同于《魏氏乐谱》,但调式,气韵相近。
50年代初,夏一峰、杨荫浏等将李白的歌词重新填入《梅庵琴谱》的《关山月》中,得以广泛流传。这首歌曲纯朴自然,曲调舒展、宽广,既有琴歌的特色,又贴切地抒发了感伤的情怀。
【关山月】 作者:李白 【原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写作背景】 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
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年间已有词调。
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
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
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
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
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
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
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
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
4.姓名藏头诗和解释
珈映如月明
乐奏瑶台听
仙子何窈窕
飘飘落五津
珈者,玉也,温润高洁,修身养眼,蕴蓄灵珑;乐者,亦为乐也,乐修品性,乐蕴精神,乐山乐水,乐心纯真.珈乐合壁,清丽脱俗,见质见真.
熊是姓,可解可不解,还不如不解更好.
重新来过:
既然宝宝是男孩,那我就解一解姓名吧
熊珈乐:
熊姓,渊远流长,由黄帝当时的部落称呼"有熊"演变而来(这一点倒不是看到资料才知道的,以前我读柏杨<;中国人史纲>;时就联想到一点),之所以称为有熊,估计当时生活的地方的确有不少熊,古人简单以当地特征命名本族,熊象征强大,威武,健壮,势不可挡,也是王者之风.
珈:如上所说,即玉,古人尊玉崇玉爱玉,玉的灵气,玉的通透,玉的温润,玉的质坚,玉的无瑕,以珈为名,衬出高贵灵秀的品性
乐:无论音乐的乐,还是快乐的乐,都是不错的喻意,乐者高雅,乐者有神,乐者达观,乐者豪放
熊珈乐,显示父母对儿子的期待,将来将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气质儒雅,却又不失气度,有进取心,勇敢,乐观的男子汉
5.以诗词取名.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
如水(李白《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丹青、汉青(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盈克(《左传》)“彼竭我盈,故克之”);
民川(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知之(《大学》“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至诚、天诚(《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国祥(《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福祥”);
诚明、明诚(《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读,谓之敖”);
自成、道城(《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学思(《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殓“);
博文(“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礼”);
如斯(“逝者如斯夫”);
石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张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思明、思聪、思文(“君子有几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浩然、养浩(《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若云(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
高博(苟子《劝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玉润(“玉在山而草水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见光、见明(“天见甚明,地见其充,君子贵其金也”);
昆玉(李斯〈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悠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逸群(〈三国志〉“犹未及髡之绝伦逸群也”);
琼羽(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开琼莲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思远(《诗经》“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明哲(《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6.诗词在线解释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直译为: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
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
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7.诗词解释作者名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2.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8.文言文字词诗词解释“名,穷,胜,使,书,属,通,恶,谢”这几个
名 míng 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
名氏。名姓。
名义。名分(f坣 )。
名堂。名落孙山。
名存实亡。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声誉:名誉。名声。
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 名噪一时。
名过其实。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
名士。名师。
名将(ji刵g )。名医。
名著。名流。
名言。名胜。
名剧。占有:不名一文。
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穷(穷) qióng 缺乏财物:贫穷。
穷苦。穷则思变。
处境恶劣:穷困。 穷蹙。
穷窘。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达到极点:穷目。
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完了:穷尽。山穷水尽。
日暮途穷。推究到极点:穷物之理。
穷追(a.极力追寻;b.尽力紧追)。穷究。
贫富 胜(胜) shèng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胜利。 得胜。
胜券(指胜利的把握)。胜负。
无往不胜。超过,占优势:胜似。
优胜。以少胜多。
优美的:胜地。胜景。
胜境。胜迹。
胜状(胜景)。古代妇女的饰物:花胜。
彩胜。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昂g ):胜任。
不胜其烦。尽(旧读sh昂g ):不胜感激。
负败 使 shǐ 用:使用。 使劲。
使役。使力。
使钱。派,差谴:使唤。
使命。使女。
让,令,叫:迫使。假若:假使。
即使。奉命办事的人:使者。
大使。公使。
使馆。书◎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信。
札。简。
函。◎ 文件:。
说明~。◎ 写字或写的字:法。
写。桌。
案。画。
◎ 写文章:。罄竹难~。
◎ 字体:。 。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属(属) shǔ 同一家族的:亲属。眷属。
烈属。类别:金属。
吾属。有管辖关系的,归类:属于。
属下。属地。
归属。直属。
附属。隶属。
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系,是:属实。
纯属谣言。用十二生肖记生年:属相。
属(属) zhǔ 连缀,接连:属文。属和(h?)。
(意念)集中于一点:属仰(注视仰望)。属望。
属意。古同“嘱”,嘱咐,托付。
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属客”。恰好遇到:属京师乱。
通 tōng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
通气。通宵。
通行。通过。
通衢。贯通。
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
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传达:通令。 通讯。
通报。通告。
通知。通缉。
通谍。往来交接:通敌。
通商。通邮。
通融。通假(ji?)(汉字的通用和假借)。
串通。沟通。
普遍、全: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
通体。通身。
通读。通常。
通病。通盘。
普通。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通奸。
私通。 恶 è 不好:恶感。
恶果。恶劣。
恶名。丑恶。
凶狠:恶霸。恶棍。
险恶。凶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好美爱善 恶 wù 讨厌,憎恨,与“好(h刼 )”相对:可恶。
厌恶。好(h刼 )恶。
好美爱善 恶(恶) ě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恶)好美爱善 恶 wū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好美爱善 谢(谢) xiè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谢仪。谢忱(谢意)。
谢恩。谢意。
面谢。致谢。
认错,道歉:谢过。谢罪。
推辞:谢绝。 闭门谢客。
凋落,衰退:谢顶。谢世(去世)。
凋谢。新陈代谢。
告诉,询问:“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逊,不如:“锦江何谢曲江池?” 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姓。开。
9.诗词歌赋是什么意思
诗词:
古诗,宋词,也可以说是现在的仿古体
歌:
古类似小令,小曲之类.
赋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鹪诤禾剖笔敫惩⒕倭疲硬茇У摹笆秤觥焙吐交摹笆登槎裁遥程逦锒痢笨煽四摺?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