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的三重境界

    1.唐诗的三重境界是什么

    可以说,晚唐诗以李商隐为代表,在盛唐诗、中唐诗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

    从这三重境界前后相续的轨迹中可以看出,第一,随着时代的盛衰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沉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隐晦,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第二,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语言由通脱平易变得越加雕琢邃密,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致工细;第三,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但尽管这第三重境界在气概上不免有衰飒式微之感,但从诗歌发展角度看,它毕竟峰回路转,通过向内心世界的深入,别开了一个新的诗歌天地。

    在艺术上,它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近体诗语言技巧的精细绵密,情感表达方式的纡徐含蓄,结构布局的敛约回环,意境的深邃朦胧。

    2.宋词中人生的三大境界

    人生的三大境界(1) 立志: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第一重境界: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在“一叶”的飘零中觉察到秋的到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仿佛看到了秋后的冬以及紧接着的烂漫的春.(2)追求过程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凤栖梧》第二境重界:这是一种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牺牲其一生之福祉”.(3)获得:“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第三重境界: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鲜花如潮,就在这样的情景千百度地寻觅,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却发现佳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换言之,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辛万苦,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中,这是何等的欣慰。

    3.王国维所说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一句话,第一境界就是处在迷茫的状态,不知所措或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那种,就是比较迷茫的,而第二种境界是在追寻过程中的辛苦,也就是要不辞辛劳的去努力,第三种境界就是也许你在很努力的时候发发现它就在身边,其实很简单,多多揣摩就会明白的。

    4.谁知道诗词的三个境界是什么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