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白居易在苏州诗词

    1.白居易和苏州石湖的三个小故事

    白居易与苏州 诗人白居易与天堂苏州,是叫人眩目的组合,如同郎才女貌的搭配,谱成一曲绝唱,万古流芳。

    一、情结姑苏年少时 唐德宗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彭城县令,第二年,白居易和母亲也来到徐州,其时正值安史之乱,徐州一带战乱频繁,社会很不安定。白季庚遂让白居易的母亲带他到苏州杭州来投靠亲戚,以避战乱。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算起来他最初认识苏州是在十一、二岁,正是易于被影响、被塑造的时候。是谁影响了此时年少的白居易?美丽的苏州,垂青了这位少年,送给了他一个韦苏州。

    这位当时诗名颇胜的诗人,在苏州过着喝酒、赋诗、游山玩水,日子豪放惬意,年少的白居易,已自有一份才气,少不了尾随着这位韦苏州,浸染了无数的豪气,并爱上了喝酒。据说现在去洛阳游览白居易的墓址的游客,知诗人喜酒,都要在墓前洒水酒一杯,以示敬爱,所以诗人墓前的土常常是湿漉漉的。

    人杰地灵的苏州,莫非早见出这位避乱而来的少年不一般,而给了他别样的滋润? 二、再聚首,风流留苏城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算来竟已是五十三岁的老人了,经历了仕途打击的白居易,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释放闲适心情的游山玩水时,体察民间疾苦,为百姓做些实事。 虎丘,在那时已成为吴中名胜,声闻江左。

    白居易一年去十二次,也不觉过瘾。每去一次,要坐船,再下船从田间纵横的田埂上步行上山,倍感劳顿。

    遂发动民工,清淤排涝,使河道畅通,从阊门始,长七里,直达虎丘山下,并利用河中挖起的泥土,顺势拓展河堤,垒石加固,又在堤岸栽柳种竹,不仅解除了洪涝之忧,也可供车马往来驱驰。如此一来,无论从水路还是从陆路,去虎丘都是很简单的事。

    遗憾的是白居易不能见到明清的七里山塘,会馆林立,牌坊处处,歌楼隐隐,河中花船来来往往,笙歌曼舞……否则,一定会拈着胡须赞叹:妙哉,美哉,大呼拿美酒来,我要饮酒;拿纸笔来,我要赋诗。 七里山塘,惠泽何止是一个时代的人呢!她早已与虎丘合为一体,并哺育出两岸不朽的文明,为苏州这座文化古城制造了一个大手笔的精彩。

    现在的山塘虽繁华不再,但古貌依旧,苏州市政府正努力重新恢复它的风采,让她永远鲜活着。 作为一名地方官,白居易的这个政绩,使得苏州的老百姓十分爱戴他,以至于他离开苏州北上时,苏州老百姓纷纷悲啼,刘禹锡有诗云:“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撇开父母官不论,仅作为一个纯粹的诗人,于游山玩水的同时,留下的诗名也随那些山水永恒,我们倒很难下结论:这些风景究竟是因白居易而出名,还是本身就自有名气呢? 虎丘名胜—— 真娘墓,埋着的是一个命如纸薄,傲骨铮铮的凄苦女子:古真娘。唐安史之乱时,真娘避乱逃至苏州,不幸沦落风尘,成为姑苏一代名妓,她守身如玉,鸨母逼其接客,真娘以死抗争,自缢身亡。

    白居易感伤之余,为之题诗云: 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挑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千百年来,游人经过真娘墓,驻足读诗,未尝不心酸,洒无限同情与惋惜,一句“塞北花,江南雪。”让再豪放的游人也迈不动脚步! 位于城外的天平山,也是白居易常去游览的地方。

    被列为“天平三绝”之一的白云泉相传就是诗人在天平山游玩时,觅得山间涓涓泉水一股,明澈洁净,沁人心脾,遂手书“白云泉”刻于山石之上,并题诗一首: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居易喜欢到天平山读书,常常下榻在天平山,下榻的楼被后人命名为“乐天楼”,以告后来者,这里有大诗人白居易读书的身影,你不妨停下步子,嗅嗅穿越千年而来的墨香! 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有着白居易的一则美妙的故事。在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有假山一座,山上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那就是“宜两亭”了,何谓“宜两”?相传白居易与元宗简结邻而居,院落中有高大的柳树探出围墙,可为两家共赏。

    白居易就此事写诗赞云:“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否也告知后来的游园者:邻里的友爱,能带给两家的好心情,可以引发诗兴,写出好诗,恰如美酒加良辰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了。

    白居易的苏州,无论是他为官一方,还是诗人遣兴,都是极美的。难怪他远离了苏州,能要忆念她!最能体现这份深情的就是写给刘禹锡的《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可见,他虽身在洛阳,却是多么思念苏州的日子,苏州的香粽,苏州的鲜鹅,苏州的台榭,苏州的管弦,苏州的酒,苏州船,甚至苏州梅雨天,也可爱起来了。

    三、苏州的忆念 斯人已逝去,风物却永留。白居易的生命较之苏州城来说,就好比沧海一粟。

    但这个短暂生命所创造的一切却要与苏州城一起永恒。 后来为了纪念他,在虎丘。

    2.白居易《忆江南》词其2,其3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多美好, 那里的风景历历在目,装在我心间. 太阳出来,江中浪花红艳艳,胜似火焰, 春天到了,江水荡漾,像兰草一般碧蓝. 叫人怎不忆江南! 江南令人时时回忆, 最难忘的是杭州. 天竺寺中寻觅月中桂子, 东楼的枕上观看钱塘潮头. 何时旧地再重游! 江南令人时时回忆, 又难忘的是西施馆桂宫. 喝上一杯竹叶春吴地美酒, 吴女双双起舞,像那风中沉醉的芙蓉. 何时得相逢! 赏析: 白居易(772~846)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

    3.白居易的忆江南的诗句

    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白话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白居易 忆江南词三首朗诵

    忆江南朗诵词三首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译文对照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话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5.白居易的古诗中描写“山塘街”的诗句有哪些

    一。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别苏州》

    释义为:怅然望着武丘路,沉思吟唱着水中的亭子。

    二。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夜游西虎丘寺八韵》

    释义为:从不厌烦西丘寺,有空闲时就过来游玩。

    三。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登阊门闲望》

    释义为:围绕虎丘山建筑的佛寺,隐入白云之中,山间云雾缭绕,青翠的山峰朦朦胧胧,颜色显得暗淡;馆娃宫在月光映照下,轮廓可见,月光映在水面泛出清光,点缀出一派迷人的景色。

    四。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释义为:在扬州的驿站做梦到苏州,梦到了花桥和水中阁楼的地方。

    五。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武丘寺路·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

    释义为:自从开了武丘寺路,水上陆地上的来往船只行人很多。银色的缰绳牵着漂亮的马,花船上载着美丽的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山塘街

    6.白居易的古诗中描写“山塘街”的诗句有哪些

    一。

    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别苏州》 释义为:怅然望着武丘路,沉思吟唱着水中的亭子。

    二。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夜游西虎丘寺八韵》 释义为:从不厌烦西丘寺,有空闲时就过来游玩。 三。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登阊门闲望》 释义为:围绕虎丘山建筑的佛寺,隐入白云之中,山间云雾缭绕,青翠的山峰朦朦胧胧,颜色显得暗淡;馆娃宫在月光映照下,轮廓可见,月光映在水面泛出清光,点缀出一派迷人的景色。

    四。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

    —《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释义为:在扬州的驿站做梦到苏州,梦到了花桥和水中阁楼的地方。 五。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武丘寺路·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 释义为:自从开了武丘寺路,水上陆地上的来往船只行人很多。银色的缰绳牵着漂亮的马,花船上载着美丽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塘街。

    7.白居易写的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全诗如下: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⑽? 译文如下: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作品赏析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

    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

    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 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忆江南三首。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