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镇江
1.寻找15首左右关于镇江的古诗词
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2.与镇江有关的古诗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扬州和镇江为长江阻隔的历史
----------------------------------------
<;题金陵津渡>; 张承吉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
---------------------------------------------
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注释
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
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3.关于镇江的诗有哪些
1、《题金陵渡》——唐代·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白话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2、《焦山望松寥山》——唐代·李白 石壁望松寥, 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 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 举手来相招。
白话译文: 站在焦山陡峭的石壁上,遥望松寥山,就像站在碧蓝的云霄。 如何才能把五彩虹化为凌空的长桥,以便直通天堂。
仙人如果爱惜我,就对我招招手吧,让咱们一起去翱翔。 3、《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白话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4、《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白话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5、《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唐代·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白话译文: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寂静清凉的江水泛着寒意,天上那皎洁的明月就是我最真挚的心。
4.有关镇江的诗词
游金山寺①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注释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
)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5.北固山在唐诗中是如何形容的
北固山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区北长江边上,北临长江,形势险固,因名 北固。
南朝梁武帝曾登山顶,北览长江壮丽景色,题书“天下第一江山”,又 名北顾山。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掎角之势,并称为“京口三山”,王湾《次 北固山下》所指就是这里。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 现在北固山多指中峰和后峰, 后峰是主峰。
北固山可以称得上是一 座“三国山”,山上保留了许多有关 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 位于北峰之巅的甘露寺,相传 是刘备招亲的地方。
《三国演义》第 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 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 里。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东吴的荆 州,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孙尚香为诱 饵招亲,设下美人计,引诱刘备来京 口联姻,趁机将其扣为人质,以此讨回荆 州。
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 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京剧“龙凤呈 祥”唱的就是这段故事。 甘露寺兴建于梁代,原址在山下,唐代 李德裕始改建于山上。
寺内有老君殿、观音 殿和江声阁等建筑,极具“寺冠山”的特 色。寺后保留有刘备、孙权同坐过的“狠 石”,寺西有传为孙、刘并肩赛马的“溜 马涧”。
甘露寺后面的多景楼,面对大江,是北 固山风景最佳处,楼名取自李德裕的“多景 悬窗牖”的诗句。 楼额上还高悬有米芾书写 的“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
多景楼东侧的凌云亭,又名祭江亭。相 传刘备西征入川后,孙权讹称母亲病重,骗孙尚香回吴。
后来,孙夫人听说刘 备猇亭兵败,死于军中,悲痛不已,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后人为纪念孙 夫人称为“祭江亭”。
中峰上有气象楼,现为国画馆。中峰与后峰之间有龙埂相通,太平军守 镇江时,曾沿着龙埂建筑新城直至后峰江边。
新中国成立前,北固山东麓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 国成立后,在前峰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公墓和烈士事迹陈列室。
6.急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扩展资料:“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
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在上半阕中,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一、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时间一如淘淘长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寻常草树”而已。二、由于世无英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经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人民沦为异国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
此情此景,无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丧权辱国之痛。三、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屡被贬谪,遭遇坎坷,抒发了自己怀才而不能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
悲凉之感、怅惘之情,溢于言表,为全篇奠定了沉郁苍凉的情感基调。这三层意思,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感情饱满而真挚,情绪热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画了一个忧国忧民、急于收复故地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燕、后秦时,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气吞万里之势。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刘裕的居所,也沦落为毫不起眼的“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与气势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
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的宋金议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在此,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切近的自身,开始追忆住事,回顾自己一生。
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
而作者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
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而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描写镇江南山的古诗词
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李德裕
蕊天中树,金闺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蜜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前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似忆琼枝。
过招隐寺
李涉
每忆中林访惠持,今来正遇早春时。
自从休去无心事,唯向高僧说便知。
试珍珠泉
郭野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
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
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
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游鹤林寺
苏轼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润州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