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辛弃疾诗词全集txt下载

    1.辛弃疾诗词文全集

    /view/2982.htm(有生平资料)或 /gushi/xinqiji2.htm(全集)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

    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

    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2.把栏杆拍遍 梁衡txt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

    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

    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

    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

    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 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

    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

    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

    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

    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

    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

    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

    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

    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3.请问谁有历史上有名的古诗词合集的电子书

    诗词三百首 白玉著 序 妙序横生 春风杨柳,山明水秀。

    天长地久,天高地厚。 新旧世纪千古交响的一曲不朽乐章。

    振奋精神、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一首永恒战歌。 五千年丰厚文化土壤滋养出来的一朵绚丽奇葩。

    江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交融汇总、结晶而成的一颗璀璨明珠。 是谓强秦之余音,大汉之古韵,盛唐之遗风。

    是谓《诗词三百首》。 是谓序。

    - ――孙宗亮 前言 诗意盎然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 《诗词三百首》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把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继承了白居易简洁明快、清新自然的表现手法,兼具苏东坡的豪放风格和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神奇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体诗词的无限辉煌和永久魅力。

    在时间上架起了一座横跨九个世纪的宏伟桥梁;在空间上引起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强烈共鸣。 “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诗词三百首》的诞生,给华文诗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 唯其如此,高唱《诗词三百首》的歌声才永远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_____ 双德 初版说明 诗雨绵绵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畅于四肢。 ――《周易》 吟诵《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获得最具东方特色的高雅艺术享受,对过去进行冷静地思考和全新地认识,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向往并做出客观的把握,从而更加充满勇气和自信,坦然地面对一切,达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多少年来,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学龄儿童到百岁老人,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把《诗词三百首》作为勾通心灵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纽带、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弘扬正气的媒介。“读最好的书,做高尚的人。”

    又一次成为不同时代人们的共识。 《诗词三百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和谐、高度统一;与天公直接对话,与大地时刻共语,并能永远抚慰人们的心灵。

    虽然曲高和寡,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来自社会大众的一种真情呼唤和至爱宣泄,是天意民心借作者手笔向我们传递的一种美好祝福 . ______ 甘泉。

    4.有些宋词不符合格律辛弃疾的《贺新郎》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宋]

    我仔细看过一遍,辛弃疾这首词是完全合律的.那字表“什么”,“怎么”,“哪里”的时候古时是多音字,可以有平、上两种读法,现代只留下上声一种了.平声《广韵》读诺何切,上声《广韵》读奴可切.辛弃疾这里是用了平声读法.你查版本全的《平水韵》或《词林正韵》,都可以在平声歌韵里找到“那”字.其他部分也合律,有些古入声字(属仄声),今读平声,如这里的歇、别、黑等字,都是古入声字,要注意甄别,不好以今律古,认为出律.宋词是有出律的,比如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有几个字出律,但他是名家,有时候辞不害意嘛.大体上看出律的词当然占极少数,初学词的时候尽量对自己要求高点会比较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