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李清照中晚年诗词

    李清照中晚年诗词

    1.李清照晚年诗词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逐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

    其三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头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2.李清照晚年的诗集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等。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3.求李清照从早年到晚年的诗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玉楼春 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

    4.李清照晚年 的诗词

    《孤雁儿/御街行》李清照 【内容】: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此词为咏梅词。

    应作于赵明诚病殁之后。表现了女主人对亡夫的缅怀悼念及对亡灵的慰藉之情。

    此词既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姿,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证。她是为抒孤怀才借梅花以表对亡夫的悼念之情。

    起笔于景,落墨于情。开笔入题,但含而不露,笔无虚设。

    层层布景,如层峦叠嶂,景景呈新,借景抒情,情随景迁,景景生悲。

    5.求李清照晚年词

    转自网友 江雪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首词写她听到雨打芭蕉引起身在异乡的愁思。作者从北方逃难到南方,听到在故乡所未曾听到过的这种声音,顿增异乡之感。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作于1135年,赵明诚病死后,她几经波折,颠沛流离,避难居金华,已是五十一岁的老人了。 词中反映了她当时的愁苦心情。

    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作者晚年常思念故国,“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可见感情之深。词中对她的亲族说家常话,表达出了一种亲切的心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这首词作者没有写愁苦,描写的是日常生活和意趣,颇为真切自然,表现了她一种闲适的心情。作者暮年已习惯于颠沛流离的生活

    6.李清照晚年诗词

    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

    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

    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其一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夔。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其二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逐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

    其三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头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7.李清照晚年的词

    李清照晚年的词和青年时期,以及和赵婚后的幸福期间在风格上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只不过是在意境上有很大不同。

    由快乐,幸福变成哀怨,忧伤,无奈。这也正常,一是年龄的增长,自然的。

    二是和她的生活经历有关。和丈夫的婚姻本是幸福的,但由于她的父亲和丈夫的父亲是政敌。

    导致婚姻出现裂痕,以致多年俩地生活。后丈夫病死,李清照晚年改嫁也并不幸福。

    三是社会的变化,李生活的年代,正赶上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改建南宋。总之和生活得不如意是密不可分的。

    拿出词来,一眼对比出来。不细说了。

    中央10台百家讲坛曾经讲过李清照的人生及诗词。一共10集,看了几集。

    有些记不太清了。建议您如果感兴趣可找来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