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曹氏三杰诗词

    1.三曹的诗句有哪些

    建安文坛三杰曹操、曹丕、曹植所创作的诗歌,相传一千六百余年而不配,历代读者而不厌,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汉末动乱现实和孕育希望的时代精神之内容,其鲜明独特的的艺术风格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之达到了读诗知史、诵诗长志、学业诗增艺的效果。“三曹”诗歌究竟具有什么具体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呢?我们来作些具体的分析。

    建安时代是中华民族内部大混乱、大残杀、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处在这一时代的“三曹”,在饱经世态乱离的风雨中,广泛接触社会的现实,目睹社会的战乱、人民生活的痛苦,于愤慨之中,怀着渴望建功立业、施展才华、澄清玉宇的壮志,创作了大量与时代息息相通的诗歌。这些诗歌很自然就蕴含着极丰富的思想内容。

    一是作者用耳闻目睹社会乱离的大量事实作基础,反映了时代乱离和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曹操的《蒿里行》,真实地反映出袁绍、袁术等军阀假借讨代董卓的名义,各自拥兵自霸、争权夺利、互相混战的史实,揭露了混战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景。《薤露行》毫不掩饰地揭露了京都洛阳在董卓匪徒焚掠下呈现了一派残破景象。在曹丕的《燕歌行》中,作者描写了妇女在不眠秋夜思念远方征战的丈夫,反映出夫妻不能团聚的无限哀怨。《善哉行》作者把行役者的苦难写得深刻,令人辛酸。在曹植的诗歌中,也不乏其篇。《送应氏》描写了战乱后给洛阳造成的破败景象。《泰山梁甫吟》,作者反映了滨海地区人发“寄身于草野”的悲惨生活,直接为民生疾苦而呼吁。

    二是作者以忧国之思和“拯世济物”的宏愿,抒发自己的雄伟抱负,积极追求功业、统一祖国的理想。曹操的《对酒》诗,以慷慨豪壮之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通过“王者贤且明”的途径来实现人人富足的“太平盛世”。《短歌行》中,他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自誓,抒发自己要像周公那样,广纳贤士,共图统一大业,使“天下归心”。特别是《龟虽寿》,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表达自己要“老当益壮”的壮志未酬誓 不休的决心。曹植也有不少吐露自己抱负之作。《白马篇》作者把诗中主人公描写成“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高超武艺和忧国忘家的英雄,实为自己的豪壮自白。在《鲳篇》里作者更是抒发了自己要为“远怀柔九州”大业显一番身手的远大抱负,而把那些热衷个人名利的比作鲳和燕雀那样的庸俗小人。

    三是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与感受,创作了反映山海美景,讽刺贵族子弟奢侈享乐,揭露社会不平,抒发个人的怨恨悉愁离。曹操的《观沧海》描写了深秋之时登山望海所呈现的壮丽景象,显现出作者那种吞吐宇宙的宏大气魄。作品成为古诗中首篇以写景为内容的名作。曹氏父子诗歌蕴含着这样相当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容,怪不得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评述为“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啊!

    “三曹”的诗歌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首先是作者表现出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民歌大胆揭露当时黑暗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亲身的经历、目睹的现实“借古乐府写时事”,充满现实生活气息,因而他们创作许多揭露战乱罪恶,抨击军阀混战,同情人民疾苦,以时发感的现实主义作品,被后世称之为“诗史”。其次是他们将学习汉乐府民歌之形式应有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写出了大量的乐府诗题诗,使作品带有明显的乐府民歌风味,如曹操所留下的二十几首诗,全都是乐府诗题。再次是在创作中不仅使自己的情意感发于乱离现实中,对出现悲惨乱离的现实发出哀怨悲凉之音,而且又抒发出慷慨之气,这些就形成了“三曹”独具的悲凉、慷慨的艺术特色,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建安风骨”。但由于曹氏父子的追求、处境、地位的不同,诗歌的特色上又各具千秋。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思想积极奋发、爽朗豪迈,有强展雄人才大略的心胸与气魄,因而他的诗歌表现出雄浑、沉雄、古朴的艺术风格。曹丕是皇帝,但政治远见、气魄远不如曹操,思想不是奋进,生活大半在宫迁游宴中度过,因而他的诗歌表现出清丽婉转、低泪哀怨、流于纤弱的艺术风格,正如前人所说的有“文士气”、“女人气”。曹植前期受曹操宠爱,思想乐观有抱负、自信,后期受曹丕、曹睿打击、压抑,思想惶巩、忧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前期浑厚、昂扬,后期悲凉慷慨的艺术风格。钟嵘评价其诗时是“骨气奇高”、“情兼雅怨”。

    2.曹氏三父子

    曹氏三父子被称建安文学三杰。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

    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 扩展资料: 建安是在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一些著名战役都发生于在这一时期,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渭南之战等。

    曹操的一大堆儿子中有两个非常出色。父子三人拢在一起,占去了当时华夏的一大半文化。

    真可谓“天下三分月色,两分尽在曹家。”曹操的英勇谋略,爱怜将士是其二子所不能媲美,甚至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的代表。曹操现存诗歌二十余首,文一百四十余篇。

    此外,还撰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兵书要略》、《兵法接要》等。 曹丕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士气”,虽然其诗是向乐府民歌学习,但是趋向于文人化。

    诗歌的情感体验真挚深刻、细腻含蓄,语言清丽工致、婉转流畅。曹丕诗歌的特点还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 。

    《燕歌行》是我国诗歌史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的贡献。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曹植在文、赋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曹植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在广泛地吸纳、融汇前代诗歌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

    既有慷慨悲凉之刚健,也有含蓄婉约之柔美,是刚健与柔美的完美结合。加强了多方面写作艺术技巧的琢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安文学。

    3.求曹氏三父子的诗各一首,最好字少一些的曹操.曹丕.曹植

    蒿里行 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猛虎行 曹丕与君媾新欢.托配于二仪.充列于紫微.升降焉可知.梧桐攀凤翼.云雨散洪池.「七哀诗」 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荡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南方有瘴气,晨鸟不得飞.。

    4.曹丕短歌行的名句

    《短歌行》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丕

    仰瞻帷幕。

    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

    其人不存。

    神灵倐忽。

    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

    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

    衔草鸣麑。

    翩翩飞鸟。

    挟子巢栖。

    我独孤茕。

    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

    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

    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

    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

    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

    胡不是保。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